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向林, 万里强, 何峰, 等. 南方草地农业潜力及其食物安全意义[J]. 科技导报, 2007, (9): 9-15. [2] 张建国, 刘向东, 曹致中, 等. 饲料稻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草业学报, 2008, 17(5): 151-155. [3] 王宇涛, 辛国荣, 杨中艺, 等. 多花黑麦草的应用研究进展[J]. 草业科学, 2010, 27(3): 118-123. [4] 余土元, 石秀兰, 陈平. 黑麦、燕麦和多花黑麦草广州地区栽培试验初报[J]. 农业与技术, 2004, 24(3): 99-101. [5] 刘振恒, 武高林, 仁青草, 等. 发展以燕麦为支柱产业的可持续高寒草地畜牧业[J]. 草业科学, 2007, 24(9): 67-69. [6] 崔海, 王加启, 卜登攀, 等. 燕麦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 动物生产, 2010, 37(6): 214-217. [7] 王桃, 徐长林, 张丽静, 等. 5个燕麦品种和品系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养分分布格局[J]. 草业学报, 2011, 20(4): 70-81. [8] 徐长林. 高寒牧区燕麦丰产栽培措施的研究[J]. 草业科学, 2003, (3): 21-23. [9] 张耀生, 赵新全, 周兴民. 高寒牧区三种豆科牧草与燕麦混播的试验研究[J]. 草业学报, 2001, 10(3): 13-19. [10] 赵桂琴, 师尚礼. 青藏高原饲用燕麦研究与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 草业科学, 2004, 21(11): 17-21. [11] 刘刚, 赵桂琴. 灰色系统理论在燕麦(Avena sativa)抗倒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草业科学, 2006, 23(10): 23-27. [12] 张丽英.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3. [13] 韩雅珊.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M].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6. [14] McDonald P, Playne M J. The buffering constituents of herbage and of silage[J].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1966, 17: 264-265. [15] Van Soest P J, Robertsom J B, Lewis B A. Methods for dietary fiber,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and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in relation to animal nutrition[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1991, 74: 3583-3597. [16] 傅彤. 微生物接种剂对玉米青贮饲料发酵进程及其品质的影响[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17] Rohweder D A, Barnes R F, Jorgensen N. Proposed hay grading standards based on laboratory analyses for evaluating quality[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1978, 47: 747-759. [18] 关松荫.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6. [19]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20] 徐安凯, 孙祎龙. 燕麦饲用价值的研究[J]. 牧草与饲料, 2011, 5(2): 43-45. [21] 丁成龙, 顾洪如, 徐能祥, 等. 不同刈割期对多花黑麦草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1, 20(6): 186-194. [22] 席冬梅, 陈勇, 彭洪清. 多花黑麦草不同生长期营养价值评定[J]. 草原与草坪, 2005, (2): 62-64. [23] 张吉, 卢德勋, 刘建新, 等. 粗饲料品质评定指数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J]. 草业科学, 2004, 21(9): 55-61. [24] 周汉林, 李琼, 唐军, 等. 海南不同地区几种热带牧草的营养价值评定[J]. 草业科学, 2006, 23(9): 41-44. [25] 谢永忠, 陈细荣, 刘水华, 等. 几个冬种牧草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08, (1): 34-35. [26] 张学洲, 李学森, 张丽萍, 等. 复种初岛燕麦+中豌六号混播效应的动态研究[J]. 草业科学, 2010, 27(11): 101-108. [27] McCartney D, Fraser J, Ohama A. Annual cool season crops for grazing by beef cattle. A Canadian review[J]. Canad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08, 88: 517-533. [28] 张涛, 崔宗钧, 李建平, 等. 不同发酵类型青贮菌制剂对青贮发酵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5, 14(3): 67-71. [29] 孙小凡. 麦类作物青贮饲料营养价值研究[D]. 陕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30] 杨中艺, 辛国荣, 岳朝阳.“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应用效益初探[J]. 草业科学, 1997, 14(6): 35-39. [31] 辛国荣, 岳朝阳, 李雪梅, 等. “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根际效应Ⅱ.冬种黑麦草对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37(5): 78-82. [32] 钟小仙. 南方集约农区牧草周年供应种植模式及栽培利用技术研究[D]. 江苏: 南京农业大学, 2005. [33] 李正, 刘国顺, 敬海霞, 等. 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1, 20(3): 225-232. [34] Ndiaye E L, Sandeno J M, McGrath D, et al. Integrative biological indicators for detecting change in soil quality[J]. American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griculture, 2000, 15(1): 26-36. [35] 李正, 刘国顺, 敬海霞, 等. 绿肥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量及供氮能力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1, 20(6): 126-134. [36] 周礼恺. 土壤酶活性的总体在评价土壤肥力水平中的作用[J]. 土壤学报, 1983, 20(4): 413-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