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草业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0-02-20
    院士高层论坛
    草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活泼元素
    任继周
    2010, 19(1):  1-5. 
    摘要 ( 781 )   PDF (520KB) ( 16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游牧是草原文化的基本元素。保存草原文化,就要给游牧以适当的地位。游牧是人类最早的仿生学,其合理内核可为农业现代化作贡献,不可一概视为落后而废除。草原文化从徒步游牧到骑马游牧,是一大进步,对人类文化的沟通交融作出了的重大贡献。一旦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融合,发生系统耦合效应,将产生生态的、经济的巨大变革,从而导致文化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为‘文化造山运动’。草原文化在华夏文化发展史中始终是活泼元素。人类文明将离不开草原文化的支撑。
    研究论文
    云顶山亚高山草甸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李斌,李素清2,张金屯3
    2010, 19(1):  6-13. 
    摘要 ( 847 )   PDF (418KB) ( 1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首先运用TWINSPAN把云顶山亚高山草甸36个样方分为5个群落类型,作为5个综合资源位。采用Levins、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etraitis生态位重叠指数,对云顶山亚高山草甸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个优势种群中嵩草的生态位最宽, Levins生态位宽度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分别为8.78和31.58,对环境有广泛的适应性。云顶山亚高山草甸不同群落类型内种群生态位宽度越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也越强;生态位重叠越大,种群间的生态相似性越大,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越高。嵩草+蒲公英群落中优势种群生态位普遍重叠值最高,为0.914,各物种有较强的利用资源的共性。
    鼢鼠土丘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
    杨莹博,辛小娟,艾得协措,杨雪,王绍美,储诚进,任正炜,王刚
    2010, 19(1):  14-20. 
    摘要 ( 658 )   PDF (686KB) ( 1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鼢鼠是亚高寒草甸的主要害鼠之一,其觅食掘洞的活动严重地破坏了草地原有的植被,同时也影响土丘植被恢复演替的过程。本研究调查分析了亚高寒草甸的鼢鼠土丘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种类组成,其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时间的推移,物种丰富度呈单调递增;2)Shanon-Wiener指数在群落演替初期先迅速增加,至顶极又略微降低;3)用相异性指数公式计算群落物种组成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次生演替初期群落间物种组成的相异性程度较高;随着演替时间的推移,这种相异性逐渐减小。因而,鼠丘植被的演替过程是一个由分异至趋同的过程。
    肃北地区裸果木荒漠群落构成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柴永青,曹致中,蔡卓山
    2010, 19(1):  21-27. 
    摘要 ( 564 )   PDF (442KB) ( 15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于2006-2008年对稀有植物裸果木在甘肃肃北的分布情况及其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肃北北山地区裸果木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1 600 m,在南山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 900~2 780 m,均分布于山前冲积扇、沙砾质戈壁和干河床地带。裸果木荒漠群落物种组成共计44种,隶属13科,31属,植物区系以古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型为主,约占54.8%。植物区系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有密切的联系。其次是北温带分布型,约占19.4%,裸果木分布区与北温带分布型植物区系联系紧密。第3是世界分布种,约占9.7%。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较高。但其高度和盖度较低,裸果木中老龄植株较多,而幼龄植株很少。种群有衰退趋势。
    禾草种群对白三叶构型的影响
    李响,王平,孙守梅2,包国章3
    2010, 19(1):  28-34. 
    摘要 ( 557 )   PDF (840KB) ( 12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苗试验结果表明,黑麦草、鸭茅、鸭茅+黑麦草3组禾草种群对白三叶种间竞争力及构型影响显著。用Wilson的竞争指数及竞争平衡指数进行分析发现,黑麦草、鸭茅、鸭茅+黑麦草3组禾草种群对白三叶的竞争指数分别为0.32,0.47和0.71,禾草种群与白三叶之间的竞争指数及竞争平衡指数大小顺序均为鸭茅+黑麦草>鸭茅>黑麦草。随着种间竞争指数的增加,白三叶构件密度、分枝密度、分枝强度、分枝角度及构件能量减少,节间长度明显增加,根及单位长度茎的能量分配及生殖分配下降。
    宁夏滩羊放牧系统草地利用率及草畜平衡性研究
    杨智明,李建龙2*,杜广明,李国良,刘香萍,王宁3
    2010, 19(1):  35-41. 
    摘要 ( 778 )   PDF (1375KB) ( 1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3年5-10月在宁夏盐池荒漠草地进行了滩羊放牧强度试验,测定了宁夏滩羊采食量、采食率和草地产草量,以期确定草地适宜利用率,为解决宁夏草地全面禁牧后的重新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整个放牧季,草地现存量波动明显,放牧强度对试验区荒漠草地现存量峰值的出现时间及出现次数有明显影响;滩羊日采食量与放牧强度呈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2.04-0.54x (R2=-0.85,n=55)。滩羊采食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具有周期波动特性;滩羊采食率在整个放牧季呈单峰变化趋势;试验草地的适宜利用率为10%~15%。实践中,不能仅依靠草地现存量去确定草地载畜量,这往往会被草地现存量“过剩”的假象所迷惑,造成草地超载、退化。
    黄土高原不同地形封育草地的土壤呼吸日动态与影响因子分析
    李志刚,侯扶江*
    2010, 19(1):  42-49. 
