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郝明德, 张春霞, 魏孝荣, 等. 黄土高原地区施肥对苜蓿生产力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04, 12(3): 195-198. [2] 吴勤, 宋杰, 牛芳英. 紫花苜蓿草地地上生物量动态规律的研究[J]. 中国草地, 1997, (6): 21-24. [3] 蔡国军, 张仁陟, 陈利顶, 等.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产业一体化探析[J]. 生态经济, 2012, (4): 112-117. [4] 张时新. 草地的生态经济功能及其范式[J]. 科技导报, 2000, (8): 3-7. [5] 魏臻武, 符昕, 曹致中, 等. 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关系的研究[J]. 草业学报, 2007, 16(4): 1-8. [6] 孙启忠, 桂荣. 影响苜蓿草产量和质量诸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草地, 2000, (1): 57-63. [7] 曾庆飞, 贾志宽, 韩清芳, 等. 施肥对苜蓿生产性能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综述[J]. 草业科学, 2005, 22(7): 8-15. [8] 李裕元, 邵明安, 上官周平, 等. 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与植被演替研究[J]. 草业学报, 2006, 15(2): 85-92. [9] 郭正刚, 张自和, 王锁民, 等.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黄土高原丘陵区适应性的研究[J]. 草业学报, 2003, 12(4): 45-50. [10] 杨恒山, 曹敏建, 郑庆福, 等. 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品质及根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04, (2): 33-34. [11] 樊萍, 田丰, 刚存武. 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25(5): 31-33. [12] 王俊, 刘文兆, 钟良平, 等. 长期连续种植苜蓿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土壤水分的空间差异[J]. 草业学报, 2009, 18(4): 41-46. [13] 孙建华, 王彦荣, 余玲. 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及产量性状相关性研究[J]. 草业学报, 2004, 13(4): 80-86. [14] 李玉山. 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其水分生态环境效应[J]. 土壤学报, 2002, 39(3): 404-411. [15] 赵姚阳, 刘文兆, 濮励杰. 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环境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1): 85-91. [16] 胡良军, 邵明安, 杨文治.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异及其与林草布局的关系[J]. 草业学报, 2004, 13(6): 14-20. [17] 韩建国, 韩永伟, 孙铁军, 等. 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4, 13(4): 21-28. [18] 郭彦军, 倪郁, 韩建国. 农牧交错带人工种草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0, 19(2): 169-174. [19] 贾宇, 徐炳成, 李凤民, 等.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苜蓿人工草地土壤磷素有效性及对生产力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7, 27(1): 42-47. [20] 刘晓宏, 郝明德. 长期种植苜蓿对土壤氮素营养的作用[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1, 9(2): 82-84. [21] 李积智, 韩连冰, 陈雅萍. 混合施肥对苜蓿鲜草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8, (11): 52-53. [22] 汪诗平, 陈默君. 磷肥对苜蓿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草地, 1992, (6): 66-69. [23] 柴凤久, 许金玲, 李红, 等. 紫花苜蓿施肥试验研究[J]. 中国草地, 2004, 26(2): 80-81. [24] 林祥群, 于磊, 鲁为华. 施肥对绿洲农区不同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07, 24(9): 48-51. [25] 刘贵河, 韩建国. 硼、钼、锌与大量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04, 12(4): 268-272. [26] 张炳运, 介晓磊, 刘芳, 等. 微量元素配施对土壤及紫花苜蓿中微量元素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09, 40(1): 144-149. [27] 王峰, 温学飞, 马明, 等. 宁南扬黄灌区最优混合施肥对苜蓿鲜草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24(5): 50-54. [28] 张永亮, 骆秀梅, 高凯. 施肥对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的产量影响[J]. 草原与草坪, 2008, (5): 6-10. [29] 陈晓远, 高志红, 李玉华. 供氮形态和水分胁迫对苗期水稻吸收氮素营养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1): 163-167. [30] 车敦仁. 栽培措施对紫花苜蓿越冬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 中国草原, 1981, (1): 28-32. [31] 刘晓静, 蒯佳林, 李文卿, 等. 硝态氮与铵态氮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及结瘤固氮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1, 46(5): 106-110. [32] 郑子英. 苜蓿施肥试验[J]. 新疆畜牧业, 1994, (1): 16-19. [33] 彭文栋, 牛海文, 董其军, 等. 水地紫花苜蓿草地氮磷配比试验效益分析[J]. 草业科学, 1994, 11(6): 39-41. [34] 张积祥, 李松. 紫花苜蓿NP肥配施研究[J]. 草业科学, 1990, 7(4): 70-72. [35] 韩雪松. 不同施肥条件对紫花苜蓿性状及磷元素转化吸收影响的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1999. [36] 王莹. 酒泉市紫花苜蓿新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05. [37] 曹宏, 章会玲, 盖琼辉, 等. 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J]. 草业学报, 2011, 20(6): 219-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