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于建军. 卷烟工艺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5. [2] 赵铭钦, 刘国顺. 香料烟成华过程中烟叶化学成分与品质变化的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 2006, (2): 29-33. [3] 王秀智. 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对卷烟配方的影响[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 (5): 121-122. [4] 刘国顺. 烟草栽培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5. [5] 杜永梅, 郭承芳, 张怀宝, 等. 水溶性糖、烟碱、总氮含量与烤烟吃味品质的关系研究[J]. 中国烟草科学, 2000, (1): 7-10. [6] 王建林. 贵州烟区烤烟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和外观质量的关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1): 161-162. [7] 王树会, 李天福, 邵岩, 等. 不同烤烟品种和海拔对烟叶中有机酸的影响[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8(1): 127-130. [8] 余凌锋. 不同烤烟品种中部叶石油醚提取物的研究[J]. 三明农业科技, 2008, (1): 16-17. [9] 汪耀富, 高华军, 刘国顺, 等.不同基因型烤烟叶片致香物质含量的对比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5): 117-120. [10] 赵铭钦, 陈秋会, 赵明山, 等. 南阳地区生态条件对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烟叶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J]. 中国烟草学报, 2008, 14(1): 37-41. [11] 李亚男, 闫鼎, 宋瑞芳, 等.平顶山烟区气候因素分析及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1, (1): 160-164. [12] 黎根, 毕庆文, 汪健, 等. 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烟叶品质关系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 2007, (6): 6-9,41. [13] 胡娟, 邱慧珍, 何秀成, 等.施钾水平对甘肃烤烟钾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0, 19(5): 156-160. [14] 孙燕,高焕梅,和林涛. 土壤有机质及有机肥对烟草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20): 6160-6161. [15] 李正, 刘国顺, 敬海霞, 等. 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1, 20(3): 225-232. [16] 唐远驹, 张建平. 上海主要烤烟生产基地质量生态类型的初步划分[J]. 中国烟草科学, 2006, (3): 1-5. [17] 张永安, 朱亚刚, 陈佳波, 等. 生态因子与烤烟部分化学成分的关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29): 9285-9286, 9336. [18] 张婷, 俞飞, 肖少红. 湖北省主产烟区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特征分析[J]. 中国烟草学报, 2010, 16(3): 24-27. [19] 何结望, 王欣, 占金林, 等. 湖北主产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的变异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6): 1703-1704,1707. [20] 左安建. 广东烤烟主产区烤烟化学成分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2): 578-580. [21] 杨坤, 杨焕文, 李佛琳, 等. 丽江烟区生态条件及烤烟化学成分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11, 32(1): 94-99. [22] 周翔, 梁洪波, 董建新, 等. 山东烟区烤烟化学成分含量变化及聚类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 2009, 30(6): 13-17. [23] 周冀衡, 杨虹绮, 林桂华, 等.不同烤烟产区烟叶中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30(1): 20-23. [24] 徐照丽. 云南生态环境与云南烤烟香气品质关系的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8): 196-200. [25] 温永琴, 徐丽芬, 陈宗瑜, 等. 云南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和多酚类与气候要素的关系[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8(2): 103-105. [26] 国家技术监督局.GB2635-92烤烟[S]. 1992. [27] 国家烟草专卖局.YC/T 138-1998烟草及烟草制品感官评价方法[S]. 1998. [28] 王瑞新. 烟草化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50-285. [29] 林玉红, 郭凤霞, 罗俊杰, 等. 不同施氮水平对旱地兰州百合养分累积与氮肥利用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1, 20(2): 101-108. [30] 毕淑峰, 朱显灵, 马成泽. 云南烤烟化学成分与香气品质的关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22(6): 67-68. [31] 史宏志, 刘国顺.烟草香味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88-93. [32] 刘永红, 张丽静, 张洪荣, 等. △12脂肪酸脱氢酶及其编码基因研究进展[J]. 草业学报, 2011, 20(3): 256-267. [33] 王世英, 卢红, 杨骥. 不同种植海拔高度对曲靖地区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20(1): 45-48. [34] 祖朝龙, 解莹莹, 刘碧荣, 等.海拔对盐源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35): 20031-20034. [35] 李自强, 刘新民, 董建新, 等.罗平县海拔高度和土壤类型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J]. 中国烟草科学, 2010, 31(5): 44-48. [36] 彭家宇, 魏国胜, 周恒, 等.湖北咸丰烟区不同海拔生态因素和烟叶化学成分的综合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16): 8395-8398, 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