    摘要 ( 821 )   PDF (691KB) ( 14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IRGA)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地形的封育草地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地下生物量和地形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草地的土壤呼吸日动态呈单峰曲线,最小值为0.393~1.103 μmol/(m2·s),出现在凌晨;最大值为1.034~1.405 μmol/(m2·s),出现在14时左右,可以用正弦曲线拟合;而且不同样地间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间的关系均可用指数函数描述。土壤日均呼吸速率在不同地形的草地间存在差异,平坦草地为1.229 μmol/(m2·s),东北坡15°, 30° 和45° 草地分别为1.138, 1.033和0.890 μmol/(m2·s);西南坡15°, 30° 和45° 草地分别为1.036, 0.859和0.379 μmol/(m2·s);土壤呼吸速率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东北坡土壤呼吸速率小于西南坡,与不同样地间土壤水分和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而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呼吸的这种差异主要是受地形影响的土壤水分和地下生物量空间分布差异性决定的,而不同样地间土壤平均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
    青藏高原东缘海拔对植物种子大小的影响
    郭淑青,齐威2,王玉林,马雄,陈学林2 ,杜国祯2*
    2010, 19(1):  50-58. 
    摘要 ( 595 )   PDF (882KB) ( 15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青藏高原东缘600种植物种子为对象,就海拔对种子大小的影响展开系统性地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区系内,植物种子大小与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600, R2=0.029, P<0.001),并且在2 000~3 000 m海拔梯度中,种子大小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2)草本植物种子大小与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512,R2=0.026,P<0.001),但是灌木(n=72, R2=0.004, P=0.616)和乔木种子大小(n=16, R2=0.005, P=0.795)随海拔虽有减小的趋势但无显著相关性;3)海拔较高地区的草本植物种子大小比同属的海拔较低的植物种子大11.5%(df=131, t=2.724, P=0.007),小于阈值±30%,草本植物属内种子大小与海拔无关。在132个草本植物种对中,与同属的低海拔物种相比,40.9%(54种)高海拔物种种子大,另外19.7%(26种)小,39.4%(52种)没有变化,由此,认为在青藏高原东缘强烈的选择压力下,海拔和系统发育综合因子对植物种子大小的影响由具体的某个属本身的特性所决定,不存在单一的海拔与属的种子大小变异模式。
    土温升高对湿草甸小叶章植株碳、氮含量的影响
    窦晶鑫,刘景双,王洋,赵光影
    2010, 19(1):  59-66. 
    摘要 ( 602 )   PDF (859KB) ( 5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电缆加热水浴升温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温度升高对湿草甸小叶章碳、氮累积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淹水和非淹水条件下土温升高的相对影响程度。经过一个生长季,升温处理小叶章地上和地下部位生物量分别平均较对照增加67.24%和48.83%,而升温与淹水的交互作用下二者则分别平均增加45.21%和78.13%。土温升高显著提高了小叶章植株的碳、氮累积量,而降低了其地上和地下部位的C/N,升温处理植株碳、氮累积量分别较对照平均增加48.90%和104.20%,而地上和地下部位C/N则分别平均下降8.44%和5.26%,升温与淹水的交互作用显著促进了地上部位的碳、氮累积。结果表明,1~3℃的土温升高显著促进了小叶章的生物量及碳、氮累积,并将对湿地系统的碳固定过程造成影响。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返青期不同草地型土壤氮的分布特征
    杨成德,陈秀蓉,龙瑞军2*,满元荣,张俊忠
    2010, 19(1):  67-74. 
    摘要 ( 880 )   PDF (1115KB) ( 13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在东祁连山选择代表性的7种高寒草地型为研究对象,在返青期对其土壤微生物量氮、全氮、K2SO4浸提氮、碱解氮、氮密度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氮密度分别介于4.2~7.9 g/kg、104.1~234.0 mg/kg和0.38~0.61 kg/m2。2005和2006年土壤K2SO4浸提氮分别介于3.4~11.4和1.8~13.9 mg/kg,占土壤微生物量氮的3.93%~11.62%和3.88%~15.37%。微生物量氮在2005和2006年分别介于49.0~143.0 mg/kg和35.9~171.7 mg/kg;与K2SO4浸提碳在灌丛草地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草本草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K2SO4浸提氮在杜鹃灌丛和高山柳灌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金露梅灌丛和草本草地呈显著正相关(P<0.05)。除嵩草草地外,微生物量氮与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2005年K2SO4浸提氮和微生物量氮对土壤全氮贡献率分别为0.07%~0.16%和1.16%~1.93%。在东祁连山高寒草地,草地型间土壤全氮、碱解氮、K2SO4浸提氮及微生物量氮有明显差异,且草地型决定了微生物量氮的数量和生态分布,植物群落是影响微生物量氮数量和生态分布及其与土壤K2SO4浸提碳、氮相关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微生物量碳、氮、磷间的相关性由土壤微生物本身或其群落结构决定。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产量及表层土壤碳管理指数的影响
    杨晶,沈禹颖,南志标,高崇岳,牛伊宁,王先之,罗彩云,李光棣2
    2010, 19(1):  75-82. 
