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草业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ISSN 1004-5759 CN 62-1105/S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指南
道德声明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2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4-2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呼伦贝尔沙质草地土壤理化特性的沙漠化演变规律及机制
赵哈林,周瑞莲,赵学勇,张铜会,王进
2012, 21(2): 1-7.
摘要
(
206
)
PDF
(565KB) (
6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了解呼伦贝尔沙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于2009年在呼伦贝尔沙地的陈巴尔虎旗设置样地,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沙漠化草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差异和变化特征,探讨了土壤理化特性沙漠化演变规律和机制,得到如下结果, 1) 随着沙漠化的发展,草地土壤细颗粒(黏粉粒)含量明显下降,沙粒含量明显增加,土壤质地发生粗化,其中以中度和严重沙漠化阶段土壤粘粉粒损失最为严重;2)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容重和土壤温度变化不显著,土壤紧实度显著下降,土壤含水量略有增加;3)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氮、磷含量明显下降,同时土壤C/N大幅度下降,表层土壤pH明显下降;4)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变化与土壤黏粉粒含量,土壤硬度的变化与土壤黏粉粒和有机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容重、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土壤机械组成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5)沙漠化过程中,土壤黏粉粒的损失是导致土壤粗化,致使土壤紧实度、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的变化受沙漠化影响较小。
青藏高原东北缘放牧草地土壤矿物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辛国省,龙瑞军,尚占环,丁路明,郭旭生
2012, 21(2): 8-17.
摘要
(
297
)
PDF
(651KB) (
4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科学评价放牧草地土壤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特征以及对土-草-畜矿物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4个县(天祝、大通、玛曲、若尔盖)的土壤特征和矿物元素进行分析调查。共计采集256个来自该地区不同土壤类型(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沼泽土)的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中11种矿物元素的有效含量(Ca、P、S、K、Mg、Na、Fe、Mn、Zn、Cu和Co)和2种矿物元素(Mo和Se)全部含量。分析发现,土壤中多数矿物元素含量随着地区和土壤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土壤中多数矿物元素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呈显著正相关,相反与土壤pH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土壤中矿物元素磷和镁的有效含量均低于动物可能出现缺乏的临界值,土壤中全量硒的含量严重低于动物硒缺乏的临界值。土壤中磷、镁、硒的缺乏可能会引起该地区放牧家畜该矿物元素缺乏。另外,土壤中元素铁的有效含量远高于推荐值,土壤铁的含量过高可以引起牧草中铁的含量上升,进而影响家畜对其他元素的吸收。然而,要确认家畜是否存在该类矿物元素缺乏和不平衡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该地区牧草和家畜组织矿物元素含量以及家畜的生产力水平。
不同植被类型对毛乌素沙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丁越岿,杨劼,宋炳煜,呼格吉勒图,张琳
2012, 21(2): 18-25.
摘要
(
212
)
PDF
(833KB) (
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比分析毛乌素沙地9种主要植被类型样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及其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差异,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对毛乌素沙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0~8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平均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大小关系均为:马蔺群落>芨芨草群落>旱柳群落>固定沙地油蒿群落>沙柳群落>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农田>中间锦鸡儿群落>流动沙地。随着土层加深,固定沙地油蒿群落、中间锦鸡儿群落、旱柳群落、芨芨草群落、马蔺群落和农田的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流动沙地、沙柳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少。各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土壤剖面上的垂直分布格局和有机碳含量相似,但二者变化幅度不同。在流动沙地上进行植被建设有助于土壤固碳,且油蒿群落和沙柳群落的固碳效果较好。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强烈的人为干扰,以防止浅层土壤碳发生变化,维持土壤碳库稳定。
放牧干扰对亚高山草甸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的研究
肖红艳,刘红,李波,袁兴中,孙书存
2012, 21(2): 26-33.
摘要
(
191
)
PDF
(883KB) (
5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川西北红原县3个不同放牧强度(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的亚高山草甸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1 887个,分别隶属3门7纲15目49类群。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差异较大。受放牧干扰的亚高山土壤动物群落,其个体数量变化趋势是:重度放牧>中度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生境的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最大,大型土壤动物密度最低。3种生境中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其中中度放牧生境土壤动物表聚性最强。受放牧强度和放牧方式的干扰,中度放牧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种类多样性、均匀性及丰富度均低于其他生境,而优势度高于其他生境。
石质边坡植被建植两周年群落特征与土壤养分动态
王志泰,包玉,李毅
2012, 21(2): 34-42.
摘要
(
138
)
PDF
(1875KB) (
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植被建植初期植被特征与基质养分变化规律,依托实际工程,采用定位研究法,对3个不同坡向、坡度的边坡在人工植被建植后2年主要群落特征(物种、盖度和高度等)和土壤养分因子(有机质和速效态养分元素)等每月进行跟踪测试。结果表明,1)边坡人工植被建植初期,群落特征总体上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建植后第1年物种主要以初播物种为主,物种数相对较少,第2年,随着当地植物的入侵,物种数大量增加。边坡植被一年存在2个枯黄期,分别出现在夏季高温期和冬季低温期,存活部分盖度在冬春季平均盖度最低,到5月随气温回升而突增,8、9月下降,10月又上升,到11月覆盖度最高。群落高度第2年同比第1年均高,表现出较旺盛的长势。2)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在植被建植后2年内波动下降,均低于建植初水平;1、2号坡速效钾质量分数在波动变化后有所下降,3号坡在波动变化后略有上升;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在第1年波动变化后大幅度增加,第2年前3个月明显下降,之后基本持平,第2年末比第1年末有所下降。3)在植被建植初期的2个月内,不同坡向和坡度的边坡之间在群落物种组成和盖度等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P
<0.01),之后随着边坡植被的大面积覆盖,坡向和坡度对群落特征的影响已不明显。
基于航空高光谱影像的青海省玛多县高寒草原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焦全军,张兵,赵晶晶,刘良云,胡勇
2012, 21(2): 43-50.
