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草业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2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06-20
    研究论文
    内蒙古草地地下生物量空间格局分析
    乔宇鑫, 朱华忠, 钟华平, 伍兆文, 孟雷, 周李磊
    2016, 25(6):  1-12.  DOI: 10.11686/cyxb2015402
    摘要 ( 602 )   HTML ( 5)   PDF (1691KB) ( 7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内蒙古地区198个草地样地地下生物量调查测定数据为基础,结合遥感及气象数据,进行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雨、≥10℃年积温、湿润度和NDVI等6个生态因子间的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拟合方程,借助ArcGIS平台进行单因素插值,并通过插值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拟合程度赋予各因素不同的权重,加权叠加估算,并综合插值出内蒙古草地地下生物量1 km×1 km栅格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草地地下生物量平均值为1364.06 g/m2,其中温性草原类草地的地下生物量最大,为1916.64 g/m2,温性荒漠类最小,为80.39 g/m2;草地地下生物量与年均气温、年均降雨、≥10℃年积温、湿润度和NDVI均有着极显著的相关性;空间格局上,自东北向西南方向草地地下生物量呈现由高向低过渡的趋势,呼伦贝尔盟和锡林郭勒盟东部地区的地下生物量最高,阿拉善盟大部分地区地下生物量较低;内蒙古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空间插值数据通过了检验,预测精度为66.62%。
    施氮水平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与干物质产量相关关系的影响
    渠晖, 程亮, 陈俊峰, 陆晓燕, 沈益新
    2016, 25(6):  13-25.  DOI: 10.11686/cyxb2015400
    摘要 ( 583 )   HTML ( 1)   PDF (1162KB) ( 8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求甜高粱干物质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以及不同施氮水平对两者相互关系的影响,本研究以大力士甜高粱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两年田间试验,测定不同施氮水平(0,100,200,300,400,500 kg N/hm2)下甜高粱的株高、茎粗、绿叶数、茎叶比、鲜干比、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产量7个参数,并对上述参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株高,叶面积指数和茎粗均与干物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0.921**,r=0.865**,r=0.758**。通径分析表明,株高是决定干物质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茎叶比和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产量的关系对不同施氮水平有不同响应。较低施氮水平(0,100 kg N/hm2)下,茎叶比对干物质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P=0.925),叶面积指数对干物质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小(P=0.162)。中等施氮水平(200,300 kg N/hm2)下,茎叶比对干物质产量的影响降低(P=0.073),叶面积指数对干物质产量的直接作用增加(P=0.797)。较高施氮水平(400,500 kg N/hm2)下,茎叶比和叶面积指数对干物质产量的直接作用均为负值(P=-0.125,P=-0.040)。施氮量为200~400 kg N/hm2时,干物质产量较高。综上可知,在较高施氮条件下,合理密植是获得较高干物质产量的关键。当供氮水平较低时,应注意收获时间的选择,以便更好地兼顾干物质产量和饲草营养价值。
    划破草皮对不同地形高寒草甸草原土壤特征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李小龙, 曹文侠, 李文, 张晓燕, 徐长林, 韦应莉, 师尚礼
    2016, 25(6):  26-33.  DOI: 10.11686/cyxb2015486
    摘要 ( 599 )   HTML ( 3)   PDF (816KB) ( 7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青藏高原东缘东祁连山高寒草甸草原开展平地划破草皮和缓坡地划破草皮试验,研究了划破改良措施对土壤特征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划破干扰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紧实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7-8月,在此期间划破干扰对平地的改良效果均显著优于缓坡地;划破初期,划破干扰减小了平地与缓坡地划破沟内表层地下生物量,但经过4个月的生长季,划破改良显著增加了平地表层土壤地下生物量,而缓坡地表层土壤地下生物量反而较其对照区有所减小;划破处理可以有效增加平地各个土层有机碳含量,而对于缓坡地,反而降低了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证实,平地划破草皮措施有利于生产力较低的高寒草甸草原禾草-嵩草草甸的综合改良,但划破草皮措施对以嵩草为优势种的缓坡地草甸草原需谨慎使用。
