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草业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05-20
    目录
    目录
    2019, 28(5):  0. 
    摘要 ( 120 )   PDF (204KB) ( 2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论文
    呼伦贝尔草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气候响应分析
    沈贝贝, 丁蕾, 李振旺, 辛晓平, 徐大伟, 朱晓昱, 王旭, 陈宝瑞
    2019, 28(5):  1-14.  DOI: 10.11686/cyxb2018288
    摘要 ( 396 )   HTML ( 3)   PDF (2784KB) ( 7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定量评估呼伦贝尔草原的生产能力, 明确气候因子对草原生物量累积过程的影响, 利用近18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净初级生产力(NPP)产品(MOD17A2H), 结合同时期气象数据, 基于像元定量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NPP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7年呼伦贝尔草原净初级生产力(NPP)均值为306.97 g C·m-2, 18年来NPP变化呈波动中增加的趋势, 最低值为2001年的241.60 g C·m-2, 最高值为2014年的372.10 g C·m-2。NPP高值区(>400 g C·m-2)分布于低地草甸;中值区(250400 g C·m-2)分布于山地草甸和温性草甸草原;低值区(<250 g C·m-2)出现在呼伦贝尔西部的温性草原, 不同草地类型NPP值整体变化趋势表现为:低地草甸>山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沼泽类>温性草原。呼伦贝尔草原NPP与降水的相关性高于与温度的相关性, 降水是NPP积累的主要影响因子, 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总体比低地草甸和山地草甸敏感。
    祁连山高寒草地不同退化程度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张建贵, 王理德, 姚拓, 李海云, 高亚敏, 杨晓玫, 李昌宁, 李琦, 冯影, 胡彦婷
    2019, 28(5):  15-25.  DOI: 10.11686/cyxb2018302
    摘要 ( 409 )   HTML ( 10)   PDF (1202KB) ( 5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祁连山康乐草原生产力恢复与提高提出有效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样方法对祁连山高寒草地不同退化程度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特性进行调查、测定和分析,并运用5个多样性指标(Margalef丰富度指数、Dominance优势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Evenness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研究了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轻度退化草地(LDG)-中度退化草地(MDG)-重度退化草地(SDG),不同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密度、高度、频度、总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降低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LDG>MDG>SDG;2)研究区植物共15科35属39种,其中豆科、蔷薇科、禾本科、菊科和莎草科中的植物均具备较强生态适应性,各退化程度草地植被型分别为草地早熟禾+珠芽蓼、赖草+矮生嵩草、矮生嵩草+赖草,其中禾草是群落的优势种;3)高寒草地功能群植物呈现杂类草最多,禾草类次之,毒草类占有比例最少,其中在不同退化草地杂类草、毒草类重要值分别为75.14%(SDG)>48.67%(LDG)>30.05%(MDG)、20.81%(LDG)>18.01%(SDG)>17.11%(MDG);4)不同退化草地群落物种优势度指数在重度退化草地最高为0.23,而轻度退化草地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为2.64、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9;5)随退化程度加重,土壤全磷、全氮、有机质和含水量呈现下降的趋势,pH呈升高的趋势,且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环境因子含量对植被生长贡献率不同。综上所述,随着康乐草地退化程度增加群落结构向单一趋势演替且环境限制因子也发生相应变化。
    豫西北地区暖性灌草丛类草地生态系统固碳特征
    李琳, 赵威
    2019, 28(5):  26-35.  DOI: 10.11686/cyxb2018309
    摘要 ( 293 )   HTML ( 3)   PDF (1014KB) ( 3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草地中灌木数量动态变化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因素,灌木层的碳储量是草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不确定的组分之一。暖性灌草丛在豫西北丘陵山地广泛分布,属区域典型植被类型。为揭示暖性灌草丛类草地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对豫西北地区7个样地的灌木层、草本层与土壤碳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对生态系统碳密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植被与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分别为2360.07和4610.47 g C·m-2,其中灌木层植被碳密度(981.63 g C·m-2)低于草本层(1387.44 g C·m-2),但差异不显著(P>0.05)。