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草业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ISSN 1004-5759 CN 62-1105/S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指南
道德声明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9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10-20
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中英文目录
2020, 29(10): 0-0.
摘要
(
103
)
PDF
(213KB) (
2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论文
艾比湖流域草地生态系统环境健康遥感诊断
刘思怡, 丁建丽, 张钧泳, 张振华, 陈香月, 玛依拉·热西丁
2020, 29(10): 1-13. DOI:
10.11686/cyxb2019542
摘要
(
265
)
HTML
(
8
)
PDF
(3757KB) (
4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艾比湖流域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本研究以MODIS与Landsat数据为本底,引入信息熵分析艾比湖流域2001-2017年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变化趋势,选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评价2017年草地的健康现状,结合流域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健康变化趋势和现状,完成草地生态系统环境健康诊断。结果表明:1)2001-2017年艾比湖流域草地生态系统环境健康变化趋势为变好、基本不变、变差的区域分别占总草地面积的29.5%,59.4%和11.1%,呈现“稳中向好”的特点。2)2017年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健康指数的范围为0.1097~0.3892,整体健康水平不高,需要加强对草地资源的保护管理。3)根据艾比湖流域草地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建议图,治理区占总草地面积的39.1%,主要分布在山前草地和荒漠草地;保护区占总草地面积的34.2%,分布在部分山前草地;预防区占总草地面积的26.7%,主要在城镇较为集中的区域。
禁牧对藏北高原狼毒型退化草地群落特征及生产力的影响
水宏伟, 干珠扎布, 吴红宝, 王子欣, 吕成文, 高清竹, 胡国铮, 严俊, 谢文栋, 王有侠
2020, 29(10): 14-21. DOI:
10.11686/cyxb2019538
摘要
(
276
)
HTML
(
6
)
PDF
(3795KB)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狼毒型退化草地是藏北高原主要的退化草地之一,禁牧是退化草地治理常用的措施。以藏北高原狼毒型退化草地为对象,于2010-2012年采用样方调查法对禁牧(2004年开始禁牧)和放牧样地的植物群落特征及生产力进行了3年的跟踪观测,旨在揭示禁牧对藏北高原狼毒型退化草地群落特征及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禁牧显著增加了狼毒型退化草地地上总生物量(
P
<0.05),且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2010-2012年禁牧样地地上总生物量相比于放牧样地分别增加了62.4%、64.3%和70.2%。2)禁牧在提高其他牧草产量的同时,对狼毒生产力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P
<0.05),且随着禁牧时间的延长,这种促进作用逐渐强化。2010-2012年放牧样地狼毒地上生物量比禁牧样地分别低了43.8%、55.3%、89.3%(
P
<0.05)。3)禁牧有利于改善狼毒型退化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着禁牧年限的增加,禁牧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均显著增加(
P
<0.05)。4)放牧样地各类植物生物量随禁牧年限的变化与禁牧样地呈相同的趋势。综上所述,禁牧对狼毒型退化草地的恢复作用并不明显,还应结合其他的治理措施。
干旱风沙区煤炭基地12种草本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许爱云, 曹兵, 谢云
2020, 29(10): 22-34. DOI:
10.11686/cyxb2020114
摘要
(
327
)
HTML
(
3
)
PDF
(2246KB) (
4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筛选适宜于西北干旱风沙区煤炭基地植被恢复建设需要的草本植物,以二色补血草、蒙古冰草、沙生冰草、沙打旺、草木樨、白三叶、苜蓿、甘草、沙蒿、碱蓬、蜀葵、沙米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研究了土壤自然渐进干旱胁迫下12种草本植物功能性状、光合特性及抗氧化保护酶的变化,并基于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值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土壤渐进干旱胁迫过程中,12种草本植物的株高(H)、比叶面积(SLA)、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与根冠比(R/S)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在胁迫14 d后影响更显著(
P
