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草业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ISSN 1004-5759 CN 62-1105/S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投稿指南
道德声明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1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9-12-20
上一期
下一期
河北省草地资源分布及植被特征动态
徐敏云,李运起,王堃
2,3
,曹玉凤,于海良
4
,
李雪枫
2,3
,李连树
4
,景福军
4
,李佳祥
4
,谢帆
2009, 18(6): 1-11.
摘要
(
789
)
PDF
(487KB) (
8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河北省2005-2007年草地地面调查,结合1979-1984年河北省草地调查资料,确定了河北省草地类型、面积、分布及物种组成特征,并对河北省草地盖度、高度和产草量年际变化动态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类型、面积及分布:河北省有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暖性灌草丛、暖性草丛、山地草甸草原、低地草甸、沼泽草地等7个草地类型;草地分布分为坝上高原区、山地丘陵区草地及滨海平原区;2)草地产量(干草):暖性灌草丛(5 133.35 kg/hm
2
)>暖性草丛(4 182.22 kg/hm
2
)>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3 268.35 kg/hm
2
)>温性草甸草原(2 665.94 kg/hm
2
)>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 111.55 kg/hm
2
)>低地草甸(1 872.44 kg/hm
2
)>温性草原(1 103.29 kg/hm
2
),暖性灌草丛产量最高,温性草原产量最低。3)草地植被盖度: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93.97%)>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82.60%)>低地草甸(82.26%)>暖性灌草丛(79.70%)>暖性草丛(76.91%)>温性草甸草原(71.59%)>温性草原(57.63%),山地草甸的植被盖度最大,温性草原的植被盖度最小。4)草地植被高度:暖性草丛(49.25 cm)>暖性灌草丛(34.18 cm)>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28.88 cm)>温性草甸(26.22 cm)>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1.98 cm)>温性草原(19.77 cm)>低地草甸(18.77 cm),暖性草丛草地植被高度最高,低地草甸草地植被高度最低。5)草地植被动态:2006年草地植被基本以正向波动为主,2005和2007年基本以负向波动为主,其中2007年植被负向波动率大于2005年植被负向波动率。按草地类型,暖性草丛类草地年际波动幅度最大,温性草原草地次之,温性草甸草地的年际波动幅度最小,其他类草地年际波动幅度介于暖性草丛类草地、温性草原类草地与低地草甸类草地之间。
2001-2008年甘南牧区草地地上生物量与载畜量遥感动态监测
梁天刚,崔霞
2
,冯琦胜,王莺,夏文韬
2009, 18(6): 12-22.
摘要
(
1143
)
PDF
(1296KB) (
9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草地地上生物量监测是草地资源空间格局动态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草畜平衡综合分析的基础。利用2006-2008年甘南牧区草地调查资料和Terra/MODIS每日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建立了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模拟分析了甘南州及各县市草地资源在2001-2008年期间的各旬、月和年的生物量及理论载畜量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 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乘幂函数可以较好地模拟甘南牧区草地地上的生物量鲜重,拟合模型平均估产精度为76.7%,可很好地模拟牧草生长状况较好时期(5-10月)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变化动态。甘南牧区草地生长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10月下旬期间,草地旬最大地上生物量数字图像可以较客观地反映草地植被生长发育的总体规律。但是,个别旬生物量受大范围长时间阴雨多云天气状况及放牧家畜数量有较大变动情况的严重影响。2001-2008年不同草地类型的月最大生物量动态变化曲线均呈单峰抛物线形式,全州平均最大生物量均出现在7月,但不同年份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月份有所变化,主要集中在7-8月。甘南州草地地上总生物量年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全州8年平均总地上生物量为109.31亿kg。2005年全州草地植被年总生物量最高,达129.1亿kg,其次为2006,2007和2002年,分别为113.2,110.7和109.0亿kg。由于气候条件和不同县市草地面积及生长状况等存在较大差异,其理论载畜量也存在显著差别。
安家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蔡国军,张仁陟, 柴春山
2
2009, 18(6): 23-30.
