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草业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10-20
    研究论文
    2002-2010年青藏高原植被含水量微波遥感动态监测
    陈思宇,于惠,冯琦胜,梁天刚
    2013, 22(5):  1-10.  DOI: 10.11686/cyxb20130501
    摘要 ( 1476 )   HTML ( 2)   PDF (1502KB) ( 1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分是衡量植被生理状态和形态结构的重要参数。青藏高原在区域生态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对其在植被含水量时空变化动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方面缺乏系统研究。基于236个地面样方实测数据和AMSR-E每日亮温数据,利用留一法交叉验证方法确立了青藏高原植被含水量的遥感反演模型。同时,估算了青藏高原植被含水量空间分布,分析了2002-2010年植被含水量的时间动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微波极化指数(MPI)优于微波植被指数(MVI),18 GHz的MPI乘幂模型AWC=128.93×MPI-0.67可以很好地反映植被绝对含水量(AWC)空间变化动态;2)青藏高原7月份日植被含水量由西北向东南呈带状递增的趋势。其中,西北部至中部的大部分地区植被含水量主要集中在800 kg/hm2以下,东南部植被含水量较西北地区明显增加,主要集中在800~4 000 kg/hm2之间;3)多年平均月际间的植被含水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变差系数具有由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4)温度和降水与植被含水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降水对植被含水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基于MODIS的南方草地NPP遥感估算与应用
    孙成明,刘涛,田婷,郭斗斗,王力坚,陈瑛瑛,李菲,李建龙
    2013, 22(5):  11-17.  DOI: 10.11686/cyxb20130502
    摘要 ( 1696 )   HTML ( 8)   PDF (1085KB) ( 8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草地NPP遥感模型的构建是实现大面积草地NPP估算的有效途径之一。以MODIS-NDVI数据为基础,以南方草山草坡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实测数据,分析了草地NPP与NDVI之间的关系,同时构建了以NDVI为自变量以及水热条件为调节因子的南方草地NPP遥感估算模型,并通过不同年份独立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南方草地NPP与NDVI之间存在5种相关类型,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NPP的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5种草地类型R2分别为0.902 2,0.826 6,0.871 2,0.887 7和0.875 5,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根差(RRMSE)均较小。表明模型的模拟结果比较可靠,为南方草地NPP估算及草地资源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不同放牧退化程度典型草原植被—土壤系统的有机碳储量
    萨茹拉,侯向阳,李金祥,丁勇,吴新宏,运向军
    2013, 22(5):  18-26.  DOI: 10.11686/cyxb20130503
    摘要 ( 1129 )   HTML ( 4)   PDF (967KB) ( 5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典型草原大针茅+羊草群落为研究目标,以1979年围封样地为参照(CK),选择轻度(GL)、中度(GM)、重度(GH)放牧退化样地开展植被—土壤系统有机碳分布与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退化典型草原植被地上碳储量为42.63~203.16 g/m2,植被地下(0~40 cm)碳储量为664.14~1 199.53 g/m2,且大小顺序均为CK>GL>GM>GH,植被总碳储量CK和GL显著高于GM和GH;植被地上、地下碳储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2)不同放牧退化典型草原土壤0~100 cm有机碳储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碳储量为9.85~13.33 kg/m2,且GM>GL>GH>CK;土壤有机碳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有机碳储量与深度具有显著相关性。3)放牧退化典型草原植被—土壤系统的碳储量为11.26~14.07 kg/m2,且GM>GL>GH>CK,各类型间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机碳主要储存于土壤当中,占比约88%~95%,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植被无显著相关性。4)适度放牧利用有利于发挥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
    放牧扰动下草地植物多样性对土壤因子的响应
    王兴,宋乃平,杨新国,杨明秀,肖绪培
    2013, 22(5):  27-36.  DOI: 10.11686/cyxb20130504
    摘要 ( 1128 )   HTML ( 1)   PDF (675KB) ( 9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由放牧草地羊粪归还作用在空间上往往表现出一定梯度分布格局,是影响自由放牧草地土壤与植被空间分布与演替动态的重要因素。为深入认识荒漠草原放牧对草地的影响格局与作用机制,以宁夏盐池荒漠草原围栏放牧草地为研究对象,按自然形成的地表羊粪量梯度,设置了6个梯度序列控制样地(1.41~1 581.68 g/m2),模拟自然条件下不同放牧强度。重点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1)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白草的地位逐渐被苦豆子取代;白草重要值由2.07减小到0.19,苦豆子重要值由0增加到1.25。2)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从0.64增加到2.26,丰富度指数从0.35增加到1.86,均匀度指数没有一定的变化规律。3)0~5 cm土层,土壤全氮、速效氮和水分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影响较大,其中,土壤全氮是显著性影响因子;5~1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和有机碳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影响较大,其中,土壤速效氮是显著性影响因子。初步研究结论认为:放牧扰动下,表层土壤中氮素的增加是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变化的主导因子之一,这种结果的产生很可能与家畜排泄物的归还作用有关。明确氮的来源与去向,可能是下一步深入认识有关羊粪归还作用机制的主要任务。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草原土壤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分析
    塔娜,那日苏,王海,拾涛
    2013, 22(5):  37-43.  DOI: 10.11686/cyxb20130505
    摘要 ( 1057 )   HTML ( 0)   PDF (422KB) ( 8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选择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天然草场主要6个草场类,8个草场型,分析了0~30 cm土壤营养元素(全N、P、K、Ca、Mg、S、Fe、Mn、Cu、Zn、B和Mo)有效态含量及与土壤有机质、pH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pH(8.84±0.23),均为碱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N含量均较低,平均分别为(9.92±4.65) g/kg和(0.46±0.25) g/kg;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积累顺序为:河泛地、湖盆低地盐生草甸草场类>荒漠草原草场区“小针茅+无芒隐子草+葱属”植被型>沙丘植被草场类,河泛地、湖盆低地盐生草甸草场类土壤矿质元素有效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草场类。2)土壤富含K元素,B和Mo处于严重缺乏状态;除了河泛地、湖盆低地盐生草甸草场类以外草场类微量元素含量均处于轻度缺乏或缺乏状态。3)土壤pH与土壤N、P、Ca、Mn和Cu元素有效量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关系;土壤有机质则与土壤N、P、Ca、S、Fe、Mn和Cu元素有效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关系。