摘要
(
237
)
PDF
(983KB) (
3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景观生态学在草地资源管理、生态安全评价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开展不同尺度的景观格局特征分析对景观生态过程研究十分重要。获取不同覆盖度草地的景观格局特征是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等生态系统演变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从高分辨率遥感的角度提取中小尺度上草地景观格局特征,是开展景观格局尺度分析的有益尝试。本研究通过高空间分辨率的PIS航空高光谱影像,分析不同草地类型的光谱特征差异,开展玛多实验区草地类型精细分类,并从景观异质性、景观优势度和景观破碎度3个景观层次,分析米级分辨率下不同覆盖度高寒草原样地的景观格局特征差异,发现高寒草原样地的景观优势度、景观异质性与草地覆盖度分别呈正、负相关,而破碎度指标则随着高寒草原草地覆盖度的降低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
达乌里胡枝子抗氧化保护系统及膜脂过氧化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动态响应
杜润峰, 郝文芳,王龙飞
2012, 21(2): 51-61.
摘要
(
168
)
PDF
(1222KB) (
3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控水法,对达乌里胡枝子进行不同梯度干旱胁迫(适宜水分,CK;中度干旱,DR
1
;重度干旱,DR
2
)和复水处理,研究其在胁迫过程中的抗氧化保护系统及膜脂过氧化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1) 在整个胁迫过程中,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干旱胁迫使SOD、POD、CAT、APX活性高于对照,且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SOD活性为DR
1
<DR
2
,CAT、APX活性为DR
1
>DR
2
,而POD活性在胁迫开始后前6 d内为DR
1
>DR
2
,之后则为DR
2
>DR
1
;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AsA含量变化不明显,Car含量则高于对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As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Car则呈上升趋势;干旱胁迫下O
2
·-
含量高于对照,膜脂过氧化导致MDA含量升高,细胞膜相对透性改变,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MDA含量在胁迫开始后前6 d为DR
2
>DR
1
,之后各处理组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05),O
2
·-
含量为DR
1
>DR
2
。2) 复水后,APX、CAT、Car、O
2
·-
均呈上升趋势,其他指标则呈下降趋势。3) 通过隶属函数法对该种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达乌里胡枝子抗旱能力较高,且中度胁迫下该种的抗氧化能力高于重度胁迫,中度胁迫可能更适合于该植物的生长发育。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虉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宋家壮,李萍萍,付为国
2012, 21(2): 62-69.
摘要
(
228
)
PDF
(1756KB) (
4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温室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虉草在自然干旱与复水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旨在探讨虉草对于水分变化的响应特性及耐旱能力。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期间,尽管土壤含水量下降迅速,但是叶片相对含水量在水分胁迫前8 d仍维持在正常水平,直到第12天时才显著下降。2)在持续干旱过程中,可溶性蛋白与丙二醛含量不断增加。3)叶绿素、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及Chla/Chlb与Car/Chl的比值整体上均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4)干旱胁迫后期,叶绿素荧光参数Fo、NPQ增加,Fm、Fv/Fm、Fv/Fo与qP均有所下降。5)复水后,各指标均能迅速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虉草具备较强的保护与损伤修复能力,使其能够适应较大程度的干旱逆境。
3种鼠尾草属植物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研究
张力文,钟国成,张利,杨瑞武,丁春邦,周永红
2012, 21(2): 70-76.
摘要
(
205
)
PDF
(824KB) (
6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丹参、宝兴鼠尾草和短唇鼠尾草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阐明其对环境光合特性的适应和生理响应,为丹参田间高产栽培技术、鼠尾草属野生植物资源的引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丹参、宝兴鼠尾草和短唇鼠尾草叶绿素含量,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研究其光合特性,同时运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C
3
植物光响应新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比较研究。结果显示,3种鼠尾草属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光响应曲线均符合C
3
植物光响应新模型。丹参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
)、光补偿点(LCP)均最低,分别为0.040 3,13.32 μmol/(m
2
·s),24.37 μmol/(m
2
·s);宝兴鼠尾草为最高;短唇鼠尾草居中。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
2
浓度(Ci)、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对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响应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C
3
植物光响应新模型拟合的结果最好。丹参和宝兴鼠尾草不属于典型的阳性植物,短唇鼠尾草则更为耐荫。可以采取与玉米等高竿作物间作或套作,缓和蒸腾作用,以达到提高丹参净光合速率的目的。
桔梗雄性不育花蕾抗氧化及渗透调节物代谢特性研究
刘自刚,杨亚丽,呼天明,汪玉琳,许瑞,雷燕妮,何军
2012, 21(2): 77-82.
