作者简介:倪璐(1992-),女,山东梁山人,在读硕士。E-mail: 1365910313@qq.com
基于遥感的大面积长时序草地物候监测是物候生态学的重要领域,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基于30年(1986-2015年)时间序列GIMMS 3g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法进行时间序列重建,并用动态阈值法提取中国天然草地物候参数[生长季始期(SOS)、生长季末期(EOS)、生长季长度(LOS)],然后以1998年为时间分界点,利用提取的3种物候参数对前后两个时间段内的草地物候特征的时间演化趋势及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国草地年平均SOS、EOS和LOS分别主要集中在第100~140天、260~290天和130~170天;2)物候趋势在30年时间尺度上没有显著变化,幅度为-0.3~0.3 d·yr-1;3)在1998年之前,全国草地SOS平均提前速率为0.37 d·yr-1,EOS平均推迟速率0.43 d·yr-1,且空间差异较大,在1998年之后草地物候变化趋势出现转变,草地SOS变化幅度最大,平均推迟速率为0.28 d·yr-1;4)高山亚高山草甸、山地草原、平地草原和高山亚高山平地草原在1998年后物候特征变化趋势出现与之前完全相反的转折。提取物候结果与观测资料和相关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Long-term monitoring of grassland phenology in large-scale areas by remote sensing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ecological research and a core part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Based on the GIMMS 3g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of the 30-year (1986-2015) dataset, the Savitzky-Golay filtering method was employed to reconstruct the time series. A dynamic threshold method was used to extract phenological parameters of Chinese natural grassland (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 SOS;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 EOS; and length of the growing season, LOS). Then, 1998 was selected as the time demarcation point to analyze the temporal trends in evolution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grassland ph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wo time periods. It was found that: 1) The national average annual SOS, EOS, and LO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around 100-140 days, 260-290 days, and 130-170 days, respectively; 2) Phenological trends have not chang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30 years with a range of -0.3 to 0.3 d·yr-1; 3) Before 1998, the SOS of grassland was 0.37 d·yr-1 earlier and the EOS was 0.43 d·yr-1 later on average, and there was a big difference in the area of grassland. After 1998, grassland phenology began to change. The SOS of grassland showed the largest change with an average advance of 0.28 d·yr-1; 4) The ph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lpine subalpine meadow, mountain grassland, flat grassland, and alpine subalpine flat grassland changed in a completely opposite direction after 1998. The time trends identified in this paper are 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and the results of other studies.