    摘要 ( 850 )   PDF (1013KB) ( 19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陇东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研究了3种保护性耕作: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对玉米-大豆-小麦轮作系统产量和土壤全氮、全碳、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1至2007年,10茬作物的总产量在ts、nts处理下分别比t提高3.63和1.62 t/hm2,而nt处理则比t处理显著降低2.48 t/hm2。7年后,t、ts、nt和nts处理表层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15.4%,30.2%, 16.2%和49.5%。总有机碳含量相应提高2.5%,18.7%,11.7%和74.0%,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ts,nt和nts处理下分别比t处理提高16.0%,16.2%和38.1%;土壤碳氮比在t、ts、nt和nts处理下较之7年前分别降低了11.41%,8.54%,3.91%和2.72%,ts、nt和nts处理下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比t处理提高12.6%,20.1%和46.6%,说明秸秆覆盖+免耕均有利于提高该轮作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改善碳库质量。
    PEG胁迫下4个黑麦草品种生理生化指标响应与比较研究
    万里强,李向林,石永红2,何峰,贾亚雄
    2010, 19(1):  83-88. 
    摘要 ( 722 )   PDF (765KB) ( 14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比较研究4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响应。结果表明,不同PEG胁迫处理下,品种“欧必克”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最高且降幅最小,叶片电导率均最低,MDA含量增幅较小,叶片细胞膜系统有较强的忍耐干旱的能力;而品种“凤凰”忍耐干旱的性能相对较弱。胁迫下各品种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随渗透胁迫加剧,品种“欧必克”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低浓度胁迫下(5%PEG),各品种叶片SOD活性均提高,胁迫加剧时SOD活性则下降。PEG渗透胁迫导致4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细胞膜透性增大、MDA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上升而SOD活性下降,但4个品种对应指标的变化幅度存在差异,品种“欧必克”的抗旱性最强,而“凤凰”的抗旱性最弱。
    信号分子H2O2调节抗氧化系统提高高羊茅耐热性研究
    王艳,李建龙*,余醉,薛峰
    2010, 19(1):  89-94. 
    摘要 ( 717 )   PDF (489KB) ( 5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试验,利用10 mmol/L的H2O2对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外源低浓度H2O2对高羊茅叶片中抗氧化系统的调控作用及其对高羊茅抗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可能作为信号分子预先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改变抗氧化剂的浓度,从而减轻随后发生的热胁迫对草坪草造成的氧化伤害;在胁迫过程中POD和CAT活性在H2O2预处理后增加不显著,热胁迫本身增加了POD的活性,但是降低了CAT活性,POD对于提高高羊茅的耐热性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外源H2O2显著影响了高羊茅叶片中的AsA-GSH循环,其中处理植株中的APX、GPX和GR的活性在热胁迫过程中增加20%~110%,GSH/GSSG下降了80%,与高羊茅抗热性的提高密切相关。可见信号分子H2O2可以通过调控高羊茅的抗氧化系统提高其抗热性。
    低温胁迫对花叶细辛生理生化及生长的影响
    蔡仕珍,潘远智,陈其兵*,叶充
    2010, 19(1):  95-102. 
    摘要 ( 794 )   PDF (553KB) ( 1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花叶细辛为材料,研究冬季自然降温和室内4,0,-4℃低温胁迫对叶片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4个抗寒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叶片的4个指标值从2007年11月开始,均逐月增加;室内4,0和-4℃处理植株,叶片的4个指标值均随处理温度降低而上升,随处理时间延长(即每增加12 h 胁迫时间)亦呈上升趋势。生长恢复试验表明,田间植株及室内4和0℃处理后的植株均能恢复正常生长,但-4℃处理的植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综合形态分析认为,花叶细辛能抵抗0℃以上低温,但不能抵抗-4℃以下低温。
    施氮水平与方式对黑麦草生物学特性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黄勤楼,钟珍梅,陈恩,陈钟佃,黄秀声
    2010, 19(1):  103-112. 