植被碳密度主要由根系所贡献,占整个植被碳密度的93.04%,其中灌木层根系所占比例为41.51%,略小于草本层。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密度占有较大比例,约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密度的62.80%。对不同样地而言,由于各自所处生境不同,其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存在一定区域差异。各样地的植被碳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P1>P5>P2>P4>P6>P7>P3,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土壤碳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P1>P2>P6>P5>P4>P3>P7,其中P1与P4、P3、P7存在显著差异(P<0.05);生态系统碳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P1>P2>P6>P5>P4>P7>P3,其中P1与P4、P3、P7差异显著(P<0.05)。
    垦殖对川西北高寒草地土壤中不同磷组分含量的影响
    雷玮倩, 胡玉福, 杨泽鹏, 何剑锋, 肖海华, 舒向阳, 阳帆, 李正青
    2019, 28(5):  36-45.  DOI: 10.11686/cyxb2018285
    摘要 ( 277 )   HTML ( 3)   PDF (976KB) ( 4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川西北高寒草地垦殖3和10年后的川贝母种植地为研究对象,以邻近未开垦天然草地土壤为对照,采用修正后的Hedley磷元素分级方法,探究垦殖对川西北高寒草地土壤磷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垦殖导致了高寒草地土壤全磷(TP)、水溶性磷(H2O-Pi)、活性磷(NaHCO3-P)、潜在活性磷(NaOH-P)、中稳性磷(Dil.HCl-Pi)、高稳性磷(Conc.HCl-P)含量显著下降,残余态磷(Residual-P)显著上升。其中020 cm土层变化最显著,垦殖10年后,土壤TP、H2O-Pi、NaHCO3-P、NaOH-P、Dil.HCl-Pi和Conc.HCl-P分别下降了16.48%、78.98%、57.43%、26.06%、16.38%、10.87%,而Residual-P增加了40.08%。其中H2O-Pi、NaHCO3-P和NaOH-P含量变化显著高于其他组分的磷,说明磷的活性越高损失越明显。垦殖过程中,土壤H2O-Pi、NaHCO3-P和NaOH-P占全磷比重显著下降,而Dil.HCl-Pi、Conc.HCl-P和Residual-P呈上升趋势。垦殖前3年,土壤全磷及各形态磷组分的年下降率显著高于垦殖310年,说明垦殖过程中磷的损失主要发生在垦殖前期。
    引黄灌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土壤养分与细菌群落特征研究
    张文文, 刘秉儒, 牛宋芳
    2019, 28(5):  46-54.  DOI: 10.11686/cyxb2018781
    摘要 ( 211 )   HTML ( 1)   PDF (1341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宁夏引黄灌区种植年限为16年(2012-2017年)的紫花苜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细菌群落组成、丰度和多样性等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土壤养分与细菌种群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中共检测出细菌约40个门、78个纲、151个目、275个科和416个属;在门水平下细菌的优势门类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共占细菌总数的68%;随种植年限的增加,细菌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变化表现为1 yr>5 yr>3 yr>4 yr>2 yr>6 yr;土壤pH、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呈先降低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且都在第5年时达到最大,与细菌群落组成变化规律基本保持一致。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对细菌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影响(P<0.05)。
    一株植物根际促生菌Gnyt1的特性研究及分类地位的确定
    李建宏, 李雪萍, 李昌宁, 韩冰, 徐万里, 姚拓
    2019, 28(5):  55-67.  DOI: 10.11686/cyxb2018005
    摘要 ( 281 )   HTML ( 0)   PDF (1316KB) ( 4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植物根际促生菌Gnyt1菌株的特性及其分类学地位,以菌株Gnyt1为对象,对其促生特性、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植物的影响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的序列信息等多种方法确定了Gnyt1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菌株Gnyt1固氮酶活性为3193.07 nmol C2H4·h-1·mL-1,能高效溶解无机磷和有机磷,能同时分泌植物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t-Z)等3种植物激素,对温度和pH的耐受性好,对青霉素、链霉素、罗红霉素、头孢拉定4种抗生素没有耐药性,对青稞、番茄、油菜、当归、苜蓿5种作物均无致病性,促生性状相对稳定,对青稞有明显的促进生长、提高产量的作用。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为蕈状芽孢杆菌。研究结果显示Gnyt1菌株综合特性优良,具进一步开发利用价值。