    不同沙化程度草原地下生物量及其环境因素特征
    金云翔,徐斌,杨秀春,李金亚,马海龙,高添,于海达
    2013, 22(5):  44-51.  DOI: 10.11686/cyxb20130506
    摘要 ( 1098 )   HTML ( 0)   PDF (640KB) ( 9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草原沙化演替过程中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以内蒙古正蓝旗温性草原区为例,采用样地调查方法,研究了不同沙化程度草地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土壤环境特征。结果表明,1)草地地下生物量由土壤表层向深层急剧下降,总体呈“T”形分布,0~3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占总地下生物量的80%以上;随着草原沙化程度的加剧,地下生物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未沙化草地、轻度沙化草地、中度沙化草地、重度沙化草地的地下生物量平均密度分别为2 598.67,2 318.45,390.26,117.25 g/m2。2)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0 cm以下土壤温度基本保持稳定;沙化草地深层土壤含水量略高于表层含水量,未沙化草地土壤保水能力优于沙化草地。3)在草原沙化演替进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与未沙化草地相比砂粒含量显著增加(P<0.05),沙化草地砂粒含量占90%以上;温性草原土壤pH值总体属于中性,各类型沙化草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均值较未沙化草地显著下降(P<0.05)。
    中国西南区野生芒居群表型变异研究
    聂刚,张新全,黄琳凯,许文志,马迎梅
    2013, 22(5):  52-61.  DOI: 10.11686/cyxb20130507
    摘要 ( 1462 )   HTML ( 0)   PDF (791KB) ( 8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能源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有所作为的能源。芒植株普遍高大、生物质产量高、燃烧品质好,加之其分布广泛、抗逆性强、适宜在广袤的边际土地上种植,成为一种极为理想的生物能源植物。为探明中国西南区野生芒居群的表型多态性及表型变异规律,对37个野生居群材料的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各性状特征在居群间存在广泛的变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产量干重、单株产量鲜重、分蘖数、旗叶长、旗叶宽、叶宽、茎节数、茎节长度、茎粗、株高和叶长。11个性状特征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叶片长而且宽的芒,旗叶长而宽,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分蘖较少,反之亦然。此外发现分蘖数、株高、叶长3项指标对芒单株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是评价芒单株产量的3项主要指标。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可归成为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2.551%,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所有材料测定的表型特征。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将37个芒野生居群依据9个植物学形态特征分为3类:植株高大叶片窄长型、植株高大叶片宽长型和植株低矮叶片窄短型。
    玉树地区融合决策树方法的面向对象植被分类
    王志伟,史健宗,岳广阳,赵林,南卓铜,吴晓东,乔永平,吴通华,邹德福
    2013, 22(5):  62-71.  DOI: 10.11686/cyxb20130508
    摘要 ( 1005 )   HTML ( 2)   PDF (2157KB) ( 8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被类型是反映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最直接、最敏感的指示器。草地作为青藏高原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可以为高原草地退化、荒漠化等研究提供直接的信息,也可以为全球变暖、冻土退化等提供间接的分析数据,同时还可以为陆面模型的模拟提供重要的参数。大面积区域的植被分类可以通过将研究区内的位置、纹理和地形属性等信息综合考虑来完成,面向对象的植被分类方法可以通过对研究区多重信息进行分割和合并,来生成植被类型图。而且,该方法可以克服传统决策树分类方法成图时像元分散的缺点。利用TM假彩色合成影像、ASTER DEM数据和MODIS的EVI和LST产品,对玉树地区的高寒草地类型进行了面向对象的划分,总体精度为49.32%。虽然相比仅用单独决策树分类方法的总体精度略微偏低,不过该方法可以在保持环境、地域等因子同植被类型统计关系的基础上,克服决策树方法带来的“椒盐效应”。此外,植被模型的物理过程、参数计算和获取环境因子等都比较复杂,本研究的方法也可以为植被分类制图提供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
    沉默CCR和CAD基因培育低木质素含量转基因多年生黑麦草
    胡可,严雪锋,栗丹,唐晓梅,杨宏,王艳,邓洪渊,马欣荣
    2013, 22(5):  72-83.  DOI: 10.11686/cyxb20130509
    摘要 ( 1191 )   HTML ( 3)   PDF (1967KB) ( 6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木质素作为维管植物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次生壁中。然而,木质素却是许多工农业加工过程的限制因素,例如在化学制浆、牧草消化以及木质纤维转化为生物酒精等过程中。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和肉桂醇脱氢酶(CAD)是催化木质素单体生物合成最后两步的关键酶。本研究根据NCBI中黑麦草CCR和CAD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并添加相应酶切位点,从野生型多年生黑麦草cDNA分离克隆CCR和CAD基因片段,分别构建了含正反方向目的片段的植物表达干扰载体p23-iCCR和p23-iCAD。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转入多年生黑麦草胚性愈伤组织,经过巴龙霉素筛选和PCR检测获得导入了干扰CCR和CAD基因片段的转基因株系i-CCR和i-CAD。常规方法测定相对木质素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有9株i-CCR植株和11株i-CAD 植株木质素含量显著降低,分别平均降低了34.67%,33.86%,且生长正常。本研究表明通过干扰CCR和CAD基因表达,可以获得低木质素含量的多年生黑麦草,为进一步培育易消化吸收的黑麦草提供了良好的种质资源。
    高羊茅单株耐热性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其与越夏性的关系研究
    陈群, 袁晓君,何亚丽
    2013, 22(5):  84-95.  DOI: 10.11686/cyxb20130510
    摘要 ( 1434 )   HTML ( 0)   PDF (952KB) ( 1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筛选与高羊茅单株耐热性和越夏性相关的分子标记有利于建立高效育种体系。以来自于耐热性不同的12个高羊茅种质资源的216个单株为耐热性分子标记筛选的基础群体,在人工高温(40℃/35℃,昼/夜各12 h)和夏季田间自然条件下分别进行了耐热性和越夏性鉴定。运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采用改良的集团分离分析法(modified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从800个RAPD和100个ISSR分子标记中筛选与耐热性相关分子标记,并研究其与单株越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的耐热性与越夏性的相关程度较低(决定系数为3.4%);引物351扩增的750 bp条带(351-T750)与耐热性显著相关,而引物138扩增的950 bp条带(138-T950)则与耐热性和越夏性均显著相关。可以推论,耐热性强和/或越夏性强单株材料需要分别在人工高温和夏季田间自然条件下加以鉴定筛选;351-T750可应用于耐热性强单株的辅助选择,而138-T950则可以用于耐热性强与越夏性强单株的辅助选择。