    摘要 ( 800 )   PDF (991KB) ( 13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禾本科牧草的产量、品质和硝酸盐含量等性状与施氮量密切相关。本试验在大田种植情况下,研究6个施氮水平和4种施肥方式对黑麦草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相关性状与施氮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黑麦草的分蘖数、株高、产量、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能显著提高,黑麦草的硝态氮含量也随之提高,但随着施氮量的继续增加,氮肥对黑麦草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作用增幅变小,氮素生产效率降低。当每次刈割后施纯氮肥量超过100 kg/hm2时,施氮肥能较好促进黑麦草粗蛋白含量提高,而不能有效促进氨基酸含量的提高;当每次刈割后施纯氮肥量达250 kg/hm2时,黑麦草的株高和产量还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当每次刈割后施纯氮肥量超过150 kg/hm2时,黑麦草的硝态氮含量明显提高,部分刈割期黑麦草的硝酸盐含量还超过0.25%的致毒标准。黑麦草的分蘖数、株高、产量、粗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和硝态氮含量6个测定指标相互间均呈正相关,产量与施氮量只有在撒施情况下呈显著相关,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与施氮量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深施对黑麦草的分蘖数和株高产生影响,但促进黑麦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的提高。
    保护性耕作对菘蓝光合特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杨江山,张恩和,黄高宝,张仁陟2
    2010, 19(1):  113-120. 
    摘要 ( 642 )   PDF (1250KB) ( 1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T为对照,研究了干旱地区不同生育时期NT和NTS对菘蓝叶片光合特性、WUE、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8和10月菘蓝Pn日变化为典型的午休双峰曲线,日均和年均Pn均为NTS>NT>T。Gs早上出现高峰,中午和下午降至低水平小幅波动,日均和年均Gs都为NTS>NT>T。WUE变化趋势同Gs相似,与Pn日变化无相关性,6和8月菘蓝叶片WUE日均值NTS>NT>T,NTS处理效果显著,10月WUE日均值T>NT>NTS,WUE年均值NTS>NT>T,说明生育后期适度干旱提高菘蓝WUE作用较好。Ci与Pn日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说明菘蓝Pn午休为气孔限制所致。不同生育时期Tr日变化也为午休双峰曲线,与Pn日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日均和年均Tr值均为NTS>NT>T。Chla、Chlb、Chl(a+b)和Chla/Chlb年均值均为NTS>NT>T,说明NTS和NT有利于Chla和Chlb形成,NTS尤其延缓了生育后期Chla降解,从而提高了Pn。保护性耕作在6和10月干旱季节显著提高了CAT活性,8月高温季节显著提高了SOD活性,SOD、POD和CAT保护酶协同作用,显著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伤害,MDA年均值T>NT>NTS,说明NTS和NT保护酶活性的增强为菘蓝正常生长和Pn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生理基础,NTS作用最显著。
    美国引进苜蓿品种半湿润区栽培试验
    杨红善,常根柱,周学辉,苗小林,路远,王永林2
    2010, 19(1):  121-127. 
    摘要 ( 680 )   PDF (402KB) ( 12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苜蓿王、菲尔兹苜蓿、金字塔苜蓿、里奥苜蓿、辛普劳2000苜蓿、诺瓦苜蓿、霍普兰德苜蓿、多叶苜蓿、大叶苜蓿,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的9个优良苜蓿品种,其中有8个苜蓿品种属于美国拟于近几年内投放亚洲市场的新品种。以国产优良苜蓿品种中兰1号为对照,2002-2004年在兰州半干旱地区、张掖干旱地区区域试验后,于2008年开始在半湿润区天水继续开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9个美国苜蓿品种,在半湿润区天水均能正常生长生活,完成生育周期的全过程,无异常表现,未发现病虫害侵染;通过对其生育期观察记载、营养成分、生长速度、茎叶比等指标测定分析得出,菲尔兹苜蓿日生长量最高,为1.47 cm/d,茎叶比较小,为0.7,叶片丰富,出苗早,种子成熟早;苜蓿王日生长量为1.39 cm/d,粗蛋白含量在引进品种中最高,为17.57%;中兰1号日生长量其次,为1.22 cm/d,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9.58%;鲜草产量兰州点在20 001.0~69 196.5 kg/hm2,天水点在29 214.6~125 642.8 kg/hm2,相比较鲜草产量天水点比兰州点高46.1%~81.6%。各指标综合评价得出,菲尔兹苜蓿、苜蓿王、多叶苜蓿和对照中兰1号苜蓿是相对优良品种,建议在我国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区,可作为推广种植品种,北方类似地区亦可参考使用。
    不同青贮添加剂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马春晖,夏艳军,韩军,钱文熙,张玲,席琳乔,方雷
    2010, 19(1):  128-133. 
    摘要 ( 589 )   PDF (469KB) ( 18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从2006-2008年在塔里木大学选用天然发酵粉剂、绿汁发酵液、精准牌添加剂以及EM-原液对苜蓿进行青贮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种添加剂均能改善苜蓿青贮品质,经过气味、质地、色泽感官评定,天然发酵粉剂和绿汁发酵液青贮苜蓿为优等青贮饲料,而且它们的pH值(4.16,4.28)、丁酸(0,0)、NDF(28.0%,27.56%)、ADF(26.96%,26.83%)含量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天然发酵粉剂与精准牌添加剂青贮苜蓿的乳酸含量分别为6.833 3和8.426 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13 3(P<0.05),氨态氮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种添加剂在提高乳酸含量,降低氨态氮、pH值、乙酸、丙酸、丁酸、NDF和ADF含量等方面表现最好的是天然发酵粉剂,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次是绿汁发酵液、精准牌添加剂。综合考虑,天然发酵粉剂和绿汁发酵剂青贮效果优于精准牌添加剂和EM-原液,天然发酵粉剂与绿汁发酵剂青贮效果相当。
    紫花苜蓿建植期四种刈割频次下的产量、品质及再生性研究
    戚志强,玉永雄,曾昭海2,胡跃高2*
    2010, 19(1):  134-142. 
