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草业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10-20
    研究论文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黄德青,于兰,张耀生,赵新全
    2011, 20(5):  1-10. 
    摘要 ( 1007 )   PDF (1018KB) ( 17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五类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五类草地的地下生物量除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类草地间差异显著(P<0.05),均呈“T”形分布,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指数形式递减;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在高寒草原表现为“W”型变化规律,其他各类草地均呈“N”型变化规律,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依次减小;地下净生产量大小依次为山地草甸(546.84 g/m2)>山地草甸草原(410.76 g/m2)>山地草原(358.12 g/m2)>高寒草原(301.33 g/m2)>山地荒漠草原(81.68 g/m2),地下生物量的周转值均在45%以上;五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关系为负相关关系,但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除山地荒漠草原外), 但在水热条件较好的7-8月份,五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在其他月份,不同类型草地地下生物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
    5个象草品种的构件生物量特征及分配动态
    李有涵,谢昭良,解新明
    2011, 20(5):  11-18. 
    摘要 ( 1147 )   PDF (408KB) ( 17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象草是华南地区优良牧草,是典型的无性系植物。以MT-1、Mott、Huanan、N51和Guimu No.1象草为试验材料,通过2007-2009年3年的刈割试验,对其构件生物量及分配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5个品种(系)茎秆生物量分配比重和叶片生物量分配比重为各构件比重中最高及次高,这与植株扩大叶片面积和增加叶片数量,增加光合产物有关。从营养生长期到生殖生长期,各象草品种(系)叶片生物量降低,枯叶生物量和茎秆生物量增加,呈现彼此消长的动态变化;基部3节生物量及其分配比重降低,茎秆生物量及其分配比重增加,二者亦出现彼此消长的变化。
    内蒙古图牧吉自然保护区羊草种群营养繁殖特性的比较
    李海燕,李建东,徐振国,周景英,张建峰
    2011, 20(5):  19-25. 
    摘要 ( 867 )   PDF (380KB) ( 14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草甸和草甸草原上灰绿型和黄绿型2个生态型羊草种群营养繁殖的诸数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2种植被类型中,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分蘖株的数量和生物量均由4个龄级组成, 且均以4 a所占比重最小,呈稳定型或增长型龄级结构;根茎均以2 a所占比重最大,呈稳定型龄级结构;2个生态型羊草的单株生产力均以1 a分蘖株最高,且均随着龄级的增加依次减少;在整体水平上,草甸草原上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的单株生产力均显著高于草甸;2个生态型羊草的根茎生产力均以1或2 a最高。在温带草本群落,增长型或稳定型的年龄结构、年轻龄级分蘖株和根茎旺盛的物质生产和贮存能力,是多年生无性系草本植物实现其持续繁荣的主要原因。
    4个地理种群红砂的抗旱性综合评价
    种培芳,苏世平,李毅
    2011, 20(5):  26-33. 
    摘要 ( 636 )   PDF (450KB) ( 16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自然条件下以分布于兰州九州台(LZJ)、张掖临泽(ZYL)、武威民勤(WWM)和酒泉金塔(JQJ)4个地理种群的荒漠植物红砂为试材,对与其抗旱相关的光合、荧光、水分、渗透调节以及酶活性等18项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应用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这些生理指标及不同地理种群红砂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红砂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WWM>JQJ>ZYL>LZJ,总体趋势表现为水分条件越差抗旱性越强,这是植物通过自身生理调节对外部环境条件产生适应的结果。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势等18项指标在红砂的抗旱性中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综合调节着红砂的内在抗旱机制,但通过降低蒸腾速率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能耗散机制以及以Pro为主的渗透调节这3大机制在红砂的抗旱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偃麦草属植物种间苗期抗旱性评价
    孟林,杨宏新,毛培春,高洪文
    2011, 20(5):  34-41. 
    摘要 ( 890 )   PDF (565KB) ( 16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温室模拟干旱胁迫-复水法,对收集自6个国家的10种偃麦草属植物的种间苗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于干旱胁迫开始前(CK),连续干旱胁迫7,14,21,28,35 d,以及复水7 d后,对其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含量(Pro)、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糖含量(SSC)5个抗旱生理指标,以及干旱胁迫到35 d时复水7 d后的植株平均存活率(ASR)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5个生理指标的综合聚类分析,可将10个植物种划分为3个抗旱等级,即相对抗旱的包括:ET001、EPU02、EJ003和EH001;中等抗旱的包括ES001、EE013和EC002;相对旱敏感的包括:ER037、EL001和EI022。
    不同地理种群大针茅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
    王金龙,赵念席,徐华,高玉葆
    2011, 20(5):  42-48. 
    摘要 ( 810 )   PDF (544KB) ( 14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内蒙古地区主要建群种大针茅对环境的适应特性,本研究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选取5个大针茅分布的典型区域,分析了5个大针茅种群植株生理生化特征的差异以及这些性状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除叶绿素a/b外,其他生理生化性状在种群间均差异显著;性状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多数性状随环境的变化趋势是不一致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大针茅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等指标对环境敏感,能够反映环境间的差异,其中,叶绿素含量能够反映植株的生长状态,而丙二醛含量能反映环境的干旱程度;保护酶系统对植株受胁迫的反应与植株的生长状态有关;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在同一种群内存在“互补”现象。本研究为更加深入地认识大针茅的适应机制和策略提供了科学数据和实验证据。
    不同盐碱化草地对披碱草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杜利霞,董宽虎,杨桂英,陈立坤,夏方山,董秋丽
    2011, 20(5):  49-56. 