    中国荷斯坦奶牛铁蛋白基因3′端克隆及序列分析
    罗佳捷,彭瑛,罗锐,张彬,李丽立,吴力专,占今舜,邢月腾
    2013, 22(5):  96-103.  DOI: 10.11686/cyxb20130511
    摘要 ( 1117 )   HTML ( 0)   PDF (1157KB) ( 5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旨在克隆和分析中国荷斯坦奶牛的铁蛋白(FTH)基因,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和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运用 cDNA 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从公犊肝脏组织中扩增出FTH基因的3′端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TH基因3′端cDNA全长为489 bp,编码81个氨基酸;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无N端信号肽及跨膜区,相对分子质量为9.125 3 kD,理论等电点为5.19,脂肪系数为85.56,总亲水性为-0.342,其一级结构中存在4个功能结构域;二级结构元件以α-螺旋和β-旋转为主;同源序列分析表明,中国荷斯坦奶牛与原牛FTH氨基酸的相似性最高(99%);系统进化树显示,在该基因座位上中国荷斯坦奶牛与所测物种的亲缘关系均较远。本研究有助于揭示FTH家族基因的进化历史,为对其进行深入的功能分析和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不同促生菌株组合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韩华雯,孙丽娜,姚拓,荣良燕,刘青海,卢虎,马晖玲
    2013, 22(5):  104-112.  DOI: 10.11686/cyxb20130512
    摘要 ( 1279 )   HTML ( 0)   PDF (915KB) ( 1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前期从苜蓿和小麦根际分离的3株溶磷菌(Bacillus sp.,Pseudomonas sp.和Azotobacter sp.)和1株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的不同组合研制苜蓿根际专用菌肥,并进行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测定其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菌株制作的菌肥处理替代半量磷肥处理后,苜蓿的干草产量和品质较CK(全量磷肥)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菌株组合制作的菌肥处理替代半量磷肥处理后,苜蓿的干草产量、粗蛋白(CP)、Ca、P和粗脂肪(EE)含量分别较CK提高10.6%,16.4%,14.1%,11.9%和4.2%,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分别下降10.9%和7.7%。单一菌株的效果不及菌株组合,经分析比较后推荐S7和Jm170+Jm92+Lx191+S7与半量磷肥配施可代替全量磷肥。
    花苜蓿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张波,李小林,江华明,张小平
    2013, 22(5):  113-119.  DOI: 10.11686/cyxb20130513
    摘要 ( 1293 )   HTML ( 1)   PDF (876KB) ( 8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了解药用植物花苜蓿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将采自四川省甘孜地区的药用植物花苜蓿进行严格的表面消毒灭菌后,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技术对其根茎叶花等样品的内生放线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苜蓿不同组织中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S)均是花>根>茎>叶,而均匀度(EH)则是叶>根>茎>花。不同组织样品之间的放线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差异明显,其中茎与叶的相似性最高,根与叶之间相似性最低,其他组织之间相似性均很低。DGGE条带回收测序结果显示,大部分克隆条带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但仍有超过43%的条带属于稀有放线菌,且主条带A23和共有条带A12属于稀有放线菌,说明部分稀有放线菌在花苜蓿样品内是优势放线菌。该研究表明了花苜蓿根茎叶花组织的内生放线菌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且不同组织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花组织多样性最丰富。说明甘孜地区的药用植物花苜蓿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分离内生放线菌的植物资源。
    共生根瘤菌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
    王卫栋,杨培志,张攀,韩博,张志强,曹玉曼,呼天明
    2013, 22(5):  120-127.  DOI: 10.11686/cyxb20130514
    摘要 ( 1157 )   HTML ( 1)   PDF (1307KB) ( 6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NaCl胁迫下不同根瘤菌处理的紫花苜蓿为材料,通过测定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脯氨酸、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研究共生根瘤菌对紫花苜蓿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尤其是接种根瘤菌激活的紫花苜蓿丙二醛含量较低,在处理第15天时根、茎、叶中的含量分别为3.90,0.53,4.16 mmol/g DW,均低于其他2种处理;超氧阴离子含量则在0 ~ 15 d中一直为最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在处理第15天时最高,根、茎、叶中含量分别为1 592.48,1 317.86,2 068.88 U/g DW·h;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稳定;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波动较大,总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说明接种根瘤菌激活的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
    四种宿主植物及其不同栽培密度对AM真菌扩繁的影响
    李媛媛,王晓娟,豆存艳,林双双,罗巧玉,崔慧君,孙莉,金樑
    2013, 22(5):  128-135.  DOI: 10.11686/cyxb20130515
    摘要 ( 1084 )   HTML ( 0)   PDF (889KB) ( 5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有效的构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的高效繁殖体系,本研究利用盆栽培养法研究玉米、高粱、青葱和三叶草等4种不同的宿主植物及其不同的栽培密度对AM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扩繁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4种宿主植物均可与AM真菌形成共生体,宿主植物种类和栽培密度对生物量、侵染率、孢子密度等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除白三叶的地径和高粱的叶片数外所有植物的生长参数指标在高密度(10株/盆)栽培下均低于低密度(5株/盆)处理,但10株/盆处理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5株/盆(P<0.05)。本实验表明不同的宿主植物与AM真菌的共生状况不同,选择生物量大的玉米,并采用适度的密植栽培虽然会导致对宿主植物生长的不利条件,但却可以增加AM真菌的孢子产量,适合于AM真菌扩繁体系的构建。
    发生马铃薯立枯病土壤中立枯丝核菌的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
