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涛, 张迎梅. 甘肃省啮齿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的研究[J]. 兽类学报, 1990, 10(2): 137-144. [2] 王香亭, 陈鉴潮, 宋志明, 等. 甘肃脊椎动物志[M]. 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1297-1304. [3] 梁俊勋, 张军. 黄土高原东北缘的鼠类及其区划研究[J]. 兽类学报, 1985, 5(4): 299-309. [4] 李锡璋. 甘肃省陇南、甘南地区啮齿类区系及分布[J]. 动物学杂志, 1991, 26(4): 15-18. [5] 王定国. 甘肃河西走廊啮齿动物[J]. 兽类学报, 1984, 4(4): 320-325. [6] 陈钧, 王定国. 河西走廊啮齿动物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J]. 兽类学报, 1985, 5(3): 195-200. [7] 尉剑, 张和平, 胡江林. 张掖地区草原啮齿动物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研究[J]. 草业科学, 1999,16(6): 26-31. [8] 刘荣堂, 李海霞. 改造鼠荒地, 改善草原生态环境[J]. 草原与草坪, 2000, (4): 15-19. [9] 王鑫, 惠文, 杨会平. 陇东北部草地鼠害发生现状及综合治理对策[J]. 草业科学, 2007, 24(7): 62-65. [10] 孙崇潞, 郝守身, 范福来, 等. 黄兔尾鼠防治中经济阈值的探讨[J]. 动物学报, 1986, 32(1): 86-91. [11] 黄惠敏, 王廷正. 豫西黄土高原农作区棕色田鼠对农作物的危害及经济阈值的研究[J]. 兽类学报, 1999, 19(3): 221-227. [12] 杨学军, 韩崇选, 李继光, 等. 固原退耕还林区经济林木甘肃鼢鼠防治经济阈值研究[J]. 林业科学, 2006, 42(9): 74-78. [13] 韩崇选, 陈孝达. 甘肃鼢鼠对油松危害动态经济阈值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4, 3: 45-53. [14] 杨宏亮, 王廷正. 甘肃鼢鼠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及防治中经济阈植的初步研究[J]. 植物保护学报, 1992, 19(3): 283-286. [15] 韩天虎, 花立民, 许国成. 高原鼠兔危害级别划分[J]. 草业学报, 2008, 17(5): 130-137. [16] 葛绍奎, 马祖飞, 李典谟. 试论农业有害生物的精确性可持续管理[J]. 生态学报, 2000, 20: 10-15. [17] 刘荣堂, 李军, 张普金. 山地草原和高寒草原主要植物群落研究[J]. 草业学报,1990,1(1): 47-54. [18] 陈全功. 江河源区草地退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J]. 草业学报, 2007, 16(1): 10-16. [19] 马范, 石隐孝, 向得福, 等. 甘肃草地资源[M]. 兰州: 甘肃科技出版社, 1999. 12-23. [20] 刘荣堂, 陈永国, 武晓东, 等. 草原保护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196-198. [21] 盛承发, 宣维健. 正确理解和应用经济阈值[J]. 昆虫知识, 2003, 1: 63-65. [22] 周俗. 草原无鼠害区建设技术设计[J]. 草业科学, 2006, (5): 82-86. [23] 王关区, 莎娜. 草原生态经济阈值与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J]. 理论研究, 2008, (2): 112-116. [24] 韩崇选, 杨学军, 王明春, 等. 林区啮齿动物群落管理中的生态阈值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 (1): 72-75. [25] 鲍显诚, 张紳, 杨邦顺, 等. 植被生态学的目的和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 26-30. [26] 王华弟, 邵宝. 拟定农田害鼠防治指标的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 1986, 2: 47-49. [27] 罗泽珣, 孙祟璐. 鼠类危害农作物临界数量近似值的估计[J]. 动物学杂志, 1982, (2): 26-29. [28] 黄秀清, 冯志勇. 稻区黄毛鼠防治指标的研究[J]. 植物保护, 1990, 16(1): 4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