    摘要 ( 669 )   PDF (1102KB) ( 27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CI-340光合测定系统对不同盐碱化草地上的披碱草进行光合特性的测定,并在室内对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的含量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披碱草的耐盐碱能力。结果显示,披碱草的净光合速率随着盐碱化程度的增加在降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也在下降;轻度区和中度区的净光合速率在7月份最大,重度区净光合速率在8月份最大,不同月份和不同盐碱化草地披碱草的光合速率受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双重影响。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都是随着盐碱化程度的增加在增大。丙二醛的含量在苗期最高,随着植物的生长,含量降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苗期和抽穗期较高,这样可以减缓盐胁迫对幼苗造成的伤害。
    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对老芒麦幼苗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
    陈洪,胡庭兴,杨万勤,吴秀华,尹丽,李彬,米小华,曾凡明,弓平
    2011, 20(5):  57-65. 
    摘要 ( 852 )   PDF (1207KB) ( 16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对受体植物老芒麦幼苗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试验设对照(CK)和4种凋落叶处理,分别将0(CK),25,50,100,150 g巨桉凋落叶与8 kg土壤混合,播种老芒麦。在播种后30,40,50和90 d测定老芒麦株高、生物量和几种抗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凋落叶在施入土壤90 d内,显著抑制了老芒麦幼苗的高生长和生物量;2)在低凋落叶量、短时间处理下,老芒麦幼苗叶片SOD与CAT活性有所升高,但处理量增大或处理时间延长时,2种酶的活性降低,且各处理POD在90 d内始终受到显著抑制;3)各处理老芒麦叶片MDA含量在50 d内均大于CK,且随处理量增大呈渐增的趋势,90 d时各处理MDA含量均小于CK;4)各处理老芒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各测定时间均显著高于CK,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均显著低于CK;5)巨桉凋落叶在土壤中的作用强度随分解时间延长呈先强后弱的变化规律,高凋落叶量处理的化感效应比低凋落叶量处理快且强,各凋落叶处理对老芒麦的化感综合抑制效应表现为:150 g>50~100 g>25 g。综合各项指标可以看出,巨桉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初期对老芒麦幼苗产生了强烈的化感作用。
    不同留株密度对圆叶决明生产性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詹杰,罗旭辉,苏小珍,应朝阳,黄毅斌
    2011, 20(5):  66-71. 
    摘要 ( 907 )   PDF (541KB) ( 14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圆叶决明丰产栽培中的最佳留株密度,开展了6种留株密度(5,10,20,30,40,50株/m2)圆叶决明的产草量、农艺性状、粗蛋白产量、叶片光合特性的观测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留株密度的增加,产草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鲜草、干草产量分别在40和30株/m2条件下达到峰值;圆叶决明粗蛋白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粗蛋白产量呈先增加而后减少的趋势,在30株/m2条件下达到峰值;光合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非气孔因素的限制作用是不同留株密度条件下圆叶决明净光合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综合评价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圆叶决明丰产栽培的最佳留株密度为30株/m2,干草产量可达3 454.83 kg/hm2,蛋白产量达625.83 kg/hm2
    不同酸碱条件下内生真菌对三种禾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彭清青,李春杰,宋梅玲,梁莹,南志标
    2011, 20(5):  72-78. 
    摘要 ( 1449 )   PDF (421KB) ( 19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生真菌可以通过提高禾草种子在干旱、盐胁迫等逆境条件下的萌发和促进植株生长而提高宿主的竞争力。本试验在pH为4~11的8个酸碱梯度下,对带菌(E+)与不带菌(E-) 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的醉马草、中华羊茅和野大麦的萌发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酸碱条件下内生真菌对禾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弱酸至强碱胁迫(pH为6~11)下,内生真菌显著提高醉马草种子发芽势;酸胁迫(pH为4~5)下,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P<0.05);中性至强碱胁迫(pH为7~11)下,显著提高种子的胚芽长及胚根长(P<0.05);酸性至中性条件(pH为4~7)下,显著提高幼苗干重;强酸(pH=4)及强碱(pH=11)胁迫下,E+异状发芽率显著低于E- (P<0.05)。弱酸至碱胁迫(pH为6~10)下,内生真菌显著提高中华羊茅种子发芽势(P<0.05);强酸(pH=4)及碱胁迫(pH为8~11)下,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P<0.05);pH为4~11,显著促进中华羊茅胚芽生长(P<0.05); pH=10时对胚根的增益作用显著(P<0.05);酸胁迫(pH为4~6)下,显著提高幼苗干重;强碱胁迫(pH=11)下,异状发芽率显著增加(P<0.05)。pH为4~11,内生真菌显著提高野大麦种子发芽势(P<0.05);碱胁迫(pH为9~11)下,显著促进种子胚芽生长(P<0.05);碱胁迫(pH为8~11)下,显著提高胚根长(P<0.05);pH为4~11,显著提高野大麦幼苗干重(P<0.05);强酸胁迫(pH=4)下,E+异状发芽率显著低于E- (P<0.05)。相对于胚芽,胚根对酸碱条件变化更敏感。综合考虑,最适萌发pH条件分别为:醉马草pH为6~9;中华羊茅pH为6~7;野大麦pH为7~9。
    微生物有机肥对陇东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
    刘星,邱慧珍,张文明,李亚娟,滕桂香,贾欢欢
    (1.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011, 20(5):  79-86. 