    摘要 ( 640 )   PDF (593KB) ( 15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收获制度是苜蓿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为明确不同刈割制度下建植期苜蓿生长规律,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控制苜蓿生长温度、水肥条件,完善测定指标体系,进行苜蓿刈割频次的研究,分析连续生产情况下不同收获制度对不同类型苜蓿建植期产量、品质、再生能力及持续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频刈割会显著降低苜蓿的生产力和持久性。连续高频刈割后延长收获间隔可以恢复苜蓿茎密度和再生能力,但不能恢复到适宜刈割频次的水平。不同品种间生育期、耐刈性与再生性、产量分布以及营养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并导致相同收获频次下饲草产量、饲草品质以及持续生产力的差异。在建植期及低龄草地,维克多(Vector)和得龙(Durango)2个国外引进品种适于间隔为25~35 d高频度刈割;我国东北地区育成低休眠级苜蓿品种公农1号适于间隔为35~45 d的刈割频度。
    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变异分析
    刘江,陈兴福*,杨文钰,文军,杨霞,陈佳,王凤
    2010, 19(1):  143-150. 
    摘要 ( 603 )   PDF (530KB) ( 1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引种的26份四川盆地野生麦冬种质资源样品的13个形态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麦冬资源的形态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块根鲜重、干重及茎叶鲜重、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58.45%),根长和叶片长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14.39%和25.89%;各性状间均呈现出较强的相关关系,且多数达到0.01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第1主成分反映麦冬植株的数量性状特征,第2主成分反映茎叶的大小特征,第3主成分反映块根的大小特征,其均是造成麦冬形态变异的主要因素,26个不同资源样品被划分为4大类,其类别间各主成分性状的大小差异明显,可根据不同需要从众多野生麦冬资源中选择特异性种质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不同生育期脆性突变水稻细胞壁组分动态变化研究
    苏衍菁,赵国琦,王小山,严长杰2,吕宗友
    2010, 19(1):  151-157. 
    摘要 ( 711 )   PDF (1046KB) ( 1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以伽马射线辐射选育的脆性突变(brittleness mutation,BM)水稻和亲本中花11(Zhonghua 11)为材料,分析分蘖期、抽穗期(约50%抽穗)、成熟期细胞壁纤维组成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整个生育期BM水稻都具有茎叶易折的特点。2)对照亲本各部位的纤维素含量有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半纤维素含量前期变化不显著,后期显著下降;BM水稻各部位的纤维素含量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半纤维素含量尽管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变化不显著。3)与对照亲本相比,BM水稻细胞壁纤维组分变化较大:分蘖期,BM水稻茎、叶、鞘纤维素含量分别极显著下降34.69%, 25.89%和28.85%(P<0.01),而半纤维素含量则分别极显著上升15.77%, 31.31%和19.32%(P<0.01);抽穗期, BM水稻茎、叶、鞘纤维素含量分别极显著下降32.31%,32.25%和34.69%(P<0.01),而半纤维素含量则分别极显著上升25.39%,32.78%和20.91%(P<0.01);成熟期,两者纤维素差异不显著,但BM水稻茎、叶、鞘半纤维素含量依然极显著高于对照亲本。鉴于以上特征,BM水稻具有作为饲料稻的潜在优势。
    苜蓿青饲对波尔山羊屠宰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
    刘圈炜,王成章,严学兵*,何云,王彦华
    2010, 19(1):  158-165. 
    摘要 ( 828 )   PDF (551KB) ( 1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45只3月龄、体重(18.00±1.01)kg的波尔山羊,根据饲粮中苜蓿鲜草不同的添加比例,随机分为5个处理:对照组(0%)、试验Ⅰ组(15%)、试验Ⅱ组(30%)、试验Ⅲ组(45%)和试验Ⅳ组(60%),6月龄时各处理组随机选择体重中等的波尔山羊3只(♂)进行屠宰,观测对其屠宰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各试验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及骨重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以试验Ⅰ、Ⅱ组较高,但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并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相比,试验Ⅱ组胸肌的pH值 (P<0.01)、肌肉的剪切力值和肌纤维直径、硬脂酸(P<0.05)的含量均最低,而粗脂肪(P<0.05)、蛋白质、亚麻酸(P<0.01)、亚油酸(P<0.05)的含量均最高,对照组的2类指标表现出最高和最低;3)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相比,试验Ⅱ组肌肉中SOD的含量最高,MDA含量最低。以上结果表明,添加新鲜苜蓿能够提高山羊的屠宰性能,还明显降低了波尔山羊肉的膻味,提高了其风味及抗氧化性能,最适宜的添加比例为30%。
    红豆草缩合单宁对绵羊瘤胃代谢及饲粮尼龙袋降解率的影响
    张晓庆,郝正里,李发弟,郑琛,金艳梅4,吴秋珏5,李勇6
    2010, 19(1):  166-172. 
