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学权, 胡庭兴, 叶充, 等. 模拟林(竹)-草种植模式遮荫对扁穗牛鞭草的光合速率、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J]. 草业学报, 2006, 15(2): 54-59. [2] 杨秀芳, 玉柱, 徐妙云, 等. 2种不同类型的尖叶胡枝子光合-光响应特性研究[J]. 草业科学, 2009, 26(7): 61-65. [3] 闫瑞瑞, 卫智军, 运向军, 等. 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光合特性日变化影响的研究[J]. 草业学报, 2009, 18(5): 160-167. [4] 何树斌, 刘国利, 杨惠敏. 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刈割后残茬的光合变化及其机制[J]. 草业学报, 2009, 18(6): 192-197. [5] 张治安, 杨福, 陈展宇, 等. 菰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39(3): 502-509. [6] 付卫国, 李萍萍, 陈歆, 等. 北固山湿地虉草光合日变化的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5, 23(6): 555-559. [7] 徐炳成, 山仑, 黄占斌, 等. 黄土丘陵区柳枝稷与白羊草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比较[J]. 中国草地, 2003, (1): 1-4. [8] 巨关升, 武菊英, 赵军锋, 等. 观赏狼尾草光合特性的研究[J]. 核农学报, 2005, 19(6): 451-455. [9] 孙广玉, 蔡淑燕, 胡彦波, 等. 盐碱地马蔺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06, 26(1): 74-78. [10] Harvey M P, Brand M H. Division size and shade density influence growth and container production of Hakonechloa macra Makion ‘Aureola’[J]. Hortscience, 2002, 37(1): 196-199. [11] 刘吉利, 朱万斌, 谢光辉, 等. 能源作物柳枝稷研究进展[J]. 草业学报, 2009, 18(3): 232-240. [12] 刘宇峰,萧浪涛, 童建华, 等. 非直线双曲线模型在光合光响应曲线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8): 76-79. [13] 王玉辉, 周广胜. 羊草叶片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模拟[J].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6): 739-743. [14] 李志刚, 谢甫绨, 张玉铃, 等. 磷胁迫对大豆不同磷素基因型光合作用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6): 297-230. [15] 于强, 任保华. C3植物光合作用日变化的模拟[J]. 大气科学, 1998, 11: 867-879. [16] 杜占池, 杨宗贵. 草原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研究[J]. 中国草地, 1999, (3): 20-27. [17] 李建栋, 刘岩, 高春雨, 等. 苦碟子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J]. 人参研究, 2008, (2): 12-15. [18] Farquhar G D, Sharkey T D.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photosynthesis[J].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1982, 3: 317-345. [19] 贾洪涛, 赵成义, 盛钰, 等. 干旱地区紫花苜蓿光合日变化规律研究[J]. 草业科学, 2009, 26(7): 56-60. [20] 张美善, 徐克章. 西洋参叶片光合日变化与内生节奏的关系[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5: 595-597. [21] 翁晓燕, 蒋德安, 陆庆, 等. 影响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素[J]. 中国水稻科学, 1998, 12(2): 105-108. [22] 陶汉之. 茶树光合日变化的研究[J]. 作物学报, 1991, 17: 444-452. [23] 许大全, 丁焕根, 苏丙英, 等. 红豆草和苜蓿的光合效率比较研究[J]. 生态学报, 1991, 11(1): 89-91. [24] 王建丽, 张永亮, 朱占林, 等. 杂花苜蓿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J]. 草地学报, 2006, 14(2): 138-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