    摘要 ( 883 )   PDF (659KB) ( 15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陇东烤烟生产中存在的因长期连作和施肥不合理引起的烟叶致香物质含量较低、香气不足和商品特性下降等问题,本研究于2009年在甘肃省正宁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对烤烟叶片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微生物有机肥处理(BIO)显著提高了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比对照(CK)增加了26.79%~134.33%;不同叶位的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对BIO的反应明显不同,上部叶的增幅最大,上、中、下部叶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4.33%,81.03%和26.79%。BIO处理改变了不同叶位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的高低顺序,由CK处理的上部叶>下部叶>中部叶,改变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有利于提高烤烟生产的产值。正宁烤烟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以新植二烯为主,占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的79.67%~89.43%;BIO处理各部位烟叶中新植二烯的含量,上、中、下部叶分别比CK增加157.33%,88.15%和31.17%。BIO处理促进了烟株的氮吸收,不仅提高了新植二烯的前体物质叶绿素的含量,而且将叶绿素含量的峰值推迟了约15 d,从而延长了烟叶的成熟期;BIO处理在圆顶期叶片蔗糖转化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0.02%和13.42%,这些指标的提高为烟株的干物质积累、氮素的吸收、以及中性致香物质和叶绿素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温度对侧耳菌处理秸秆饲料营养价值及纤维分解酶活性的影响
    刘敏,李杰,刘坦,荆义
    2011, 20(5):  87-92. 
    摘要 ( 870 )   PDF (567KB) ( 14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旨在研究温度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营养价值及纤维分解酶活性的影响。在16,20和24℃温度条件下,采用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测定处理秸秆纤维素、半纤维和木质素含量、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酶活性及秸秆养分瘤胃消失率。结果表明,在3个温度条件下,处理秸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16℃组3种纤维含量降低速度(P<0.05)、酶活性(P<0.01)及干物质瘤胃消失率(DMD48)(P<0.05)显著低于20和24℃组,而20℃组与24℃组以上指标没有显著差异,这2组秸秆DMD48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21 d后趋于稳定。结果显示温度显著影响侧耳菌处理秸秆饲料的纤维含量和营养价值,16℃处理秸秆显著低于20~24℃,而20℃与24℃处理秸秆饲料的纤维含量和营养价值差异不显著。
    过量施氮对嵌合体‘金旗’玉簪叶色、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张金政, 刘岳路,李晓东,刘洪章,孙国峰,何卿
    2011, 20(5):  93-101. 
    摘要 ( 896 )   PDF (1483KB) ( 6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嵌合体类型花叶玉簪的代表品种‘金旗’玉簪为材料,研究了过量施用氮肥对嵌合体‘金旗’玉簪叶片的不同部位叶色变化、氮代谢关键酶以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过量(2 g/kg栽培基质)尿素处理后28 d,嵌合体‘金旗’玉簪叶片黄色部位完全转绿,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且达到最大值;与其相对应嵌合体‘金旗’玉簪叶片的绿色部位叶绿素含量在处理后7 d达到最大值,在处理后28 d达到最低值。嵌合体‘金旗’玉簪叶片各部位(黄色和绿色)的全氮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在处理后7 d达最高水平;嵌合体‘金旗’玉簪叶片(黄色和绿色)的氨态氮初始合成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在施肥处理后14 d达到最大值,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高低与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嵌合体‘金旗’玉簪叶片黄色部位的叶绿体在施肥处理前,其发育受到严重抑制,缺乏正常的基粒堆积,并存在大量“空泡”;施肥处理后28 d,受抑制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发育完全,出现正常的类囊体片层结构,与其绿色部位和非嵌合体玉簪叶片的叶绿体结构相似。
    金霉素和其代谢物胁迫对小白菜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及累积效应的影响
    魏瑞成, 裴燕, 政晓丽, 朱旭博, 陈明, 王冉
    2011, 20(5):  102-110. 
    摘要 ( 622 )   PDF (761KB) ( 17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在1,10和30 mg/L浓度下,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 CTC)和其代谢物差向金霉素(4-epi-chlortetracycline, ECTC)胁迫对小白菜种子的萌发、幼苗的早期生长、幼苗中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变化以及CTC和ECTC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长较其他指标对CTC和ECTC生态毒性实验更为敏感,小白菜体内SOD、POD和CAT活性被CTC诱导,活性逐渐升高,其中SOD、POD活性均高于对照,低浓度ECTC促进了SOD、POD和CAT活性的升高,高浓度时POD和CAT活性被抑制,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加强,表明小白菜抗CTC胁迫的能力强于ECTC。CTC和ECTC能在小白菜地上部分积累,处理浓度越高,吸收和积累量越多,其中CTC被积累作用强于ECTC。
    12种百合属植物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张彦妮,钱灿
    2011, 20(5):  111-118. 