摘要
(
206
)
PDF
(824KB)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桔梗花器官发育过程中,取不同发育时期的桔梗花蕾,测定其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比较分析桔梗不育材料与可育材料花蕾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差异。结果表明,1)花前花蕾发育的各阶段,桔梗不育花蕾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低于相应可育花蕾,其中尤以游离脯氨酸表现最为明显,随开花前花蕾的发育,可育花游离脯氨酸含量不断升高,而不育花蕾中其含量较低且变化很小。2)与可育花蕾相比,不育花蕾在发育过程中SOD、POD、CAT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其活性明显高于可育花蕾。3)在桔梗花蕾发育的各阶段,不育花丙二醛含量均明显高于相应可育花。桔梗不育花蕾(开花前)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活性氧代谢紊乱、丙二醛积累及游离脯氨酸等“物质代谢损亏”可能是引起桔梗雄性败育的原因。
23种紫花苜蓿不同品种及器官间化感活性差异的研究
罗小勇,孙娟
2012, 21(2): 83-91.
摘要
(
168
)
PDF
(421KB)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生菜和小麦为受体,采用琼脂混粉法对23个紫花苜蓿品种不同器官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3种紫花苜蓿的根、茎、叶3种器官在1 g/L的粉末添加浓度下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生菜和小麦幼苗的生长,且对胚根(或种子根)的抑制作用高于对胚轴(或胚芽鞘)的抑制,受体植物间生菜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小麦。各品种对生菜的综合化感活性相对较高的有WL324、敖汉、甘农1号和甘农4号,对小麦相对较高的有甘农1号、甘农3号、甘农4号和公农1号。各器官间对2种受体植物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差异,但总体上以根的活性最高,叶次之,茎最低。
添加青稞酒糟对西藏地区青稞秸秆和高羊茅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原现军,余成群,李志华,下条雅敬,邵涛
2012, 21(2): 92-98.
摘要
(
200
)
PDF
(400KB) (
3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评价添加不同水平青稞酒糟对青稞秸秆与高羊茅(4∶6)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ontrol)和3个添加水平(10%,20%和30%)的青稞酒糟处理组,青贮后第7,14和30天后打开青贮窖,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青稞酒糟可以抑制青贮早期好氧性微生物的活性,促进乳酸发酵,使pH值快速下降,青贮饲料快速进入稳定阶段。青贮30 d后,与对照组相比酒糟处理显著降低(
P
<0.05)了青贮饲料的pH值,提高了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了(
P
<0.05)氨态氮/总氮及丙酸和丁酸含量。综合考虑,添加20%酒糟效果更佳。
施氮和刈割对盐角草生长及盐分累积的影响
梁飞,田长彦,张慧
2012, 21(2): 99-105.
摘要
(
258
)
PDF
(827KB) (
5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施氮与刈割对盐角草盐分累积规律及其生长的影响。本试验在大田种植情况下,研究刈割处理和4个氮水平(0,150,300,450 kg/hm
2
)对盐角草的生长、钾钠钙镁含量及其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够增加盐角草生物量,提高钾钠钙镁的累积量,但施氮对盐角草体内盐分离子含量的影响与离子种类、生育时期及刈割有关。随施氮量递增,盐角草体内4种阳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发生转变,但方向与拐点存在差异。刈割能够增加鲜物质量,减少干物质累积量。刈割能够提高盐角草体内钾离子浓度及其累积量;钠钙变化与施氮量有关;镁的浓度主要与刈割时期相关。随施氮量增加,刈割处理中钠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拐点在150~300 kg/hm
2
;未刈割相反。刈割盐角草体内钙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拐点出现在300 kg/hm
2
处;未刈割反之,但拐点出现在150 kg/hm
2
处。花果期的镁浓度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收获期镁浓度随着施氮量增加呈逻辑斯谛增长模式。本试验条件下,施氮刈割能够促进盐角草生长及提高盐渍土的生物改良效果。
不同绿地植物在短期中水灌溉下的生理反应
王齐,马洪军,师春娟,刘英杰,周德全, 孙吉雄
2012, 21(2): 106-115.
摘要
(
205
)
PDF
(2941KB) (
3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水应用于城市绿地灌溉,可以拓展中水的应用范围,对于实现城市污水资源化有重要意义。通过土柱栽培试验,测定中水灌溉(清水对照)下9种绿地植物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中水灌溉会对绿地植物的生理机制产生一定的影响,与不同的植物种类有关;且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MDA)、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的变化具季节动态性。除黄金榕、叶子花和龙眼在中水和清水灌溉下MDA存在显著差异外(
P
<0.05),其余各绿地植物都差异不显著(
P
>0.05),由此表明不会对植物生长造成胁迫危害。
早春短命植物绵果荠愈伤组织诱导相关因素研究
曼苏尔·那斯尔,谭敦炎,廖康
2012, 21(2): 116-122.
摘要
(
175
)
PDF
(727KB) (
2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绵果荠是分布在新疆北部准噶尔荒漠中的十字花科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本研究为探讨绵果荠愈伤组织诱导条件,以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苗龄、培养基种类、蔗糖浓度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条件为:苗龄14 d、培养基为MS+1.0 mg/L IBA+0.1 mg/L BAP、含糖量3%、温度25℃和光照为黑暗。2)愈伤组织生长的适宜条件是光照16 h/d和温度25℃。
紫花苜蓿二氢黄酮醇还原酶基因(
MsDFR
)的克隆与分析
董洁,王学敏,王赞,高洪文,孙桂枝
2012, 21(2): 123-132.