物候是指植被受环境影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1, 2, 3]。植被物候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的指示器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 5, 6]。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分布最广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7]。我国草地资源丰富, 天然草地面积近4× 109 hm2, 总面积居世界第二位[8], 高原和高山地区草地有占地面积大, 海拔落差大等特点。此外, 我国天然草地资源每年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虫害、鼠害、火灾等伤害[9], 对草地的物候研究可以在草地返青期和枯黄期前分别做好病虫害和火灾的预测及防治。因此研究近30年我国草地物候特征, 有助于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也可作为研究草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评价指标, 并对我国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意见。
长时间序列(超过10年)监测和评估是当代植被研究的核心领域。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 包括传统的植被物候监测方法(人工记录)在内的多种观测研究方法在物候研究中已经十分成熟, 例如, 光学遥感观测、数字相机观测、地面通量的生态系统生产力观测以及模型估算等[10]。遥感技术被证明是长时间植被监测最有效的方法, 它具有覆盖面积大, 地理位置自由不受限, 成本低等优点。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是用于描述遥感植被数据最常用的光谱指数[11], 如今被普遍应用于植被研究[12, 13]。在前人的研究中, GIMMS NDVI 3g数据已被证实可以真实有效地反映植被的生长状态并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全球和区域植被变化以及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14, 15, 16]。因此, 利用目前时间序列最长的NDVI数据对植被物候变化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在提取关键物候期时, 为了减少数据噪声水平和构建高质量NDVI时间序列数据以更好地匹配植被的生长轨迹, 首先要对植被指数数据重建时序。许多研究表明, 在众多重建方法中Savitzky-Golay滤波法可将偏离正常生长轨迹的噪声有效去除[17, 18]。吴文斌等[19]用S-G滤波法拟合GIMMS NDVI数据发现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描述NDVI时序数据的细微的突变信息和NDVI年内动态变化趋势。而后, 是基于拟合曲线的物候期提取, 阈值法、导数法、平均移动法和函数拟合法应用较为普遍[10]。其中, 阈值法提取的物候指标在一些有先验信息的区域较为精确[20], 而动态阈值比绝对阈值和差值阈值提取参数更为稳定和准确[21]且被认为适用于大尺度区域植被物候提取[22]。根据研究地域环境和植被类型特征, 选择相应的遥感监测方法, 通过遥感提取结果与地面物候观测数据验证分析, 对后续物候遥感监测的参数化和本土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的研究中, 气候变暖导致了21世纪前物候生长季开始期有提前的趋势[23, 24], 但根据Cane[25]的报道这一趋势将随着升温程度的减弱, 在近十几年可能会发生变化。Jeong等[16]对于亚欧大陆植被物候研究中发现植被的生长季提前的趋势在近十几年有所停滞; 候静等[26]则在研究中发现北半球荒漠草原区在1998年物候趋势出现转折; 张煦庭[27]在研究1982-2015年中国温带地区草地植被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时发现1998-1999年温带草地生长季始期返青期开始发生突变, 前后时段呈完全相反的趋势。那么, 对于全国范围的草地物候的趋势变化是否也会出现上述规律特征, 需要进一步讨论研究。
基于此, 本研究利用1986-2015年GIMMS NDVI 3g数据, 采用S-G滤波法、动态阈值法结合草地的生长特点提取关键物候参数, 对近30年草地物候特征进行监测, 并用线性趋势pearson等方法选取1998年为分界, 分别对1998年前后的草地生长季始期(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 SOS)、生长季末期(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 EOS)、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the growing season, LOS)进行逐像元回归分析以进一步解释空间分异和时间差异下草地物候趋势的显著性, 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草地植被保护政策和开展生态研究提供基础。