    李瑞琴,刘星,邱慧珍,张文明,张春红,王蒂,张俊莲,沈其荣
    2013, 22(5):  136-144.  DOI: 10.11686/cyxb20130516
    摘要 ( 1319 )   HTML ( 0)   PDF (988KB) ( 6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中立枯丝核菌的大量累积可能是导致马铃薯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根际土壤中土传病害病原菌的积累与连作障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寻求缓解和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建立优化了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对引起马铃薯立枯病的病原菌立枯丝核菌进行了快速监测和绝对定量,对马铃薯连作1~5年根际土壤立枯丝核菌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建立优化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直接应用土壤DNA进行病原菌的定量检测,能检测到土壤中浓度为1×102个拷贝/g土的马铃薯立枯丝核菌,扩增效率为1.04,具有检出限低、扩增效率高的特点,实现了不通过病土分离培养方法,就可掌握病原菌在根际土壤中的累积状况;在马铃薯立枯病发病严重的连作根际土壤中,立枯丝核菌的累积数量随连作年限的递增呈上升趋势;病原菌的累积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下降趋势;病原菌累积量最大的是连作5年的播前土壤,每g土壤达3.75×107个拷贝数,由此可见,连作导致了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改变,土壤致病真菌数量增加,相应地也增加了马铃薯立枯病的初侵染机率。
    外源NO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氧化损伤的影响
    徐严,魏小红,李兵兵,曹丽,唐志敏
    2013, 22(5):  145-154.  DOI: 10.11686/cyxb20130517
    摘要 ( 1366 )   HTML ( 0)   PDF (1289KB) ( 5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利用浓度分别为0.1和1.0 mmol/L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SNP)浸泡紫花苜蓿种子48 h。在(25±1)℃下将每批50粒种子置于培养皿进行恒温光照培养,重复3次,连续10 d在培养皿中加入6 mL 0.15% NaCl处理液并统计日发芽率,以探讨NO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2)利用0.1和1.0 mmol/L浓度的外源NO供体SNP处理0.15% NaCl胁迫下的紫花苜蓿幼苗。试验设计了4个处理,分别为T1:对照组(CK)为蒸馏水;T2:0.15% NaCl;T3:0.1 mmol/L SNP+0.15% NaCl;T4:1.0 mmol/L SNP+0.15% NaCl。每个处理重复3次。分别于0 (胁迫前),2,4,6和8 d后采集生长状况一致的幼苗叶片测定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探讨NO对NaCl胁迫下的紫花苜蓿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可以缓解NaCl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促进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活力,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能缓解NaCl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增加、缓解活性氧代谢引发的H2O2含量的增加及叶绿素的降解,抑制O2-产生速率,提高SOD、POD、CAT的活性。这种保护效应与NO的浓度明显相关,0.1 mmol/L SNP处理效果显著优于1.0 mmol/L SNP处理。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侵蚀环境下幼苗库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苏嫄,焦菊英,王巧利,杜华栋,王志杰,寇萌
    2013, 22(5):  154-164.  DOI: 10.11686/cyxb20130518
    摘要 ( 1367 )   HTML ( 0)   PDF (1368KB) ( 6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幼苗是植物生活史中一个不可缺失的阶段,对自然植被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侵蚀环境下幼苗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选择不同植被带的3个典型小流域,通过野外样方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幼苗密度、物种多样性以及幼苗与地上植被的物种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共记录幼苗75种,分属25科,地上植被105种,分属29科,主要由菊科、禾本科和豆科构成,且以旱生和中旱生的多年生草本为主;2)不同侵蚀环境下幼苗密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不同差异。不同植被带上,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大于森林带。同一植被带上,森林带幼苗密度是峁顶>阴坡>阳坡,多样性指数是梁/峁坡>沟坡;草原带二者在不同侵蚀环境下均无显著差异;而森林草原带表现为阴坡尤其是阴沟坡幼苗密度较大,物种较为丰富;3)侵蚀环境不同对幼苗与地上植被物种相似性无显著影响,3个流域草本植被的相似性系数均值都在0.5以下,表现出较小的相似性。可见,黄土丘陵沟壑区立地环境条件差,幼苗不易存活和建植。
    冬小麦叶片和非叶器官对粒重的贡献
    鲁清林,柴守玺,张礼军,周刚
    2013, 22(5):  165-174.  DOI: 10.11686/cyxb20130519
    摘要 ( 1324 )   HTML ( 0)   PDF (1906KB) ( 8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寻找粒重提高的新途径,挖掘增产潜力,对粒重形成时植物光合器官的贡献进行了研究。2011和2012年选用19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系),进行剪叶或遮光21种处理,研究了叶片和非叶器官(穗、茎秆、叶鞘)对粒重的贡献。结果表明,顶部四片叶对粒重的贡献率为17.8%,其中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和倒四叶对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10.60%,2.80%,0.05%和1.60%,而穗、叶鞘和茎秆对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41.0%,11.0%和5.7%,不同品种叶及非叶器官对粒重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旗叶和倒二叶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穗下节和相对应叶的叶面积均呈负相关;倒三叶和倒四叶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负相关,而与相对应叶的叶面积呈正相关;穗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负相关,与总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旗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茎秆和叶鞘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正相关。生产上选用叶及非叶器官对粒重贡献率高的品种,有利于获得理想的产量。
    种子超干贮藏对中性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生长和抗性的影响
    霍平慧, 李剑峰, 师尚礼, 张淑卿
    2013, 22(5):  175-182.  DOI: 10.11686/cyxb20130520