    摘要 ( 1174 )   PDF (1208KB) ( 26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扫描电镜对百合属4个野生种和8个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12个百合品种中4个野生种(细叶百合、兰州百合、卷丹和大花卷丹)和4个栽培种(布鲁赛尔、普瑞头、多安娜和红骑士)的花粉粒形状为椭球体,另外4个栽培种(阿尔格夫、耶罗林、萨莫和西伯利亚)为长椭球体。脊宽为1.20~2.78 μm,多由盘珠状颗粒或瘤状颗粒组成;网眼大小2.11~7.66 μm,多为不规则多边形至近圆形,大小不一,部分有刺状或粒状突起,少数无突起。大花卷丹和红骑士花粉的表面纹饰为单、双排基柱并存网纹,其他10个品种均为单基柱网纹。花粉粒均以单粒形式存在,极面观为椭球体,赤道面观为舟形,具单沟萌发孔,沟长达两端。通过对12个百合品种花粉形态特征比较及聚类分析表明,细叶百合与兰州百合、卷丹与大花卷丹、阿尔格夫与萨莫、普瑞头与多安娜亲缘关系较近,12个种大致可以划分为3大类群。
    紫花苜蓿耐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姜健,杨宝灵,夏彤,于淑梅,乌云娜
    2011, 20(5):  119-125. 
    摘要 ( 795 )   PDF (658KB) ( 17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25个紫花苜蓿耐盐品种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0条引物在25个紫花苜蓿耐盐品种单株DNA间的多态性位点比率(P)为81.52%,在各品种混合DNA间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1.65%,说明采用单株DNA样品比采用混合DNA样品能更好地揭示紫花苜蓿品种内和品种间的遗传变异水平。基因分化系数(Gst)主要反应品种间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中国18个耐盐紫花苜蓿品种和美国7个耐盐紫花苜蓿品种的基因分化系数分别为0.271和0.152,表明中国耐盐紫花苜蓿种质资源品种间基因交流机会比美国品种间交流机会多。紫花苜蓿作为典型的异交植物,其生物群体的遗传结构与其繁育体系具有直接的联系。依据遗传距离(GD)分析结果,25份材料从遗传结构上可以分为9个组群,其中图牧1号和图牧2号遗传距离最小(GD=0.148),捷达和图牧1号遗传距离最大(GD=0.786)。紫花苜蓿耐盐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紫花苜蓿耐盐核心种质库构建和耐盐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温胁迫下紫花苜蓿抑制消减文库的构建
    韩明鹏,王彦华,高永革,张晓霞,苏芳蕊,许红,王成章
    2011, 20(5):  126-132. 
    摘要 ( 550 )   PDF (721KB) ( 16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离和获得紫花苜蓿高温胁迫诱导相关基因片段的EST序列。以秋眠6级的紫花苜蓿品种(ABI 700)为材料,以45℃高温胁迫下的紫花苜蓿幼嫩茎叶cDNA为试验方(tester),以正常生长(22℃)的紫花苜蓿幼嫩茎叶cDNA为驱动方(driver),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构建了高温胁迫下紫花苜蓿幼嫩茎叶的正向抑制消减文库。从消减文库中随机挑取120个阳性克隆,进行菌液PCR鉴定。结果显示,消减文库的滴度为4 230 pfu/mL,重组率为97.8%,插入片段大小主要集中在300~750 bp。本研究为紫花苜蓿抗热基因克隆和系统研究高温胁迫下紫花苜蓿基因的表达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菊苣航天诱变材料RAPD分析及高产品系筛选
    韩永芬,卢欣石,舒健虹,付薇,陆瑞霞,覃涛英
    2011, 20(5):  133-141. 
    摘要 ( 675 )   PDF (820KB) ( 13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菊苣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牧草品种,产量高、适口性好,现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该研究以菊苣航天诱变材料和普那、将军2个主推菊苣品种共29份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RAPD分析和产量研究。从10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多态性强、重复性好且稳定性高的引物15个,15个引物共扩增出78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3条,比例为87.77%。聚类结果表明,所选菊苣材料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相似性系数在0.69~0.80,其中材料PA186单成一支,与其他菊苣材料相似性较低。材料之间的聚类关系与表型特征呈不完全的相关性。从菊苣牧草生产性能看,产量高于目前主推品种黔引普那菊苣(9.5 kg/m2)和将军(9.7 kg/m2)的品系有12个。
    三角紫叶酢浆草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胡甦,王永清,陶炼
    2011, 20(5):  142-150. 
    摘要 ( 725 )   PDF (1152KB) ( 16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对影响三角紫叶酢浆草ISSR-PCR反应较大的5个因素(Mg2+、Taq酶、引物、模板DNA、dNTP)在5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适宜的引物,并筛选出其最佳退火温度;最后对反应程序进行优化。由此首次建立了适合三角紫叶酢浆草的ISSR-PCR反应体系:25 μL反应液中含10×buffer 2.5 μL,Mg2+ 1.25 mmol/L,Taq酶0.9 U,引物0.3 μmol/L,模板DNA 60~100 ng,dNTP 0.25 mmol/L。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50 s,退火时间60 s(根据不同引物选择对应最佳退火温度),72℃延伸1.5 min,循环40次;72℃延伸7 min,4℃保存。这一优化系统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酢浆草属植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基于APSIM模型的旱地小麦和豌豆水肥协同效应分析
    李广,黄高宝,王琦,罗珠珠
    2011, 20(5):  151-159. 