1.1.1 NDVI数据 采用由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下载(http://westdc.westgis.ac.cn)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GSFC)全球监测与模型研究组制作的1986-2015年15 d最大化合成的8 km GIMMS NDVI 3g数据集(版本3)。该数据集已经过辐射校正、几何校正且消除了因传感器更换、卫星轨道漂移和太阳高度角变化对数据质量的影响[28], 相关研究证明了NDVI 3g数据比NDVI g数据在中高纬度地区具有更高的质量[29]。因此本研究利用的GIMMS NDVI 3g数据能较好地保证数据质量, 来分析我国草地活动状况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下载的GIMMS NDVI 3g数据在叠加中国草地数据的基础上, 每期均有小于-1的值。而理论上, NDVI的范围在-1~1。在冰雪覆盖或水域地区, NDVI常常为负值; 在戈壁沙漠等非植被盖地表, NDVI又不稳定, 国际上通常采用0.05或0.1的NDVI年均值作为阈值[30, 31]来排除非植被因素的影响。考虑到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高山亚高山草地和荒漠草地也是本次研究重要的草地类型, NDVI值年均较低。基于上述情况又参考梁爽[32]对中国北方草地物候遥感监测时的研究, 本研究采用0.05的NDVI年均值作为阈值, 将年均NDVI小于0.05的像元排除在中国草地研究区之外, 投影定义为Albers投影, 以便进行下一步分析。
1.1.2 植被类型数据 本研究使用的草地类型数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http://westdc.westgis.ac.cn)的GLC2000数据。是由中科院遥感所承担开发的基于SPOT4遥感数据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子集, 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为1 km, 共分为24种土地覆盖类型。其中6种草地类型(图1)包括高山亚高山草甸(alpine and sub_alpine meadow)、山地草原(slope grassland)、平地草原(plain grassland)、荒漠草原(desert grassland)、草甸(meadow)和高山亚高山平地草原(alpine and sub-alpine plain grassland)。此外, GLC2000产品在1:10万的尺度上与中国植被覆盖数据的一致性最高[33]。定义为Albers投影, 利用栅格属性提取全国6种草地植被类型。
1.1.3 中国草地物候验证资料 本研究采用的野外物候观测资料来自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数据共享网(http://cemdisl.cern.ac.cn/index. html, CNERN)发布的海北、奈曼、策勒、鄂尔多斯、阜康、临泽、沙坡头7个站点的物候观测数据, 1986-1988年《中国动植物物候观测年报》第10~11号中嫩江、伊春、牡丹江、虎林、石河子、乌鲁木齐等12个站点的数据, 1986-1993和2011年《保定动植物物候观测年报》实测数据以及来自文献资料的武威[34]荒漠生态站点的草地物候观测资料, 草地物候相关论文的研究成果[35, 36, 37, 38, 39, 40]。
首先将日期型的站点物候观测资料转换成数值型数据, 根据站点的经纬度坐标, 提取包括站点所在像元及邻近共9个像元的平均值, 作为该站点物候期的遥感提取结果; 然后根据侯学会[36]的研究剔除记录时间与其他数据相差30 d以上的记录, 以增加验证数据的稳定; 再把开始展叶期和开始黄枯期定为草地的SOS和EOS; 最后提取站点地区的像元均值, 作为该站点物候期的遥感提取数据。
为了减少噪声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本研究首先逐像元计算了中国草地植被的NDVI时间累积曲线, 然后对时间累积的NDVI曲线利用全局S-G滤波曲线拟合, 并用动态阈值法提取物候参数。并将该方法简记为iNDVI-SG方法, 其中iNDVI表示NDVI累积时间曲线。对基于上述NDVI年均临界值剔除后的数据进行S-G滤波时间序列重建, 具体步骤为:首先在曲线重构过程中, 采用Spike Method来剔除NDVI曲线的无效点; 然后在原始的NDVI数据上构建窗口, 进行加权平均, 并将得到的拟合值代替原始数据; 最终通过对原始NDVI时序数据窗口平滑实现对整条曲线的拟合。经反复试验最后设置窗口大小为3, 有理多项式次数为3。要说明的是, 由于Timesat软件中在n年中只会提取每个物候参数的n-1个特征时期,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 本研究在研究时间的开始和结束时各添加半年的虚拟数据。滤波前后数据比较见图2。
动态阈值法的提出者Jö nsson等[17]以及大多数研究者[41, 42], 建议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阈值为20%左右, 但是对草地植被生长季结束期提取时的阈值设定各有不同[21, 43, 44]。根据现有实地记录的典型物候相关信息并经过多次试验的基础上, 本研究最后将动态阈值生长季开始时间和长季结束时间阈值分别设定为20%和50%。
