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明岗, 张久权, 文石林. 南方红壤丘陵区牧草的肥料效应与施肥[J]. 草业科学, 1997, 14(6): 21-23. [2] 蔡东宏. 磷可促进牧草生长[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94, (6): 15-16. [3] 曹爱琴, 严小龙. 不同供磷条件下大豆根构型的适应性变化[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 22(1): 92. [4] 严小龙, 廖红, 杨茂. 根构型分析在豆科作物磷效率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1999, (1): 40-43. [5] 张福锁, 林翠兰. 植物磷营养基因型差异的机理. 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第一卷)[M].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2: 23-30. [6] 金剑, 王光华, 刘晓冰, 等. 不同施磷量对大豆苗期根系形态性状的影响[J]. 大豆科学, 2006, 25(4): 360-364. [7] 漆智平, 唐树梅. 烤烟根际土壤pH值研究[J]. 热带作物研究, 1995, 4: 33-36. [8] 任继周. 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376-378. [9] 周梦华, 程积民, 万惠娥, 等. 云雾山本氏针茅群落根系分布特征[J]. 草地学报, 2008, 16(3): 267-271. [10] 刘慧, 刘景福, 刘武定. 不同磷营养油菜品种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差异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9, 5(1): 40-45. [11] 黄晓露, 刘君, 杨志民. 不同坪床配比百慕大T-419 的生物量和根系分布特征研究[J]. 草业学报, 2009, 18(5): 98-106. [12] Graham R D. Breeding for nutrin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cereals[J]. Advanced Plant Nutrition, 1984, 1: 57-102. [13] 李会科, 郑秋玲, 赵政阳, 等. 黄土高原果园种植牧草根系特征的研究[J]. 草业学报, 2008, 17(2): 92-96. [14] 王应祥, 廖红, 严小龙. 大豆适应低磷胁迫的机理初探[J]. 大豆科学, 2003, 22(3): 208-212. [15] 陈蕴, 罗富成. 昆明地区几种主要草坪草根系特征特性的初步研究[J]. 云南畜牧兽医, 2008, 16(3): 267-271. [16] 成文竞, 崔建宇, 闵凡华. 三种草坪草的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9, 18(1): 179-183. [17] 王树起,韩晓增,李晓慧, 等. 缺磷胁迫下的大豆根系形态特征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10, 26(2): 192-196. [18] 黄文娟, 于海多, 赵兰坡. 松嫩羊草草原植被与土壤的耦合关系[J]. 草地学报, 2006, 14(1): 64-65. [19] Bengough A G, Kirby J M. Tribology of the cap in maize (Zea mays) and peas (Pisum sativum)[J]. New Phytologlist, 1999, 14(2): 421-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