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洪仁, 张英俊, 历卫宏, 等. 北京地区紫花苜蓿建植当年的耗水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J]. 草业学报, 2007, 16(1): 41-46. [2] 胡守林, 万素梅, 贾志宽, 等.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研究[J]. 草业学报, 2008, 17(5): 60-67. [3] 刘晓宏, 郝明德. 长期种植苜蓿对土壤氮素营养的作用[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1, 9(2): 82-84. [4] 任继周. 主要牧草栽培及种子生产[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5] 赵明, 王继和. 种草养畜综合治理发展甘肃绿洲持续农业[A]. 中国西北荒漠区持续农业与沙漠综合治理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 248-258. [6] 耿华珠. 中国苜蓿[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10-18. [7] 李季, 律宝春. 北京市紫花苜蓿品种筛选及研究[M]. 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51-54. [8] 马其东, 巴图哈, 程霞. 若干引进牧草品种的适应性研究[A]. 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64-166. [9] 常兆丰, 赵明. 民勤荒漠生态研究[M]. 兰州: 甘肃科技出版社, 2006. 30-49. [10] 杜文华, 田新会, 曹致中. 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7, 16(3): 81-87. [11] 王祺, 王继和. 民勤绿洲紫花苜蓿品种对比试验研究[A]. 中国西北荒漠区持续农业与沙漠综合治理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 274-281. [12] 舒秋萍. 河西走廊农区优质牧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 草业科学, 2002, 19(9): 26-27. [13] 孙启忠, 侯向阳, 王育青. 苜蓿越冬性研究[A]. 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34-37. [14] 农牧渔业部畜牧司. 苜蓿的科学与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6. [15] 韩建国. 实用牧草种子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77. [16] 魏臻武, 符昕, 曹致中, 等. 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关系的研究[J]. 草业学报, 2007, 16(4): 1-7. [17] 乔海明. 苜蓿不同年份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J]. 中国草地, 2000, 12(3): 4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