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伟东, 徐鹏彬, 蒲训. 偃麦草属种质资源在普通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简介. 草业学报, 2007, 16(6): 136-140. 陈默君, 贾慎修. 中国饲用植物.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136-140. 王洪刚, 刘树兵, 亓增军, 等. 中间偃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31(3): 333-336. 马渐新,周荣华. 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抗小麦条锈病基因的定位. 科学通报, 1999, 44(1): 65-69. 高智, 韩方普, 张延滨, 等. 小偃麦的选育及其形成途径的研究. 植物研究, 1998, 18(4): 418-421. 孟林, 张国芳. 优良饲用坪用水土保持兼用植物——偃麦草. 草原与草坪, 2003, (4): 16-18. 谷安琳.耐盐碱栽培牧草——长穗薄冰草. 中国草地, 2004, 26(2): 9. 史广东, 孟林, 毛培春, 等. 偃麦草属植物叶片表皮形态与结构研究. 草地学报, 2009, 17(5): 654-664. 史广东, 毛培春, 张国芳, 等. 中间偃麦草和长穗偃麦草解剖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草业科学, 2009, 26(8): 52-56. 张耿, 王赞, 高洪文, 等. 21份偃麦草属牧草苗期耐盐性评价. 草业科学, 2008, 25(1): 51-54. 尚春艳, 张国芳,毛培春, 等. 中间偃麦草苗期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华北农学报, 2008, 23(4): 157-162. 孟林, 尚春艳, 毛培春, 等. 偃麦草属植物种质材料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草业学报, 2009, 18(4): 67-74. 孟林, 毛培春, 张国芳. 偃麦草属植物种质材料不同耐盐群体生理指标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4): 83-89. 张国芳. 偃麦草属植物光合特性及抗旱性鉴定研究.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张国芳, 孟林, 毛培春. 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鉴定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7, 22(3): 54-59. 李培英, 孙宗玖, 阿不来提. 偃麦草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初步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 2008, 30(3): 59-64. 孙宗玖, 李培英, 阿不来提, 等. 干旱复水后4份偃麦草渗透调节物质的响应. 草业学报, 2009, 18(5): 52-57. 黄莺, 毛培胜, 孟林, 等. 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核型及 C-带带型的分析比较. 草地学报, 2010, 18(3): 378-382. Mao P S, Huang Y, Wang X G, et al. Cytological evaluation and karyotype analysis in plant germplasms of Elytrigia Desv..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 9(11): 1553-1560. 张学勇, 董玉琛. 偃麦草基因组组成及新物种形成规律的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21: 66-67. 撒多文, 米福贵, 刘玉良. 中间偃麦草、长穗偃麦草及其杂种F1代同工酶研究. 草地学报, 2009, 17(3): 349-353. 尤明山, 李保云, 唐朝晖, 等. 偃麦草E染色体组特异RAPD和SCAR标记的建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7(5): 1-6. 胡志昂, 张亚平. 中国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170-177. 王黎明, 林小虎, 赵逢涛, 等. 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及其优良基因向普通小麦的转移. 中国草地, 2005, 27(1): 57-63. 邹琦. 植物生理实验指导.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柴守玺, 王自忠. 与小麦抗旱性相关的几个水分指标. 甘肃农业科技, 1990, (6): 12-13. Aspinell D, Paleg L G. The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of Drought Resistant in Plants. Sydney: Academic Press, 1980. Huang B R, Fry J D. Root anatomical, physi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responses to drought stress for tall fescue cultivars. Crop Science, 1998, 38: 1017-1022. 刘永财, 孟林, 毛培春, 等. 14份新麦草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差异. 中国草地学报, 2009, 31(2): 64-69. 王忠. 植物生理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434. 李玲, 余光辉, 曾富华. 水分胁迫下植物脯氨酸累积的分子机理.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1): 126-134. 卢连荣, 郎南平, 郑科. 植物抗旱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安徽农业学报, 2008, 36(7): 2652-2654. 王海珍, 梁宗锁.黄土高原乡土树种抗旱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2004, 6 (1): 13-15. 刘卓, 王志峰, 耿慧, 等. 15个紫花苜蓿品种抗旱性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35): 17442-17444. 王瑞瑞, 宿婷, 谢应忠. 苜蓿6个品种幼苗期抗旱性比较研究. 农业科学研究, 2010, 31(1): 9-12. 李源, 刘贵波, 高洪文, 等. 紫花苜蓿种质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 草地学报, 2009, 17(6): 807-812. 梁国玲, 周青平, 颜红波, 等. 羊茅属4种牧草苗期抗旱性鉴定. 草地学报, 2009, 17(2): 209-211. 杜建雄, 侯向阳, 刘金荣. 草地早熟禾对干旱及旱后复水的生理响应研究. 草业学报, 2010, 19(2): 31-38. 孟林,毛培春,张国芳. 不同居群马蔺抗旱性评价及生理指标变化分析. 草业学报, 2009, 18(5): 1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