    摘要 ( 783 )   PDF (980KB) ( 6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水肥协同作用对作物产量影响的机制和规律,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调试APSIM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然后用该模型模拟近30多年来研究区的小麦/豌豆产量,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施N量(X1)、生育期降水量(X2)和休闲期降水量(X3)对小麦/豌豆模拟产量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APSIM模型可以准确用来模拟小麦和豌豆的产量;小麦和豌豆产量的影响因子程度均为:生育期降水量(X2)>休闲期降水量(X3)>>施N量(X1);施N量(X1)对小麦产量影响在一定程度会出现报酬递减效应,小麦阈值为65.0 kg N/hm2、豌豆阈值17.9 kg N/hm2;小麦和豌豆产量影响因素的协同效应为:X2X3>>X1X3>X1X2,生育期降水和休闲期降水协同效应为显著,远大于其他因子的协同效应。在黄土丘陵区降水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远大于肥效作用,同时水肥协同效应对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SVAT系统能量平衡模拟
    成向荣,虞木奎,黄明斌,邵明安
    2011, 20(5):  160-168. 
    摘要 ( 490 )   PDF (968KB) ( 14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的六道沟流域,采用一维水热传输SHAW (the 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模型,对典型植被类型覆盖下2007年4-9月土壤-枯落物-植被冠层间能量传输及分配特征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阳坡油松、柠条和阴坡苜蓿冠层吸收的短波辐射比例最高,而阴坡短花针茅和谷子土壤层表面吸收的短波辐射比例最高。阳坡油松林植被冠层释放的长波有效辐射比例高达91%,土壤层表面的长波有效辐射非常少。其他4种植被则是土壤层表面的长波有效辐射比例最高。能量平衡组成分析表明,阴坡苜蓿和谷子地能量主要消耗于蒸散发的潜热,而阴坡短花针茅地和阳坡柠条、油松林地能量的消耗主要是感热。
    甘肃天然草地30种有毒植物提取物对菜粉碟幼虫的拒食和触杀作用研究
    胡冠芳,刘敏艳,李玉奇,牛树君,赵峰,沈慧敏
    2011, 20(5):  169-176. 
    摘要 ( 881 )   PDF (467KB) ( 17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虫体浸渍法和叶碟浸渍法测定了甘肃天然草地30种有毒植物提取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的拒食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铁棒锤、贝加尔唐松草、灰绿黄堇、黄帚橐吾、冷蒿(小白蒿)、骆驼蓬和狼毒甲醇提取物对菜粉蝶4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拒食和触杀作用,48 h的拒食率为82.23%~100.00%,触杀死亡率为80.00%~94.12%;露蕊乌头、青藏大戟、狼毒大戟和泽漆甲醇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拒食作用,48 h的拒食率为95.14%~97.62%。综合分析,铁棒锤、贝加尔唐松草、灰绿黄堇、黄帚橐吾、冷蒿(小白蒿)、骆驼蓬、狼毒、露蕊乌头、青藏大戟、狼毒大戟和泽漆11种有毒植物具有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
    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一代生长模型及杂种优势分析
    李少斌,王继卿,成述儒,刘秀,闫伟,张保云,罗玉柱
    2011, 20(5):  177-182. 
    摘要 ( 712 )   PDF (387KB) ( 14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一代的生长潜力并筛选理想的杂交组合,从而为甘肃高山细毛羊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首次采用Gompertz模型和Logistic模型拟合了以特克塞尔(Texel)和白萨福克(White Suffolk)为父本,以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的杂交一代的早期生长过程。同时,比较分析了2杂交组合羔羊生长观测值和参数估计值,进而评价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2种模型的拟合度(R2)均在0.99以上,拟合效果好,其中Gompertz模型拟合特甘细生长曲线效果较好,Logistic模型拟合白萨甘细生长曲线效果较好。特甘细公、母羔的拐点日龄分别为60.15和56.24 d,拐点体重公羔高出母羔0.73 kg;白萨甘细公、母羔的拐点日龄分别为78.20和72.08 d,拐点体重公羔高出母羔1.27 kg。30~180日龄均表现为特甘细公、母羔累积生长高于白萨甘细公、母羔(P<0.05)。同时模型参数中最大日增重、瞬时生长率、相对生长率、成熟体重等均为特甘细大于白萨甘细,而T10-90平均值特甘细小于白萨甘细,说明特甘细早期生长强于白萨甘细。由此可以得出特甘细杂交组合要优于白萨甘细杂交组合。
    苜蓿草粉饲粮添加纤维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夏素银,王成章,詹发柏,严学兵,刘起栓,陈艳荣,李海艳
    2011, 20(5):  183-191. 
