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任继周, 林慧龙. 农区种草是改进农业系统、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步骤[J]. 草业学报, 2009, 18(5): 1-9. [2] 新华网吉林频道. 专家预计中国玉米面积有望达5亿亩, 增产潜力大[EB/OL]. http: //internal. dbw. cn. 2010-8-21. [3] 张建国, 刘向东, 曹致中, 等. 饲料稻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草业学报, 2008, 17(5): 151-155. [4] 李浩波. 秸秆饲料学[M]. 西安: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2: 1-10. [5] 毕云霞. 饲料作物种植及加工调制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21-30. [6] 侯扶江, 南志标, 任继周. 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J]. 草业学报, 2009, 18(5): 211-234. [7] 高梦祥, 许育彬, 熊雪峰, 等. 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途径[J]. 陕西农业科学, 2007, (7): 29-31. [8] 雷天富, 昝林森. 秸秆畜牧业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 10. [9] 孙小龙, 周禾, 李平, 等. 苜蓿与玉米秸秆混贮研究[J]. 草业学报, 2009, 18(5): 86-92. [10] 张桂荣, 徐阳, 张书杰. 发酵玉米秸秆粉饲喂肉仔鸡效果[J]. 当代畜牧, 2008, (1): 30-31. [11] 于艳辉, 程智慧, 谢芝春, 等. 5种微生物发酵剂对玉米秸秆的发酵效果[J]. 西北农业学报, 2010, 19(2): 95-99. [12] 侯进, 李婷, 李杰. 白腐真菌降解玉米秸秆的研究[J]. 饲料博览(技术版), 2010, (1): 4-6. [13] 张丽英.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7. [14] 杨小寒, 黄爱玲, 周美华. 玉米秸秆浓硫酸水解的初步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3, (11): 9-11. [15] 杨慧群, 陈丽. 膨爆法对秸秆纤维材料表面形态的影响[J]. 华北工学院学报, 2002, 23(1): 34-37. [16] 张祖立, 刘晓峰, 李永强. 农作物秸秆膨化技术及膨化机理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1, 32(2): 128-130. [17] 宋颖琦, 刘睿倩, 杨谦.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2, 34(2): 197-200. [18] 邓桂兰, 彭超英, 卢峰. 利用微生物和酶降解粗纤维的研究[J]. 饲料工业, 2004, 25(11): 49-51. [19] 陶蕾, 王曙阳, 曹广益, 等. 复合菌剂发酵秸秆的作用及应用[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1, 46(2): 37-40. [20] 张功, 峥嵘, 王瑞君. 多菌种发酵秸秆饲料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0, 15(增刊): 175-177. [21] 韩继福, 王建兵, 高宏伟. 应用微生物接种剂和酶制剂调制玉米秸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9(2): 173-177. [22] 张伟心, 马艳玲, 霍玉鹏. 混合菌发酵玉米秸秆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J]. 饲料研究, 2000, (6): 5-8. [23] 何长芳, 李长慧, 侯文哗, 等. 小麦秸秆发酵处理的初步研究[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3, 33(4): 21-22. [24] 郭维烈, 郭庆华. 新型蛋白饲料[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81-285. [25] 李延云. 农作物秸秆饲料微贮技术[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0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