<0.05)。渐进干旱胁迫至21 d(土壤含水量为1.35%),12种草本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P
n
)、气孔导度(
G
s
)与蒸腾速率(
T
r
)均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均升高;复水后,各草本植物SOD、CAT活性均降低,而MDA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蒙古冰草、沙生冰草、沙打旺与苜蓿的MDA含量均升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功能性状与抗氧化保护酶等指标贡献率较大,可作为评价各草种适应干旱胁迫的重要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值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12种草本植物的抗旱能力排序为:沙蒿>沙打旺>草木樨>蜀葵>蒙古冰草>碱蓬>白三叶>苜蓿=甘草>沙生冰草>二色补血草>沙米。
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草场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杨阳, 田莉华, 田浩琦, 孙怀恩, 赵景学, 周青平
2020, 29(10): 35-46. DOI:
10.11686/cyxb2020191
摘要
(
393
)
HTML
(
11
)
PDF
(1972KB) (
4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温度是凋落物分解的关键影响因子。为探究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草场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使用开顶式生长箱(OTCs)研究模拟增温对分解袋法处理的凋落物样品的影响,以阐明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优势物种凋落物:禾本科的披碱草、发草,杂草类的野茴香、鹅绒委陵菜、蒙古蒿、星状雪兔子、长毛凤毛菊等群落混合地上凋落物和群落地下根系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拟增温并未显著改变混合地上凋落物的分解周期,但是显著提高了根系凋落物的分解效率,地上、地下凋落物的分解周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2)尽管不同种类植物凋落物的养分含量与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P
<0.05),但与自然分解条件相比,模拟增温条件下单种植物地上凋落物的分解效率并未发生明显改变,模拟增温对单种植物地上凋落物的分解释放过程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川西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上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对模拟增温响应不显著,而模拟增温显著影响地下凋落物分解过程。
狼毒防除对高寒草地群落植物养分重吸收的影响
宋梅玲, 王玉琴, 鲍根生, 王宏生
2020, 29(10): 47-57. DOI:
10.11686/cyxb2019548
摘要
(
293
)
HTML
(
2
)
PDF
(1612KB) (
2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狼毒防除是青藏高原狼毒型退化草地恢复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此过程中高寒草地群落的养分重吸收的变化未见报道。本研究从物种水平、功能群水平和群落水平比较狼毒防除以后高寒退化草地植物的氮(N)、磷(P)养分含量和重吸收效率的变化,结果如下:从物种水平来说,狼毒防除造成高原早熟禾和羊茅N重吸收效率的降低,也引起了高原早熟禾和异针茅P重吸收效率的降低,以及芒洽草、线叶蒿草和矮蒿草P重吸收效率的升高;从功能群水平来说,狼毒防除升高了杂类草绿色叶片和枯黄叶片中的N含量,但降低了其中的P含量,同时,狼毒防除降低了禾本科、豆科植物和杂类草对N和P的重吸收效率,但是提高了莎草科植物的P重吸收效率;从整个群落水平来说,狼毒防除以后,绿色叶片中的N含量和枯黄叶片中的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对P的重吸收效率则显著高于对照(
P
<0.05)。因此,狼毒防除对不同物种和不同功能群植物的养分重吸收的影响不同,但是提高了该草地生态系统群落的P的利用效率。此研究结果可以为揭示狼毒型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的养分利用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为提高高寒草地毒杂草治理的有效性与持续性提供理论依据。
培肥措施对旱地农田产量可持续性及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的影响
王晓娇, 齐鹏, 蔡立群, 陈晓龙, 谢军红, 甘慧炯, 张仁陟
2020, 29(10): 58-69. DOI:
10.11686/cyxb2020187
摘要
(
368
)
HTML
(
5
)
PDF
(1494KB) (
5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阐明黄土高原旱作雨养农业区长期不同培肥措施下产量可持续性和有机碳库稳定性对经济和环境友好兼顾的培肥模式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年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区的玉米农田长期定位试验,对比了不施肥(CK)、氮肥(NF)、有机肥(OM)、秸秆(ST)、有机肥结合无机肥(OMNF)处理下产量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土壤有机碳、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及碳库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培肥措施下2014-2018年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差异(