    摘要 ( 752 )   PDF (578KB) ( 1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3只1岁半、平均体重24 kg,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甘肃高山细毛羊羯羊,按3×3拉丁方试验设计,每个循环19 d(预试期10 d,正试期9 d),研究饲粮中红豆草缩合单宁水平对绵羊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处理饲粮,其中红豆草缩合单宁水平依次是Ⅰ为0.00 g/kg DM、Ⅱ为1.52 g/kg DM、Ⅲ为3.03 g/kg DM。试验结果表明,3个处理的瘤胃液pH均值(依组次为6.24±0.32,6.13±0.28和6.13±0.37)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Ⅱ、Ⅲ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呈高于Ⅰ的趋势(P=0.099);处理Ⅲ的乙酸摩尔比低于处理Ⅰ(P<0.05)与Ⅱ(P=0.074),其丙酸摩尔比较高(P=0.088),乙酸/丙酸较低(P=0.096);各处理间瘤胃液总氮、蛋白氮、细菌氮、氨态氮、尿素氮的平均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本试验结果表明,含红豆草缩合单宁3.03 g/kg DM的饲粮对绵羊瘤胃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活性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而分解淀粉的微生物活性被增强。
    青藏高原老芒麦种质基于SRA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鄢家俊,白史且,张新全,游明鸿2,张昌兵2,李达旭2,曾怡
    2010, 19(1):  173-183. 
    摘要 ( 1043 )   PDF (1122KB) ( 13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青藏高原的52份老芒麦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用16对随机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18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75条,占86.48%,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为0.506 4~0.958 6,平均值为0.792 1,物种水平上的Nei氏遗传多样性为0.227 0,这些结果说明供试老芒麦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对所有材料的聚类分析发现,在GS=0.80的水平上,供试材料可聚为5类,大部分来自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材料聚为一类,表明供试材料的聚类和其生态地理环境间有一定的相关性;3)对5个老芒麦地理类群基于Shannon-Weaver指数的遗传分化估算发现,类群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65.29%;而类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34.71%;4)对各生态地理类群基于Nei氏无偏估计的遗传一致度聚类分析表明,各生态地理类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其所处的生态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文心兰多倍体诱导及其鉴定
    崔广荣,张子学,张从宇,胡能兵,隋益虎,李杰勤
    2010, 19(1):  184-190. 
    摘要 ( 729 )   PDF (826KB) ( 15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类原球茎薄切片为外植体,用秋水仙素对离体薄切片再生类原球茎过程进行多倍体诱导,建立文心兰多倍体离体化学诱变技术体系。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在不同诱变时间内对离体薄切片类原球茎形成及苗再生的诱变效应,比较了二倍体和多倍体试管苗的形态特征、叶片下表皮组织细胞结构特征,并对多倍体根尖细胞染色体数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文心兰离体薄切片类原球茎的形成及其再生苗产生较大影响,较高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较长时间时,形成类原球茎的薄切片比率及再生苗数减少明显,但多倍体形成的比率相对较高;多倍体苗叶片厚实、紧凑、植株较矮;叶片下表皮组织细胞、气孔结构与二倍体存在一定差异,细胞核明显较大,染色体加倍成功。
    高原鼠兔的精确性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几种杀鼠剂的对比试验
    王兴堂,花立民,苏军虎,曹慧,祁小梅,王俊梅,刘荣堂*
    2010, 19(1):  191-200. 
    摘要 ( 557 )   PDF (803KB) ( 5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于2007年4-5月份在甘肃肃南县对防治高原鼠兔精确用药进行试验,将5种常见杀鼠剂的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按等比级数增、减剂量进行插组,作正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与调整后的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对高原鼠兔的灭洞率有一定的差异性。影响灭洞率的主、次因子顺序是:杀鼠剂>用药浓度>投饵量>饵料种类。以防效为评价指标,5种参试杀鼠剂的排序为:大隆(83.9%)>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82.6%)>溴敌隆(79.4%)>C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75.0%)>敌鼠钠盐(68.9%)。最佳处理组合是: 1)用0.15%的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小麦饵料、25粒投饵量;2) 0.01%大隆、青稞饵料、5 g投饵量;3) 0.01%溴敌隆、小麦饵料、3 g投饵量。
    基于MODIS植被指数的甘南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研究
    王莺,夏文韬,梁天刚,王超2
    2010, 19(1):  201-210. 