    摘要 ( 955 )   HTML ( 1)   PDF (902KB) ( 8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硅胶干燥法对陇东紫花苜蓿种子进行不同程度的干燥处理,并于室温下贮藏1年后进行盐胁迫沙培试验,以探明种子超干贮藏对植株生长和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适当超干处理并贮藏后,种子出苗率提高53.33%~66.67%,60 d时植株叶片数提高14.02%~58.34%,根体积提高36.22%~194.22%,根长提高13.75%~18.66%,可溶性糖含量提高31.5%~36.81%,而MDA含量降至对照的18.09%~74.51%,各处理株高和叶绿素含量与种子含水量间规律性较弱,趋势不明显;轻度干燥处理促进了植株生物量的增加,而含水量的继续下降则降低了生物量;各处理植株的根系活力(4.59%含水量处理除外)和根瘤数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说明适度含水量的超干贮藏促进了中性盐胁迫下种子的萌发以及植株叶片和根系生长,增强了植株的渗透调节能力并降低了其遭受逆境胁迫的程度,但对根瘤的产生并无促进作用甚至影响了其形成。
    羊草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激素调控研究
    黄晓辉,胡小文,徐宗海,王彦荣
    2013, 22(5):  183-189.  DOI: 10.11686/cyxb20130521
    摘要 ( 1206 )   HTML ( 4)   PDF (944KB) ( 9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脱落酸(ABA)、赤霉素3(GA3)、赤霉素4+7(GA4+7)3种外源激素和氟啶酮(fluridone,FL)、多效唑(paclobutrazol,PA)2种激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处理羊草种子,研究其对羊草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外源ABA对羊草种子休眠和萌发无影响,高浓度显著抑制其萌发;ABA的生物合成抑制剂FL可逆转ABA对萌发的抑制作用,表明吸胀过程中ABA的合成是维持羊草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GA4+7 显著促进羊草种子萌发,而GA3没有影响;GA的生物合成抑制剂PA可显著降低种子萌发率,但其抑制作用可为外源GA3所逆转,说明GA对于非休眠种子的萌发是必须的;FL+PA处理后,尽管吸胀过程中ABA的合成受到抑制,但种子的萌发率仍显著降低,进一步支持GA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结论。除FL溶液冷层积8周可显著破除羊草种子休眠外,其他介质冷层积均不同程度的诱导种子形成二次休眠,这一过程可能与冷层积中ABA含量的增加有关。
    雌激素胁迫对萝卜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及其累积效应的影响
    魏瑞成,李金寒,何龙翔,王冉,邵明诚,郑勤
    2013, 22(5):  190-197.  DOI: 10.11686/cyxb20130522
    摘要 ( 1230 )   HTML ( 2)   PDF (941KB) ( 8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17β-E2)胁迫对萝卜种子萌芽、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影响,以及17β-E2在幼苗体内的积累。结果发现,萝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根长与17β-E2处理浓度呈负相关,在10 μg/L浓度时17β-E2刺激萝卜种子的发芽势和根长明显增加,诱导幼苗体内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显著上升;但在50 μg/L浓度的17β-E2胁迫下,SOD、CAT和POD活性受到明显抑制,MDA含量显著升高,幼苗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膜质过氧化程度加剧;受17β-E2污染,萝卜幼苗体内17β-E2积累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在根部累积量要大于地上部分,在转运过程中发生17β-E2代谢,产生具有低雌激素活性的雌酮。萝卜对17β-E2胁迫具有一定的抗性,在17β-E2污染土壤中种植萝卜存在潜在的食用安全风险。
    向日葵秸秆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饲料品质评定
    于杰,郑琛,李发弟,郭艳丽,赵栋
    2013, 22(5):  198-204.  DOI: 10.11686/cyxb20130523
    摘要 ( 1398 )   HTML ( 1)   PDF (392KB) ( 10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向日葵秸秆与全株玉米为原料,以不同比例混贮,通过感官评定及青贮饲料品质分析,研究调制青贮饲料时二者较为适宜的混合比例。将向日葵秸秆和全株玉米分别按照0∶10,4∶6,5∶5,6∶4,7∶3,8∶2,9∶1和10∶0的重量比混合调制青贮饲料。结果表明,向日葵秸秆虽是菊科牧草,但青贮后能得到良好青贮饲料,青贮以异型乳酸发酵(hererolactic fermentation)为主;向日葵秸秆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后,4∶6混合处理组青贮饲料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EE)含量极显著高于而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和磷(P)含量极显著低于向日葵秸秆青贮饲料(P<0.01);各处理组青贮饲料pH值均低于4.0,各混合处理组青贮饲料乳酸占总酸的百分比(LA/TA)、丙酸占总酸的百分比(PA/TA)较向日葵秸秆青贮饲料提高,乙酸占总酸的百分比(AA/TA)较向日葵秸秆青贮饲料降低,丁酸占总酸的百分比(BA/TA)没有检测到,在混合处理组,除4∶6混合处理组外,其余处理组青贮饲料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NH3-N/TN)均低于向日葵秸秆青贮饲料。由此得出,全株玉米与向日葵秸秆混贮能有效提高向日葵秸秆青贮饲料的青贮品质。
    干旱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红花配方施肥研究
    张欣旸, 晋小军, 唐文文, 徐学军
    2013, 22(5):  205-211.  DOI: 10.11686/cyxb20130524
    摘要 ( 1713 )   HTML ( 0)   PDF (903KB) ( 7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干旱次生盐渍化土壤条件下,采用“3414”配方施肥方案,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红花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红花株高、分枝高、单株花球数、花冠和籽粒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配施N 180 kg/hm2、P 90 kg/hm2、K 120 kg/hm2的处理N2 P2 K2红花花冠和籽粒产量最高。分别对红花花冠产量和红花籽粒产量与氮、磷、钾肥料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干旱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上,红花花冠理论最高产量为667.98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50.59 kg/hm2、P2O5 93.09 kg/hm2、K2O 98.75 kg/hm2;红花籽粒理论最高产量为2 644.47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69.50 kg/hm2、P2O5 94.60 kg/hm2、K2O 102.75 kg/hm2
    遮阴对三种豆科牧草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张哲, 杨姝,杜桂娟,黄淑萍,马凤江
    2013, 22(5):  212-219.  DOI: 10.11686/cyxb20130525
    摘要 ( 1375 )   HTML ( 1)   PDF (1736KB) ( 9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豆科牧草在遮阴条件下生态适应性及寻求适度的遮阴比例,系统研究了不同程度的遮阴处理(0%,48%,70%,95%)对3种豆科牧草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阴强度的提高,白三叶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减小,紫花苜蓿与草木樨在适度遮阴条件下可维持较低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3种豆科牧草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逐渐降低,且相同遮阴处理下白三叶均高于其他2种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在Y3处理条件下表现为叶绿素a/b值最大;3种豆科牧草PSⅡ受到损伤的程度为紫花苜蓿>草木樨>白三叶;遮阴会使白三叶与草木樨的ΦPSⅡ和qP略有降低,但在Y3处理条件下,白三叶的ΦPSⅡ和qP会略有增加,而紫花苜蓿随着遮阴强度的提高,其ΦPSⅡ和qP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种豆科牧草的耐阴强度顺序为:白三叶>草木樨>紫花苜蓿,其中,白三叶在70%以上的遮阴强度下仍然可以长势良好,而草木樨在48%的遮阴强度下有利于生长,紫花苜蓿则受遮阴影响较大。
