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敬友,张华东,张红,等.立枯丝核菌毒素的产生及与致病力的关系[J].扬州大学学报,2004,25(2): 61-64. [2] 张笑宇.向日葵菌核病菌毒素产生条件及致病机理的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3] 张金林.坪草腐霉病菌除草活性毒素组分的分离鉴定与突变菌株的DDRT差异显示分析[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4] 张金林,庞民好,刘颖超,等.坪草腐霉病菌毒素产生除草活性物质的条件优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8(4):84-88. [5] 杨亚君,陶晡,李川,等. 腐霉枯萎病菌毒素在坪草抗病性筛选中的应用研究[J].草业学报,2008,17(3):93-98. [6] 杨志民,陈煜,韩烈保,等.不同光照强度对高羊茅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7,16(6):23-29. [7] 许桂芳.PEG胁迫对2种过路黄抗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8,17(1):66-70. [8] 朱慧,马瑞君,陈树思,等.高寒草场主要牧草对黄帚橐吾水浸液化感胁迫的生理响应[J].草业学报,2007,16(5):102-106. [9] 姜述君,强胜,朱云枝.画眉草弯孢毒菌除草活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测定[J].植物保护学报,2006,33(3):313-318. [10] Arnon D I.Copper enzymes in isolated chloroplast polyphenoloxidase in Beta vulgaris[J].Plant Physiology,1949,24(1):1-15. [11] 王爱国,罗广华.植物的超氧物自由基与羟胺反应的定量关系[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26(6):55-57. [12] 赵世杰.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305-306. [13] 汤章城,魏家绵,陈因,等.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4] 武昌,王雁,彭镇华.车前和紫花地丁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5):633-637. [15]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0-194. [16] 董汉松.植物诱导抗性原理[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8-109. [17] 章元寿.植物病理生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0. [18] 张守仁.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及讨论[J].植物学通报,1999,16(4):444-448. [19] 杨斌,余静,陈勃.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对紫茎泽兰抗病相关酶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5,22(6):81-84. [20] 袁庆华,桂枝,张文淑.苜蓿抗感褐斑病品种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比较[J].草业学报,2002,11(2):10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