    摘要 ( 826 )   PDF (1552KB) ( 16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甘南地区2006-2007年的外业实测样方草地干物质产量和MODIS植被指数数据,建立了草地地上部分干物质产量遥感反演模型,根据根冠比和干物质转碳率对2006-2008年甘南地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进行了估算,绘制了甘南草地NPP年累积量空间分布格局图和NPP月度变化动态图,对不同草地植被类型的NPP差异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6-2008年甘南草地年NPP分别达637.04,599.98和566.59 g C/m2,其空间分布具有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的趋势;年内不同草地类型的NPP均在7-8月达到最大累积量;NPP累积量最高的3种草地类型是沼泽、高寒灌丛草甸和高寒草甸,3年中最大月NPP的平均值分别达到1 137.28,553.76和527.66 g C/m2;2006-2008年甘南草地NPP持续下降,年草地NPP总量的减少速率为1.2 Tg/a,尤其是沼泽湿地的NPP下降明显,年平均减少速率达到了125.92 g C/m2
    河北省草地产量动态监测
    徐敏云,李运起,谢帆,王堃2,3,于海良4,景福军4,李连树4,李佳祥4,李雪枫2,3
    2010, 19(1):  211-218. 
    摘要 ( 1105 )   PDF (382KB) ( 15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河北省2005-2007年草地地面调查,基于110个样地、99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对河北省草地产草量进行了监测估算,结果表明,1)2005-2007年河北省鲜草年均产量为62 254 697.81 t,平均单产为13 134.57 kg/hm2;干草年均产量为19 438 911.94 t,平均单产为4 101.24 kg/hm2。2)2005-2007年各类草地干草平均单产:暖性灌草丛(5 133.35 kg/hm2)>暖性草丛(4 182.22 kg/hm2)>沼泽草地(3 376.13 kg/hm2)>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3 268.35 kg/hm2)>温性草甸草原(2 665.94 kg/hm2)>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 111.55 kg/hm2)>低地草甸(1 872.44 kg/hm2)>温性草原(1 103.29 kg/hm2)。暖性灌草丛草地、暖性草丛草地、山地草甸草地干草产量分别占全省草地产量的56.04%,20.85%和18.13%,是河北省草地产量主体。3)2005-2007河北各地市草地干草单产:沧州7 134.40 kg/hm2>保定6 981.15 kg/hm2>承德4 850.26 kg/hm2>石家庄4 677.78 kg/hm2>邯郸2 802.83 kg/hm2>张家口2 519.58 kg/hm2>邢台2 436.47 kg/hm2>秦皇岛2 227.55 kg/hm2>唐山1 984.14 kg/hm2。承德、张家口、保定3地市草地干草产量占全省草地干草产量的84.44%,其他6地市草地干草产量占全省干草产量的15.56%。4)2005-2007年河北省草地干草年均单产与1979-1984年草地年均干草单产相比,干草单产下降36.49%,明显减产,草地干草产量平均每年下降1.46%。山地草甸、温性草原、沼泽草地、低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等草地类的草地干草单产降幅属于严重减产,暖性灌丛草、暖性草丛草地类的草地干草单产降幅为明显减产。减产的草地面积占全省草地面积的91.96%,其中,严重减产的草地面积占全省草地面积的31.92%,另有8.04%的草地产量基本持平。
    综合评述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与时空尺度
    江小雷,岳静,张卫国,柳斌2
    2010, 19(1):  219-225. 
    摘要 ( 679 )   PDF (432KB) ( 2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已成为重大的科学问题呈现在生态学界。大量的研究表明, 生物多样性对系统生产力、分解性、养分循环以及稳定性等多种功能均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 就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内容——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2个方面,即生产力和入侵性的关系模式、作用机理、存在的争议, 以及时空尺度对其的影响作一综述。通过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基本理论的探讨, 阐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影响及潜在机理, 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科学参考, 以促进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花柱异型研究进展
    陈明林, 游亚丽, 张小平
    2010, 19(1):  226-239. 
    摘要 ( 1560 )   PDF (1217KB) ( 19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花柱异型是受遗传控制的多态现象,包括二型花柱和三型花柱2种。根据国内外大量的参考文献和结合自身研究成果,对花柱异型植物的种类、特征、分布与进化进行了全面地综述。目前已发现至少有30科193属被子植物中含花柱异型植物,占有花植物的1%~2%。花柱异型植物在形态上除了雌雄蕊高度的异位外,还伴随有花粉数量、大小,花药大小、颜色,柱头的形状、突起高度、密度、分布的多样性;在生理上常有异配不亲和系统,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又表现出不同的可育性。其发生具有独立的起源,但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向同型花柱、不完全无配子生殖或雌雄异株方向演化。花柱异型现被认为是减少性别干扰和避免自交传粉的一种方式。通过分子技术和生态学方法,将野外观察和生物统计有机结合起来仍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对花柱异型的研究可为植物的生殖发育与进化、珍稀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短命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对生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
    袁素芬,唐海萍*
    2010, 19(1):  240-247. 