    遮荫处理对葛根光合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吴潇, 何秀娟, 吴超, 董玉锋, 张燕, 徐宇, 秦卫东, 吕俊, 王三根, 宗学凤
    2019, 28(5):  68-78.  DOI: 10.11686/cyxb2018722
    摘要 ( 308 )   HTML ( 3)   PDF (551KB) ( 3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置3个光照强度,研究葛根在引种栽培中对光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结果显示,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光合色素总量随遮荫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叶绿素a/b变化则相反;葛根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遮荫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则随之上升;葛根叶绿素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光合效率潜能(Fv/F0)、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升高。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葛根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而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随遮荫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综合可见,严重遮荫在一定程度上对葛根生长造成胁迫,引种栽培中要防止光照强度过低对葛根的不利影响。
    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根系形态及解剖结构的影响
    张翠梅, 师尚礼, 刘珍, 杨帆, 张振科
    2019, 28(5):  79-89.  DOI: 10.11686/cyxb2018314
    摘要 ( 603 )   HTML ( 17)   PDF (2050KB) ( 7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强抗旱陇中苜蓿、中抗旱陇东苜蓿和弱抗旱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沙培法,以-1.2 MPa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比较不同胁迫时间(0、3、6、9、12和15 d)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幼苗根系形态及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陇中苜蓿的根尖数、根系干重、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和木质部面积不断增大;陇中苜蓿和陇东苜蓿的维管束直径、维管束面积和韧皮部面积均不断增大;甘农3号的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及皮层占根系直径比例不断增大,而其根系干重、原生和次生木质部导管直径、维管束直径及维管束面积不断减小。胁迫6 d后,陇中苜蓿和陇东苜蓿的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高于甘农3号;胁迫9 d后,陇中苜蓿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根系干重、维管束面积、木质部面积和次生木质部导管数目均显著高于陇东苜蓿和甘农3号。供试苜蓿均可通过增加根系总长度及次生木质部导管数目响应干旱胁迫。此外,陇中苜蓿可通过增加根体积、根尖数和改善根系解剖结构来适应干旱;陇东苜蓿通过增加维管束直径、维管束面积和韧皮部面积来适应干旱。相比之下,胁迫时间超过9 d时,甘农3号内部输导组织结构的变化削弱了其输导水分的能力。
    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徐海鹏, 于成, 舒朝成, 金少红, 庞晓攀, 郭正刚
    2019, 28(5):  90-99.  DOI: 10.11686/cyxb2018298
    摘要 ( 279 )   HTML ( 6)   PDF (1135KB) ( 4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冗余是评价植物群落稳定性的重要内容。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功能冗余和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干扰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指数、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降低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植物群落稳定性。随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增加,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功能冗余和植物群落稳定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高原鼠兔干扰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干扰与否,而且要考虑干扰强度。
    不同类型藏羊消化率与采食量的比较研究
    焦婷, 吴铁成, 吴建平, 赵生国, 雷赵民, 梁建勇, 冉福, 九麦扎西, 刘振恒
    2019, 28(5):  100-108.  DOI: 10.11686/cyxb2018297