摘要
(
764
)
PDF
(424KB) (
5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安家沟小流域5年的综合治理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较2001年,流域综合效益指标值提高了168.57%,生态效益值增加了56%;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由2001年的10.1%增加到2005年的21.3%,水土流失治理度由72.6%增加到84.0%,土壤侵蚀模数由4 627 t/(km
2
·a)下降到1 300 t/(km
2
·a);农业投入产出比由2001年的0.95降低到2005年的0.82,劳动生产率由8 074元/(人·a)提高到9 167元/(人·a),土地生产率由267元/667 m
2
增加到343元/667 m
2
,平均增幅为28.46%;流域内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 620元增加到2005年的1 748元,提高了7.9%。据此认为,通过实施一系列治理措施,流域内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流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农林牧各业得到了协调发展,小流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正在向持续、稳定和协调的方向发展。
中水灌溉绿地5个主要控制指标上限阈值的确定
王齐,王有国
2*
,孙吉雄 ,师春娟
3
2009, 18(6): 31-38.
摘要
(
765
)
PDF
(1013KB) (
5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水运用于绿地灌溉,可以拓宽中水的应用范围,同时对缓解现在城市的水危机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深圳市常见的2种绿地植物——夏堇和金叶假连翘为研究对象,对中水水质中影响绿地植物生长的氯化物、余氯、盐度、悬浮物及pH值5个常见指标进行了室内浓度(值)对比试验,通过引用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求半致死浓度(值)的方法,确定绿地植物所能耐受的上限阈值。结果表明,用相对电导率的变化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求半致死浓度作为上限阈值,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实际表现基本相符,可以应用在植物逆境胁迫的研究中;通过上述方法求得的适宜用于绿地灌溉的中水水质指标的上限阈值分别是:氯化物<531.48 mg/L,余氯<2.59 mg/L,全盐量<1 605.5 mg/L,悬浮物<141.63 mg/L,pH值范围为5.29~10.28。本试验从实践上拓宽了中水水质的适用范围,对于城市中水绿地灌溉水质标准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匍匐翦股颖害虫禾灰翅夜蛾生物学习性研究
韩群鑫,麦艺婷,陈平
2
2009, 18(6): 39-43.
摘要
(
1002
)
PDF
(867KB) (
7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禾灰翅夜蛾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可危害匍匐翦股颖草坪草。本试验结合室内饲养法,对禾灰翅夜蛾在匍匐翦股颖草上的发生危害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禾灰翅夜蛾幼虫取食匍匐翦股颖草的叶片及嫩茎,可对匍匐翦股颖草坪草造成毁灭性的损害;雌蛹的体重明显大于雄蛹的体重。在广州,禾灰翅夜蛾的最高产卵量为251粒/雌蛾,平均产卵量为54.6粒/雌蛾,卵块产。
甘肃啮齿动物Web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曹慧,刘荣堂
2*
,花立民
2,3
,张永
4
,吴媛媛,王凯
4
,
杨思维
2
,王健
2
,刘晓东
2
,陈小妮
5
2009, 18(6): 44-50.
摘要
(
574
)
PDF
(1198KB) (
6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查询、整理和分析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汇、参与式农牧民调查以及请教有关专家等方式,系统收集了甘肃啮齿动物的区系组成、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种群动态、地理分布、测报模型及防控措施等大量信息资料,并以此支撑建立甘肃啮齿动物数据库。采用ASP技术,以SQL Server 2000为数据库平台,设计开发了甘肃啮齿动物Web信息系统。本系统是由后台甘肃啮齿动物信息数据库、前台用户查询系统及管理员信息管理系统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 模式,实现了甘肃啮齿动物信息的管理科学化和共享化。
Chi
基因的克隆及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获得
张茹,李金花,柴兆祥
3
,张俊莲,张金文
2
, 王蒂
2009, 18(6): 51-58.