    三江源草原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能值评价
    李琳, 林慧龙, 高雅
    2016, 25(6):  34-41.  DOI: 10.11686/cyxb2015387
    摘要 ( 478 )   HTML ( 9)   PDF (762KB) ( 8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江源地区处于青藏高原腹地,考虑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复杂性、敏感性,及其所蕴含的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全面的评价该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对于维护该地区生态环境健康和未来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为理论基础,以能值分析法为主要计算方法,选择合适的6项评估指标,对2001-2010年三江源区草原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进行逐项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0年中,三江源区草原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从1375亿元/年上升到1780亿元/年,年际变化较大;从趋势上,以2006年为分界点,2006年后的年份,其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且普遍高于2006年前的年份。对不同草原类型进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可以看出,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生态服务价值占全部草原类型生态服务价值的比例最大,10年中皆超过99.5%,这主要与该草地类型所占的面积比例有关;各类型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占总价值的比例年际变化不大;在6项指标中,释放O2与固定CO2的价值所占总价值比例最大,两者之和约占全部价值量的90%,而直接的草产量价值仅占全部价值量的1%左右,远远低于其他生态服务项目的价值。
    荒漠灌木蒙古岩黄芪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吕娥娥, 周向睿, 周志宇, 赵桂琴
    2016, 25(6):  42-50.  DOI: 10.11686/cyxb2015274
    摘要 ( 619 )   HTML ( 1)   PDF (1148KB) ( 7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重度、中度、轻度、对照,分别为15%、30%、50%、70%田间最大持水量)对荒漠灌木蒙古岩黄芪幼苗光合特性、抗氧化特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除胞间CO2 浓度外,其余各光合指标均显著下降;在轻度干旱胁迫下,蒙古岩黄芪幼苗净光合速率、PSⅡ的潜在活性与对照相比上升了20.7%和5.7%。中度和重度胁迫下蒙古岩黄芪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细胞相对质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在轻度干旱胁迫下无明显变化。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K+含量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显著增加;根、茎、叶中的Na+含量在干旱胁迫处理中均显著下降。蒙古岩黄芪在干旱胁迫下采取协同升高叶片中SOD、 CAT、POD活性,提高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同时选择性吸收K+的策略来减小干旱对植株所造成的伤害。实验结果可为蒙古岩黄芪适应干旱胁迫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保护利用以及干旱与半干旱区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赤霉素对干旱胁迫下高羊茅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
    陈志飞, 宋书红, 张晓娜, 张莹, 李欣悦, 杨云贵
    2016, 25(6):  51-61.  DOI: 10.11686/cyxb2015409
    摘要 ( 689 )   HTML ( 1)   PDF (1149KB) ( 7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PEG胁迫下赤霉素浸种对高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选用5个赤霉素浸种处理:0,100,200,300,400 mg/L,浸种后分别在0%,5%,10%,15%,20% 5个浓度PEG胁迫下进行萌发试验,对浸种后种子的丙二醛,电导率和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0和100 mg/L赤霉素浸种后种子的电导率显著高于(P≤0.05)其他3个浓度,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P≤0.05)其他3个浓度。随着PEG浓度的升高,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PEG浓度高于15%时,种子发芽率和根,芽长有明显下降。在5%和10%PEG胁迫时,100 mg/L赤霉素与0 mg/L浸种相比发芽势提高了47.06%、37.33%,发芽率提高了19.46%、16.95%。在5%,10%PEG胁迫时,200 mg/L赤霉素与0 mg/L浸种相比根长分别提高了53.26%、30.12%,芽长提高了79.87%、50.75%,随着PEG胁迫增大,赤霉素缓解PEG胁迫抑制根芽生长的作用逐渐减弱。另外,PEG胁迫对芽长的抑制作用比根长更强,而且经赤霉素浸种后幼苗的根冠比明显变小。综上所述,促进高羊茅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缓解干旱胁迫最适宜的赤霉素浓度为100~200 mg/L。