P
<0.05),OMNF处理具有最高的平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增加了42.75%、108.73%,同时OMNF处理产量稳定性(0.34)和可持续性指数(0.43)最佳,具有高的增产潜力。2)不同培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不同层次有机碳含量(
P
<0.05),0~30 cm土层有机碳提高幅度为6.80%~18.81%,ST、OM、OMNF等有机物料添加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各土层土壤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
P
<0.05),0~30 cm土层提高幅度分别为5.24%~57.05%、4.31%~20.69%、4.72%~25.17%、6.58%~7.95%。不同培肥处理土壤有机碳、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的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则随土层加深而增加。3)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均以矿质结合态有机碳为优势组分(55.60%~67.51%),颗粒有机碳以闭蓄态颗粒有机碳为主要组分(19.14%~22.50%)。在0~10 cm各土层,OMNF、NF处理土壤碳库稳定性较高,ST、OM、OMNF处理能促进土壤碳库活性,其他土层变化规律不一致;随土层加深,ST、OM、OMNF处理的碳库稳定性提高。综合来看,OMNF措施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升土壤活力,促进土壤固碳,是该区域玉米种植经济和环境友好兼顾的较好农业生产模式。
不同模拟降水量下草地早熟禾根系形态与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
王贞升, 李彦雪, 于成龙, 狄小琳, 陈鹏, 田静瑶, 王竞红
2020, 29(10): 70-80. DOI:
10.11686/cyxb2019563
摘要
(
259
)
HTML
(
5
)
PDF
(2802KB) (
3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草地早熟禾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控水模拟降水量的方法,比较对照组(浇水量为小雨组的60%),小雨组(24 h内的降水量小于10 mm)、中雨组(24 h内降水量为10~25 mm)、大雨组(24 h内降水量为25~50 mm)根系形态与解剖结构的差异,以探究不同模拟降水量对草地早熟禾根系发育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总体上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为显著。在试验进程中,中雨组水分条件下草地早熟禾根系生长全程均良好。在根系构型方面,根长、根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平均直径与根分叉数均显著增加,比根长与根干重密度较为稳定,各项根系构型数据均显示草地早熟禾在中雨组的水分处理下生长状况优于其他处理。在根系解剖方面,到生长第50 天时,对照组继续受干旱的影响,根系结构受损,中柱和导管直径显著变小,占根系直径比例减小;小雨组出现轻微干旱情况;中雨组根系解剖结构正常;大雨组出现水淹情况。以上结果表明,中雨组为最适合草地早熟禾生长的水分条件。
烯效唑对盐胁迫下糜子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
张盼盼, 杨裕然, 薛佳欣, 王涛, 刘涵, 刘翠英, 冯佰利, 张雄
2020, 29(10): 81-90. DOI:
10.11686/cyxb2020140
摘要
(
291
)
HTML
(
2
)
PDF
(1143KB) (
2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叶面喷施烯效唑对糜子幼苗耐盐性的调控作用,以榆糜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方式,研究了三叶一心期叶面喷施烯效唑(50 mg·L
-1
)对150 mmol·L
-1
NaCl盐胁迫下糜子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喷施烯效唑提高了盐胁迫下糜子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
2
浓度,同时烯效唑增加了盐胁迫下糜子叶片光系统II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降低了叶片PSⅡ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盐胁迫下喷施烯效唑处理株高显著降低(
P
<0.05),叶面积和地上部干重减小,糜子幼苗总根长、根体积、根总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地下部干重增加;盐胁迫下经烯效唑处理的幼苗叶片和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升高;而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mathop{}_{A}^{B}$)含量均下降;其中POD活性和$\mathop{}_{A}^{B}$含量在叶片中无显著差异,而在根系中差异达显著水平(
P
<0.05)。因此,在三叶一心期叶面喷施50 mg·L
-1