    摘要 ( 972 )   PDF (459KB) ( 16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蛋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和在高水平苜蓿草粉饲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对其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选用40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210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7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和纤维素酶,依次为:0(对照组)、3%苜蓿草粉(试验I组)、5%苜蓿草粉(试验II组)、7%苜蓿草粉(试验Ⅲ组)、7%苜蓿草粉+0.1%纤维素酶(试验IV组)、7%苜蓿草粉+0.2%纤维素酶(试验V组)、7%苜蓿草粉+0.3%纤维素酶(试验VI组)。结果表明,1)添加苜蓿草粉和纤维素酶对蛋鸡的产蛋率、蛋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试验Ⅲ组的采食量和试验Ⅴ组的料/蛋比对照组显著下降。2)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苜蓿草粉及纤维素酶后,对蛋黄相对重、蛋壳厚度、蛋黄pH和蛋白pH指标无改进,但高水平苜蓿草粉饲粮中添加纤维素酶提高了蛋重和蛋形指数,尽管和对照组及低用量的苜蓿草粉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蛋壳强度、哈夫单位和蛋黄颜色都得到提高,其中试验V组、VI组蛋壳强度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均提高了39%,添加苜蓿草粉后,蛋黄颜色均显著改善(P<0.05),且随着苜蓿草粉添加量的增加,蛋黄颜色呈上升趋势;高苜蓿草粉饲粮同时添加不同水平纤维素酶组,对蛋黄颜色提高有加强作用。 3)在鸡蛋保存期的7,14,21,28 d,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和纤维素酶均能显著降低蛋黄中丙二醛(MDA)含量,从而延长鸡蛋的货架期。4)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苜蓿草粉和纤维素酶,对粗蛋白质、钙和粗纤维的消化率有改进作用,其中试验Ⅴ组较试验Ⅲ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分别增加了14.79%(P>0.05),8.48%(P>0.05),15.91%(P>0.05)和4.17%(P>0.05)。总的来说,在蛋鸡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后对生产性能、蛋品质无显著影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蛋品质,蛋黄颜色得到极显著提高,高水平的苜蓿草粉组添加纤维素酶后,对粗蛋白质、钙和粗纤维的消化率有改进。

    桑叶的营养特性及其饲料开发利用价值
    杜周和,刘俊凤,左艳春,张剑飞,刘彬斌, 陈义安,朱永群,周晓康
    2011, 20(5):  192-200. 
    摘要 ( 1065 )   PDF (489KB) ( 3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桑树抗逆性强,适栽范围广,高产、优质,生产成本低,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作物。桑叶具有全面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功能因子。以桑叶作畜牧饲料,不仅可以拓宽饲料来源,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而且可以弥补常规饲草夏季缺乏青绿饲料的不足。桑叶中的多种天然活性物质能够提高畜禽抗逆力,改善畜禽产品的品质和风味。改变传统的栽桑模式,实施桑树草本化栽培,产出高、质量优、投入省。

    饲料稻新材料的特性及添加物对其青贮品质的影响
    陈明霞,刘秦华,张建国
    2011, 20(5):  201-206. 
    摘要 ( 1128 )   PDF (605KB) ( 16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贮饲料对畜牧业生产极为重要,利用水稻进行青贮是缓解畜牧业粗饲料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试验研究了新选育饲料稻材料的特性,以及各种添加物对其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青贮添加处理为:CK(对照)、LS(鼠李糖乳杆菌)、LP(植物乳杆菌)、G(2%葡萄糖)、B(10%菠萝皮)、GLS(G+LS)、GLP(G+LP)、BLS(B+LS)和BLP(B+LP),用塑料袋青贮100 d后,对饲料稻的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饲料稻新材料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自然青贮pH接近4.6;GLP处理的青贮品质最佳,pH值、乙酸和NH3-N含量最低,乳酸含量及乳酸与乙酸比最高;LS单独添加对青贮品质无显著影响;添加葡萄糖或菠萝皮糖含量高的物质比添加乳酸菌效果好。青贮袋开封后,所有处理的有氧稳定性都较佳。
    垄覆膜集雨种植对二年龄苜蓿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寇江涛,师尚礼,周万海,尹国丽,李建伟
    2011, 20(5):  207-216. 
    摘要 ( 776 )   PDF (2031KB) ( 15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旱作条件下,垄覆膜集雨措施应用于紫花苜蓿种植,垄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研究不同沟垄宽比和覆膜方式对2年龄苜蓿草地土壤养分影响。结果表明,垄覆膜种植苜蓿第2年返青前、第2茬刈割后,各处理0~20,20~40 cm土壤全磷(T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膜垄、土垄处理0~20,20~40 cm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含量均随着垄宽度的增大而增加,且膜垄处理0~40 cm土层SOM、TN、速效氮(AN)、速效磷(AP)、缓效钾(SAK)、速效钾(AK)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垄处理及CK(平作),所有处理中MR60、MR75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刈割后和返青前相比,膜垄处理0~40 cm土层SOM的减少量显著低于土垄处理,膜垄处理0~40 cm土层TN的增加量及AN、AP、SAK、AK的减少量均显著大于土垄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处理0~40 cm土层SOM的减少量与苜蓿的经济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0~40 cm土层TN的增加量、AP的减少量、AK的减少量均与苜蓿的经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垄覆膜集雨种植紫花苜蓿能够有效的抑制SOM含量的降低,且膜垄的抑制作用大于土垄,同时促进TN含量的增加,有效地提高0~40 cm土壤养分,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钾肥与覆膜调控对兰州百合生长及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影响
    杨雨华,李文龙,黄鹏,宗建伟,李自珍
    2011, 20(5):  217-222. 
    摘要 ( 583 )   PDF (902KB) ( 15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钾素和覆膜对兰州百合收获指数、生殖配置和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影响机制。钾肥处理与K0相比,露地栽培下,鳞茎产量提高44.42%,生物产量提高20.60%,收获指数提高14.30%,生殖配置5.55%;覆膜栽培下,鳞茎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和生殖配置分别提高了57.21%,13.89%,23.30%和7.35%。无论覆膜还是露地栽培,兰州百合个体大小不整齐性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露地对照相比,覆膜栽培提高百合鳞茎产量15.59%,生物产量提高13.09%。但是,覆膜种群的收获指数和生殖配置相对于露地栽培,分别降低4.19%和3.20%。说明兰州百合种群个体大小不整齐性与钾素施用密切相关,钾肥处理下植株生长旺盛,收获指数较高。覆膜导致了兰州百合种群的生长冗余,这是覆膜栽培下百合种群内个体竞争加剧,使得个体大小不整齐性增加的结果。因此,相对于露地种植,覆膜并非总是高效种植措施。
    氮素对兰州百合产量、养分累积和品质的影响
    林玉红,罗俊杰
    2011, 20(5):  223-230. 