基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计算3种草地物候参数变化率Gslope, 并用pearson相关系数R衡量定距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在分析草地物候变化幅度和显著性时:根据Gslope的大小判断物候变化程度, 当Gslope< 0时, 物候趋势变化为提前或缩短趋势, 当Gslope> 0时, 为推迟或延长趋势; 再由R分析物候和时间的相关性, 利用t检验对相关系数R的显著性进行分析, 令P< 0.1时, 为变化趋势显著。在对提取物候结果精度分析时, 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R分析遥感提取物候参数和站点实测物候参数的相关性。
为了准确评价草地植被物候遥感提取结果, 利用站点实测数据对草地植被物候遥感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检验(图3)。草地植被SOS的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 RMSE)为9.03 d, 而偏差(bias)为2.05。草地植被EOS的提取结果与站点实测数据相关系数为0.756, RMSE为9.44 d, bias为0.65。两者均通过99.9%的显著性检验, 为极显著相关关系。除个别观测数据外, SOS和EOS结果与观测数据误差大都控制在10 d以内。
对比本研究与相关研究同地区的草地物候提取结果(表1), 发现本研究的物候提取信息与文献研究同地区草地物候参数的平均值相差不大。虽与高亚敏等[35]和侯学会[36]对通辽草地研究和国志兴等[37]对中国东北草地研究的EOS结果有较大差别, 但本研究提取的生长季末期均值介于两种研究结果中间, 且通辽与东北地区相邻, 因此结果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考虑到使用的原始数据为15 d合成的, 以及与相关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故这一误差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验证结果说明本研究应用的物候提取方法对中国草地植被进行物候的遥感监测结果是可靠的。
1986-2015年中国天然草地SOS、EOS和LOS的年均空间分布(图4)。我国草地SOS主要集中在第100~140天, 即4月下旬到5月下旬(图4a)。北疆和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地区草地SOS较早在第90~100天, SOS较晚的地区主要在青藏高原地区在第120天之后, 而我国东南部的草地, 呈明显的由南向北逐渐延后的趋势。从图4b可以看出, 中国草地的EOS较为集中在一年中第260~290天, 即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对于青藏高原地区, 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脉东段草地EOS出现的时间最晚, 在我国的东南部EOS大致呈自南向北递减趋势。图4c显示出我国草地生长季持续时间集中在130~170 d, 但存在较高的空间分异, 持续时间较短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昆仑山脉、横断山脉和青海高原地区大致在130 d左右, 北疆大部分的草地和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地区由于物候开始的时间比较早, 生长季持续时间也较长。
不同类型草地的SOS、EOS和LOS也存在较大差异(图5)。对于SOS, 高山亚高山草甸和高山亚高山平地草原较晚, 时间大约为第120~130天, 所占面积分别约为58%和48%, 由于两种草地面积所占较大, 所以在全国范围内的SOS在第120~130天这一时段内贡献占较大比重。按物候开始时间早晚排序, 山地草原< 平地草地< 草地< 荒漠草原< 高山亚高山草甸< 高山亚高山平地草原; 就EOS而言, 各草地类型差异不明显, 按物候结束时间排列, 荒漠草原< 草地< 平地草地< 高山亚高山平地草原< 高山亚高山草甸< 山地草原; LOS受各类草地的SOS和EOS的影响也呈现不同差异, 分布于低海拔地区的山地草地和草地的草地植被生长季持续较长在第150天以后的分别约占90%和80%。按物候生长季长度排列, 荒漠草原< 高山亚高山平地草原< 高山亚高山草甸< 平地草地< 草地< 山地草原。
2.3.1 中国草地物候不同时段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 参照前人研究结论[16, 26, 27], 为研究中国天然草地植被物候期变化规律, 选取1998年为分界, 对1998年前后草地SOS、EOS和LOS进行逐像元回归分析(图6)。近30年内, 中国大部分草地生长季SOS变化幅度为-0.3~0.3 d· yr-1, 变化趋势不显著(P> 0.1); SOS变化趋势在1998年前后存在较大转折, 在转折之前, SOS平均提前0.5~1.0 d· yr-1的草地所占面积较大, 特别是在内蒙古东北部、北疆和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呈显著提前趋势; 转折之后SOS空间变化趋势格局发生转变, 除部分地区草地略有提前外整体呈不明显的推迟趋势。
从草地EOS变化趋势来看, 30年间全国草地EOS的变化特征除内蒙古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推迟趋势显著提前外, 普遍呈推迟和提前不明显的趋势; 1998年之前全国65%的草地EOS呈推迟趋势; 1998年之后出现转折除昆仑山脉EOS明显推迟外其他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
