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 马轩龙, 陈全功. 青海省海东、海北地区草地资源产量与草畜平衡现状研究. 草业学报, 2009, 18(5): 270-275. 赵同谦, 欧阳志云, 郑华.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学杂志, 2004, 23(6): 155-160. 单贵莲, 徐柱, 宁发, 等. 围封年限对典型草原植被与土壤特征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09, 18(2): 3-10. 董永平, 吴新宏, 戎郁萍, 等. 草原遥感监测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王素芳, 王红芳, 丁晶, 等. 基于集对原理的天然草地分类方法. 四川环境, 2007, (6): 44-48. 拉毛才让. 青海草地类型在中国草地分类系统中的归并初探. 草业科学, 2008, 25(8): 31-34. 王栋. 草原管理学. 南京: 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 1955. Sampson A W. Range Management: Priciples and Practices. New York: John and Sons Inc., 1952. 贾慎修. 中国草原类型分类的商讨. 中国草原, 1980, (1): 1-11. 任继周, 胡自治, 牟新待, 等.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及其草原发生学意义. 中国草原, 1980, (1): 12-24. 许鹏. 中国草地分类原则与系统的讨论. 四川草原, 1985, (3): 1-7. 孟林. 草地资源综合评价研究进展. 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 1998, (4): 1-8. Ren J Z, Hu Z Z, Zhao J, et al. A grassl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 The Rangeland Journal, 2008, 30: 199-209. 任继周. 分类、聚类与草原类型. 草地学报, 2008, 16(1): 4-10. 胡自治. 草原分类方法研究的新进展. 草原与草坪, 1994, (4): 1-8. 胡自治, 高彩霞.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新改进I. 第一级分类的水热指标及其分类检索图. 草业学报, 1995, 4(3): 1-7. 靳瑰丽, 安沙舟, 孟林. 景观生态分类在草地资源分类中的运用. 中国草地, 2004, 26(5): 65-68. 张国胜, 伏洋, 杨琼, 等. 青海省天然草地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气候分区. 草业科学, 2009, 26(1): 23-29. 王新忠, 林仪, 于磊. 天然草地类型综合评价中的数据处理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 (2): 131-140. Kohonen T. Self-Organizing Maps. Berlin: Springer, 1995. 付凌晖, 王惠文, Lechevallier Y. 自组织特征映射在鄱阳湖地区洪涝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43-48. 刘勇健, 沈军. 自组织神经网络法综合评价水质. 勘察科学技术, 2003, (4): 22-25. 吴建生. 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柳州师专学报, 2005, 20(3): 105-108. 武国正, 李畅游, 张生, 等. 基于SOM模型的乌梁素海夏季水质状况聚类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 (4): 96-100. 周少华, 付略, 梁宝鎏. 基于SOM神经网络的古代青瓷聚类分析. 中国科学(E辑: 技术科学), 2008, (7): 1089-1096. 徐海量, 乔木, 艾合买提, 等. 荒漠草地物种多样性的水分特征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24(2): 105-108. 于磊. 新疆兵团农九师天然草地分类及类型特征.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5(3): 219-224. 倪长健, 王顺久, 崔鹏. 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及其在天然草地分类中的应用.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6, 6(5): 68-71. 张彦成, 段禅伦. 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土壤分类.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8, 30(10): 113-115. 刘鑫, 迟道才. 基于MATLAB的SOM网络的干旱聚类分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9(1): 61-64. 张金屯, 杨洪晓. 自组织特征人工神经网络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分类中的应用. 生态学报, 2007, 27(3): 1005-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