    摘要 ( 655 )   PDF (995KB) ( 15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田旱作条件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磷肥(P2O5) 150 kg/hm2、钾肥(K2O) 225 kg/hm2的基础上,不同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N0,N75,N150,N225)对兰州百合产量、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年、二年、三年生兰州百合产量年增长幅度分别为 (51.69±25.76)%、(110.71±40.85)%、(88.29±21.45)%,增幅最大为第2年,其次是第3年。兰州百合总糖、粗淀粉和水溶性糖总体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粗纤维和粗蛋白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施氮条件下百合粗蛋白含量均高于N0,而水溶性糖含量均低于N0。当施氮量为75 kg/hm2时,总糖和粗淀粉含量比N0显著提高(增幅3.3%和5.1%,P<0.05)。当施氮量为 225 kg/hm2时,水溶性糖含量较N0下降显著(降幅6.2%,P<0.05)。当施氮量为 75 kg/hm2时,粗蛋白含量比N0极显著提高(增幅20.3%,P<0.01),而当施氮量为 225 kg/hm2时,比N0提高显著(增幅37.9%,P<0.05)。氮肥施用量是影响兰州百合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常德市鸡眼草生物学特征及危害特性的研究
    王云, 向群, 彭友林
    2011, 20(5):  231-236. 
    摘要 ( 895 )   PDF (462KB) ( 16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常德市鸡眼草的生物学特征及危害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鸡眼草垫状厚度最高(10.76±0.73) cm、最低(4.15±0.55) cm、平均(6.46±2.58) cm,主茎最长(22.33±3.31) cm、最短(9.02±0.74) cm、平均(12.07±4.62) cm, 分枝数最多(61±18.16) 个、最少(14±4.16) 个、平均(27±15.44) 个, 分枝最长(7.34±1.26) cm、最短(4.31±0.77) cm、平均(5.29±1.25) cm,种子数最多(334±138.06) 粒、最少(51±24.24) 粒、平均(120±97.83) 粒, 根分布面积最大(1587.79±979.15) cm2、最少(101.65±32.67) cm2、平均(352.68±595.96) cm2,根分枝最长(6.78±2.08) cm、最短(3.35±0.90) cm、平均(4.28±1.38) cm, 根分枝数最多(15±6.96) 个、最少(7±0.58) 个、平均(10±3.24) 个, 覆盖度最大(23.89±11.099)%、 最小(2.44±0.96)%、 平均(6.71±7.86)%, 密度最大(6±2.49) 株/m2、最小(4±1.00) 株/m2、平均(5±1.58) 株/m2, 鸡眼草伴生植物较少, 且伴生植物密度、覆盖度均较低。
    狗牙根草茎建植成坪质量的施肥和播种研究
    张旭,王佺珍,崔健,RAYMOND S A
    2011, 20(5):  237-244. 
    摘要 ( 805 )   PDF (854KB) ( 17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试图探明狗牙根草茎在不同播种深度和施肥方法下对高尔夫草坪备草区建植生长的影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高尔夫草坪备草区大田中对不同播种深度(1,2和3 cm)和施肥措施(底肥和追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成坪期间草坪草的盖度、种群密度和株高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成坪后期播深2和3 cm对草坪质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追肥比底肥效果好。在狗牙根草茎高尔夫草坪备草区建植生长中,播种深度是首要因素,其次是施肥方法;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结合建植成本和工期,在生产实践中推荐采用播种深度应为2 cm,播后1周内追肥,并建议施用速效肥。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王鹤龄,牛俊义,王润元,吕晓东
    2011, 20(5):  245-251. 
    摘要 ( 890 )   PDF (780KB) ( 16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需水量是农田水分循环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未来温度上升1~4℃的情景下,研究了气候变暖对我国河西绿洲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对不同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棉花和玉米需水量的影响最大,对小麦的影响次之。当生长期内温度上升1~4℃时,棉花需水量将增加2.17%~12.66%,相当于15.00~83.00 mm;玉米需水量将增加1.90%~11.49%,相当于14.60~82.50 mm;小麦需水量将增加1.80%~10.03%,相当于9.70~50.70 mm。气候变化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地域性差异。当增加1℃时,对干旱区武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略大于极端干旱区敦煌。当增加2℃时,武威和敦煌的作物需水量几乎相当。当增加3和4℃时,则对敦煌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大于武威。根据河西绿洲灌区目前的种植结构,当温度上升1~4℃时,估算将使整个地区棉花的灌溉需水量增加0.11,0.21,0.37,0.62亿m3;玉米的灌溉需水量增加0.16,0.33,0.56,0.93亿m3;小麦的灌溉需水量增加0.14,0.26,0.45,0.71亿m3;总的灌溉需水量增加0.41,0.80,1.38,2.25亿m3。气候变暖将使河西绿洲灌区业已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综合评述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梁天刚,冯琦胜,黄晓东,任继周
    2011, 20(5):  252-258. 
