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陶玲. 甘肃省紫花苜蓿地方类型抗旱等级分类的研究[J]. 草业科学, 1998, 15(6): 71-75. [2] 宋淑明. 甘肃省紫花苜蓿地方类型抗旱性的综合评判[J]. 草业学报, 1998, 7(2): 74-80. [3] 任君. 牧草抗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AHP模型设计与应用的研究[J]. 草业学报, 1998, 7(3): 34-40. [4] 杨秀娟, 韩瑞宏, 卢欣石, 等. 苗期紫花苜蓿品种抗旱性初步研究[J]. 草业科学, 2008, 25(11): 54-59. [5] 张永峰, 殷波. 混合盐碱胁迫对苗期紫花苜蓿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9, 18(1): 46-50. [6] 李宜, 杨铁民. 紫花苜蓿对季节性湿地适应性的观察[J]. 天津农业科学,1991, 1: 181-191. [7] 常根柱, 时永杰, 杨志强. 沙拐枣、冰草等旱生牧草引进驯化及栽培利用技术研究[J]. 中国草食动物,2005,(专刊): 7-40. [8] 胡建忠. 水土保持优良植物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引种适宜性评价[J]. 草业科学, 2003, (8): 25-30. [9] 郭正刚, 张自和, 王锁民, 等.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黄土高原丘陵区适应性的研究[J]. 草业学报, 2003, 12(4): 45-50. [10] 王栋. 牧草学各论[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11] 胡守林, 万素梅, 贾志宽, 等.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研究[J]. 草业学报, 2008, 17(5): 57-60. [12] 王占哲, 王刚, 陆永祥, 等. 中温带黑土紫花苜蓿不同农艺措施下生产能力研究[J]. 草业科学, 2008, 25(12): 75-79. [13] 杨胜.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1. [14] 吴秋珏, 张晓庆, 郝正里. 用尼龙袋测定饲料中粗纤维的试验研究[J]. 饲料工业, 2005, 26(1): 55-56. [15] 中国审定登记草品种集. 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16] Barta A L, Sulc R M. Interaction between water logging injury and irradiance level in alfalfa[J]. Crop Science, 2002, 42(5): 1529-1534. [17] 韩方虎, 沈禹颖, 王希, 等. 苜蓿草地土壤氮矿化的研究[J]. 草业学报, 2009, 18(2): 11-17. [18] 康爱民, 龙瑞军, 师尚礼, 等. 苜蓿的营养与饲用价值[J]. 草原与草坪, 2002, (3): 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