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亮. 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7: 19-26. [2] 解新明, 周峰, 赵燕慧, 等. 多年生能源禾草的产能和生态效益[J]. 生态学报, 2008, 28(5): 2329-2342. [3] 鲍雅静, 李政海, 韩兴国, 等. 植物热值及其生物生态学属性[J]. 生态学报, 2006, 25(9): 1095-1103. [4] 魏胜文, 陈先江, 张岩, 等. 能值方法与存在问题分析[J].草业学报, 2011, 20(2): 247-277. [5] 陈慧娟, 张卓文, 宁祖林, 等. 施肥对五节芒热值和表型性状的影响[J].草业科学, 2009, 26(8): 63-67. [6] 宁祖林, 陈慧娟, 张卓文, 等. 几种禾本科大型草本植物热值和灰分含量动态变化研究[J]. 草业学报, 2010, 19(2): 241-247. [7] 郭继勋, 王若丹. 东北草原优势植物羊草热值和能量特征[J]. 草业学报, 2000, 9(4): 28-32. [8] 郝翠, 李洪远, 姜超, 等. 北方半干旱区河流湿地优势植物的热值[J]. 生态学杂志, 2008, 27(12): 2094-2098. [9] 黄明丽, 韩文轩, 张福锁, 等. 影响能源植物产量和燃烧质量的农田管理因素[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2): 183-187. [10] 萧运峰, 王锐, 高洁. 五节芒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四川草原, 1995, (1): 25-29. [11] 余辉, 向佐湘, 杨知建. 草本能源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草业科学, 2008, 25(12): 46-50. [12] 席庆国, 刘玉新. 高大禾草加工技术概况[J]. 草业科学, 2005, 22(1): 32-33. [13] 曾祥艳. 生物新燃料-芒草的开发利用[J]. 广西热带农业, 2007, 5: 37-38. [14] 赵南先, 萧运峰. 安徽省的芒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0, 4(8): 372-382. [15] 萧运峰, 高洁, 王锐. 五节芒的生产性状与饲用价值的研究[J]. 四川草原, 1997, (1): 20-24. [16] 席庆国. 德国等欧洲国家重视对高大禾草的研究和利用[J]. 草业科学, 2002, 19(4): 45. [17] 李萍萍, 陆军, 吴沿友, 等. 镇江滨江湿地优势植物种群的热值及能量生产动态[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34(2): 221-229. [18] 李有涵, 谢昭良, 解新明.5个象草品种的构件生物量特征及分配动态[J].草业学报, 2011, 20(5): 11-18. [19] 朱邦长, 叶玛丽, 张川黔, 等.五节芒茎芽繁殖技术的研究[J].四川草原, 1995, (1): 30-34. [20] 杜占池, 杜菁昀. 几种优良人工牧草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J]. 四川草原, 2003, 1: 26-29. [21] 林益明, 林鹏, 谭忠奇, 等. 棕榈科刺葵属5种植物热值的月变化研究[J]. 林业科学, 2003, 39(1): 62-67. [22] 阮志平, 杨志伟, 李元跃, 等. 布迪椰子不同器官热值的季节变化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7, 15(5): 399-402. [23] 徐永荣, 张万均, 冯宗炜. 天津滨海盐渍土上几种植物的热值和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性[J]. 生态学报, 2003, 23(3): 450-455. [24] 刘建禹, 翟国勋, 陈荣耀. 生物质燃料直接燃烧过程特性的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32(3): 290-294. [25] 刘建宁, 石永红, 王运琦, 等. 高丹草生长动态及收割期的研究[J].草业学报, 2011, 20(1): 31-37. [26] Angelini L, Ceccarini L, Bonari E. Biomass yield and energy balance of giant reed (Arundo donax L.) cropped in central Italy as related to different management practices[J]. European Journal Agronomy, 2005, 22: 375-389. [27] Christian D, Riche A, Yates N. The yield and composition of switchgrass and coastal panic grass grown as a biofuel in Southern England[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8, 83: 115-124. [28] Heaton E A, Clifton-Brown J, Voigt B, et al. Miscanthus for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European Union experience and projections for Illinois[J]. Mitigation and Adap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2004, 9: 433-4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