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胜鹏, 王会梅. 刈割扰动下半干旱区豆科牧草种间关系的反应. 草业学报, 2009, 18(5): 150-159. 石元春. 西北呼唤草业. 草业学报, 2003, 12(1): 1-3. 翁伯琦, 王义祥. 福建山区草地农业生产模式与发展对策. 草业科学, 2009, 26(9): 183-189. Skerman P J, Cameron D G, Riveros F. Tropical Forage Legumes-Second Dedition Revised and Expanded. Rome: FAO,1988: 231-236. 吴得邻, 陈邦余, 卫兆芬, 等. 中国植物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8: 123. 谢良商, 张久权. 优良牧草品种-圆叶决明. 湖南农业, 1995, (2): 18. 应朝阳, 黄毅斌, 方金梅, 等. 红黄壤区决明属牧草/绿肥引种筛选及其生态保护效果研究. 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福建 福州, 2002: 107-113. 应朝阳, 黄毅斌, 张明辉, 等. 豆科牧草圆叶决明(Chamaeerista rotundifolia)对山地红壤的改良作用. 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福建 福州, 2000: 54-57. Wiersema S C. Effect of stem density on potato production. Technical Information Bulletin 1, 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re(CIP), 1989. 许文芝, 张雪芹, 李作安, 等. 不同栽培密度对啤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现代化农业, 2001, (5): 20-21. 徐冉, 陈存来, 邵历, 等. 夏大豆叶片光合作用与光强的关系. 作物学报, 2005, 31(8): 1080-1085. 文石林, 徐明岗, 张久权. 红壤丘陵区圆叶决明新品种的适应性研究. 草业学报, 2001, 10(4): 92-100. 陈庆平. 圆叶决明的栽培技术及其防蚀培肥的功效. 福建水土保持, 2003, 15(3): 31-33. 方金梅, 应朝阳, 黄毅斌, 等. 铝胁迫对决明属水土保持牧草幼苗根系的影响. 中国水土保持, 2003, (7): 30-32. 叶花兰, 李艳春, 郑向丽, 等. 豆科牧草圆叶决明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11: 467-470. 胨宝书. 草原学与牧草学实习实验指导书. 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杜, 1996: 176-179. 高亮之, 李林. 水稻气象生态.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2. 罗旭辉, 李燕春, 应朝阳, 等. 福建中亚热带地区紫花苜蓿的引种筛选研究. 草业科学, 2007, 24(1): 31-35. 杨青川, 侯玉周. 牧草的生草与利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76-285. 林洁荣. 福建亚热带红壤山地牧草品种的筛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8, 27(4): 454-458. 郑殿峰, 张晓艳, 李建英, 等. 大豆群体光合特性的研究现状. 大豆科学, 2007, 26(3): 412-416. 刘金祥, 陈伟云, 肖生鸿. 黑籽雀稗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草业学报, 2009, (6): 160-167. Farquhar G D, Sharkey T D.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photosynthesis. Annual Review Plant Physiolgy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1982, 33: 317-345. 闫瑞瑞, 卫智军, 运向军, 等. 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光合特性日变化影响的研究. 草业学报, 2009, 18(5): 254-258. 何静, 李辰琼, 陈瑞祥. 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密度和施肥研究. 草业与畜牧, 2010, (4): 9-10. 李孟良, 郑琳, 杨安中, 等. 播期、密度对“双低油菜”菜苔营养成分及菜籽产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08, 17(3): 137-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