    摘要 ( 310 )   HTML ( 7)   PDF (626KB) ( 3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食量是放牧家畜生产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夏季在甘南夏河分别选取不同生理类群(羔羊、1岁母羊、2岁母羊、3岁母羊、4岁母羊、羯羊和种公羊)的欧拉型、甘加型和乔科型藏羊各4只进行试验。采用二氧化钛指示剂法与粪氮指数法分别测定藏羊排粪量和牧草有机物质消化率,从而计算放牧采食量,并对特征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放牧采食量分别为1031.93、834.59和956.15 g·d-1,乔科型藏羊放牧采食量显著(P<0.05)小于欧拉型和甘加型藏羊。3个类型藏羊的每kg代谢体重采食量和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对夏河天然草地牧草的平均有机物质消化率分别为50.79%、47.22%和55.58%。欧拉型、乔科型和甘加型藏羊的平均排粪量分别为561.26、484.06和466.74 g·d-1,其中欧拉型藏羊的排粪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类型。试验在高寒地区天然草地研究不同类型藏羊的排粪量、有机物质消化率和放牧采食量,旨在为该地区放牧藏羊的科学饲养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乳酸菌和烷基多糖苷对玉米秸秆黄贮品质及其体外发酵特性影响研究
    杨大盛, 汪水平, 韩雪峰, 汤少勋, 谭支良, 尹梦洁, 骆东梅
    2019, 28(5):  109-120.  DOI: 10.11686/cyxb2018341
    摘要 ( 334 )   HTML ( 4)   PDF (943KB)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玉米秸秆中添加乳酸菌和烷基多糖苷时对其黄贮品质与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3×3双因素试验设计,即乳酸菌设3个水平(0、1×1010、2×1010 CFU·kg-1),烷基多糖苷设3个水平(0、0.10、0.20 g·kg-1),每个处理3个重复。玉米秸秆黄贮完成后,采用体外发酵技术评定其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随乳酸菌添加水平的上升,黄贮玉米秸乳酸含量、比表面积、外观总评分、酸性洗涤纤维和干物质含量显著(P<0.05)提高,氨氮/总氮显著(P<0.05)降低,体外发酵潜在最大产气量显著(P<0.05)增加、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极显著(P<0.01)增加、产气速率显著(P<0.05)降低;随烷基多糖苷添加水平的升高,黄贮玉米秸外观总评分、酸性洗涤纤维和干物质含量、以及体外发酵后Zeta电位、电子迁移率及干物质消失率显著(P<0.05)升高;黄贮玉米秸粗蛋白质、pH值、乙酸和异丁酸含量以及体外发酵后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的摩尔百分比受乳酸菌与烷基多糖苷交互作用(P<0.05)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添加量为2×1010 CFU·kg-1,烷基多糖苷添加量为0.2 g·kg-1时,既能够保证玉米秸秆较好的黄贮品质,同时又能提高其降解特性。
    西藏河谷区9个引进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比较研究
    张光雨, 马和平, 邵小明, 王江伟, 沈振西, 付刚
    2019, 28(5):  121-131.  DOI: 10.11686/cyxb2018300
    摘要 ( 356 )   HTML ( 1)   PDF (1751KB) ( 4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西藏河谷区种植的燕麦品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9个燕麦品种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参试的燕麦品种为阿坝燕麦、青引1号、青引2号、青海444、青燕1号、林纳、边锋、加燕2号和青海甜燕麦,于2016年5月8日播种,小区面积为3 m×4 m,设3次重复。对9个燕麦品种抽穗期、孕穗期和成熟期的鲜重、干重、干鲜比、株高和叶茎比以及成熟期的营养品质[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木质素(ADL)]进行测定。成熟期的地上部干重结果表明,青燕1号、林纳、边锋和加燕2号的产量均大于26000 kg·hm-2,青引1号、青引2号、青海444和青海甜燕麦产量为2200026000 kg·hm-2,阿坝燕麦产量低于22000 kg·hm-2。9个燕麦品种的CP、EE、Ash、ADF、NDF、ADL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5%7.2%、21.7%57.3%、4.5%5.7%、24.9%35.4%、58.2%80.5%和30.6%42.0%,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青燕1号、青引2号和加燕2号的C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边锋的ND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青海甜燕麦含量最高;青海444的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方法对9个燕麦品种的产量与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青海444、青燕1号和阿坝燕麦较其他燕麦品种更适宜在该地区种植推广。
    海滨雀稗自交结实突变体及野生型幼穗组织的转录组分析
    钱晨, 刘智微, 钟小仙, 吴娟子, 张建丽, 潘玉梅
    2019, 28(5):  132-142.  DOI: 10.11686/cyxb2018304