摘要
(
185
)
PDF
(2462KB) (
3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reductase,DFR)是缩合单宁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在单宁的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同源克隆的原理,利用RACE技术,从“中苜一号”苜蓿中克隆得到DFR基因(
MsDFR
),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及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
MsDFR
基因cDNA全长1 402 bp,包括开放阅读框1 023 bp,编码340个氨基酸,在N端存在1个NADP结合位点“VTGASGFIGSWLVMRLMERGY”,中部存在1个底物特异性结合的氨基酸基序“TLNVTEDQKPLWDESCWSDVEFCRRV”。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荚果中表达量较高,根中较弱;在NaCl和GA
3
诱导下,
MsDFR
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在黑暗条件下,该基因被诱导表达。由此推测“中苜一号”苜蓿中可能存在不依赖于GA
3
信号的单宁合成途径。
利用SCoT标记分析不同秋眠型苜蓿的遗传多样性
何庆元,王吴斌,杨红燕,向仕华,周丽英,王松华
2012, 21(2): 133-140.
摘要
(
203
)
PDF
(675KB)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L
16
(4
5
)正交实验设计研究模板DNA、dNTPs、Mg
2+
、
Taq
酶和引物5个因素的浓度对SCoT扩增迁移率重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 μL反应体系中,2.5 ng/μL DNA、1.00 mmol/L Mg
2+
、1.20 U
Taq
酶、0.40 mmol/L dNTPs和0.30 μmol/L浓度的引物最为稳定,重现率达到100%。利用最优反应体系从50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将它们分别扩增34个苜蓿品种,共检测到103个SCoT标记,其中92个位点具有多态性。聚类分析表明,从安徽和江苏两地收集的野生南苜蓿和栽培苜蓿的遗传距离最远,单独聚为一类;其余32个品种苜蓿在相似系数0.757附近分为3个亚群,秋眠型苜蓿品种主要分布在第Ⅱ亚群中,半秋眠型在3个亚群中都有分布,而非秋眠型苜蓿分布在第一和第二亚群中,表明SCoT标记的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苜蓿的秋眠型,但并不完全一致。
农杆菌介导的Lyz-GFP基因对匍匐翦股颖Penn A-1转化和表达的研究
安惠惠,马晖玲,李坚,白生军,马祥
2012, 21(2): 141-148.
摘要
(
191
)
PDF
(848KB)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匍匐翦股颖Penn A-1成熟胚为供试材料,建立了其植株高效再生体系。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溶菌酶与绿色荧光蛋白Lyz-GFP双元基因转入匍匐翦股颖Penn A-1胚性愈伤组织中, 经培养获得抗病转基因植株。并对Lyz-GFP双元基因转化Penn A-1的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0 mg/L 2, 4-D+0.1 mg/L 6-BA的MS培养基上Penn A-1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36%,且质量最好。愈伤组织在MSO+0.5 mg/L NAA上分化率最高,达42.5%;浓度为300 mg/L的头孢霉素(Cef)可抑制农杆菌LBA4404的生长;Penn A-1胚性愈伤组织经携有pBI121-Lyz-GFP的农杆菌LBA4404 (OD
600
值0.3~0.5)侵染10~15 min,共培养3 d后,转化愈伤组织生长状况良好,转化率达12.5%,且在后期的生长和转化苗的再生中有良好的表现, 转化苗再生率为27.5%; 转化植株有较强的荧光表达量,并经PCR检测,获得的2株匍匐翦股颖Penn A-1转化植株中均扩增出750 bp的目标基因片断。
转红树总DNA紫花苜蓿T
1
代耐盐株系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张立全,敖登花,师文贵,牛一丁,韩岚,哈斯阿古拉
2012, 21(2): 149-155.
摘要
(
194
)
PDF
(1187KB) (
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花粉管通道法转红树总DNA紫花苜蓿阿尔冈金T
1
代耐盐植株幼苗为材料,经300 mmol/L NaCl处理后,测定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耐盐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叶绿素含量下降0.09~0.29倍,而对照植株下降0.32倍;转基因株系脯氨酸含量升高1.2~4.2倍,对照植株的脯氨酸升高0.9倍;转基因株系丙二醛含量升高0.15~0.29倍,对照植株的丙二醛含量升高0.36倍;转基因株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0.20~0.25倍,对照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0.19倍;转基因株系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6~5.6倍和1.2~1.3倍。转基因株系表现出耐盐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盐胁迫对碱地风毛菊苗期PM-ATPase及5′-AMPase活性的影响
李鹏飞,杜海燕,夏方山,董秋丽,董宽虎
2012, 21(2): 156-161.
摘要
(
149
)
PDF
(394KB)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以至产量的重要因素,试验通过对碱地风毛菊苗期分别以NaCl和Na
2
CO
3
进行胁迫,Na
+
浓度为0(CK),60,120,180,240,300,360 mmol/L,测定其丙二醛、PM-ATPase活性及5′-AMPase活性,以探讨盐胁迫对其膜系统的影响及其苗期耐盐性。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碱地风毛菊丙二醛含量增大,Na
2
CO
3
胁迫下,碱地风毛菊根系和叶片中MDA含量在Na
+
浓度为360 mmol/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2.15和1.94倍;在NaCl胁迫下,碱地风毛菊叶片中MDA含量最大为对照的1.22倍。同一盐胁迫下,碱地风毛菊根系中PM-ATPase活性和5′-AMPase活性显著高于叶片(
P
<0.05),碱地风毛菊根系中PM-ATPase活性最大为56.29 μg磷酸/(mg蛋白·h), 而5′-AMPase活性最大为53.91 μg磷酸/(mg蛋白·h)。2种盐胁迫下PM-ATPase和5′-AMPase活性差异显著。总之,盐胁迫下,碱地风毛菊根系比叶片受到的损害小,碱地风毛菊更耐NaCl胁迫。
低氰含量高丹草新品系主要农艺特性及染色体构型分析
房永雨,于肖夏,于卓,马艳红,李晓宇,李造哲
2012, 21(2): 162-170.