    摘要 ( 1032 )   PDF (416KB) ( 2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草地类型是草地资源实体的高度抽象与概括,草地分类是草地类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草业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问题之一。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以生物气候特征为依据,根据不同的热量级和湿润度将具有同一地带性农业气候特征的草地划为一类。据此所作的分类检索图是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图谱表达,具有独特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随着RS、GIS、GPS等技术及地统计学中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在提出至今的50多年中在理论及实践方面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方法在草地分类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以期为该方法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污泥和污泥堆肥在草坪的利用研究进展
    于芳芳,常智慧,韩烈保
    2011, 20(5):  259-265. 
    摘要 ( 821 )   PDF (429KB) ( 18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城市污泥的特点,阐述了城市污泥和污泥堆肥在草坪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研究方向、污泥利用的优缺点和取得的成果。研究表明在经无害化处理和控制环境风险的前提下,污泥的草坪绿地利用具有回收污泥中养分,促进草坪草生长,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等优点,且草坪草对污泥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是污泥由于来源不同,质量差异很大,所以污泥使用量难以确定,病原菌、重金属污染及其他可能的污染问题仍存在争议,认为重点应放在污泥影响草坪的机理研究和污泥质量监督2个大方面继续深入,为污泥在草坪利用上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布氏乳杆菌对青贮发酵及其效果的研究进展
    洪梅,刁其玉,姜成钢,闫贵龙,屠焰,张乃锋
    2011, 20(5):  266-271. 
    摘要 ( 1154 )   PDF (383KB) ( 20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布氏乳杆菌属于异型发酵乳酸菌,其对青贮饲料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效果与同型发酵乳酸菌不同,它的应用改变了接种剂原有的定义和标准,目前人们对布氏乳杆菌的作用效果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但是因其能够显著提高饲料的有氧稳定性,也已基本被人们接受。笔者就布氏乳杆菌对青贮发酵、青贮质量、动物生产性能特别是其对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方面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并对近年来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总结,提出了今后布氏乳杆菌的应用发展方向。
    研究简报
    小尺度条件下退化绢蒿种群幼苗更新时空格局
    鲁为华,朱进忠, 靳瑰丽
    2011, 20(5):  272-277. 
    摘要 ( 583 )   PDF (1123KB) ( 1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生存分析对重度(SD)和极度(HD)退化条件下绢蒿单株的幼苗存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退化梯度条件下单株产生的幼苗存活能力不存在明显差异;对2退化梯度下小尺度范围内的幼苗分布格局采用O-ring函数结合CIM技术进行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尺度增加密度函数值逐渐减小,其最大聚集强度随着时间变化而减小,而到达最大聚集强度的空间尺度则增加,2个退化梯度上幼苗聚集强度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变化总趋势相似,幼苗的出苗格局对母株在空间上具有强烈的空间依赖,两区域内绢蒿种子最大传播距离为50 cm左右,但幼苗的集中分布尺度为5~30 cm,并且幼苗在时间尺度上对母株的空间依赖性增加,幼苗个体分布总是向增加个体适合度的格局状态转换。
    阿坝高原野生珠芽蓼果实能源价值评价
    匡瑜,孙飞达,干友民,冯国英,蔡卓,马超
    2011, 20(5):  278-283. 
    摘要 ( 1006 )   PDF (937KB) ( 14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及松潘县珠芽蓼果实产量、总糖及能值三方面的能源价值评价结果表明,1)7个采样地珠芽蓼果实产量和总糖含量总体差异显著(P<0.001),3号采样地果实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采样地(鲜重117.222 g/m2、干重46.226 g/m2),总糖含量最高为5号采样地(54.16%),平均总糖含量49.73%;2号、3号和7号采样地珠芽蓼果实的能值大小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平均能值15.85 MJ/kg。2)经相关性分析,果实干重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珠芽蓼盖度和地上现存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各因素对果实总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3)在不统计不同产量草地面积的情况下,果实年产量在红原县地区达17 387.81~105 674.34 t(鲜重),年产糖分8 646.96~52 551.85 t,在若尔盖地区达15 172.04~92 208.01 t(鲜重),年产糖分7 545.06~45 855.04 t,有望成为具有潜力的野生碳水化合物类能源植物。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离褶伞属真菌资源
    桂建华,魏生龙,王生荣
    2011, 20(5):  284-287. 
    摘要 ( 778 )   PDF (937KB) ( 16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传统分类学方法研究报道了采集自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离褶伞属真菌8种。其中墨染离褶伞、暗褐离褶伞、真姬离褶伞、簇生离褶伞等4种为甘肃省新记录种。对它们生长的生态环境、形态特征、显微特征及经济价值等进行了描述,为野生食用菌的驯化和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稀硫酸预处理王草的研究
    马德勇,张爱联,高建明,陈河龙,张世清,葛畅,易克贤
    2011, 20(5):  288-293. 
    摘要 ( 661 )   PDF (762KB) ( 14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采用稀硫酸对热研4号王草进行预处理,结合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方法,对稀硫酸浓度(v/v)、固液比(g/mL)、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和不同粒径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分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预处理条件,水解温度为117℃,水解时间为15 min,稀硫酸浓度为3%,固液比为1∶15,粒径为0.425~0.850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