烯效唑能够调控糜子幼苗形态特征,增强根系和叶片保护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缓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有效提高植株的耐盐能力。
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缺失大豆新品系培育及其饲草价值分析
姜妍, 薛恩玉, 鹿文成, 崔国文, 李远明, 韩天富, 王绍东
2020, 29(10): 91-98. DOI:
10.11686/cyxb2019547
摘要
(
266
)
HTML
(
4
)
PDF
(505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豆作为饲料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既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也有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本研究以合丰50为母本,中黄16为父本,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经过多年选育,获得适合黑龙江省栽培的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缺失稳定遗传的大豆新品系“HZ8009”。该品系生育期120 d,植株高大茎叶繁茂,无限结荚习性,籽粒蛋白质含量42%,脂肪含量20%。利用饲草质量检测技术对高代品系“HZ7009”植株饲草营养价值分析表明,与牡丹江秣食豆相比,“HZ7009”干草产量高21.39%,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高3.92%,且最佳刈割时期为花期至结荚期。大豆新品系“HZ8009”具有高蛋白、高生物量的特性,可作饲草资源品种加以广泛利用。
蒙药黄芩与制粒对紫花苜蓿维生素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孙林, 刘广华, 张欣昕, 薛艳林, 吴晓光, 肖燕子, 殷国梅, 刘思博, 张福金
2020, 29(10): 99-108. DOI:
10.11686/cyxb2020115
摘要
(
242
)
HTML
(
2
)
PDF
(555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制粒工艺(制粒前、后)和添加黄芩(0、0.5%、1.0%、1.5%)对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维生素含量、大肠杆菌与霉菌数量的影响,旨在了解制粒过程中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维生素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探讨蒙药黄芩添加剂对紫花苜蓿维生素含量的保存、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制粒后,紫花苜蓿维生素B
2
、维生素B
5
、维生素B
6
含量显著降低,而维生素K
1
、维生素C含量显著升高;紫花苜蓿干物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添加1.5%黄芩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维生素C、维生素B
2
、维生素B
6
含量,而添加0.5%~1.0%黄芩显著降低了维生素K
1
含量,添加1.5%黄芩显著降低了维生素B
1
含量。综合两个因素的影响考虑,添加1.5%黄芩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草颗粒维生素C、维生素B
6
含量;添加1.5%黄芩和制粒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粗脂肪含量。
转露地菊
CgDREB
22基因的烟草抗逆性分析
黄沁梅, 杨伊如, 陈丽飞, 尹航, 刘贺, 刘颖婕, 周蕴薇, 何淼
2020, 29(10): 109-118. DOI:
10.11686/cyxb2019552
摘要
(
249
)
HTML
(
4
)
PDF
(1944KB) (
2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REB转录因子是AP2/ERF转录因子的一个亚家族,主要参与植物对干旱、高盐和低温等逆境的分子应答机制。前期研究从露地菊中分离出一个
CgDREB
22基因,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并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对获得的T
1
代转基因烟草种子和幼苗进行高盐(150 mmol·L
-1
NaCl )、干旱(150 mmol·L
-1
甘露醇)、低温(4 ℃)等处理,进而观察表型并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低温、干旱和高盐胁迫下,转基因烟草幼苗鲜重和根长都低于野生型;在高盐和干旱胁迫下,转基因烟草幼苗脯氨酸含量、抗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低于野生型。综上说明,露地菊
CgDREB
22基因在植物受到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起负调控的作用。
盐胁迫对小报春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贾茵, 向元芬, 王琳璐, 赵健, 刘才磊, 潘远智
2020, 29(10): 119-128. DOI:
10.11686/cyxb2019572
摘要
(
230
)
HTML
(
2
)
PDF
(1164KB)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小报春对盐(NaCl)胁迫的抗性及适应机制,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0、50、100、150、200、250 mmol·L