摘要
(
626
)
PDF
(1789KB) (
5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马铃薯对真菌病害的抗性,本试验进行了马铃薯转基因抗病育种的初步研究。通过PCR扩增,从生防木霉菌
Trichoderma atroviride
的cDNA中克隆到一个内切几丁质酶基因
Chi
,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33ECR-
Chi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
Chi
基因转化到马铃薯栽培品种“费乌瑞它”和“夏波蒂”试管薯片中。经侵染和共培养后,用卡那霉素和羟苄青霉素筛选抗性芽,共获得18株植株,对所得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12株为阳性,占67%。本试验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马铃薯的生防能力奠定了基础。
唐古特白刺组织培养及其培养基筛选研究
郭晔红,蔺海明
*
,武睿
2009, 18(6): 59-64.
摘要
(
903
)
PDF
(688KB) (
7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选用唐古特白刺幼嫩茎段和叶片作为材料,研究白刺不同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及其适宜的培养基。结果表明,白刺带芽嫩茎是诱导丛生芽的良好外植体,恒温20℃以下,可有效降低白刺丛生芽初代培养污染严重的程度;叶片是诱导愈伤组织的良好外植体,且低浓度生长素2,4-D培养基较高浓度培养基形成的白刺愈伤组织致密,也不易褐化。白刺的最适增殖、壮芽培养基为MS+6-BA 2 mg/L+NAA 1.00 mg/L,而且是以腋芽形成丛生芽的方式进行增殖的;最适生根培养基是1/2 MS+KT 1 mg/L+IBA 0.5 mg/L;形成愈伤组织较好的培养基是MS+2,4-D 0.5~1.0 mg/L。
转
BADH
基因苜蓿T1代遗传稳定性和抗盐性研究
燕丽萍,夏阳 ,梁慧敏
2
,王珍珍,李双云,刘翠兰,庞彩红
2009, 18(6): 65-71.
摘要
(
839
)
PDF
(827KB) (
5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和不同浓度的NaCl对转
BADH
基因苜蓿T1代2个株系进行遗传稳定性和抗盐性研究。结果表明,2个株系的T1代PCR阳性植株和阴性植株分离比例都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在0.8%NaCl胁迫下,转基因植株Northern杂交表达量明显增加,BADH酶活性和甜菜碱含量分别比对照植株增加2~4和4~5倍;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转基因株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植株,而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植株。表明转入的
BADH
基因可以稳定遗传,转基因苜蓿植株耐盐性明显高于对照。
菊苣质体同源片段的克隆及非抗生素标记的质体定点整合表达载体构建
王玉华
*
,郝建国,贾敬芬
*
2009, 18(6): 72-81.
摘要
(
690
)
PDF
(1455KB) (
6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烟草、玉米、拟南芥和大豆质体基因组
rps
7基因和
16S
rDNA
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菊苣质体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到1段4.8 kb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全长4 751 bp(GenBank登录号为GQ199478),包括449 bp的
rps
7基因5′端序列、793 bp的
rps
12基因、72 bp的
trnV
基因、1 315 bp的
16S
rDNA
基因5′端以及大部分的基因间隔区,该序列与烟草对应区段的相似性为92%,与莴苣对应区段的相似性为97%。以此片段作为定点整合外源基因的同源重组片段,构建了非抗生素标记的菊苣质体定点整合表达载体pJBADH-GFP,酶切分析及PCR检测证明构建的载体符合预期设计。该载体的构建为建立高效、稳定的菊苣质体转化和无抗生素筛选体系奠定基础,为进一步通过质体基因工程手段将更多感兴趣的基因导入菊苣进行遗传改良,或以菊苣质体作生物反应器生产动物口服疫苗等搭建技术平台。
用nrDNA ITS序列探讨小麦族含StH基因组物种的系统发育
王晓丽,凡星,张春
3
,沙莉娜,张海琴,周永红
2009, 18(6): 82-90.