    不同光质对黄秋葵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和气孔特征的影响
    李慧敏, 陆晓民, 高青海, 赵诗浩
    2016, 25(6):  62-70.  DOI: 10.11686/cyxb2016035
    摘要 ( 683 )   HTML ( 11)   PDF (1317KB) ( 8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黄秋葵品种‘五福’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讨不同光质对黄秋葵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和气孔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荧光灯(CK)处理相比,蓝光(B)、紫光(P)、红光(R)和蓝红复合光(BR)处理下的黄秋葵幼苗的鲜质量、干质量及其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以BR处理为最高;在黄秋葵幼苗叶片气孔特征方面,其上表皮的气孔密度以BR和R处理下最大,而下表皮的气孔密度仅BR处理下最大;上、下表皮的气孔长轴长度,以BR处理下最大,B处理次之;上表皮的气孔短轴长度及气孔弧长均在BR处理下最大,而下表皮的气孔短轴长度、气孔弧长以B处理下最大,BR处理次之。可见,BR处理能显著促进黄秋葵幼苗的生长,幼苗生长快速健壮,并提高了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气孔发育相对较好,因此可采用BR作为黄秋葵育苗的人工光源。
    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沟种植马铃薯/蚕豆间作的产量和水分效应
    侯慧芝, 张绪成, 汤瑛芳, 王红丽, 于显枫, 方彦杰, 马一凡
    2016, 25(6):  71-80.  DOI: 10.11686/cyxb2015382
    摘要 ( 613 )   HTML ( 3)   PDF (1134KB) ( 7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套作是提高农田资源利用效率和缓解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但就旱作全膜覆盖马铃薯豆科作物间作的增产机制及其效应,目前缺乏系统研究认识。试验于2011-2014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进行 (104°36' E,35°35' N),以新大坪和临蚕131为试验材料,设马铃薯单作、蚕豆单作和薯蚕间作3个处理,记载生育期、测定年际土壤含水量,作物产量,计算作物生育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资源竞争力、土地当量比等参数,揭示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间作蚕豆对作物生育期、产量、耗水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评价区域马铃薯/蚕豆间作的产量和水分效应。结果表明,马铃薯/蚕豆间作的共生期长达100 d以上,共生期耗水占全生育期耗水总量的42.5%~58.3%,是马铃薯单作总耗水量的68.2%~86.3%;间作显著提高了作物耗水量,并使马铃薯花后耗水量显著降低。尽管间作后使产量较马铃薯单作在2011和2014年下降18.1%~31.2%,并使不同降水年型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下降,但使2012年的作物产量提高了10.6%,而且4年土地当量比达1.3~1.5,蚕豆对于马铃薯的资源竞争力为0.31~1.15。所以半干旱区全膜覆盖马铃薯垄沟间作种植具有显著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潜力,但需要通过科学搭配作物组合才能实现增产增效、改善农田环境的目的。
    中国伞形科阿魏属及相关类群的果实形态解剖特征及其分类学价值
    王雪微, 刘玫, 茹剑, 王靖茹, 王宇婷
    2016, 25(6):  81-93.  DOI: 10.11686/cyxb2015458
    摘要 ( 467 )   HTML ( 3)   PDF (2455KB) ( 7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主要采用GMA切片法,深入研究了伞形科芹亚科阿魏属18种(其中16种产自中国)及Dorema属2种果实的结构,结构显示所研究物种果实的分果均为背腹压扁,两个边脊形成翅,内果皮由薄壁细胞构成,结合面与果实宽度相同,两个相对的心皮柄及中果皮有球状结晶。根据果皮、油管及种皮结构可将研究物种分为两组:组1(包括阿魏属4种)油管有隔,中果皮纤维化,种皮均由长方形细胞构成;组2(包括阿魏属16种及Dorema属2种),油管无隔,中果皮由薄壁或轻微木化细胞构成,种皮多为大的方形细胞。Dorema同阿魏属一些物种果实结构非常相似。本研究支持经典分类学指出的阿魏属分类系统是人为的,为分子系统学显示的Dorema应移入阿魏属构成广义阿魏属,广义阿魏属是单系类群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四倍体杂交冰草的遗传连锁图谱
    姜志艳, 于肖夏, 于卓, 张志成, 石悦, 姜超
    2016, 25(6):  94-101.  DOI: 10.11686/cyxb2015410