摘要
(
155
)
PDF
(1120KB) (
2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4个高丹草新品系SLCN-11、SLCN-12、SLCN-13、SLCN-14的生育特性、生产性能、营养价值和细胞遗传学特征,对其生长速度、育性、光合性能、鲜草及种子产量、氢氰酸含量、营养成分等主要农艺特性及染色体构型进行了分析。4个新品系生长速度快,植株高大,分蘖能力强,生育期130~138 d,穗型呈双亲中间型,花粉可育率高达96%以上,自然结实率为72.11%~73.34%,PMC M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规则(2n=2x=20=10Ⅱ)。新品系的光合能力均较强,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较高,以SLCN-11的增幅最大。新品系的氢氰酸含量均很低,株高约100 cm时鲜草氢氰酸含量仅为5.80~10.43 mg/kg,青刈饲喂安全。新品系的茎叶比均较小,营养价值高,拔节期粗蛋白质含量为14.67%~16.31%,粗纤维含量为24.31%~24.72%,并富含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钙、磷及各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中国不同地区罂粟的核型比较
魏玉杰,何庆祥,张金文,张梅秀
2012, 21(2): 171-179.
摘要
(
222
)
PDF
(1053KB) (
5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揭示不同地区生境条件下的罂粟生态型的染色体核型变化,利用普通压片法对来自中国5个省(市)的10份罂粟材料染色体数与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来源的罂粟材料可分为白花1号和白花2号2个生态型,染色体倍性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x=22条,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IRL)为2L+3M2+5M1+1S;白花1号的核型公式是K(2n) =2x=22=18sm+4st,平均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72.04%,核型分类标准属于4A型;白花2号的核型公式是K(2n)=2x=22=16sm+6st,平均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3.00%,核型分类标准属于4B型;不同地区的白花1号和白花2号的核型均为极不对称型,但核型发生了多样性变化。
青海湖北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林恭华,赵芳,陈桂琛,陈生云,苏建平,张同作
2012, 21(2): 180-186.
摘要
(
200
)
PDF
(506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青海湖北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对这一地区不同样地中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657只,隶属3纲9目13个类群,优势类群为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和鞘翅目成虫。研究表明,青海湖北岸草地生态系统中大型土壤动物数量总体稀少,生物多样性较低,推测干旱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果洛藏村样区,弃耕地中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极为匮乏,远低于3种原生草地,而补播地的土壤动物个体数显著高于(
P
<0.05)弃耕地,已与对应的原生草地相当,可见人为耕种对芨芨草原生草地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具有毁灭性的破坏作用,而人工干预措施可以促进土壤动物群落的恢复进程。在烂泥湾样区,18年封育草地和6年封育草地生物量、个体数及多样性指数都无显著差别,而放牧通道内大型土壤动物生物量和个体数都显著低于以上2种封育草地类型(
P
<0.05),充分体现出放牧通道内植被和土壤条件恶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的不利影响。在铁路南河边滩地样区,放牧通道内大型土壤动物生物量、个体数及多样性指数与长期封育草原草甸都无显著差别(
P
>0.05),可能与这一样区内土壤较湿润有关。
中国北方草原草畜代谢能平衡分析与对策研究
杨博,吴建平,杨联,David Kemp, 宫旭胤,Taro Takahashi,冯明廷
2012, 21(2): 187-195.
摘要
(
388
)
PDF
(850KB) (
3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草畜平衡是天然草地可持续利用和放牧家畜高效生产的前提,草畜平衡评估技术是实现草原保护,提高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研究建立了以代谢能为指标的草畜平衡评价方法,2008年冬以甘肃肃南草原和典型牧户为研究对象,通过草畜代谢能平衡分析了草畜平衡现状,应用研究试验,验证了实现草畜平衡的优化途径和对策。草畜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期(6月-10月)家畜获得的代谢能高于家畜的维持需要,因此,家畜体重增加,生长速度最快;在枯草期(11月-次年5月)代谢能摄入量低于维持需要量,家畜掉膘,体重下降,夏草场的载畜量最大。冬季暖棚舍饲养殖能够降低家畜的代谢能需要,有助于实现草畜平衡。与对照组相比,暖棚养殖绵羊平均产毛量显著提高(
P
<0.05),提高了0.73 kg/只,冷季体重损失减少14.9%,纯收入增加126.25元/只。产羔时间对草畜平衡具显著的影响,适当推迟产羔时间能够有效的改善草畜平衡状况。分别测定了4月和5月所产羔羊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母羊体况,5月羔羊平均初生重、1月龄、2月龄体重显著高于4月份羔羊(
P
<0.05),但由于生长期短,5月羔羊出栏重较 4月低4~5 kg。草畜代谢能平衡是分析研究草畜平衡的科学、合理和准确的方法和技术,草畜代谢能平衡分析模型的准确度高,适用性强,有利于草原管理,所提出的改善草畜平衡的途径和策略可行性高。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啃食强度对紫穗槐营养价值的影响
郭霞,刘雪云,周志宇,粱坤伦,王瑞
2012, 21(2): 196-204.