-1
)对小报春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小报春的生长呈现低促高抑的现象。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植株的株高、冠幅、叶面积、地上和地下干重以及叶片含水量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显著提高。2)NaCl胁迫后,小报春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
P
n
)、胞间CO
2
浓度(
C
i
)、蒸腾速率(
T
r
)、气孔导度(
G
s
)、可溶性蛋白(SP)、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NaCl浓度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持续升高趋势,说明植株的光合作用系统、细胞的渗透调节以及抗氧化酶系统对NaCl胁迫具有积极的响应策略。3)NaCl胁迫显著提高了小报春植株叶、叶柄、根中Na
+
的含量,根系中Na
+
含量的增幅最大;植株各器官中K
+
、Ca
2+
含量随着NaCl胁迫浓度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K
+
、Ca
2+
在叶片中保持较高的含量。综上所述,小报春具有一定的耐盐性,是盐渍土园林应用的潜力花卉。低浓度NaCl(50 mmol·L
-1
)胁迫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但NaCl浓度≥150 mmol·L
-1
抑制其生长发育。
不同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对泌乳前期伊犁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激素的影响
方美烟, 王贤东, 于全平, 陈勇
2020, 29(10): 129-138. DOI:
10.11686/cyxb2019556
摘要
(
239
)
HTML
(
5
)
PDF
(486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消化能和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对泌乳前期伊犁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泌乳前期伊犁马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的营养需要量提供参考依据。选取分娩后7 d内的伊犁母马25匹,根据体重随机分成5组,每组5个重复。第1泌乳月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1.41 MJ·d
-1
、1.38 kg·d
-1
(Ⅰ组),112.05 MJ·d
-1
、1.50 kg·d
-1
(Ⅱ组),122.40 MJ·d
-1
、1.63 kg·d
-1
(Ⅲ组),133.27 MJ·d
-1
、1.75 kg·d
-1
(Ⅳ组),143.84 MJ·d
-1
、1.87 kg·d
-1
(Ⅴ组);第2泌乳月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9.73 MJ·d
-1
、1.82 kg·d
-1
(Ⅰ组),140.37 MJ·d
-1
、1.94 kg·d
-1
(Ⅱ组),150.72 MJ·d
-1
、2.07 kg·d
-1
(Ⅲ组),161.60 MJ·d
-1
、2.19 kg·d
-1
(Ⅳ组),172.17 MJ·d
-1
、2.31 kg·d
-1
(Ⅴ组)。试验期为60 d,一个试验周期30 d。每个试验周期末采集粪便和尿液用于测定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采集血液用于测定氮、脂代谢指标以及生长、代谢相关激素浓度。结果显示:饲喂不同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对泌乳前期伊犁马各饲粮组的体重、平均日增重以及干物质、有机物、总能、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磷等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和可消化能、可消化氮、磷代谢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
P
>0.05)。钙表观消化率随着饲粮中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饲粮Ⅴ组比饲粮Ⅰ、Ⅲ、Ⅳ组显著提高14.14%、27.08%和24.13% (
P
<0.05),饲粮Ⅱ组比饲粮Ⅲ、Ⅳ组显著提高21.91%和19.09% (
P
<0.05)。饲粮Ⅴ组钙的沉积率比饲粮Ⅰ、Ⅲ和Ⅳ组显著提高33.56%、54.79%和26.46% (
P
<0.05),饲粮Ⅱ组比饲粮Ⅲ组显著提高36.02% (
P
<0.05)。钙利用率饲粮Ⅱ、Ⅳ和Ⅴ组分别比饲粮Ⅲ组显著提高23.24%、27.67%和34.16% (
P
<0.05)。不同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对血浆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游离脂肪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血浆白蛋白、尿素氮水平以及雌酮、雌二醇、垂体泌乳素、黄体酮等生殖激素以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生长激素、胰岛素水平等生长代谢类激素无显著影响(
P
>0.05),饲粮Ⅱ组甲状腺素水平较饲粮Ⅰ、Ⅲ、Ⅳ和Ⅴ组提高34.83%、26.57%、30.36%、34.39% (
P
<0.05)。由此可见,第1泌乳月和第2泌乳月,消化能饲喂水平分别为112.05和140.37 MJ·d
-1
,粗蛋白质饲喂水平分别为1.50和1.94 kg·d
-1
