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光辉, 郭兴强, 王鑫, 等. 能源作物资源现状与发展前景. 资源科学, 2007, 29(5): 74-80. 李军, 吴平治, 李美茹, 等. 能源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自然杂志, 2007, 29(1): 21-25. 费世民, 张旭东, 杨灌英, 等. 国内外能源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四川林业科技, 2005, 26(3): 20-26. 林长松, 李玉英, 刘吉利, 等. 能源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开发应用前景.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12: 17-21. 万泉. 能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 福建林业科技, 2005, 32(2): 1-5. 何会流. 能源植物资源及应用潜力概述.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17): 7382-7383. 徐芬芬, 叶利民, 王爱斌. 我国的淀粉、糖类和纤维素植物资源及其用于乙醇发酵的探讨. 中国林副特产, 2006, 3: 63-65. Kalam M A, Masjuki H H. Biodiesel from palmoilan analysis of its properties and potential. Biomass and Bioenergy, 2002, (23): 471-479. 王涛. 中国主要生物质燃料木本能源植物资源概况与展望. 科技导报, 2005, 23(5): 12-14. 王峥, 陶玲, 任珺. 荒漠能源植物资源开发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 2007, 24(3): 22-24. 解新明, 周峰, 赵燕慧. 多年生能源禾草的产能和生态效益. 生态学报, 2008, 28(5): 2329-2342. 程序. 能源牧草堪当未来生物能源之大任. 草业学报, 2008, 17(3): 1-5. 刘吉利, 朱万斌, 谢光辉, 等. 能源作物柳枝稷研究进展. 草业学报, 2009, 18(3): 232-240. 胡自治, 孙吉雄, 张映生, 等. 天祝高寒珠芽蓼草甸群落的热值和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1990, 14(2): 185-190. 张彩霞, 胡凤祖. 珠芽蓼果实营养成分分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5, 17(5): 614-616. 张彩霞, 李玉林, 胡凤祖. 珠芽蓼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25(2): 386-387. 王一峰, 杨文玺, 王春霞, 等. 甘肃野生药用植物珠芽蓼.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5, 2: 24-26. 张欣, 龙瑞军, 淡瑞芳, 等. 高寒草原3种蓼科植物酚类物质含量及存在状态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8, 1: 126-129. 刘飞, 伍晓丽, 钱敏, 等. 冬虫夏草寄主幼虫不同产地主要食料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特产研究, 2007, 4: 52-55. 李振东, 陈秀蓉, 李鹏, 等. 珠芽蓼内生菌Z5产IAA和抑菌能力测定及其鉴定. 草业学报, 2010, 19(2): 61-68. 干友民, 李志丹, 泽柏, 等. 川西北亚高山草地不同退化梯度草地土壤养分变化. 草业学报, 2005, 14(2): 38-42. 刘刚, 赵桂琴, 白史且, 等. 川西北高寒牧区冬春补饲饲草营养价值的综合评价. 草业科学, 2009, 26(7): 94-98. 董爱文, 陈阳波, 向中, 等. 蒽酮法测定爬山虎果中糖类的含量.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 22(1): 47-49. 周党卫, 朱文琰, 腾中华, 等. 不同海拔珠芽蓼抗氧化系统的研究.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 9(5): 489-492. 丁莉. 不同海拔的珠芽蓼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1): 4-5. 郭淑青, 齐威, 王玉林, 等. 青藏高原东缘海拔对植物种子大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0, 19(1): 50-58. Bauert M R. Vivipary in Polygonum viviparum: an adaption to cold climate. Nordic Journal of Botany, 1993, 13: 373-380. Law R, Cook R E D, Manlove R J. The ecology of flower and bulbil production in Polygonum viviparum. Nordic Journal of Botany, 1983, 3: 559-565. Fabbro T, Komer C. Altitudinal difference in flower traits and reproductive allocation. Flora, 2004, 199: 70-81. 郭雪峰, 李绍华, 刘国杰, 等. 桃果实和叶片中糖分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碳代谢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果树学报, 2004, 21(3): 196-200. 康国章, 王永华, 郭天财, 等. 植物淀粉合成的调控酶. 遗传, 2006,28(1): 110-116. 李春秀, 齐力旺, 王建华, 等. 植物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 生物技术通报, 2005, 4: 5-11. 周涛,梁锦绣,尚红莺. 风沙土钾素资源特征及对酿酒葡萄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04,37(2): 244-249. 张晓艳, 刘锋, 王风云, 等. 墨西哥玉米留茬中糖组分含量对氮素的响应. 草业学报, 2009, 18(1): 184-187. 何涛, 吴学明, 张改娜, 等. 几种高山植物叶绿体淀粉粒的变化特征.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5, 23(6): 545-548. 魏捷, 贵桂英, 余辉, 等. 青海高原不同海拔地带生长的珠芽蓼光合特性的比较. 生物物理学报, 1998, 14(3): 530-536. 王江民. 影响甘蔗糖分积累的因素. 农村实用技术, 2004, 5: 17-18. 李高扬, 李建龙, 王艳, 等. 优良能源植物筛选及评价指标探讨. 可再生能源, 2007, 25(6): 84-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