摘要
(
156
)
PDF
(604KB) (
4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5组人工模拟不同啃食强度,20%,40%,60%,80%,100%(占植株地上部分的比例)下紫穗槐叶、茎,从7个营养指标,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糖(WSC)、粗蛋白质(CP)、磷(P)、钾(K)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 通过对不同啃食强度处理的关联度比较,探讨啃食强度对紫穗槐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穗槐在啃食强度40%时,叶、茎的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781 2和0.651 3,大于其他啃食强度处理,即具有最佳的营养价值。
日粮与牛组织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的相关性研究
孙丰梅,王慧文,石光雨,杨曙明
2012, 21(2): 205-211.
摘要
(
183
)
PDF
(612KB)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日粮中C
3
和C
4
饲料组成不同时,牛不同组织中δ
13
C值的变化规律。18头12~14月龄的青年牛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C
4
植物含量为52.0%,61.6%,71.2%,80.8%,90.4%,100.0%的饲料,其他日粮成分为C
3
植物,132 d后屠宰。利用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了牛尾毛、脱脂牛肉、粗脂肪、各种饲料的δ
13
C值。结果表明,牛组织中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受饲料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饲喂同一种饲料的牛个体间碳同位素组成差异减小;牛尾毛、脱脂肌肉、粗脂肪中的δ
13
C值随着C
4
植物含量在牛饲料中的比例增大而升高,并且均与C
4
植物含量呈极显著的相关性(
P<
0.01);牛尾毛、脱脂肌肉、粗脂肪中的δ
13
C值依次递减,三者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P<
0.01)。用牛组织中的δ
13
C值可以预测日粮中C
4
植物所占的比例,牛尾毛、脱脂肌肉、粗脂肪均可作为牛肉溯源的材料。
生物发酵床养猪效能和猪肉营养成分影响研究
赵冬青,吴建平,段淇斌
2012, 21(2): 212-218.
摘要
(
166
)
PDF
(498KB)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选用健康无病的杜长甘三元杂交育肥猪40头,以水泥地面传统养猪为对照,研究了干旱半干旱区生物发酵床养猪效能和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养猪相比,头均日增重提高12.46%,差异显著(
P
<0.05);头均饲料消耗量节省5.75%,头均纯收益增加89.57元;试验组必需氨基酸总量(EAA)、主要鲜味氨基酸总量(FAA)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主要重金属残留量与传统养殖差异不显著(
P
>0.05),低于国家行业标准;试验组猪肉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05),常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05)。通过试验,在干旱半干旱区应用生物发酵床养猪可保障动物福利,经济效益显著,肉品营养成份和风味优于传统饲养方式,重金属残留低于国家行业标准,品质安全健康。但由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高血脂类人群应控制多食。
甘肃尕海湿地不同海拔草地群落组分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徐鹏彬,邓建明,赵长明
2012, 21(2): 219-226.
摘要
(
198
)
PDF
(649KB) (
3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青藏高原东部甘肃尕海湖西侧坡地为研究对象,在尕海湖边到坡地顶部(海拔3 485~3 650 m)内,调查了不同海拔梯度上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数据,分析不同海拔草地群落特征、物种生活型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以期探讨高寒湿地附近草地群落组分与物种多样性对海拔梯度和人为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尕海湖西侧坡地共调查到59种被子植物,分别属于20科46属,其区系特征以温带分布为主,且植物生活型和功能型以多年生和非固氮植物为主。在不同海拔梯度上草地群落可分为早熟禾-银莲花群落、羽毛委陵菜-平车前群落、紫花针茅群落、早熟禾-菭草群落、早熟禾-嵩草群落和嵩草-莎草群落。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着草地群落特征,即在人类活动较弱的区域以禾本科和莎草科为主,而在人类活动较强的区域,由早熟禾为主的高寒草原群落类型演变为羽毛委陵菜-平车前群落和紫花针茅群落。此外,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即物种丰富度、物种密度、相邻群落间共有物种数目和相似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可见,海拔和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着高寒草地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尤其人类活动影响更为剧烈。因而,为保证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应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尽量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
克鲁伦河流域生长季有效温水组合对草原群落生物量的影响
乌云娜,张凤杰,裴浩,姜健
2012, 21(2): 227-232.
摘要
(
206
)
PDF
(916KB) (
3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克鲁伦河流域1958-2005年近半个世纪的逐日气温与降水量观测资料及23年(1983-2005)草原群落干物质产量资料,探讨了“有效积温”和“有效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温水组合与草原群落生物量的相关性,得出近50年间>10℃的有效积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距平值年际间变化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的波动性。生长季降水量的增减虽无明显规律,但其距平值的变化呈上升趋势,时间尺度上波动性较大。1983-2005年期间,>10℃有效积温与有效降水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R
=0.620 5),群落生物量与观测年>10℃的有效积温呈正相关性但不明显,与有效降水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
=0.704 8,
P
<0.001)。群落生物量(
Y
)与有效降水量(
X
1
)和>10℃有效积温(
X
2
)之间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
=71.409+0.334
X
1
-0.020
X
2
,
R
=0.717 (
P
<0.001)。合理的水热配置最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有效温水组合共同影响着半干旱区草原群落的生产力。
氮磷钾配施对甘草育苗质量的影响
黄亚萍,陈垣,郭凤霞,徐向宏,张天铜,王永辉
2012, 21(2): 233-240.