    摘要 ( 493 )   HTML ( 0)   PDF (1464KB) ( 6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构建四倍体杂交冰草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对深入开展冰草产量、抗性等重要性状的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以四倍体杂种F2分离群体的347个单株及亲本蒙古冰草和航道冰草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Joinmap 4.0软件进行了遗传作图研究。试验从25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稳定、多态性丰富的适宜引物30对,PCR扩增得到224个SSR标记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7.4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标记位点185个,占82.6%。偏分离分析显示,在185个SSR多态性标记位点中有24个标记产生偏分离,占13.0%,符合植物遗传作图时通常偏分离标记比率<30%的要求,可用于遗传作图。构建了1张四倍体杂交冰草的分子遗传连锁框架图谱,该图谱包含14个连锁群、185个标记,其长度范围在123.0~202.6 cM之间,连锁群LG4最长、LG12最短,各连锁群的平均长度167.32 cM,覆盖基因组总长度2342.5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12.66 cM。
    农杆菌侵染条件对柱花草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陈彩虹, 钏秀娟, 王荟, 贾艳星, 陈志坚, 刘国道, 罗丽娟
    2016, 25(6):  102-108.  DOI: 10.11686/cyxb2015532
    摘要 ( 542 )   HTML ( 1)   PDF (788KB) ( 6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前期建立的柱花草高效组织再生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以柱花草热研5号的下胚轴为受体材料,以 GUS基因为报告基因,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的柱花草遗传转化的几个影响因素,包括根癌农杆菌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对农杆菌介导的柱花草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柱花草下胚轴为外植体,在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为0.4~0.6,农杆菌浸染时间为15 min和共培养3 d的条件下,愈伤的转化效率为72%。愈伤组织进一步经过分化、生根和炼苗等过程后,对转化植株进行GUS染色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柱花草基因组中。本研究结果对柱花草遗传转化和关键基因功能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万水霞, 唐杉, 蒋光月, 李帆, 郭熙盛, 王允青, 曹卫东
    2016, 25(6):  109-117.  DOI: 10.11686/cyxb2016030
    摘要 ( 736 )   HTML ( 0)   PDF (527KB) ( 8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紫云英绿肥与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培肥的微生物机制,本研究以7年肥料定位试验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安徽沿江双季稻区稻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熵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施用紫云英绿肥对稻田土壤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施用紫云英可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量(58.09%~86.86%),尤其是增加了细菌数量(77.93%~112.76%),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及细菌数量均于G3F1处理(70%化肥配施22500 kg/hm2紫云英)达最大值(288.26×104和263.95×104 CFU/g)。2)施用紫云英可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其中,70%化肥配施中高量紫云英的处理与CK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微生物熵(qMB)分别增加了102.77%~113.94%、172.53%~185.17%、69.47%~84.65%;与100%化肥相比,SMBC、SMBN、qMB分别增加27.74%~34.77%、74.14%~82.22%、20.50%~31.29%。(3)施用紫云英处理的水稻产量与100%化肥处理相当或稍有提高,但明显高于70%化肥和CK处理。与CK相比,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可提高产量46.22%~51.44%。 因此,化肥减量30%配施15000~30000 kg/hm2紫云英可以提高安徽沿江双季稻区水稻产量,本试验以施加22500 kg/hm2的紫云英产量最高(增产率达51.44%),同时,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熵及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改善稻田土壤生物学性状产生显著影响。
    鸭茅香柱菌形态学、生理学及系统发育研究
    王正凤, 李秀璋, 李春杰