时,能够满足伊犁母马泌乳前期的需要量,有助于提高饲粮钙的消化和代谢和甲状腺素的含量。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努比亚山羊肉品质、血清指标和器官发育的影响
占今舜, 霍俊宏, 胡耀, 钟小军, 武艳平
2020, 29(10): 139-148. DOI:
10.11686/cyxb2019544
摘要
(
327
)
HTML
(
3
)
PDF
(502KB)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山羊肉品质、血清指标和器官发育的影响,将体重相近、健康的4月龄努比亚黑山羊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羊。试验组山羊分别饲喂低精粗比(40∶60,L)、中精粗比(50∶50,M)和高精粗比(60∶40,H)全混合日粮,试验为期70 d。结果表明:1)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整个试验期山羊的体尺指标无显著影响(
P
>0.05)。2)正试期第14天,H组山羊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显著低于L组(
P
<0.05);正试期第56天,H组山羊血清AST/ALT值显著高于L组(
P
<0.05),但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则相反。3)H组山羊肌肉失水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P
<0.05),但肌肉pH则相反;M组肌肉红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P
<0.05),各组间其他项目无显著性差异(
P
>0.05)。4)L组山羊的瘤胃重量、肝脏重量和肝脏指数显著高于H组(
P
<0.05),而肺指数则相反;M组山羊网胃重量、网胃指数、瓣胃重量、瓣胃指数和皱胃指数著高于L组(
P
<0.05),而脾脏重量和脾脏指数则相反。5)L组山羊十二指肠绒毛高度、VH/CD和空肠VH/CD显著高于H组(
P
<0.05),而空肠的隐窝深度则相反;M组山羊回肠绒毛高度和VH/CD显著高于H组(
P
<0.05)。综上所述,低精粗比日粮能够促进努比亚山羊胃肠道发育,高精粗比日粮能够提高山羊肉品质。从本试验结果来看,采用低精粗比(40∶60)日粮对努比亚山羊进行育肥较好。
宁南旱区地膜秸秆沟垄双覆盖对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普雪可, 吴春花, 周永瑾, 勉有明, 苗芳芳, 侯贤清, 李荣
2020, 29(10): 149-160. DOI:
10.11686/cyxb2019534
摘要
(
228
)
HTML
(
1
)
PDF
(1573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缓解宁南旱作区马铃薯生长前期干旱频发、中后期伏旱不利于马铃薯产量形成等问题,于2015-2016连续两年在宁南旱区,以陇薯3号为马铃薯供试品种,传统平作不覆盖(CK)为对照,研究沟垄地膜全覆盖(DD)和地膜秸秆沟垄双覆盖(DJ)下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J和DD处理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不同生育期0~200 cm层土壤含水量,与CK处理相比,2015和2016年分别显著增加18.4%、9.1%和38.1%、15.7%,尤其在70~90 d 保水效果表现最为显著。在生育关键期(70~90 d),DJ和DD处理0~60 cm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较CK,2015年分别显著降低63.4%和49.7%,2016年分别显著降低56.1%和25.8%;DJ处理可提高上层(0~100 cm)对下层(100~200 cm)土壤水分的补给,其中DJ处理两年下层土壤含水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10.9%和37.9%。不同处理下0~200 cm层土壤水分变幅(
K
a
)和变异系数(
C
v
)表现为上层>下层,DJ、DD处理均能有效降低
K
a
和
C
v
值,较CK处理2015年分别显著降低19.6%、14.5%,2016年分别降低20.8%、19.0%。不同覆盖可显著延长块茎快速生长期,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收获指数,DJ和DD处理两年平均块茎快速生长期较CK分别延长12.3和8.2 d,平均产量分别显著提高50.8%和38.5%,平均收获指数分别显著增加33.6%和18.1%。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苗期(30 d)土壤水分及其变异系数与产量相关性主要集中0~40 cm土层,而蕾期、块茎形成和膨大期(50~90 d)土壤水分及其变异系数与产量相关性主要集中在0~120 cm土层。可见,地膜秸秆沟垄双覆盖(DJ)能显著改善马铃薯关键生育期的土壤水分环境,延长块茎快速生长期,利于宁南旱区马铃薯产量和收获指数的显著提高。
立式深旋松耕对半干旱区饲草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方彦杰, 张绪成, 于显枫, 侯慧芝, 王红丽, 马一凡, 张国平, 雷康宁
2020, 29(10): 161-171. DOI:
10.11686/cyxb2020139
摘要
(
226
)
HTML
(
0
)
PDF
