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传哲, 于福亮, 刘佳. 分水后黑河干流中游地区景观动态变化及驱动力[J]. 生态学报, 2009, 29(11): 5832-5842. [2] 高小红, 王一谋, 杨国靖. 基于RS和GIS的榆林地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18(1): 168-171. [3] 张宏斌, 杨桂霞, 黄青, 等.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分析——以海拉尔及周边地区为例[J]. 草业学报, 2009, 18(1): 25-29. [4] 王根绪, 郭晓寅, 程国栋. 黄河源区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J]. 生态学报, 2002, 22(10): 1587-1598. [5] Abdullah S A, Nakagoshi N.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pattern and its spatial relationship with forestland in the state of Selangor, Peninsular Malaysisa[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8, 87(2): 145-147. [6] 李明阳. 浙江临安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23(2): 71-74. [7] 李忠锋, 王一谋, 冯毓荪. 榆林市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 中国沙漠, 2004, 24(5): 553-557. [8] 孙尚华, 刘建军, 康博文. 综合治理下小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23(3): 62-65. [9] 张明亮, 王海霞. 山区小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水土流失效应[J].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14(3): 251-253. [10] 杨国靖, 肖笃宁. 中祁连山浅山区山地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2): 269-272. [11] 王启基, 王发刚, 周华坤, 等. 三江源区东北部生态环境现状及防治策略[J]. 草业科学, 2010, 27(2): 59-65. [12] 任继周, 侯扶江. 山地-绿洲-荒漠的系统耦合是祁连山水资源保护的关键措施[J]. 草业科学, 2010, 27(2): 4-7. [13] 王旭丽, 刘学录. 基于RS的祁连山东段山地景观稳定性分析[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9, 24(5): 665-669. [14] 林洋, 张文辉. 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的景观构成及功能类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1): 145-153. [15] 傅伯杰, 陈利顶, 马克明.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16] 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7] 王雪军, 程春满, 杨建新, 等. 生态环境脆弱区景观动态监测与预报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 25(4): 39-43. [18] 梁天刚, 崔霞, 冯琦胜, 等. 2001-2008年甘南牧区草地地上生物量与载畜量遥感动态监测[J]. 草业学报, 2009, 18(6): 12-22. [19] 李建林, 王燕, 郭巧玲, 等. 绿洲分布比例的分形研究[J]. 草业学报, 2010, 19(3): 63-69. [20] 白军红, 欧阳华, 崔保山, 等. 近40年来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景观格局变化[J]. 生态学报, 2008, 28(5): 2245-2252. [21] 李建平, 赵江洪, 张柏, 等. 吉林省西部草地动态变化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20(1): 126-130. [22] 贾文雄, 何元庆, 李宗省, 等. 祁连山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突变分析[J]. 地理学报, 2008, 63(3): 257-269. [23] 尹宪志, 张强, 徐启运, 等. 近50年来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特征研究[J]. 高原气象, 2009, 28(1): 85-90. [24] 马瑞, 王继和, 屈建军, 等. 1960-2005年民勤典型绿洲-荒漠过渡带景观格局与动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3): 714-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