    2016, 25(6):  118-125.  DOI: 10.11686/cyxb2015419
    摘要 ( 458 )   HTML ( 0)   PDF (791KB) ( 6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新疆鸭茅进行采样调查,发现在鸭茅的分蘖上长有真菌子座,子座圆柱状,成熟期为黄色,表面粗糙,子座长45~55 mm;在PDA培养基上25℃培养2周后,菌落直径45~54 mm,菌落正面白色,棉质,质地紧密,中央隆起或稍有皱褶,背面白色至黄色;菌丝体细长,分枝,分隔,不易产生分生孢子。在受到胁迫时产生孢子,孢子梗长13~33 μm,基部宽2.7~4.1 μm,顶端变尖小于1 μm;分生孢子无色透明,椭圆形或肾形,单个顶生,(4.1±0.5) μm×(2.2±0.5) μm;为典型的Epichloё属真菌。利用碳源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蔗糖>果糖>葡萄糖>淀粉。利用硝酸铵的能力最强,之后依次为蛋白胨和硝酸钾,具有分解酪蛋白淀粉能力。选择菌株Ed0907,利用rDNA-ITS序列分析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分离菌株(Ed0907)与Epichloё typhina聚为一枝,相似率为100%。根据以上结果,确定分离菌株为Epichloё真菌。
    宁夏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季节动态特征
    刘任涛, 郗伟华, 朱凡
    2016, 25(6):  126-135.  DOI: 10.11686/cyxb2015418
    摘要 ( 578 )   HTML ( 1)   PDF (709KB) ( 5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宁夏荒漠草原封育草地生境为研究对象,于2012和2013年的春、夏、秋3个季节,利用国际通用的陷阱诱捕法,调查了年内季节和年际间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结构变化特征,旨在分析宁夏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其时间动态变化特征。调查共获得地面节肢动物2纲12目50科52个类群,其中优势类群为鳃金龟科,亚优势类群为蚁科,两者占总个体数的47.34%;常见类群包括13个类群,占总个体数的41.95%;稀有类群包括37个类群,占总个体数的10.71%。结果显示,地面节肢动物类群组成年内不同季节间和年际间均差别较大,反映了地面节肢动物对微生境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年内不同季节间和年际间均差别较大,并且地面节肢动物与地表植被的个体数季节分布格局不同。特别是2013年,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与地表草本个体数的季节分布呈相反变化关系。但是,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生物量的季节分布格局呈现出相对稳定性,年际间分布差别较小,而年内季节间分布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宁夏荒漠草原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个体数分布格局年内、年际间均变化较大,并且与地表植被呈现不同的响应规律。但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生物量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季节分布格局。
    高寒草甸植物正构烷烃特征分析
    段中华, 全小龙, 乔有明, 裴海昆, 何桂芳
    2016, 25(6):  136-147.  DOI: 10.11686/cyxb2016036
    摘要 ( 662 )   HTML ( 2)   PDF (1367KB) ( 7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高寒草甸植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对采自黄河源区高寒草甸的58种植物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单种植物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在C8和C40之间,含量分布范围为0.81~22.88 mg/kg,其中碳数为C27、C29、C31、C33正构烷烃的含量均较高;总正构烷烃(Ctotal)含量变化范围为35.00~78.64 mg/kg,长链正构烷烃(C25-36)含量范围为16.11~58.68 mg/kg,条叶垂头菊中总正构烷烃和长链正构烷烃含量最小,而阿尔泰狗娃花含量最大。58种植物中含量最高的正构烷烃(Cmax)分布特征为:C19有1种,C22有2种,C27有2种,C29有23种,C31有27种,C32有1种,C33有2种。植物中正构烷烃总正构烷烃碳优势指数(CPItotal)范围为1.07~4.32,CPI25-36范围为1.12~8.20,总的正构烷烃平均碳链长度(ACLtotal)范围为23.52~27.22,ACL27-33范围为28.03~31.07,蜡质指数(Pwax)变化范围为0.60~0.92。植物中长链正构烷烃丰富,奇数碳含量分布优势明显。
    青贮时间及添加剂对高寒牧区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琚泽亮, 赵桂琴, 覃方锉, 焦婷
    2016, 25(6):  148-157.  DOI: 10.11686/cyxb2015246
