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照兰, 杜建材, 于林青, 等. 甘草的利用价值、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 中国草地, 2002, 24(1): 73-76. [2] 蔺海明. 西北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研究[M]. 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3] 王伟明, 朱文全, 张志波. 甘草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医药, 23(1): 93-94. [4] 王无怠, 孟宪政. 甘肃省甘草资源及开发研究[J]. 草业科学,1989, 6(1): 15-16. [5] 张国荣. 强度采挖甘草资源对干旱区环境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3, 7(Z1): 363-364. [6] 傅克沿. 中国栽培甘草实生根质量研究[J]. 植物学报, 1974, 16(4): 304-310. [7] 雍家先. 论干旱地区甘草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3, 7(Z1): 370-371. [8] 李新成, 邓丘宏. 甘草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研究[J]. 中药材, 1993, 16(8): 3-5. [9] 林寿全, 童玉懿. 国产六种甘草资源的利用研究[J]. 植物分类学报, 1997, 15(2): 48-56. [10] 李强, 任茜, 王党平, 等. 甘草属药用植物的质量评价[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3, (2): 66-68. [11] 高东英, 张如意. 云南甘草化学成份的研究[J]. 中草药, 1984, 25(10): 507-508, 513. [12] Sun X L. The design and advice of special fertilizer prescription[J]. Phosphate Fertilizer and Compound Fertilizer, 1998, (4): 49-51. [13] 祝玲敏, 安文芝, 李发江, 等. 栽培甘草氮磷钾施用水平的试验研究[J]. 中药材, 2007, (2): 49. [14] 钱华菊. 水稻氮磷钾肥效“3414”不完全试验初探[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1): 105. [15] 石有太, 陈垣, 郭凤霞, 等. 掌叶大黄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J]. 草业学报, 2009, 18(3): 178-183. [16] 石有太, 陈垣, 郭凤霞, 等. 掌叶大黄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 34(15): 1979-1983. [17] 余玲, 王彦荣, 孙建华. 环境胁迫对布顿大麦种子萌发及种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2, 11(2): 79-84. [18] 常彦莉, 陈垣, 郭凤霞, 等. 甘肃贝母种子吸水及发芽特性研究[J]. 草业学报, 2010, 19(4): 41-46. [19] 颜宏, 娇爽, 赵伟, 等. 不同大小碱地肤种子的萌发耐盐性比较[J]. 草业学报, 2008, 17(2): 26-32. [20] Guo F X, Chen Y, Li X R, et al. Enhancement of low-temperature tolerance in watermelon (Citrullus lanatus) seedlings by cool-hardening germination[J]. Austral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griculture, 2007, 47(6): 749-754. [21] 刘士哲. 现代实用无土栽培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6. [22] 浙江农业大学. 农业化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12-145. [23] 黄军, 王高峰, 安沙舟. 施氮对退化草甸植被结构和生物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09, 26(3): 75-78. [24] 纪瑛, 张庆霞, 蔺海明, 等. 氮肥对苦参生长和生物总碱的效应[J]. 草业学报, 2009, 18(3): 159-164. [25] 蔺海明, 纪瑛, 王斌, 等. 生荒地氮磷配施对苦参苗生长和苦参总碱含量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0, 19(3): 102-109. [26] 李新旺, 门明新, 王树涛, 等. 长期施肥对华北平原潮土作物产量及农田养分平衡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9, 18(1): 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