摘要
(
226
)
PDF
(922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3414”方案进行N、P、K营养液配方设计,在配方营养液浇灌条件下进行甘草育苗质量比较,旨在探寻适宜甘草育苗的施肥配方,为其测土配方施肥和无土栽培育苗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以纯沙石作为育苗基质,在添加Hoagland营养液条件下,不同N、P、K配比营养液对经98%硫酸处理的甘草种子的出苗质量和幼苗生长发育均具有极显著影响。N
2
K
2
配比下出苗质量均优于空白对照,且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出苗质量呈下降趋势,出苗质量依次为N
2
P
0
K
2
>N
2
P
1
K
2
>N
2
P
2
K
2
>N
2
P
3
K
2
。而出苗活力依次为N
2
P
1
K
2
>N
2
P
0
K
2
>N
2
P
2
K
2
>N
2
P
3
K
2
。N
2
P
2
K
2
和N
2
P
1
K
2
处理均可极显著提高甘草根系活力,为培育壮苗奠定良好基础。单纯缺N、缺K和过量N、P和K肥均不利于甘草出苗和幼苗的生长发育。以上说明在甘草出苗阶段需P量小,但出苗后开始显示其营养效应。从育苗效益和环境保护双重考虑,配方施肥宜采用N
2
P
1
K
2
,即添加80 mg/L NH
4
NO
3
、89 mg/L KH
2
PO
4
和298 mg/L KNO
3
作为N、P和K营养源,每隔20 d浇1次。需要注意的是浇灌后应及时喷灌适量水,使氨态氮下渗到底部基质,以避免氨的挥发而灼伤幼苗。
4份菊苣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评价
刘建宁,石永红, 侯志宏,王运琦,李鹏,邢亚亮,吴欣明,张燕
2012, 21(2): 241-248.
摘要
(
180
)
PDF
(438KB) (
4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取温室盆栽干旱胁迫方法,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4份菊苣材料苗期11种抗旱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重,菊苣叶片含水量及相对含水量、株高、生物量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根冠比变化趋势比较明显,株高胁迫指数与干物质胁迫指数变化不大;综合分析认为叶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株高、根冠比、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可以作为菊苣抗旱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株高胁迫指数、干物质胁迫指数、脯氨酸仅可作为菊苣抗旱性评价的参考指标。通过对11种抗旱性指标进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4份菊苣材料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
2
>C
1
>C
4
>C
3
,该结果与田间观测结果相一致。
新疆昭苏野生黄花苜蓿果实形态变异研究
于万里,张博
2012, 21(2): 249-255.
摘要
(
170
)
PDF
(553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不同群体黄花苜蓿的遗传变异规律及亲缘关系,以伊犁昭苏地区8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对荚果和种子的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的差异,探明荚果和种子性状以及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黄花苜蓿群体间除荚果长宽比外,其他各性状均有显著差异;群体内单株间荚果宽度、种子颜色和种子宽度等性状有显著差异;2)除种子颜色外,其他各性状群体间的差异大于群体内差异。群体间,百粒重和荚果形状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0.540和0.535,群体内种子颜色变异系数最大(0.554);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种子大小、荚果种子数和荚果形状;4)荚果的长度和海拔之间呈正相关关系;5)依据果实形态利用欧氏距离UPGMA聚类分析,将8个群体分为4类:大荚果型、大粒型、小粒型和中间型。
青藏高原东缘典型草甸与沼泽化草甸中种子雨的差异
文淑均,张世挺,李伟,杜国祯
2012, 21(2): 256-263.
摘要
(
173
)
PDF
(705KB) (
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子雨是一种潜在群落,在多样性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的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群落种子雨物种组成与季节动态,及其与地上植被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典型草甸与沼泽化草甸植被中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以及植株个体数虽无显著差异,但无度量多维度标定(NMDS)排序结果表明,2种群落物种组成有明显分离;2)典型草甸中种子雨密度显著高于沼泽化草甸;3)典型草甸与沼泽化草甸中种子雨密度的季节动态均呈双峰模式;4)典型草甸与沼泽化草甸中种子雨物种组成的相似性高于植被的相似性,该结果得到了NMDS排序结果的证实。
配方施肥对热研2号柱花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杨帆,张宇,余爱,魏志远,唐树梅,漆智平
2012, 21(2): 264-270.
摘要
(
182
)
PDF
(466KB)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热研2号柱花草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肥料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肥的配比对热研2号柱花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施N 4 kg/667 m
2
,P
2
O
5
8 kg/667 m
2
,K
2
O 8 kg/667 m
2
(处理6),鲜草产量最高,为3 997.6 kg/667 m
2
。通过三元二次肥料效益函数求得热研2号柱花草的最佳施肥量为:N 4.33 kg/667 m
2
,P
2
O
5
3.93 kg/667 m
2
,K
2
O 3.75 kg/667 m
2
,最佳经济产量为3 862.5 kg/667 m
2
。热研2号柱花草营养成分中,有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在营养期高于初花期,粗纤维、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在营养期低于初花期的规律。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土壤水分状况和产量的影响
范士杰,王蒂,张俊莲,白江平,宋吉轩,马智黠
2012, 21(2): 271-279.