    摘要 ( 470 )   HTML ( 0)   PDF (525KB) ( 7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的可行性,为该地区草产品加工提供技术依据,在甘南州夏河县研究了青贮时间与添加剂对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品质的影响。在燕麦灌浆期、箭筈豌豆开花期刈割,添加玉米粉(4%)、尿素(0.4%)、Synlac Dry(0.002 g/kg)和Sila-Max 200 (0.0025 g/kg),以直接青贮为对照(CK),进行捆裹青贮。分别在青贮第40,80,120天开包取样,每处理各时间点3个重复,测定其营养指标、发酵指标和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结果表明:青贮时间对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捆裹青贮品质影响显著。由于高寒牧区秋冬季气温很低,完成青贮发酵所需的时间明显增加,在青贮80 d左右发酵才能完成。添加尿素显著提高了青贮料的粗蛋白含量,但同时其氨态氮含量在青贮40,80和120 d时一直保持最高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73.70%、189.60%和185.27%;pH值下降缓慢,青贮120 d后pH仍在4.2以上。添加玉米粉效果明显优于添加尿素。和非生物型添加剂相比,乳酸菌制剂的青贮效果更佳,不仅促进了发酵进程,而且提高了青贮发酵品质。添加Sila-Max 200青贮效果优于添加Synlac Dry,其LAB 数量在青贮40 d后较对照增加了9.88%,乳酸含量增加了110.77%,pH值显著(P<0.05)下降;在青贮80 d后乳酸含量仍为对照的2倍,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处理,pH已降至4.1以下。因此,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在燕麦灌浆期、箭筈豌豆开花期刈割,添加Sila-Max 200后捆裹青贮80 d即可获得优质的青贮料。
    笋壳替代全株玉米TMR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研究
    丁良, 王坚, 闻爱友, 原现军, 郭刚, 李君风, 白晰, 白云峰, 邵涛
    2016, 25(6):  158-166.  DOI: 10.11686/cyxb2015398
    摘要 ( 1649 )   HTML ( 2)   PDF (790KB) ( 6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比例笋壳逐步替代全株玉米对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笋壳替代水平。试验设对照组、15%笋壳组、25%笋壳组和35%笋壳组。青贮后第5, 7, 14, 30, 90天开窖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及微生物变化;同时将青贮90 d的发酵TMR暴露到空气中,用多通道温度记录仪记录温度变化,并分别在有氧暴露第3, 6, 9和14天取样分析,评定其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尽管在整个青贮过程中随着笋壳替代比例的增加,各组乳酸含量逐渐降低,pH显著(P<0.05)升高,氨态氮/总氮逐渐上升,但青贮90 d后15%和25%组具有较高的乳酸含量(60.16~64.94 g/kg DM)、较低的pH(4.15~4.20)、氨态氮/总氮(55.56~58.73 g/kg TN)和极少量的丁酸含量(1.05~1.47 g/kg DM),仍显示良好的发酵品质。有氧暴露期间,对照组在有氧暴露第9天pH开始急剧上升,乳酸、乙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大幅度下降,发生有氧腐败,而笋壳处理组在有氧暴露14 d内pH缓慢上升,乳酸、乙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步降低,且温度也未超过环境温度2℃,与对照组相比有氧稳定性明显提高。其中15%组和25%组不仅有良好的发酵品质而且有氧稳定性高。从对笋壳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角度出发,用25%的笋壳替代TMR中的全株玉米最为适宜。
    添加乳酸菌和发酵底物对桑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董志浩, 原现军, 闻爱友, 王坚, 郭刚, 李君风, 白晰, 周顺陶, 邵涛
    2016, 25(6):  167-174.  DOI: 10.11686/cyxb2015416
    摘要 ( 1955 )   HTML ( 4)   PDF (448KB) ( 9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开发桑叶作为非常规饲料资源,本试验探讨了添加乳酸菌、葡萄糖或糖蜜对桑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乳酸菌组(P)、葡萄糖组(G)、糖蜜组(M)、乳酸菌+葡萄糖组(P+G)、乳酸菌+糖蜜组(P+M),青贮后第7,14,30和60天开窖取样分析桑叶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加速了桑叶青贮过程中乳酸发酵,青贮第7天P,P+G和P+M组乳酸含量已达到C组的6倍以上,pH值降至4.30以下,其中P+G和P+M在青贮结束时降至4.0左右。补充发酵底物并未有效改善桑叶青贮发酵品质,C、G和M组pH值在青贮前30 d始终保持在5.85以上,青贮60 d时C组为5.96,G和M组分别下降至5.35和5.24,显著(P<0.05)高于P组。整个青贮过程中P组显示最高的乙酸含量,始终显著(P<0.05)高于C、G和M组,青贮7 d后开始显著(P<0.05)高于P+G和P+M组。青贮第7天P组氨态氮/总氮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之后各组氨态氮/总氮均随青贮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其中P、P+G和P+M组氨态氮/总氮显著(P<0.05)低于C、G或M组直至青贮结束。本试验结论认为单独添加乳酸菌明显提高了桑叶青贮发酵品质,而组合添加并未进一步得到大的改善。
    综合评述
    我国草品种审定工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邵麟惠, 曹致中, 贠旭江, 齐晓, 李聪