30年间青藏高原地区LOS主要为不明显的缩短趋势, 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北疆表现为增长趋势, 主要变化时间集中在0.5~1.0 d· yr-1; 1986-1998年大部分地区草地LOS呈增长趋势, 为大于0.3 d· yr-1的变化趋势; 1999-2015年全国草地LOS变化为不明显的提前趋势。
2.3.2 6种草地类型不同时段的物候变化趋势 不同草地类型由于其生境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 物候变化趋势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图7显示了3个时段6种草地类型的平均物候变化速率。
在30年时间尺度上, SOS、EOS和LOS大多数类型草地物候特征未有明显变化。尽管如此, 高山亚高山草甸和草甸的物候指标趋势显著性水平达90%。特别地, 具有显著突变的草地类型如:高山亚高山草甸和高山亚高山平地草原SOS在1998年前呈现显著提前趋势, 分别为0.5、0.8 d· yr-1, 之后呈显著推迟趋势; 高山亚高山草甸的EOS在1998年有0.1~0.2 d· yr-1的推迟现象, 1998年后提前幅度达到0.1~0.2 d· yr-1; 对于LOS高山亚高山草甸、荒漠草原和高山亚高山平地草原在1998年前的时段, 有大于0.3的增长趋势, 而1998年后则有大于0.3的提前趋势。该结果也印证了遥感物候观测中不同物种在全球变化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45]。
分析不同草地物候特征趋势发现(图7), 物候参数变化显著的草地类型是高山亚高山草甸、荒漠草原和高山亚高山平地草原, 而山地草原仅1986-1998年LOS趋势变化通过了显著性水平90%置信区域检验。这可能是由于分布在我国东南部的山地草原生长受到人类活动的制约且生态系统较为稳定对周围环境变化不敏感造成的。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山亚高山草甸和高山亚高山平地草原处于高原山地气候区, 有着年均气温低、降水少和海拔高等特点; 荒漠草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生长主要依赖于自然降水[46]。3种草地类型均对周围环境变化非常敏感[26, 47]。此结论也在相关研究中得到证实, 有学者发现高寒植被比其他植被类型的物候对其周围环境变化有更高敏感性[31, 48]。基于此, 本研究认为生态系统脆弱的草地类型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 与生态系统稳定的草地类型相比其物候变化受环境影响更剧烈。
对于前人在大尺度上研究得出1998年后物候趋势出现变化这一结论[26, 27], 在研究中国草地物候变化趋势中得到了证实。研究发现, 1998年之前的中国草地物候普遍出现SOS提前、EOS推迟和LOS的增长现象在1998年之后出现转折。对于30年物候变化趋势, 大多数草地物候特征并未有明显的推迟或提前趋势, 这可能由1998年前后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相反的特征导致。此结论在一些针对不同植被类型物候特征的研究中得到证实[26, 27, 46], 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近30年中国草地物候变化趋势支持在大尺度上研究成果。需要说明的是, 虽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植被物候趋势的转折点是1998年, 但目前根据植被物候转折的时间和转折之后的物候趋势研究有较大争议[49], 如孔冬冬等[39]在研究青藏高原的植被物候变化趋势时发现, SOS转折发生在1997-2000年, 而EOS转折发生在2004-2007年。同时, 在本研究对草甸物候变化趋势分析时发现, 虽然在30年中3种物候特征均通过显著性检验, 但1998年物候趋势转折并不显著。所以关于中国不同地区和类型的草地的物候突变点和突变之后的物候变化趋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本研究根据构建的草地物候遥感反演模型, 提取的中国草地物候站点实测数据和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说明对草地物候遥感监测是可靠的, 可为草地生态环境评价和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2)近30年我国天然草地年均生长期从4月下旬到5月下旬开始到从9月末到10月上旬结束, 生长季长度集中在130~170 d, 且与水热条件关系密切。对6种草地类型按物候生长季长度排列, 荒漠草原< 高山亚高山平地草原< 高山亚高山草甸< 平原草地< 草地< 山地草原。
3)30年间, 中国大部分草地物候特征变化幅度在-0.3~0.3 d· yr-1, 变化趋势不显著(P> 0.1)。我国天然草地物候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了转变, SOS趋势由普遍提前转为推迟、EOS趋势由普遍推迟转为提前以及LOS由普遍增长转为缩短的趋势。一般来说, 生态系统脆弱的草地类型其物候变化比生态系统稳定的草地剧烈。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