(1314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半干旱区研究立式深旋松耕的土壤水分和产量效应,为饲草玉米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2017-2019年在定西市安定区设传统旋耕(TT)、深旋耕(DT)和立式深旋松耕(VRT)3种耕作方式,分析立式深旋松耕对饲草玉米土壤贮水量、花前花后耗水、单株鲜重和干重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DT和TT相比,VRT能够提高干旱年份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使得花期60~18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降低10.0%和7.6%,180~300 cm土层降低17.6%和18.5%,花前0~300 cm土层的土壤耗水量提高14.6%和13.8%,生育期总耗水量增加6.1%和9.2%,2018和2019年生育期总耗水量分别提高2.0%和7.9%、10.1%和14.9%,收获期单株鲜重增加2.4%~16.2%、干重增加1.0%~7.8%,籽粒产量增加2.4%~38.6%,群体生物量增加3.4%~16.2%。立式深旋松耕改善了土壤环境,提高了土壤耗水量,增加了饲草玉米产量和生物量,尤其在干旱年份增产增效显著,在半干旱区具有明显的抗旱增产作用。
不同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毛翠, 刘方圆, 宋恩亮, 王亚芳, 王永军, 战翔, 李原, 成海建, 姜富贵
2020, 29(10): 172-181. DOI:
10.11686/cyxb2019569
摘要
(
337
)
HTML
(
8
)
PDF
(497KB) (
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以登海605玉米品种为材料,于蜡熟期2/3乳线时进行刈割,乳酸菌制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10,20和30 mg·kg
-1
,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在室温条件下发酵45和90 d,取样测定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等指标,旨在研究不同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物质(DM)受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的影响较小,差异不显著(
P
>0.05);随乳酸菌添加量的增加,发酵90 d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线性降低(
P
=0.018),而相对饲喂价值(RFV)显著线性增加(
P
=0.006)。发酵90 d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pH值较45 d显著降低(
P
<0.01),而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增加(
P
<0.05)。随乳酸菌添加量的增加,乳酸含量显著线性增加(
P
<0.05)。24 h的DM和NDF消化率受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的影响较小,差异不显著(
P
>0.05)。发酵90 d时,48 h DM降解率随乳酸菌添加量的增加显著线性增加(
P
=0.034),48 h NDF降解率较45 d显著增加(
P
=0.022)。发酵90 d时,20 mg·kg
-1
组的RFV、总可消化养分(TDN)和有机酸含量最高,而pH值最低。综上所述,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和DM瘤胃降解率均有显著影响,全株玉米青贮在发酵90 d且乳酸菌添加量为20 mg·kg
-1
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最优。
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李尚中, 樊廷录, 赵晖, 李城德, 赵贵宾, 赵刚, 党翼, 王磊, 张建军, 唐小明, 王淑英, 程万莉
2020, 29(10): 182-191. DOI:
10.11686/cyxb2020073
摘要
(
323
)
HTML
(
4
)
PDF
(459KB)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揭示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演替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为旱地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西北旱作区20世纪70年代至今不同阶段主推的窄膜、宽膜和全膜双垄沟播3种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播前和收获0~2 m土层土壤贮水量,结合玉米籽粒产量分析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播后120 d,窄膜、宽膜和全膜双垄沟播平均干物质积累量较露地分别提高5.5%、11.2%和21.9%;产量分别较露地增产12.1%、18.6%和31.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提高17.0%、24.1%和36.0%;玉米籽粒容重分别较露地增加2.7%、1.9%和1.8%;而平均蛋白质含量分别较露地降低0.17、0.14和0.22个百分点;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玉米籽粒脂肪和淀粉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随着旱地地膜玉米窄膜、宽膜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演替,玉米抗旱增产能力逐步增强,但籽粒蛋白质含量呈下降的趋势。
综合评述
饲用小麦生产与利用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许留兴, 唐国建, 胡亚琴, 张建国
2020, 29(10): 192-199. DOI:
10.11686/cyxb2019553
摘要
(
352
)
HTML
(
7
)
PDF
(806KB) (
