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岳秀泉, 周道玮. 黄花苜蓿的优良特性与开发利用[J]. 吉林畜牧兽医, 2004, (8): 26-28. [2] 王俊杰, 云锦凤, 吕世杰. 黄花苜蓿种质的优良特性与利用价值[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9(1): 215-219. [3] 秦峰梅, 张红香, 武祎, 等. 盐胁迫对黄花苜蓿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0, 19(4): 71-78. [4] 贾风勤, 贾娜尔, 王林君. 黄花苜蓿的研究进展[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 22-24. [5] 王俊杰. 中国黄花苜蓿野生种质资源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6] 于林清, 王照兰, 萨仁, 等. 黄花苜蓿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J]. 中国草地, 2001, 23(1): 23-25. [7] 苏东, 周延林, 于林清, 等. 利用SSR分析中国北方野生黄花苜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J]. 中国草地学报, 2010, 32(5): 85-90. [8] 黄迎新, 周道玮, 岳秀泉, 等. 黄花苜蓿形态变异研究[J]. 中国草地学报, 2007, 29(5): 16-21. [9] 王红梅, 王俊杰, 云锦凤, 等. 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黄花苜蓿形态特征比较研究[J]. 草地学报, 2009, 17(4): 464-469. [10] 孙玉玲, 李庆梅, 杨敬元, 等. 秦岭冷杉球果与种子的形态变异[J]. 生态学报, 2005, 25(1): 176-181. [11] 徐亮, 包维楷, 何永华. 4个岷江柏松种群的球果和种子形态特征及其地理空间差异[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 10(6): 707-711. [12] Venable D L. Size-number trade-offs and the variation of seed size with plant resource status[J].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1992, 140(2): 287-304. [13] Theimer T C.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in seed size affects scatter-hoarding behavior of an Australian tropical rain-forest rodent[J]. Journal of Tropical Ecology, 2003, 19(1): 95-98. [14] Baskin C C, Baskin J M. Seeds: Ecology Biogeography and Evolution of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M].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2001. [15] 高忠江, 施树良, 李钰. SPSS方差分析在生物统计的应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 8(11): 2116-2120. [16] 黄春琼, 周少云, 刘国道, 等. 华南地区野生狗牙根植物学形态特征变异研究[J]. 草业学报, 2010, 19(5): 210-217. [17] 王克晶, 李向华, 张志卫, 等. 野生大豆天然群体百粒重类型组成与地理分布调查[J]. 大豆科学, 2005, 24(4):243-248. [18] 李世雄, 王彦荣, 孙建华. 中国苜蓿品种种子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J]. 草业学报, 2003, 12(1): 23-29. [19] 周刊社, 刘依兰, 王彦荣. 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多样性研究[J]. 分子植物育种, 2009, 7(1):95-105. [20] 施福军, 王凌晖, 曹福亮, 等. 何首乌野生种源花期与种子成熟期性状的地理变异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25): 11997-12000. [21] 刘江, 陈兴福, 杨文钰, 等. 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变异分析[J]. 草业学报, 2010, 19(1): 143-150. [22] 梁慧敏. 不同居群狗牙根RAPD分析[J]. 草业学报, 2010, 19(1): 258-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