    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分量及最大光能利用率算法的改进
    王保林,王晶杰,杨勇,常书娟,陈喜梅,刘爱军
    2013, 22(5):  220-228.  DOI: 10.11686/cyxb20130526
    摘要 ( 1140 )   HTML ( 3)   PDF (1773KB) ( 1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被冠层对入射光有效辐射的吸收系数 (FPAR) 和最大光能利用率是NPP模拟的重要参数。利用光量子仪实测了典型草原植被类型关键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值,根据NDVI与FPAR之间的良好相关性,建立了2个FAPR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实测的FPAR值与模型估算的FPAR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个模型的估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中采取求均值后计算了我国草原的FPAR,并与NASA-FPAR产品进行了嵌套和互补,形成全国完整的草原FPAR空间分布图。同时,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叶面积指数,以中国草原18大类分类结果为基础单元,对中国草原18大类的最大光能利用率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最大光能利用率输入NPP模型后,改善了NPP估算精度,在大类尺度上,总体预测精度为85.71%。
    干旱预处理对抗旱性不同的2个草地早熟禾品种耐热性能的影响
    彭燕,李州
    2013, 22(5):  229-238.  DOI: 10.11686/cyxb20130527
    摘要 ( 740 )   HTML ( 1)   PDF (1621KB) ( 8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干旱预处理诱导草地早熟禾耐热性效应和生理机制及不同品种对干旱预处理的差异响应,对抗旱性不同的2个草地早熟禾品种,“Midnight”(抗)和“Brilliant”(敏感)分别进行充足浇水(对照)和两轮干旱预处理,然后置入35℃/30℃(昼/夜)高温中胁迫25 d。在胁迫的0,5,10,15,20,25 d分别测定草坪外观质量及相应生理反应的动态变化。在胁迫期间,预处理“Brilliant”的草坪质量(TQ)显著(P<0.05)高于未经预处理材料;在胁迫5 d后,经预处理的“Brilliant”渗透势(OP)不断下降,而对照材料基本维持不变,在10和15 d时,预处理Brilliant的相对含水量(RWC)显著(P<0.05)高于对照;在胁迫的10~20 d,经预处理“Brilliant”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P<0.05)高于未经预处理材料,而电解质渗透率(EL)值则相反;15 d时,经预处理的棕榈酸(16∶0)和硬脂酸(18∶0)含量显著(P<0.05)低于未经预处理材料,而亚麻酸(18∶3)含量正好相反,与之相对应,预处理“Brilliant”的双键系数(DBI)显著(P<0.05)高于对照。“Midnight”两处理的各测定指标变化趋势相近,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干旱预处理未能进一步提高抗旱性品种“Midnight”的耐热性,而有效提高了干旱敏感品种“Brilliant”的耐热性。“Brilliant”耐热性的获得与干旱预处理诱导其渗透调节能力的提高,激活抗氧化酶(SOD、CAT)活性从而保护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18∶3)免受活性氧伤害而急剧下降密切相关,从而有效阻止叶片失水,稳定膜结构,延缓植株衰老。
    9种暖季型草坪草耐阴性综合评价及其指标的筛选
    罗耀,席嘉宾,谭筱弘,张巨明
    2013, 22(5):  239-247.  DOI: 10.11686/cyxb20130528
    摘要 ( 1495 )   HTML ( 9)   PDF (452KB) ( 1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9种暖季型草坪草进行遮阴逆境胁迫研究,测定了叶面积、叶片长度、叶片长宽比、节间距离、地上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Fv/Fm、Fv/Fo等12个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并把各个指标数据转化为遮阴条件下与对照(全光照)的相对值,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2个指标转化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变量,求得各品种的每一个综合指标值及相应的隶属函数值,经过综合加权进行综合评价,得出9种草坪草的耐阴性强弱排序是:中大1号地毯草、钝叶草、金边钝叶草、兰引Ⅲ号结缕草、海滨雀稗、普通地毯草、近缘地毯草、假俭草、沟叶结缕草。利用逐步回归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筛选出叶片长宽比、节间距离、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对草坪草耐阴性有显著影响的5个指标,可作为评价草坪草耐阴性的指标,使评价工作简单化。本研究采用生理形态指标的数理分析对草坪草耐阴性进行综合评价,该方法较为客观全面,可以为草坪草的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干旱胁迫对金心吊兰叶片活性氧及其清除系统的影响
    贾学静,董立花,丁春邦,李旭,袁明
    2013, 22(5):  248-255.  DOI: 10.11686/cyxb20130529
    摘要 ( 1470 )   HTML ( 3)   PDF (1512KB) ( 1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金心吊兰叶片边缘的绿色区域与中心黄白色区域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其活性氧及其清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各区域的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均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2)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叶片中活性氧(H2O2,O2)含量、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和MDA含量表现出上升的趋势。3)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吊兰叶片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其抗旱性表现出位置效应,叶片中心区域抗旱性强于边缘区域。4)吊兰叶片的抗旱性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叶绿素含量相对高的区域其抗旱性相对较低,金心吊兰抗旱性强于野生型。
    生物埂护坡上黄花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秦川,何丙辉,刘永鑫,李天阳,严丽,马希武
    2013, 22(5):  256-264.  DOI: 10.11686/cyxb20130530
    摘要 ( 1356 )   HTML ( 0)   PDF (952KB) ( 8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川东丘陵区的梯田生物埂为研究对象,选择生物埂护坡上种植的黄花和生物埂网格内土壤为研究内容,为明确4种不同种植年限黄花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生物埂护坡上黄花根系分布特征、生物量与土壤养分之间差异性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黄花根长、根量、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指标均增加,4年生黄花根系垂直分布明显比其他3种种植年限的大,分别为185.3 cm、17 133条、237.5 cm2、301.2 cm3和158.9 cm。根系水平分布由于受到网格大小的限制而出现差异性。4种不同种植年限黄花根系平均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 4 a>3 a>2 a>1 a,不同生长年限不同土壤层内根系的生物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黄花根系形态不但影响植物本身的生长,还影响其保土培肥效果,3、4年生黄花根系土壤养分含量均比1、2年生黄花高,且种植植物的样地比对照裸坡地养分含量高,不同种植年限同一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土壤全氮、有效氮和有效钾含量均与黄花根系指标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黄花根系的水土保持作用有保留土壤养分的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川东丘陵区的梯田生物埂的草本选择和土壤养分改良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不同基因型柱花草的根系构型差异及其磷效率