    摘要 ( 275 )   HTML ( 16)   PDF (1032KB) ( 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倍体海滨雀稗Adalayd作为自交不亲和的暖季型草坪草, 在环境保护及修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自身自交不亲和性减缓了其大面积推广。至今海滨雀稗自交不亲和的机制尚且未知并且基因数据库资源十分匮乏。为了研究海滨雀稗自交不亲和的机制, 以二倍体海滨雀稗自交亲和体细胞突变体SP2008-3和自交不亲和野生型Adalayd为材料, 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2个材料幼穗组织的表达谱, 共获得68175654个Raw reads片段, 测序结果de novo拼接获得117619个单基因簇(Unigene), 其中50%的Unigene被注释。比较两个基因表达谱, 发现1303个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了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分类, 筛选出了22个与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相关的基因, 其中14个钙离子信号通路(钙调素、钙依赖蛋白激酶、类钙调素互作蛋白激酶)、3个F-box和5个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基因在体细胞突变体SP2008-3和野生型Adalayd之间存在差异表达, 测序结果获得了很多与海滨雀稗自交不亲和相关的遗传资源信息。本研究首次将转录组学研究应用于海滨雀稗自交不亲和研究, 为海滨雀稗自交不亲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且有价值的基因信息基础。
    综合评述
    华北及毗邻地区近代苜蓿栽培利用考述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2019, 28(5):  143-150.  DOI: 10.11686/cyxb2018276
    摘要 ( 215 )   HTML ( 3)   PDF (513KB) ( 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北及毗邻地区是我国近代农业变革的重要区域,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农业技术有明显的进步。苜蓿作为华北及毗邻地区(河北、察哈尔、北平、天津、河南、山西、绥远、山东及苏北地区)的重要作物或饲草,在变革的农业发展中,苜蓿亦得到发展。采用植物考据学方法与原理,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对华北及毗邻地区近代苜蓿的栽培利用状况进行了初步考证。结果表明,齐如山考释了华北地区苜蓿的方言,发现该地区常将苜蓿读为木须。据不完全考查,该区域近代大约有73个县(厅、地区)有苜蓿种植,其中以山东最多,达27个县,河北次之,达19个县,山西第三,达11个县,3个省占总数的78.0%。由于华北及毗邻地区近代苜蓿的种植,都形成了地方苜蓿品种,如晋南苜蓿、蔚县苜蓿、无棣苜蓿及淮阴苜蓿等。在华北地区为了发展苜蓿,政府也出台了若干项鼓励种植苜蓿的政策。苜蓿是华北及毗邻地区极好的饲草,常以花草的形式饲喂家畜,在苜蓿幼嫩时亦是很好的蔬菜。在近代盐碱地改良中,苜蓿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山东和苏北盐垦区都有苜蓿种植。 苜蓿是其主要播种形式,并注意到了播种床的精耕细作,本地区苜蓿一年刈割3次,用钐镰刈割。苜蓿种一次可使用10余年,但苜蓿怕积水。
    披碱草属植物抗逆性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王沛, 陈玖红, 王平, 马清, 田莉华, 陈有军, 周青平
    2019, 28(5):  151-162.  DOI: 10.11686/cyxb2018219
    摘要 ( 441 )   HTML ( 7)   PDF (639KB) ( 6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披碱草属是禾本科小麦族重要的经济属,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5200 m的地区。属内绝大多数种是优良牧草,饲用价值极高,该属部分种具有耐盐、抗旱、耐寒等优良抗性,适应性广,遗传多样性丰富,因此不仅是生态恢复的重要物种,也能为其他牧草和麦类作物提供优异的基因资源。按照狭义上的分类标准,该属在全世界共有30余种,我国有13种,主要有老芒麦、披碱草、垂穗披碱草、短芒披碱草、圆柱披碱草等。近年来,由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非生物胁迫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披碱草属非生物胁迫抗性,包括耐盐性、抗旱性、低温胁迫抗性、重金属胁迫及复合胁迫抗性,其中大多数研究来自中国学者。目前绝大多数关于披碱草属抗逆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电解质外渗率、叶绿素、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评价属内不同种,和/或不同品种/种质的抗性方面,然而这些研究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和评价体系,导致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此外,除了冷胁迫外,目前关于该属植物的抗逆机制却极少涉及。因此,综述了近年来在披碱草属植物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旨在为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其优良遗传资源奠定基础。
    研究简报
    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CO2交换对短期不同水平氮添加的响应
    董斅晓, 薄元超, 孙建平, 张晓琳, 王常慧, 董宽虎
    2019, 28(5):  163-170.  DOI: 10.11686/cyxb2018409
