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天驰. 枸杞作饲草[J]. 生命世界, 1987, (5): 9. [2] 王亚军, 安巍, 石志刚, 等. 枸杞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30): 13213-13214. [3] 杨焕章, 刘铀, 刘艳芬. 枸杞在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J]. 饲料工业, 2009, 30(1): 55-57. [4] 毕小艳, 张彬, 吴宗明. 枸杞及枸杞多糖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2009, 14(5): 19-21. [5] 代海平, 李志强, 徐波. 枸杞多糖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8, 29(2): 73-74. [6] 左银虎. 枸杞叶营养分析[J]. 食品科技, 1998, (5): 17. [7] 孟协中, 胡向群, 张挂兰, 等. 枸杞子和枸杞叶化学成分的研究-第2报 枸杞子和枸杞叶中的氨基酸[J]. 中药通报, 1987, 12(5): 42-44. [8] 张芦燕, 贺凯, 马玲, 等. HPLC法测定枸杞叶中芦丁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09, 29(5): 858-860. [9] 黄洪林, 余日跃, 黄名阳. 商品枸杞多糖含量比较[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1996, 10(2): 31-32. [10] 牛艳, 许兴, 魏玉清, 等. 土壤生态因子与宁夏枸杞中甜菜碱含量变化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8): 221-223. [11] 徐鹏. 枸杞水溶性成分的研究[D]. 无锡: 江南大学, 2009. [12] 何进, 阎浮泰, 章继华. 枸杞叶成分研究进展及产品开发展望[J]. 农牧产品开发, 1995, (5): 26-28. [13] 宋长冰. 枸杞产业现状及前景[J]. 中国林副特产, 2001, (3): 32-33. [14] 杨大翔. 遗传学实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47-51. [15] 田纪春. 谷物品质测试理论与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16] 宋丽丽, 阚振荣. 甜菜碱的制备、含量测定及其应用[J]. 河北林果研究, 2002, 17(4): 383-388. [17] 项昭保, 霍丹群, 任绍光, 等. 超声波在中草药化学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 自然杂志, 2002, 23(5): 289-291. [18] 程淑华, 张艳, 伊倩如, 等. GB/T 18672-2002枸杞多糖的测定[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19] 李洪连.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31. [20] 周国顺, 周世宏, 杜宇, 等. 棉花不同品种对棉苗根病的抗性试验研究[J].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1999, 27(3): 46-48. [21] 刘金平, 王艳. 南充地区野生葎草构件性状多样性分析[J]. 草业科学, 2009, 26(8): 68-71. [22] 王丽艳, 荆瑞勇, 肖莉杰, 等. 扁茎黄芪离体快繁及多倍体诱导[J]. 草业学报, 2009, 18(1): 94-99. [23] 刘坚, 李静威, 兰海, 等. 雪莲果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分析[J]. 草业学报, 2009, 18(4): 236-240. [24] 王玉华, 郝建国, 贾敬芬. 菊苣质体同源片段的克隆及非抗生素标记的质体定点整合表达载体构建[J]. 草业学报, 2009, 18(6): 72-81. [25] 隋益虎, 朱世东, 张子学, 等. 环境因子对春季大棚早熟苋菜营养生长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7, 16(2): 46-52. [26] 李孟良, 高志炜. 播娘蒿不同生育期鲜草产量与营养价值[J]. 草业学报, 2004, 13(5): 66-69. [27] 张继, 刘阿萍, 曾家豫, 等. 胀果甘草茎叶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J]. 草业学报, 2003, 12(2): 93-96. [28] 马得莹, 单安山, 李群道. 中草药添加剂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06, 16(2): 36-40. [29] 陶大勇, 应璐, 程勇, 等. 自拟中药方对家兔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5, (12): 7-9. [30] 曹国文, 张邑凡, 陈春林. “复方女贞子散”对繁殖母猪生产性能与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 饲料工业, 2008, 29(10): 4-5. [31] 刘惠芳, 周安国. 天然植物提取物对肉鸭生长后期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8, (20): 491-496. [32] 闫素梅, 乔良, 宋丽华, 等. 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产奶性能及牛奶体细胞数的影响[J]. 畜牧与兽医, 2005, 37(6): 1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