    崔航,李立颖,谢小林,朱红惠,姚青
    2013, 22(5):  265-271.  DOI: 10.11686/cyxb20130531
    摘要 ( 1153 )   HTML ( 0)   PDF (556KB) ( 7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柱花草是华南坡地果园生草栽培的重要草种,为减轻柱花草与果树的根系养分竞争,有必要筛选根系构型适宜的基因型柱花草。本试验在正常供磷条件下研究了7个基因型柱花草的根系构型特征,发现存在显著的差异,且总根长、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与生物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根据生物量和根系构型将其分为3类,选择生物量高但基根角度差异大的2个基因型(‘格拉姆’和‘184号’)进行进一步的磷效率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根角度小的‘184号’在高磷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磷吸收效率,但在低磷条件下的磷吸收效率较低,从而导致其磷效率较低。本研究表明,基根角度是影响磷吸收效率的重要因子,但是磷效率还取决于低磷条件下的生长表现;‘格拉姆’可能比‘184号’更适于用作果园间作。
    亚麻籽对育肥牛肉品质及脂肪酸的影响
    李秋凤,许蕾蕾,李建国,曹玉凤,张文华
    2013, 22(5):  272-279.  DOI: 10.11686/cyxb20130532
    摘要 ( 904 )   HTML ( 0)   PDF (422KB) ( 7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麻籽对育肥牛肉品质及脂肪酸的影响。选择体重接近的西门塔尔杂交牛32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其中试验Ⅰ组(对照组)、Ⅱ组、Ⅲ组和Ⅳ组牛饲喂亚麻籽的比例分别占精料0%,5%,10%和15%。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屠宰率,净肉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背膘厚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Ⅳ组的背膘厚度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57.75%,牛肉中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 2)日粮中添加亚麻籽显著降低育肥牛宰后24和48 h剪切力(P<0.01)和pH(P<0.01);3)日粮中添加亚麻籽使肉牛背最长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显著提高(P<0.01)。日粮中添加亚麻籽可以改善胴体品质,优化了肉牛肌肉的脂肪酸组成,特别是显著增加了PUFA含量。综合分析,亚麻籽在育肥牛日粮中的适宜饲喂比例为精料的10%~15%。
    棉桃壳和氨化棉桃壳对绵羊的营养价值评定
    赵赛春,郑琛,李发弟,郝正里,刘婷,刘威
    2013, 22(5):  280-286.  DOI: 10.11686/cyxb20130533
    摘要 ( 1078 )   HTML ( 1)   PDF (439KB) ( 7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4只体重28 kg左右,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甘肃高山细毛羯羊,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通过体内消化代谢试验对棉桃壳和氨化棉桃壳进行营养价值评定。结果表明,绵羊对棉桃壳和氨化棉桃壳消化能、干物质消化率、氮消化率、有机物质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钙消化率、磷消化率和氮存留率分别为11.42 和10.90 MJ/kg,68.41%和66.30%,60.30%和60.68%,70.25%和67.57%,57.44%和54.55%,54.78%和52.21%,27.66%和24.88%,34.56%和27.57%及49.48%和50.34%。氨化棉桃壳和棉桃壳的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粮中添加棉桃壳和氨化棉桃壳对绵羊瘤胃液中乙酸、丙酸、丁酸和其他酸摩尔比及乙/丙和氨态氮与蛋白氮浓度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05),对瘤胃液pH及TVFA、总氮和尿素氮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表明棉桃壳和氨化棉桃壳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利用尿素进行氨化处理时绵羊瘤胃内释放氨的速度较快,瘤胃微生物合成强度较低。
    舍饲绵羊产后30天产奶量及乳成分变化规律
    马友记,董琪利,李发弟,李慧,李冲,王维民,姜仲文
    2013, 22(5):  287-293.  DOI: 10.11686/cyxb20130534
    摘要 ( 1286 )   HTML ( 2)   PDF (685KB) ( 8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舍饲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核心群母羊14只,对其产后1~30 d产奶量及乳成分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舍饲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核心群母羊产后30 d内具有较高的泌乳性能,30 d总泌乳量为(32.82±0.19) kg,日均泌乳量为(1.09±0.08) kg,1~30 d泌乳曲线方程为Y=530.60t0.368e-0.015t,日增重可达(0.234±0.033) kg。母羊产后30 d内各种常规成分及物理性质均以第1天变化最为显著,到第3天趋于平稳;初乳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均与常乳不同并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产后1~7 d常规成分中可溶性固形物、非脂固形物、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乳蛋白、非脂固形物、密度和酸度在产后1~21 d呈下降趋势,随后呈上升趋势;乳脂、可溶性固形物和酸度在产后30 d内一直呈下降趋势;乳糖含量在1~14 d呈上升趋势,随后其含量趋于平稳;冰点在1~5 d呈上升趋势,随后呈缓慢下降,而乳密度在产后30 d内变化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为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群种质特性和早期断奶羔羊的补饲提供了基础数据。
    苜蓿皂苷对SD大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的初步探讨
    袁德地,史莹华,王成章,郭瑞,王洁
    2013, 22(5):  294-301.  DOI: 10.11686/cyxb20130535
    摘要 ( 910 )   HTML ( 2)   PDF (439KB) ( 6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苜蓿皂苷对SD大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理。取雄性健康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苜蓿皂苷组、高脂模型组和高脂皂苷组,每组8只。前4周为高脂模型建立期,后4周为灌胃期,正常对照组和苜蓿皂苷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余2组饲喂高脂饲粮,苜蓿皂苷组和高脂皂苷组从第5周开始灌胃240 mg/kg苜蓿皂苷,灌胃4周。测定试验大鼠体重、肝脏系数、血脂水平、粪便和肝脏中的胆固醇、胆汁酸含量,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5/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5/ABCG8)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苜蓿皂苷显著降低高脂大鼠体重、肝脏系数;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加速胆固醇向肝脏的聚集;增加粪便中胆固醇和胆汁酸的排出; 2)显著增加正常血脂水平大鼠粪便中胆固醇的含量,但对其体重、肝脏系数等影响不大;3)添加苜蓿皂苷后正常和高脂水平SD大鼠肝脏CYP7a1和ABCG5/ABCG8 mRNA的表达量均成倍增加。提示苜蓿皂苷能够调节SD大鼠体内胆固醇的分布,具有良好的降血脂效应,其效应可能与增加CYP7a1和ABCG5/ABCG8 mRNA表达量,加速体内胆固醇、胆汁酸排泄有关。
