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北省畜牧水产局. 河北草地资源[M]. 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2] 河北省畜牧局. 河北草地建设[M]. 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3] 李博. 中国北方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J].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30(6): 1-8. [4] 赵雪, 宝音, 赵文智. 河北坝上脆弱生态环境及整治[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 [5] James E. Grasslands and Grassland Sciences in Northern China[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2. 188-189. [6] 韩永伟, 高吉喜. 中国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防治对策[J].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18(3): 60-62. [7] 任继周, 胡自治, 张自和. 中国草业生态经济区初探[J]. 草业学报, 1999, 8(专辑): 12-22. [8] 朴世龙, 方精云, 贺金生, 等.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J].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28(4): 491-498. [9] 徐斌, 杨秀春, 陶伟国, 等. 中国草原产草量遥感监测[J]. 生态学报, 2007, 27(2): 405-413. [10] 赵慧颖, 王广生, 魏学占. GIS支持下的天然牧草产草量区域预报模型研究[J]. 草业学报, 2007, 16(4): 100-106. [11] 苏大学. 中国草地资源的区域分布与生产力结构[J]. 草地学报, 1994, 2(1): 71-77. [12] 杨秀春, 徐斌, 朱晓华, 等. 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产草量遥感监测模型[J]. 地理研究, 2007, 26(2): 213-221. [13] 赵哈林, 周瑞莲, 张铜会, 等.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草地植被类型、特征及其生态问题[J]. 中国草地, 2003, 25(3): 1-8. [14] 张苏琼, 阎万贵. 中国西部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控制措施[J]. 草业学报, 2006, 15(5): 11-18. [15] 任永霞, 郭郁频, 姜风琴, 等. 河北省北部地区天然草地豆科植物河北省北部地区天然草地豆科植物资源及其合理利用[J]. 草业科学, 2005, 22(5): 1-3. [16] 任永霞, 郭郁频, 杨承琴. 河北省天然草地菊科植物的区系特征及其资源开发利用[J]. 草业科学, 2001, 18(3): 56-60. [17] 任永霞, 郭郁频, 吕进英, 等. 河北省天然草地禾本科植物的生活型、生态型及区系分析[J]. 草业科学, 2001, 18(1): 1-3. [18] 郭郁频, 任永霞, 吕进英, 等. 河北省坝上地区天然草地河北省坝上地区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有害植物及其开发利用[J]. 中国草地, 1999, 1: 41-45. [19] 田玉梅. 太行山中段阜平地区的草地资源[J]. 中国草地, 1989, (5): 17-18. [20] 张义科, 田玉梅, 张洪达. 太行山草地植物生物量的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13(1): 48-52. [21] 杨云贵. 河北坝上草地群落季节动态的定位研究[J]. 西北农业大学学, 1997, 25(3): 64-68. [22] 徐敏云, 李艳琴, 谢帆, 等. 京津风沙源区崇礼县草地类型及草地现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9(2): 72-76. [23] 吴国成, 于辉, 张继荣, 等. 丰宁县草地资源监测报告[J]. 草业与畜牧, 2007, (6): 56-57. [24] Barkman J J. On the ecology of cryptogamic epiphyt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Netherlands[J]. Belmontia, 1958, 2: 10-18. [25] Buongioro J, Michie B R. A matrix model of uneven aged forest management[J]. Forest Science, 1980, 26: 609-625. [26] 李瑞, 张克斌, 刘云芳.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植被波动理论与实践[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29(6): 129-133. [27] 胡自治. 草原分类学概论[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28] 贾慎修. 中国草原类型分类的商讨[J]. 中国草原, 1980, 1: 2-14. [29] 北京农业大学. 草地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2. [30] 张瑞芳, 赵家发, 周大迈, 等. GIS支持的河北省太行山区的农业生态分区[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9): 445-449. [31] 侯学煜. 中国自然生态区划与大农业发展战略[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8. [32] 宋理明, 娄海萍. 环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 中国农业气象, 2006, 27(2): 151-155. [33] 李英年, 张法伟, 刘安花, 等. 矮嵩草草甸土壤温湿度对植被盖度变化的响应[J]. 中国农业气象, 2006, 27(4): 265-268. [34] 冯缨, 张卫东, 李新杰. 天山北坡中段草地植物资源构成及垂直分布[J]. 生态学杂志, 2005, 24(5): 542-546. [35] 安卯柱, 高娃, 朝鲁. 内蒙古第四次草地资源调查草地生产力测定及计算方法简介[J]. 内蒙古草业, 2002, 14(4): 20-21. [36] 李建龙, 蒋平. 遥感技术在大面积天然草地估产和预报中的应用探讨[J].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3(2): 153-157. [37] 任继周. 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38] 顾祝军, 曾志远. 遥感植被盖度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12(2): 18-21. [39] 张云霞, 张云飞, 李晓兵. 面测量与ASTER影像综合计算植被盖度[J]. 生态学报, 2007, 27(3): 964-976. [40] 秦伟, 朱清科, 张学霞, 等. 植被覆盖度及其测算方法研究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9): 163-169. [41] Purevdorj T S, Tateishi R, Ishiyama T,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cent vegetation cover and vegetation indi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1998, 19(18): 3519-3535. [42] 王丽学, 程积民, 万惠娥, 等. 云雾山天然草地植物生长规律[J]. 生态学报, 2008, 28(7): 3168-3175. [43] 白永飞, 徐志信. 典型草原9种牧草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J]. 中国草地, 1994, 6: 21-27. [44] 马克明, 祖元刚. 羊草种群地上部生物量与株高的分形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8(4): 417-420. [45] 耿文诚, 铁云华, 邵学芬, 等. 刈割对白三叶种子田植被高度生长的影响(简报)[J]. 草业学报, 2007, 16(6): 146-149. [46] 李瑞, 刘云芳, 张克斌. 盐池草地植被数量波动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8, 15(4): 220-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