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潘根兴, 李恋卿, 张旭辉. 土壤有机碳库与全球变化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兼开展中国水稻土有机碳固定研究的建议[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5(3): 100-109. [2] Schlesinger W H.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soils[J]. Science, 1999, 284(25): 2095. [3]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Ad Hoc Committee S893. Carbon Sequestration: Position of the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ED/OL]. http//www. SSSA. Org, 2001-11. [4] 张春霞, 郝明德, 魏孝荣, 等. 黑垆土长期轮作培肥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的研究[J]. 土壤肥料, 2004, (3): 10-12. [5] 张爱君, 张明普. 长期施用有机和无机肥料对黄潮土有机质含量及组成的影响[J]. 江苏农业研究, 2001, 22(3): 30-33. [6] 黄欠如, 胡锋, 袁颖红, 等.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 土壤, 2007, 39(4): 608-613. [7] 李江涛, 张斌, 彭新华, 等. 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颗粒有机物形成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04, 41(6): 912-917. [8] 李忠佩, 吴大付. 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库的平衡值确定及固碳潜力分析[J]. 土壤学报, 2006, 43(1): 46-52. [9] 唐晓红, 邵景安, 高明, 等. 保护性耕作对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储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5): 1029-1034. [10] 袁颖红, 李辉信, 黄欠如, 等.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汇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4, 24(12): 2961-2966. [11] 郭菊花, 陈小云, 刘满强, 等.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分布及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J]. 土壤, 2007, 39(5): 787-793. [12] 李凌浩. 土地利用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4): 300-302. [13] 乔有明, 王振群, 段中华. 青海湖北岸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9, 18(6): 105-112. [14] 王艳芬, 陈佐忠, Tieszen L T. 人类活动对锡林郭勒地区主要草原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6): 545-551. [15] 文海燕, 赵哈林, 傅华. 开垦和封育年限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性状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5, 14(1): 31-37. [16] 王明君, 韩国栋, 赵萌莉, 等. 草甸草原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07, 24(10): 6-10. [17] 刘楠, 张英俊. 放牧对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全氮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0, 27(4): 11-14. [18] 左小安, 赵哈林, 赵学勇, 等. 科尔沁沙地不同恢复年限退化植被的物种多样性[J]. 草业学报, 2009, 18(4): 9-16. [19] 霍成君, 韩建国, 戎郁萍. 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对混播草地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01, 9(4): 257-264. [20] 袁可能. 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中腐殖质氧化稳定性的初步研究[J]. 土壤学报, 1963, 11(3): 286-292. [21] 袁可能, 张友全. 土壤腐殖质氧化稳定性的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 1964, 7: 345-349. [22]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9: 123-124. [23] 任继周, 林慧龙. 农区种草是改进农业系统、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步骤[J]. 草业学报, 2009, 18(5): 1-9. [24] 辛刚, 颜丽, 汪景宽, 等.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有机质变化的研究[J]. 土壤通报, 2002, 33(5): 332-335. [25] Solomon D, Lehmann J, Kinyangi J, et al. Long-term impacts of anthropogenic perturbations on dynamics and speciation of organic carbon in tropical forest and subtropical grassland ecosystems[J].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7, 13: 511-530. [26] 张宏宇, 杨恒山, 李春辉, 等. 不同混播方式下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生产力动态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8, 23(1): 55-58. [27] 刘树庆, 杜孟庸, 周健学, 等. 不同肥力土壤有机无机复合度及腐殖质结合形态及其与肥力关系研究[J]. 土壤通报, 1989, 6: 267-270. [28] 徐建民, 赛夫, 袁可能. 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研究IX钙键复合体和铁率键复合体中腐殖质的性状特征[J]. 土壤学报, 1999, 36(2): 168-169. [29] 徐建明, 袁可能. 我国土壤中有机矿质复合体地带性分布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26(4): 6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