    针茅及羊草对亚洲小车蝗生活力影响的定量分析
    张未仲,贺兵,曹广春,张泽华,乌亚汗,刘世超,王海荣
    2013, 22(5):  302-309.  DOI: 10.11686/cyxb20130536
    摘要 ( 1013 )   HTML ( 1)   PDF (459KB) ( 6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亚洲小车蝗是内蒙古草原主要优势种害虫,主要取食针茅、羊草等禾本科植物,植物种类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可反映蝗虫群落与植物群落的关系。采用室内饲养与野外笼罩的方法,进行了不同生境亚洲小车蝗3个密度处理生活力指标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针茅喂养的亚洲小车蝗雌虫相对生长率高于羊草。植物盖度和虫口密度是影响亚洲小车蝗生活力的主要因素。当针茅盖度<25%时,亚洲小车蝗生活力随盖度增加而缓慢增长,当针茅盖度>25%时, 生活力增长较快。当羊草盖度<25%时,亚洲小车蝗生活力随盖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当羊草盖度>25%时,生活力随盖度增加而增长,且在针茅样地的生活力高于羊草样地。当亚洲小车蝗密度<18头/m2时,生活力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在牧草布局时应合理调整针茅、羊草盖度,监测蝗虫密度,预防蝗虫爆发。以上结果为草场植被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减少亚洲小车蝗危害提供了依据。
    综合评述
    我国菌根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
    林双双,孙向伟,王晓娟,豆存艳,李媛媛,罗巧玉,孙莉,金樑
    2013, 22(5):  310-325.  DOI: 10.11686/cyxb20130537
    摘要 ( 2037 )   HTML ( 20)   PDF (767KB) ( 14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菌根认识的不断深入,菌根学理论研究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菌根化应用技术研究也日趋加强。为了及时把握我国菌根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现状,阐明我国学者在菌根机理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的成绩,本研究归纳了从2006-2010年我国菌根学研究发表的所有科技论文,分析了这些研究论文的性质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我国在菌根营养学、菌根生态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菌根学中的应用和菌根对植物耐受胁迫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探讨了我国在利用菌根真菌开展育苗造林和食用菌生产方面的进展。结合当前菌根研究在农、林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分析当前我国菌根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我国菌根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研究简报
    不同添加剂对笋壳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王力生,齐永玲,陈芳,李大威,程茂基
    2013, 22(5):  326-332.  DOI: 10.11686/cyxb20130538
    摘要 ( 1314 )   HTML ( 1)   PDF (574KB) ( 8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青贮剂研究其对笋壳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共5组,即对照组(CK),原料直接青贮;A组:加玉米粉10%;试验B组:玉米粉和乳酸菌(10+0.001)%;C:添加3种酸(甲酸∶乙酸∶丙酸=80∶11∶9),混合液0.3%;D组:甲酸和甲醛混合液3%(85%~90%甲酸和37%~40%甲醛混合比为1∶1),塑料袋抽真空密封青贮45 d。并于青贮第3,5,8,15,23,30和45天分别取样。结果表明,笋壳单独青贮时pH值均达4.50以上,氨态氮占总氮比例高达22.83%,营养物质损失大,青贮效果不理想。添加玉米粉,玉米粉+乳酸菌,有机酸,甲酸+甲醛后笋壳青贮的pH值、氨态氮占总氮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种添加剂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粗蛋白、干物质及乳酸含量(P<0.05),可使笋壳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得到改善。各处理中乳酸含量均高于乙酸、丙酸和丁酸,各添加剂均可显著提高乳酸含量并降低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各处理组优劣顺序为B>A>D>C>CK;青贮前8 d是影响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时期。
    嘉峪关市洋葱基盘腐烂病病原鉴定及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漆永红,徐冬,张彦梅,曹素芳,郑果,杨发荣,李敏权
    2013, 22(5):  339-344.  DOI: 10.11686/cyxb20130540
    摘要 ( 1072 )   HTML ( 0)   PDF (513KB) ( 7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嘉峪关市洋葱基盘腐烂病害的病原、致病性和优势病原种群,对4个采样区洋葱基盘腐烂病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了分离,并根据其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特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的病原为尖镰孢菌、茄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其中尖镰孢菌为优势种。室内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3种镰孢菌均可引起洋葱基盘腐烂病,其中尖镰孢菌的致病性最强,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4.4%和65.3,极显著高于(P<0.01)其他2种菌。为筛选化学防治有效的杀菌剂,采用平皿菌丝生长抑制法在室内测定了多菌灵、百菌清、恶霉福和施菌克4种药剂对以上3种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3种镰孢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00 μg/L的施菌克抑制效果最好。
    盐池四墩子人工柠条带—草地群落交错带地表甲虫多样性研究
    贾彦霞,王新谱
    2013, 22(5):  345-350.  DOI: 10.11686/cyxb20130541
    摘要 ( 1233 )   HTML ( 0)   PDF (554KB) ( 5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宁夏盐池四墩子人工柠条带边缘与柠条带内部和天然草地间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差异,探讨边缘效应对地表甲虫群落的影响。调查共设9个重复样带,每个样带分别由边缘深入到柠条带内部和草地内部100 m,共设81个样点,利用巴氏罐诱法调查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共记录地表甲虫56种,隶属于13科,其中步甲科(17种)和拟步甲科(12种)种类最多,拟步甲科、步甲科、金龟科和鳃金龟科的个体数量,分别占总个体数量的41.78%,10.81%,10.54%和10.45%,共同构成研究区域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甲虫的个体数量、多样性和均匀度从柠条带、边缘到天然草地逐渐降低,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边缘效应强度分析呈现边缘正效应(1.039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