    摘要 ( 248 )   HTML ( 1)   PDF (1220KB) ( 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以位于山西省右玉县农牧交错带的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短期内不同水平的氮添加对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CO2交换的影响。试验设置8个梯度0、1、2、4、8、16、24和32 g N·m-2(分别表示为N0、N1、N2、N4、N8、N16、N24和N32)。采用静态箱法对草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ER)进行测定,同时监测10 cm表层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试验结果表明:短期氮添加(N32除外)显著增加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ER和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EP)在整个生长季均随氮素添加水平的上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在N16和N24处理下的生态系统CO2交换达到最高,而N32显著降低了NEE;不同氮添加水平下,ER和GEP相对NEE更为敏感;表层(010 cm)土壤温度与含水量影响生态系统CO2交换,表现为:土壤温度(10 cm)与ER呈显著正相关(R2>0.1, P<0.05),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与NEE和GEP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R2>0.1, P<0.05)。因此,短期不同水平氮添加增加了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净碳吸收,对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碳的源/汇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氮磷肥对3种牧草的生长效应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龙会英, 张德, 曾丽萍, 金杰, 何光熊
    2019, 28(5):  171-177.  DOI: 10.11686/cyxb2019008
    摘要 ( 222 )   HTML ( 6)   PDF (478KB) ( 4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田间试验,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以豆科牧草柱花草和禾本科牧草扭黄茅和孔颖草为试验材料,研究适量氮磷肥的施用对3种牧草旺盛期生长及土壤氮磷吸收的影响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施氮磷肥比较,氮磷的施用有利柱花草、扭黄茅和孔颖草旺盛期(7-9月)的生长,3种牧草物候期有所延迟,可以提高3种牧草旺盛期绝对生长量,显著增加了孔颖草总生物量和氮吸收量(P<0.05)。与未施氮肥对比,施氮(施纯氮120 kg·hm-2)有利柱花草和孔颖草对氮的吸收,显著提高柱花草含氮量和孔颖草氮的吸收量(P<0.05),促进柱花草和孔颖草的生长,提高柱花草和孔颖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提高扭黄茅地上部的生长量和生物量。与未施磷肥对比,施磷(施纯磷75 kg·hm-2)显著提高孔颖草氮的吸收量(P<0.05)。本研究为3种牧草和其他牧草氮磷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即:适量的氮磷施用有利3种牧草产量的提高。
    不同稻秸添加比例对紫花苜蓿和麦麸混合青贮的影响
    罗颖洁, 陈桂华, 穆麟, 胡龙兴, 张志飞, 高帅, 魏仲珊
    2019, 28(5):  178-184.  DOI: 10.11686/cyxb2018570
    摘要 ( 280 )   HTML ( 3)   PDF (560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不同稻秸添加比例对紫花苜蓿和麦麸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紫花苜蓿、麦麸及5个不同比例(0、5%、10%、15%和20%)的稻秸分别进行混合裹包青贮,30 d后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1)稻秸添加组与不添加的对照组pH、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酸性洗涤纤维(ADF)和NH3-N/TN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稻秸添加量的增加,pH值、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有氧稳定性递增,粗蛋白(CP)、WSC、相对饲料值(RFV)和V-Score值降低。2)根据V-Score评分可知,0和5%的稻秸添加组发酵品质为优,10%和15%稻秸添加组的发酵品质为良,20%稻秸添加组发酵品质中等。3)青贮30 d开包后,0和5%的稻秸添加组的有氧稳定性分别为64和72 h,10%、15%和20%稻秸添加组的有氧稳定性均大于168 h;有氧暴露4 d后,0、5%、10%和20%稻秸添加组pH值迅速变化,15%稻秸添加组变化相对较小。综上所述,优质混合青贮的推荐稻秸添加比例应小于5%。
    适合于温室盆栽苜蓿的营养液比较研究
    成凤花, 胡进玲, 史敏, 党淑钟, 李彦忠
    2019, 28(5):  185-191.  DOI: 10.11686/cyxb2018734
    摘要 ( 340 )   HTML ( 5)   PDF (938KB) ( 4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健康的盆栽苜蓿植株是致病性测定等室内科学试验的前提,其生长极易受土壤营养供应的影响。为选择温室盆栽条件下紫花苜蓿健康生长所需要的适宜营养液,本研究将萌发2 d的苜蓿幼苗移栽于装有灭菌土的花盆中,出苗至第4周收获期间,分别浇灌施可得植物生长液、霍格兰氏营养液、自来水和蒸馏水,分析比较苜蓿幼苗在4周期间的长势、生长速率、株高以及生物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施可得植物生长液明显优于其他处理,此处理下植株生长最旺盛,未出现叶片变色、干枯,且植株高大、枝叶繁茂、叶片嫩绿,分枝数4.28个·株-1,生长速率达1.15 cm·d-1(自来水的仅为0.28 cm·d-1),而其余处理植株在第4周时或多或少出现叶片干枯甚至死亡的植株,也未出现分枝;霍格兰氏营养液次于施可得植物生长液,蒸馏水和自来水处理的植株其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与浇灌自来水相比,浇灌施可得植物生长液的植株的株高、地上鲜重、地上干重、根鲜重、根干重、根表面积、根直径、叶片数和节间数分别增加256%、731%、655%、384%、445%、101%、27%、84%和112%,均显著(P<0.05)增加,浇灌霍格兰氏营养液的以上指标分别显著(P<0.05)增加88%、117%、188%、105%、117%、40%、7%、30%和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