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焕文, 李问盈, 李洪文. 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19(3): 1-4. 高旺盛. 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2): 2702-2708. 冯聚凯, 崔彦宏, 甄瑞, 等. 华北平原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6): 177-181. Robert E B, James R M. 保护性耕作制度下的杂草治理. 中国农技推广, 2006, (3): 18-19. 李昌新, 赵锋, 芮雯奕, 等. 长期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对双季稻田冬春季杂草群落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09, 18(3): 142-147. More M J. Effect of cover crop mulches on weed emergence, weed biomass, and soybean (Glycine infix) development. Weed Technology, 1994, 8(4): 512-518. 马永清. 不同玉米品种对麦秸覆盖引起的生化他感作用的差异性分析. 生态农业研究, 1993, (4): 13-17. 李香菊, 王贵启, 李秉华, 等. 麦秸覆盖与除草剂相结合对免耕玉米田杂草的控制效果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3, (18): 99-102. 马旭明, 路战远, 张德健, 等.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玉米、大豆田间杂草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4, (4): 6-7. 方日尧, 赵慧清, 方娟. 不同保护性耕作下冬小麦田杂草滋生情况调查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26(5): 90-93. 古巧珍, 杨学云, 孙本华, 等. 不同施肥条件下黄土麦地杂草生物多样性.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5): 1038-1042. Cardina J, Herms C P, Doohan D J. Crop rotation and tillage system effects on weed seedbanks. Weed Science, 2002, 50(4): 448-460. Thomas A G, Derksen D A, Blackshaw R E, et al. A multistudy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weed population shifts in medium- to long-term tillage systems. Weed Science, 2004, 52(5): 874-880. 刘方明, 梁文举, 闻大中. 耕作方法和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10): 1879-1882. 辛存岳, 郭青云, 魏有海, 等. 干旱地区农田浅耕对杂草控制及土壤水分、养分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8): 1697-1702. 谈兴民, 周福余, 夏宏年, 等. 免少耕麦田看麦娘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 2004, (2): 45-46. 马旭明, 李淑芳, 程国彦, 等.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小麦田间杂草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6, (4): 26-30. 李淑芳, 马旭明, 程国彦, 等.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玉米田间杂草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6, (4): 20-25. 马志卿, 江志利, 刘月仙, 等. 渭北旱塬保护性耕作春玉米田杂草发生及防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5): 76-82. 赵森霖, 黄高宝.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4(3): 122-127. 樊翠芹, 王贵启, 李秉华, 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10): 207-211. 李儒海, 强胜, 邱多生, 等.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油轮作制水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8, 28(7): 3236-3243. 马克平, 刘玉明.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Ⅰ. 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下). 生物多样性, 1994, 2(4): 231-239. 马克平, 刘灿然, 刘玉明.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Ⅱ. β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生物多样性, 1995, 3(1): 38-43. 张海林, 高旺盛, 陈阜, 等.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 10(1): 16-20. 张凤云, 张恩和, 景锐, 等. 河西绿洲灌区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的增产节水效应. 草业学报, 2007, 16(2): 94-98. 周少平, 谭广洋, 沈禹颖, 等. 保护性耕作下陇东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 草业科学, 2008, 25(7): 69-76. 王光明, 胡声荣, 郑钦玉, 等. 冬水田水旱复种连续免耕的效益及土壤肥力和杂草动态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7(4): 344-347. 罗亚勇, 赵学勇, 黄迎新, 等. 三种一年生藜科沙生植物出苗对沙埋深度和水分条件的响应. 草业学报, 2009, 18(2): 122-129. 李晓东, 魏龙, 张永超, 等. 土地利用方式对陇中黄土高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09, 18(4): 103-110. 邹亚丽, 王廷璞, 陈荃, 等.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地土壤杂草种子库初探. 草业科学, 2009, 26(4): 87-93. 尚占环, 任国华, 龙瑞军. 土壤种子库研究综述——规模、格局及影响因素. 草业学报, 2009, 18(1): 144-154. 马丽荣, 蔺海明, 陈玉梁, 等. 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群落及生态位研究. 草业学报, 2007, 16(2): 111-117. 刘方明, 梁文举, 闻大中. 耕作方法和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10): 1879-1882. 左小安, 赵哈林, 赵学勇, 等. 科尔沁沙地不同恢复年限退化植被的物种多样性. 草业学报, 2009, 18(4): 9-16. 李儒海, 强胜, 邱多生, 等.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油两熟制油菜田杂草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2008, 16(2): 118-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