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吉旺, 胡昌浩, 王空军, 等.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饲用营养价值比较[J]. 作物学报, 2003, 29(6): 951-954. [2] 白冰, 文亦芾. 不同氮素施肥水平和青贮时期玉米青贮品质的研究[J]. 四川草原, 2004, (4): 21-24. [3] 陈世勇, 谭庆军, 赵荣芳, 等. 应用土壤无机氮测试优化青贮玉米氮素管理[J]. 草业学报, 2008, 17(3): 156-161. [4] 杨成勇, 张瑞珍, 刘志渊, 等. 川北地区不同饲用玉米品种生产性能的比较[J]. 草业科学, 2008, 25(6): 118-120. [5] 朱霞, 杨文钰, 任万君. 粮饲兼用型玉米全株饲用营养价值及其调控[J]. 草业学报, 2005, 14(5): 92-98. [6] 韩秉进, 刘春龙, 黄常柱, 等. 不同肥料配比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6, (6): 60-61. [7] 文亦芾, 白冰, 毛华明. 不同栽培利用模式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 2006, 28(6): 33-38. [8] 朱建国, 刘景辉, 高占魁. 栽培措施对青贮玉米粗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3): 151-155. [9] 杨耿斌, 谭福忠, 王新江. 不同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06, 14(5): 115-117. [10] 安道渊, 黄必志, 吴伯志.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措施与产量品质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2): 192-200. [11] 魏荔, 张怀文, 孙义祥, 等.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3): 227-230. [12] 路海东, 薛吉全, 马国胜, 等. 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8806高产栽培技术与生理研究——不同密度与施氮水平的群体生理特性研究[J]. 草业学报, 2007, 16(2): 118-123. [13] 江院, 张向前, 卢小良, 等. 光周期与氮肥互作对华农1号青饲玉米碳氮代谢相关酶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8, 17(4): 92-101. [14] 张新跃, 何丕阳, 何光武, 等. “饲用玉米-黑麦草”草地系统的研究Ⅰ饲用玉米的品种比较与生产性能[J]. 草业学报, 2001, 10(2): 33-38. [15] 扈光辉. 饲用玉米的育种进展与趋势[J]. 玉米科学, 2003, 11(2): 46-49. [16] 潘金豹, 张秋芝, 郝玉兰, 等. 我国青贮玉米育种的策略与目标[J]. 玉米科学, 2002, 10(4): 3-4. [17] 李小坤, 鲁剑巍, 陈防. 牧草施肥研究进展[J]. 草业学报, 2008, 17(2): 136-142. [18] Tilman D, Cassman K G, Matson P A, et al.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and intensive production practices[J]. Nature, 2002, 418: 671-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