5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动物蛋白的需求迅速增长。然而,由于缺乏优质粗饲料,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饲用全株小麦产量高、营养品质好,已成为一种优质的饲料来源,因此,围绕饲用小麦的相关研究意义重大。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饲用小麦生产和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概述的内容有:1)品种选育:种质创制技术、逆境分子育种和常规饲用小麦品种筛选;2)栽培管理:常规田间管理、放牧利用管理和粮饲兼用管理;3)青贮加工的影响因素:栽培管理、生育期、添加剂和其他因素;4)家畜的饲喂效果:采食量、消化率、畜产品产量和品质等。此外,总结了饲用小麦各研究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对新形势下饲用小麦的研究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我国饲用小麦的生产和推广利用提供指导与参考。目前,饲用小麦的发展背景主要是粮食过剩、饲草供需矛盾和动物生产性能等问题,它在产量和营养方面表现优异,尤其在冬季饲料缺乏时,小麦具备更大的生长优势,无论是放牧还是青贮利用都较方便,这也缓解了目前的饲料危机,为畜牧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粮用小麦品种一般为矮秆,其全株产量受限,为更好地发挥小麦的饲用价值,培育饲用专用品种势在必行。
研究简报
苜蓿皂苷对小白鼠体内溶血的研究
刘建宇, 余莹, 张明, 郭玉霞, 严学兵
2020, 29(10): 200-205. DOI:
10.11686/cyxb2019457
摘要
(
313
)
HTML
(
3
)
PDF
(877KB) (
2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摄入苜蓿皂苷(alfalfa saponin, AS)是否会引起血管内溶血,选取180只健康小白鼠,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将1mL 0.0125、0.025、0.05、0.1、0.2 g·mL
-1
皂苷分别灌胃Ⅰ、Ⅱ、Ⅲ、Ⅳ、Ⅴ组小鼠,对照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1 mL),试验期为30 d。检测红细胞数目(red blood cell, RBC)、形态、压积(hematocrit, HCT)、平均红细胞体积(erythrocyte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ree hemoglobin, FHb)、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 count, RET)及红细胞渗透脆性最大、最小抵抗值(maximum/minimum osmotic fragility of red blood cells, OF
max
/OF
min
),采血和骨髓制作观察血涂片及骨髓涂片,制作实质性器官心、肝的切片。结果表明: 1)灌胃苜蓿皂苷后,小白鼠血常规中红细胞数目和血细胞比容均降低且Ⅴ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Ⅳ、Ⅴ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05)。2)Ⅳ、Ⅴ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Ⅳ组网织红细胞计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3)随着灌胃剂量的加大,红细胞逐渐出现轻度大小不等,着色较深,形态异常的现象。4)红细胞渗透脆性最大抵抗值显著升高且差异显著(
P
<0.05),最小抵抗值有逐渐升高的趋势。5)灌胃后粒系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Ⅴ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05);红系比则有不同程度的升高,Ⅴ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05);粒红比不但降低而且变化明显,Ⅳ、Ⅴ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6)灌胃对实质性器官没有影响但是组织更易碎。综上,高剂量的苜蓿皂苷能够引起血管内溶血。
马鹿夏季放牧对祁连山草原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侯帅君, 王迎新
2020, 29(10): 206-210. DOI:
10.11686/cyxb2019248
摘要
(
276
)
HTML
(
4
)
PDF
(684KB) (
4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祁连山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素有“高原冰原水库”和“生命之源”之称,同时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江河源”、河西走廊水资源安全的战略基地。祁连山北坡高寒灌丛作为这个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内畜牧业发展的贡献不可忽视。马鹿是祁连山草原重要的特色放牧家畜,目前关于马鹿放牧对高寒灌丛群落学过程的影响研究缺乏。本研究在祁连山中段北麓以甘肃马鹿-高寒灌丛放牧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夏季马鹿的放牧强度和地形对高寒灌丛β和γ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阴坡和谷地放牧强度之间β多样性差异显著,谷地β多样性嵌套现象显著;2) 中度放牧促进γ多样性,地形间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讲,马鹿适度放牧显著提高了高寒灌丛草地的γ多样性。研究结果以期为祁连山草原的可持续放牧管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