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家琼, 邱明新, 蒲锦春, 等. 我国典型超旱生植物——红砂[J]. 植物学报, 1982, 24(5): 485-488. [2] 马茂华, 孔令韶. 新疆呼图壁绿洲外缘的琵琶柴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3): 237-244. [3] 黄培祐, 聂湘萍. 准噶尔盆地中部琵琶柴群落的生境研究[J]. 新疆大学学报, 1988, 5(3): 66-71. [4] 曾彦军, 王彦荣, 保平, 等. 几种生态因子对红砂和霸王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5, 14(5): 24-31. [5] 王孝安. 安西荒漠植物群落和优势种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J]. 植物学报, 1998, 40(11): 1047-1052. [6] 马剑英, 周邦才, 夏敦胜, 等. 荒漠植物红砂叶绿素和脯氨酸累积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27(4): 769-775. [7] 贾荣亮, 周海燕, 谭会娟, 等. 超旱生植物红砂与珍珠光合生理生态日变化特征初探[J]. 中国沙漠, 2006, 26(4): 631-636. [8] 冯亮亮, 唐红, 李毅, 等. 甘肃红砂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草业学报, 2011, 20(1): 125-130. [9] 刘玉冰, 张腾国, 李新荣, 等. 红砂忍耐极度干旱的保护机制: 叶片脱落和茎中蔗糖累积[J].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6, 36(4): 328-333. [10] 王瑾, 刘桂茹, 杨学举. PEG胁迫下小麦再生植株根系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J].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26(3): 117-119. [11] 许桂芳. PEG胁迫对2种过路黄抗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8, 17(1): 66-70. [12] 高暝, 李毅, 种培芳, 等. 渗透胁迫下不同地理种源白刺的生理响应[J]. 草业学报, 2011, 20(3): 99-107. [13] 王丽华, 姜春玲, 冯玉龙. 不同地理种源长白落叶松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J]. 植物研究, 1999, 19(2): 165-171. [14] 郝再彬, 苍晶, 徐仲. 植物生理实验[M]. 哈尔滨: 哈尔滨大学出版社, 2004: 101-108. [15] 王学奎, 章文华, 郝再彬. 植物生理生化原理与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0. [16] 朱建军, 王洪春. 生物膜渗透特性的理论分析[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6, (1): 6-10. [17] 李霞, 阎秀峰, 于涛. 水分胁迫对黄檗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12): 2353-2356. [18] 聂磊, 刘鸿先, 彭少麟. 水分胁迫对长期UV-B辐射下柚树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1, 10(3): 19-24. [19] 韩蕊莲, 李丽霞, 梁宗锁, 等. 干旱胁迫下沙棘膜脂过氧化保护体系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2, 17(4): 1-5. [20] Erra J R, Sinelair T R. Osmolyte accumulation: can it really help increase crop yield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J].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2002, 25: 333-341. [21] 曹仪植. 水分胁迫下小麦体内游离脯氨酸积累及其ABA 在其中的作用[J]. 植物生理学报, 1985, 11(1): 9-16. [22] 谢贤健, 兰代萍, 白景文. 三种野生岩生草本植物的抗旱性综合评价[J]. 草业学报, 2009, 18(4): 75-80. [23] 韩瑞宏, 卢欣石, 高桂娟, 等. 紫花苜蓿抗旱性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J]. 草地学报, 2006, 14(2): 142-146. [24] 种培芳, 苏世平, 李毅. 4个地理种群红砂的抗旱性综合评价[J]. 草业学报, 2011, 20(5): 2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