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一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2: 619. [2] 吴征镒. 中国植被[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 593.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26 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50-52. [4] 内蒙古植物编辑委员会. 内蒙古植物志(第二卷)[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8: 159. [5]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内蒙古植物志(第三卷)[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 1989: 158-160. [6]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 内蒙古植被(综合考察专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 690. [7]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中国沙漠植物志(第一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 9-11. [8] 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8: 100. [9] 巴哈尔古丽, 汪志军, 郭中军. 珍稀濒危植物裸果木地理分布与资源现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5, 24(5): 39-40. [10] 黄大桑. 甘肃植被[M]. 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46-214. [11] 吴玉虎. 青海植物名录[M].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7. [12] 傅立国. 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202. [13] 国家环境保护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14] 宋朝枢, 徐容章, 张清华.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 135. [15] 汪之波.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裸果木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 2004: 1-42. [16] 刘生龙, 郭志中, 王理德, 等. 裸果木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 中国沙漠, 1995, 15(1): 88-91. [17] 刘生龙, 王理德, 高志海. 八种珍稀植物引种试验[J]. 甘肃林业科技, 1995, (3): 10-13. [18] 严子柱, 李爱德, 李得禄, 等. 裸果木扦插繁殖试验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5, 40(4): 550-554. [19] 刘家琼. 我国荒漠不同生态类型植物的旱生结构[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82, 6(4): 314-319. [20] 刘家琼, 蒲锦春. 我国沙漠中部地区主要不同类型的植物的水分和旱生结构的比较研究[J]. 植物学报, 1987, 29(6): 662-673. [21] 王理德, 刘生龙. 沙区五种珍稀濒危植物水分生理指标测定及分析[J]. 甘肃林业科技, 1995, 23(3): 6-9. [22] 蒋志荣. 沙冬青抗旱机理的探讨[J]. 中国沙漠, 2000, 20(1): 71-74. [23] 周宜君, 刘春兰, 冯金朝, 等. 沙冬青抗旱、抗寒机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沙漠, 2001, 21(3): 312-316. [24] 黄玉林, 潘伯荣. 15种荒漠珍稀濒危植物化学成分分析初步研究[J]. 干旱区研究, 1991, 3(3): 63-67. [25] 党荣理, 姜彦成. 新疆裸果木亚科植物花粉形态学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1996, 1(1): 61-64. [26] 莫日根. 残遗种裸果木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J]. 内蒙古大学学报, 1993, 24(1): 94. [27] 汪之波, 高清祥, 孙继周, 等. 稀有植物裸果木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24(7): 1319-1321. [28]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志[M]. 酒泉: 酒泉出版社, 1989: 1-85. [29] 任继周. 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30] 李博. 普通生态学[M].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3. [31] 孙儒泳, 李博. 普通生态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136-138. [32] 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83-436. [33] 祖元刚, 张文辉, 阎秀峰, 等. 濒危植物裂叶沙参保护生物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34] 周萍, 刘国彬, 侯喜禄, 等. 黄土丘陵区铁杆蒿群落植被特性及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 草业学报, 2008, 17(2): 9-18. [35] 刘世荣, 蒋有绪, 史作民, 等. 中国暖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36] 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 1991, (增刊 IV): 1-139. [37] 吴征镒, 周浙昆, 李德铢, 等.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 云南植物研究, 2005, 27(6): 577-604. [38] 孙航, 李志敏. 古地中海植物区系在青藏高原隆起后的演变和发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18(6): 852-862. [39] 林有润. 菊科植物的系统分类与区系地理的初步探讨[J]. 植物研究, 1993, (2): 6-27. [40] 吴征镒.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的修订[J].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25(5): 535-538. [41] 王荷生. 中国植物区系的性质和各成分间的关系[J]. 云南植物研究, 2000, 22(2): 119-126. [42] 吴征镒, 周浙昆, 李德铢, 等.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25(3): 245-257. [43] Imhoff S, Pires A, Tormena C A.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properties in areas under elephant grass short duration grazing system[J]. Plant and Soil, 2000, 219: 161-168. [44] Jackson R B, Caldwell M M. Geostatistical patterns of soil heterogeneity around individual perennial plants[J]. Journal of Ecology, 1993, 81: 683-692. [45] 汪之波, 马金林. 珍稀濒危植物裸果木群落物种多样性及濒危原因初探[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7(2): 55-57. [46] 王仁忠. 放牧对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1997, 6(4): 17-23. [47] 杨利民, 王仁忠, 李建东. 松嫩平原主要草原群落放牧干扰梯度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草地学报, 1999, 7(1): 8-6. [48] 刘志民, 马君玲. 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1): 183-190. [49] 左小安, 赵哈林, 赵学勇, 等. 科尔沁沙地不同恢复年限退化植被的物种多样性[J]. 草业学报, 2009, 18(4): 9-16. [50] 谢宗平, 倪永清, 李志忠, 等. 祁连山北坡及河西走廊蝶类垂直分布及群落多样性研究[J]. 草业学报, 2009, 18(4): 195-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