    2016, 25(6):  175-184.  DOI: 10.11686/cyxb2015403
    摘要 ( 357 )   HTML ( 3)   PDF (634KB) ( 8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草品种是草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草品种审定工作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草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1987-2015年我国草品种审定工作的主要依据和技术支撑体系,通过重点分析审定登记的37个苜蓿属育成品种的育种方法和主要特点,总结出我国草品种社会需求变化和育种技术的发展情况,指出了我国草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推广审定登记品种、建立草品种认证制度、提高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意识以及建立商业化育种技术体系等问题提出了参考建议。
    研究简报
    不同利用方式对典型草原优势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王珍, 胡静, 李西良, 阿拉木斯, 丁勇, 侯向阳, 于辉
    2016, 25(6):  185-189.  DOI: 10.11686/cyxb2015384
    摘要 ( 391 )   HTML ( 0)   PDF (692KB) ( 5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个体性状是表征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指示器。本试验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植物种(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在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物种地上生物量和分配比例及地下生物量作为研究指标,分析对比自由放牧,1995年围封和2003年围封3种不同利用方式对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两种优势植物种地上、地下生物量(P<0.05)。放牧显著降低了两种植物地上茎、叶和种子生物量(P<0.05),但显著增加了两种植物的地下根系生物量(P<0.05);围封区(1995和2003年围封)C3/C4比率显著高于自由放牧区。
    宁夏主栽苜蓿品种(系)对豌豆蚜的抗性评价
    马建华, 魏淑花, 张洪英, 张蓉, 李克昌, 罗晓玲, 张宇
    2016, 25(6):  190-197.  DOI: 10.11686/cyxb2015300
    摘要 ( 435 )   HTML ( 0)   PDF (494KB) ( 5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蚜量比值法和模糊识别法,对12个宁夏主栽苜蓿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和室内抗蚜评价试验。田间蚜虫种类以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为主,占混合种群数量的80%以上。田间和室内结果综合分析表明:供试12个苜蓿品种(品系)中,惊喜、WL343HQ和德宝3个品种为高感品种,其蚜量比值均大于1.25,并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柏拉图、中苜3号、甘农4号等3个品种为感蚜品种,其蚜量比值位于0.76~1.25之间;先行者为中抗品种,蚜量比值为0.51,位于0.51~0.75之间;皇冠、三得利、皇后、SR4030和MF40205等5个品种为抗蚜品种,其蚜量比值 0.26~0.50之间。同时,本研究也提出了室内和田间苜蓿抗蚜鉴定方法分别为模糊识别法和蚜量比值法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高精料日粮下添加阿卡波糖对奶牛瘤胃及后肠发酵的影响研究
    殷雨洋, 刘玉洁, 张瑞阳, 朱伟云, 毛胜勇
    2016, 25(6):  198-203.  DOI: 10.11686/cyxb2015431
    摘要 ( 376 )   HTML ( 3)   PDF (796KB) ( 6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旨在探讨高精料日粮下添加阿卡波糖对奶牛瘤胃和后肠发酵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干奶期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阿卡波糖添加剂量为0,0.5和1.0 g/d,试验分3期进行,每期2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添加阿卡波糖显著降低了奶牛瘤胃液中丙酸浓度(P<0.05),提高了乙丙比(P<0.05),但对瘤胃pH值、乳酸、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氮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比较,添加阿卡波糖显著降低了粪便pH值和氨氮浓度(P<0.05),提高了乳酸、丁酸和异戊酸浓度(P<0.05),但对乙酸、丙酸、异丁酸、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丙比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说明,高精料日粮下长期添加阿卡波糖虽可影响瘤胃液中个别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但对瘤胃整体发酵和瘤胃pH值无显著影响,此外,添加阿卡波糖可增加后肠发酵,并可能对后肠健康带来潜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