摘要
(
205
)
PDF
(1067KB) (
6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我国西南高寒山区春播马铃薯频繁出现的干旱问题,试验于2009-2010年设置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GMPM) 、绿肥聚垄栽培方式(GM) 、地膜覆盖栽培方式(PM) 、普通翻耕栽培方式(CK) 4个不同处理,研究其对马铃薯田间耕层土壤水分状况、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并用FLINT1模型对水分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翻耕栽培方式相比,播种后至封行前,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0~21 cm)含水率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2.93%,6.30%和10.88%。封行后,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含水率比对照平均低6.35%和6.40%。FLINT1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地膜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栽培方式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有一定的水分胁迫。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比对照增加25.6%,但是地膜覆盖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比对照降低15.8%。 因此,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能显著地提高苗期耕层土壤含水率和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地膜覆盖可采取前期覆膜、中后期撤膜的栽培技术措施。
高寒牧区不同燕麦品种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徐长林
2012, 21(2): 280-285.
摘要
(
216
)
PDF
(555KB) (
5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东祁连山高寒牧区,对11种燕麦品种的物候期、株高、分蘖数、产量及茎叶比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牧区,丹麦444和青永久1号燕麦品种种子能成熟,适于种子和营养体生产;引进燕麦品种株高为130.6~155.7 cm,株丛分蘖数为2.77个/株,干草产量为13.32~21.77 t/hm
2
,分别是CK的1.1~1.4倍、1.2倍和1.9~3.2倍;其中,青永久479、青永久52、察北、青永久489和加拿大燕麦具有较高叶片含量,约占总产草量的15%;青永久52、青永久440、察北、青永久479、青永久101、丹麦444和青永久489具较高的产量,约为18.10~21.77 t/hm
2
。燕麦产量可用其与株高间线形模型
Y
=2849.445+32.523H (
R
=0.886,
P
<0.01)估测,式中,Y为干草产量(g/m
2
),H为植株高度(cm)。综合分析得知,青永久52、察北和青永久479燕麦品种具较高产量和叶片比,适于高寒牧区推广种植。
综合评述
“沙漠人参”肉苁蓉和锁阳研究进展
郝媛媛,岳利军,康建军,王锁民
2012, 21(2): 286-293.
摘要
(
352
)
PDF
(539KB) (
15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肉苁蓉和锁阳是分布于我国荒漠地区的2种营寄生高等沙生植物,作为名贵的补益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复方中,目前又发现其新的药理作用并分离出相应的药效成分。肉苁蓉和锁阳的开发利用已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系列产品涵盖药物、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但因人们的乱挖滥采加之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肉苁蓉和锁阳现已成为世界濒危保护植物。目前,肉苁蓉和锁阳的人工接种法繁育初获成功,其与寄主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进一步明晰,从而为这2种资源植物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契机。就近年来对肉苁蓉和锁阳形态特征、生境分布、经济价值、开发利用、人工繁育及其对寄主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就其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研究简报
根钻不同取样法对估算根系分布特征的影响
刘凤山,周智彬,胡顺军,杜海燕,陈秀龙
2012, 21(2): 294-299.
摘要
(
206
)
PDF
(458KB) (
4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根钻法得到的代表性值估算根系整体值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针对文献中普遍采用的3孔取样法,本研究采用根钻加密采集棉花根系,利用根系干重分析了水平方向取3孔、5孔和7孔条件下计算单株根系干重的精确性。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取5孔能较准确的估算单株棉花的总干重;取3孔仅在表层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对裸行30 cm土层以下根系干重不能准确描述,其决定系数低,且未达到显著水平,对于根系的估算有较大的偏差;在裸行、窄行和宽行分别取2孔,1孔和1孔是保证准确度前提下最为省力的取样方法。根系干重在垂直方向上呈单峰曲线,40 cm土层以上,根系干重急剧下降,40 cm土层以下变化区域缓和,在裸行70~90 cm处有小幅度的增加;在水平方向上宽行根重大于裸行根重。
航天搭载菊苣种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玉,白史且 ,王曾珍,李达旭,邓永昌
2012, 21(2): 300-304.
摘要
(
181
)
PDF
(766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菊苣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对航天搭载的2份菊苣SP1代群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发芽率、发芽势、幼苗生长、田间农艺性状等。结果表明,2份菊苣的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差异,SAG0002材料表现优于SAG0001,但除个别性状外,航天搭载从总体上对地上部性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补播对高寒草甸生产力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张永超,牛得草,韩潼,陈鸿洋,傅华
2012, 21(2): 305-309.
摘要
(
266
)
PDF
(559KB) (
7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补播对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群落生产力、功能群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方面的影响,于2010年5月以位于青藏高原东段的玛曲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补播试验。结果表明,补播显著提高地上生物量,同时物种数和丰富度指数Margalef也有显著增加,其中补播处理地上生物量是不补播处理的1.31~1.44倍。补播后莎草类和禾草类地上生物量都呈增长趋势,补播后禾草类地上生物量显著提高,其中最高是不补播的2.7倍,杂类草在群落中所占比例显著降低。适量补播既可以使草地的经济价值得以提高,同时也有利于高寒退化草地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