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永华, 雷瑞德, 何兴元, 等. 秦岭锐齿栎林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6): 913-918. [2] 孙儒泳, 李庆芬, 牛翠娟, 等. 基础生态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 郑方强, 张晓华, 墨铁路, 等. 苹果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生态位和集团分析[J]. 生态学报, 2008, 28(10): 4830-4840. [4] Robert K C, Douglas J F. On the measurement of niche breadth and overlap[J]. Ecology, 1971, 52(4): 567-576. [5] 王刚, 赵松岭, 张鹏云, 等. 关于生态位定义探讨及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改进研究[J]. 生态学报, 1984, 4(2): 119-126. [6] 闫美芳, 上官铁梁, 张金屯, 等. 五台山蓝花棘豆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J]. 草业学报, 2006, 15(2): 60-67. [7] 康永祥, 岳军伟, 雷瑞德, 等. 陕北黄龙山辽东栎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8, 28(3): 574-581. [8] 李斌, 李素清, 张金屯. 云顶山亚高山草甸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J]. 草业学报, 2010, 19(1): 6-13. [9] 吴东丽, 张金屯, 王春乙, 等. 野生大豆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J]. 草地学报, 2009, 17(2): 166-173. [10] 史小华, 许晓波, 张文辉. 秦岭冷杉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J]. 植物研究, 2007, 27(3): 345-349. [11] 何英, 贺春贵, 许永霞, 等. 甘肃省3种油菜蚜虫种群的生态位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4(1): 111-114. [12] 欧巧明, 陈玉梁, 马丽荣, 等.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作物-杂草化感作用及其关系探讨[J]. 草业学报, 2010, 19(2): 235-240. [13] 李明, 蒋德明, 押田敏雄, 等. 科尔沁沙地人工固沙群落草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J]. 草业科学, 2009, 26(8): 10-16. [14] 郭水良, 李扬汉.金华地区秋早作物田杂草生态相似关系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8, 16(1): 39-46. [15] 李俊娇, 谷艳芳, 张丽霞, 等. 开封市郊区主要生境外来杂草生态位[J]. 生态学杂志, 2008, 27(9): 1543-1548. [16] 姚和金, 金宗来, 杨伟斌, 等. 浙西南红黄壤果园杂草种群消长动态及生态位的研究[J].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24(5): 649-655. [17] 肖红, 周启星, 曹莹, 等. 沈阳地区水田主要杂草种群的消长动态及生态位分析[J]. 农村生态环境, 2003, 19(3): 9-13. [18] 马丽荣, 蔺海明, 陈玉梁, 等. 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群落及生态位研究[J]. 草业学报, 2007, 16(2): 111-117. [19] 赵利, 牛俊义, 李长江, 等. 地肤水浸提液对胡麻化感效应的研究[J]. 草业学报, 2010, 19(2): 190-195. [20] Paul N P Chow. Herbicide mixtures containing BAS 9052 for weed control in flax(Linum usitatissimum L.)[J].Weed Science, 1983, 31: 20-22. [21] Derksen D A, Lapond G P, Thomas A G, et al. Impact of agronomic practices on weed communities: Tillage systems[J]. Weed Science, 1993, 41: 409-417. [22] 王伯荪, 李鸣光, 彭少麟. 植物种群学[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132-148. [23] 史作民, 程瑞梅, 刘世荣. 宝天曼落叶阔叶林种群生态位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10(3): 265-269. [24] 王彦阁, 杨晓晖, 于春堂, 等. 西鄂尔多斯高原北缘四合木群落优势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7, 16(1): 1-5. [25] 姜琳琳, 李建东. 农田杂草群落生态位研究意义及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9): 15-19. [26] 谢强, 覃干超, 黄家林. 元宝山冷杉群落主要木本种群的生态位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16(2): 79-85. [27] 马丽荣. 生态位理论及其在农田杂草研究中的应用[J]. 甘肃农业科技, 2006, 4: 2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