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宁. 白刺资源及开发前景[J]. 陕西林业科技, 2000, (1): 17-18. [2] 常艳旭, 苏格尔, 王迎睿. 白剌属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价值[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14): 21-23. [3] 刘春杰. 野生白刺人工栽培技术及开发利用探讨[J]. 防护林科技, 2007, (5): 115-116. [4] 李双福, 张启昌, 张起超, 等. 白刺属植物研究进展[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6(1): 78-81. [5] 任珺, 陶玲. 白刺属植物生长效益的数值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1, 36(2): 130-134. [6] 贾宝全, 蔡体久, 高志海, 等. 白刺灌丛沙包生物量的预测模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16(1): 96-99. [7] 常兆丰, 韩福贵, 仲生年, 等. 民勤荒漠草场植物群落自然更新和退化演替初探[J]. 草业科学, 2008, 25(8): 13-18. [8] 王晨霞, 陈贵林. 西伯利亚白刺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 43(6): 1143-1144. [9] 张红晓, 康向阳. 白刺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24(1): 56-64. [10] 王前, 王珏, 陆远, 等. 不同激素及浓度对半夏植株再生的影响[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18(1): 23-28. [11] 黄学林, 李筱菊. 高等植物组织离体培养的形态建成及调控[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5. 84-86 [12] 王瑛华, 陈刚, 贾敬芬, 等. 霸王的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J]. 草业学报, 2009, 18(3): 110-116. [13] 王丽艳, 荆瑞勇, 肖莉杰, 等. 扁茎黄芪离体快繁及多倍体诱导[J]. 草业学报, 2009, 18(1): 94-99. [14] 张红晓, 康向阳, 沈燕, 等. 白刺组培快繁的研究[J]. 经济林研究, 2003, 21(4): 60-63. [15] Tulyaganov T S, Allaberdiev F K H. Alkaloids of Nitraria sibirica. Dihydroschoberine and Nitrabirine N-Oxide[J]. 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 2001, 37(6): 556-558. [16] Tulyaganov T S, Makhmudov. Alkaloids of Nitraria komarovii. N-Allylnitrarine and Komarovidine N-Oxide[J]. 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 2000, 36(4): 396-398. [17] 王友生, 王瑛, 李阳春. 三叶草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研究[J]. 草业学报, 2009, 18(2): 212-215. [18] 袁学军, 王志勇, 郭爱桂, 等. 假俭草侧芽愈伤诱导和植株再生[J]. 草业学报, 2008, 17(6): 128-133. [19] 李云. 林果花菜组织培养快速育苗技术[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84-86. [20] 孙雪新, 何正伦. 白刺组织培养研究[J]. 中国沙漠, 1992, 12(3): 28-31. [21] 牛西午, 杨慧珍, 詹海仙, 等. 小叶锦鸡儿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24(8): 1502-1505. [22] 王尚德. 唐古特白刺优株选择与组织培养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6. [23] 谭文澄, 戴策刚.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136-137. [24] 葛淑俊, 李广敏, 马峙英, 等. 乌拉尔甘草组培再生体系的研究[J]. 草业学报, 2007, 16(6): 107-112. [25] 杨冰冰, 夏汉平, 马镇荣. 香根草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J]. 草业学报, 2007, 16(4): 9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