    摘要 ( 767 )   PDF (544KB) ( 2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命植物主要生长在冬季湿润的干草原、荒漠、地中海气候条件下的草地以及中生落叶林下,利用短暂湿季生长的特殊植物类群,因此生活周期很短。以往对短命植物的研究多集中在分类和区系方面,而对该类群生境适应性的研究虽在各方面均有所涉及,但缺乏横向的对比和系统的总结,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从短命植物对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的适应和反馈方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短命植物的研究进展。短命植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形态、行为以及生理生态适应特征;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中,短命植物作为先锋植物进入环境,对土壤质地和水分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从而为新物种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短命植物对各类养分因子的“春坝”作用,促进了土壤养分的良性循环;短命植物具有很高的光合速率,在荒漠群落中有极高的生产量,作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可能是重要的碳汇。最后,从以上几个方面总结了短命植物对生境适应性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短命植物未来的研究方向。该研究可以为了解短命植物这类特殊的植物类群及其环境适应性提供全面认识,以及为进一步开展的短命植物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研究简报
    黔西南岩溶区饲料灌木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变量分析
    黄芬,曹建华,梁建宏,何媛媛,朱敏洁
    2010, 19(1):  248-252. 
    摘要 ( 777 )   PDF (471KB) ( 1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筛选适宜在黔西南岩溶区生长的优良饲料灌木以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本研究对生长在黔西南州的3科19属27种饲料灌木的6种常规营养成分进行了定量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马棘和小构树均满足典型蛋白质饲料的要求;2)科别间粗灰分均值差异极显著,桑科显著高于其他2科。科别间无氮浸出物均值差异显著,豆科极显著低于蔷薇科,显著低于桑科;3)粗纤维与无氮浸出物、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其含量过高会影响饲料灌木的整体营养价值。
    三种不同消毒剂对饲草菊苣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张玉,李聪3,白史且,王涌鑫3,李达旭2
    2010, 19(1):  253-257. 
    摘要 ( 651 )   PDF (497KB) ( 13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正交设计研究了1∶150 84、0.1% HgCl2和10% H2O23种消毒剂和3个不同消毒时间对不同菊苣种子发芽率、污染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并对普那菊苣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发芽率影响差异都极显著;消毒剂种类和消毒时间对污染率和发芽指数影响差异显著,品种对污染率和发芽指数影响差异不显著;0.1% HgCl2对普那菊苣生长抑制作用最明显。综合各因素确定,10% H2O2消毒10 min是菊苣最佳消毒方式。
    不同居群狗牙根RAPD分析
    梁慧敏
    2010, 19(1):  258-262. 
    摘要 ( 646 )   PDF (597KB) ( 14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RAPD分子标记和形态特征观察研究了中国部分地区野生和坪用型及国外引进商业品种狗牙根28个居群的遗传差异。 20个寡聚核苷酸引物扩增共得到326个标记条带,其中314 条为多态性带,占96.32%,平均每个引物15.7个多态位点,证明试验材料之间存在复杂的遗传背景,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结合形态学特征分析, 28个狗牙根居群可划分为A、B、C三大类型,A类包含12个居群,相似系数0.251 0~0.054 1,证明遗传差异较大,多态性较为丰富, 从外部形态看这类叶片长而宽、质地较粗,主要包括广州、浙江、无锡、南京及青岛等地的野生类型;B类有9个居群,相似性系数0.233 9~0.121 6,说明遗传基础比较狭窄,相对遗传距离较近, 外部形态看这类叶片短而中长、质地纤细,主要为从国外和国内其他城市引进的草坪型居群; C类包括7个居群,相似系数范围0.500~0.143,说明各居群间变异范围更大,主要为山东内陆不同地区的居群。
    DES诱变与离体培养结合筛选柱花草抗寒突变体的研究
    王小华,庄南生*,王英,高和琼,韩平原
    2010, 19(1):  263-267. 
    摘要 ( 801 )   PDF (389KB) ( 1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硫酸二乙酯(DES)在不同温度下对柱花草愈伤组织进行化学诱变处理,并结合添加有不同浓度L-羟脯氨酸的培养基进行离体筛选,将经两步法筛选后存活的愈伤组织诱导成小苗,采用1℃下光照培养8 d对小苗进行低温筛选,根据寒害程度将小苗分为4个等级。随机选取寒害程度最低的(一级伤害)小苗2株,分别切取其一部分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的诱导,其愈伤组织作为测定抗寒生理指标的材料。结果表明,DES的浓度与愈伤组织的存活率呈负相关,处理的温度与愈伤组织的存活率亦呈负相关,0.4%DES(10℃, 2 h)处理的愈伤组织经两步筛选后其存活率最高,为18.6‰,而对照为6.6‰。经过两步法筛选后存活的愈伤组织诱导的小苗在低温筛选后得到14株一级伤害苗,而对照植株中未获得一级伤害苗。抗寒生理指标的测试表明,一级伤害小苗的抗寒能力显著强于对照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