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M]. 1版.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1135. [2] 畅行若, 王宏新, 马广恩. 秃疮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1981, 2: 52. [3] 赵祁, 韩寅, 杜宇平, 等. 秃疮花提取物对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抑制机制[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32(3): 41. [4] Manske R H F, Rodrigo R G A, Holmes H L, et al. The Alkaloids Chemistry And Physiology[M]. 1nd ed.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1: 191. [5] 张兴旺, 何莉莉, 王勤. 红茂草注射液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42(6): 55-57. [6] 赵强. 红茂草生物碱有效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09: 13-16. [7] 陈荃, 邹亚丽, 赵兰兰. 红茂草营养器官的显微结构观察[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 30(5): 39-43. [8] 赵强, 王廷璞, 廖天录. 红茂草生物碱TLC检测技术的建立及抑菌活性研究[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0, (6): 47-51. [9] 王廷璞, 安建平, 贾志国, 等. 红茂草生物碱提取方法及指纹检测技术建立的研究[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8, (6): 41-44. [10] 董晓宁, 赵强, 杨明. 秃疮花生物碱的提取与体外抑菌研究[J]. 中兽医学杂志, 2010, (2): 6-11. [11] 刘大护, 张天才, 柳军玺, 等. 秃疮花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11, 42(8): 1505-1508. [12] 巩江, 骆蓉芳, 倪士峰, 等. 珍稀中药秃疮花属植物药学研究概况[J]. 西北药学杂志, 2010, 25(2): 153-154. [13] 赵强, 王廷璞, 董晓宁, 等.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红茂草中总生物碱含量[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1, (6): 38-40. [14] 李岩, 梁雪, 刘斌. 伊犁秃疮花基因条形码及系统发生关系研究[A]. 2011年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暨第十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 139. [15] 朱荣. 秃疮花在Zn、Cd、Cu和Pb胁迫下的耐性和富集特征研究[D]. 成都: 四川农业大学, 2011: 5-7. [16] 董晓宁, 赵强, 杨明. 苦荞麦中芦丁的提取及体外抑菌研究[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0, (1): 20-21. [17] 赵强, 王廷璞, 余四九, 等. 红茂草生物碱抑菌活性测定[J]. 中国兽医科学, 2008, 38(12): 1098-1101. [18] 张芳, 王舟, 宗俊勤, 等. 农杆菌介导的假俭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 草业学报, 2011, 20(2): 186-194. [19] 李振东, 陈秀蓉, 杨成德. 珠芽蓼内生菌Z17抑菌能力测定及其鉴定[J]. 草业科学, 2011, (12): 32-37. [20] 海洪, 汪坤, 金文英, 等.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蚕沙中叶绿素的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技, 2009, 30(3): 207-211. [21] 王新雯, 海洪, 金文英, 等. 微波-超声波联合提取银杏叶黄酮工艺的响应面法分析[J]. 食品科技, 2010, 35(3): 189-193. [22] 何庆元, 吴萍, 张晓红, 等. 不同秋眠性苜蓿SRAP体系优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草业学报, 2011, 20(2): 203-211. [23] 胡甦, 王永清, 陶炼. 三角紫叶酢浆草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 草业学报, 2011, 20(5): 145-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