摘要
(
647
)
PDF
(887KB) (
5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麦族中具StH基因组的物种被包含在广义披碱草属中。本研究利用nrDNA ITS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基于MJ算法的网状结构分析,对16个不同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的具StH基因组组成的物种及8个含St和H基因组的拟鹅观草属和大麦属的二倍体物种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归属于裂颖草属和猬草属的物种大松鼠尾巴草、瓶刷草和猬草与披碱草属物种关系较近,应当划入披碱草属中;2)北美的StH基因组物种聚类在一起,其亲缘关系较近,它们与欧亚大陆的StH基因组物种存在较大变异和分化;3)具StH基因组物种较大程度的变异和分化与物种的地理分布有关;4)St基因组和H基因组的二倍体物种分别存在较大的分化。同时本研究还讨论了造成小麦族StH基因组物种变异和分化的可能原因。
2年生桉树杂交种生长与抗风的遗传变异研究
罗建中,谢耀坚
2
,曹加光
2
,卢万鸿
2
,任世奇
2
2009, 18(6): 91-97.
摘要
(
741
)
PDF
(401KB) (
6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10的析因交配桉树杂交种为研究材料,杂种的母本为尾叶桉和细叶桉,父本为巨桉、粗皮桉、细叶桉和尾叶桉。对27个月生杂交种的材积生长、抵抗风速为18和40 m/s台风的抗风指数(WR
1
和WR
2
)的研究表明,材积生长在母本间差异不显著(
P
>0.05),但在父本间、母本与父本的交互作用间差异显著(
P
<0.05);WR
1
在父、母本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05),WR
2
只在父本间差异显著(
P
<0.05)。在材积生长上,巨桉作为父本具有高的一般配合力,T1×G2、 U1×P3具有高的特殊配合力;在抗风指数上, G1、G2和P2作为父本分别对WR
1
和WR
2
具有高的一般配合力。材积生长性状受加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控制,狭义和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14~0.17和0.30~0.36;抗风指数受加性基因控制,遗传力为0.10~0.11。以尾叶桉为母本的子代材积生长性状遗传力高于细叶桉母本的子代、抗风指数的遗传力高于细叶桉母本的子代;材积生长性状与WR
1
总体上呈显著正相关(
P
<0.05),与WR
2
呈显著负相关(
P
<0.05)。
高寒草甸草场不同载畜量下土壤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
焦婷,常根柱
2*
,周学辉
2
,杨红善
2
,侯彦会,苗小林
2
,刘荣堂,蒲小鹏
2009, 18(6): 98-104.
摘要
(
768
)
PDF
(439KB) (
6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肃北高寒草甸不同载畜量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载畜量下不同土壤深度草地土壤肥力不同。0~20 cm土壤水分、pH和有机质随载畜量增加而下降,土壤容重则随载畜量和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放牧草地土壤均呈弱碱性;0~20 cm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在高载畜量区达到峰值(
P
<0.01),其中全氮和速效钾在中载畜量区出现最低值; 0~20 cm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区高于中区和低区,随土层的加深,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层次间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间以及它们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间具一定相关性,说明土壤酶可以用来表征土壤肥力状况。
青海湖北岸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乔有明,王振群
2
,段中华
2
2009, 18(6): 105-112.
摘要
(
927
)
PDF
(1032KB) (
6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位于青海湖北岸的围栏封育草地、围栏放牧草地、多年生人工草地和农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对0~10,10~20和20~30 cm三个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土壤颗粒组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样地间土壤有机碳、全氮储量产生了较明显的差异。0~30 cm深度土体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多年生人工草地>围栏封育草地>围栏放牧草地>农田,多年生人工草地显著高于农田(
P
<0.05),而另外2个样地间差异不显著(
P
>0.05);0~30 cm深度全氮储量与有机碳储量变化趋势相似。4种土地利用方式相比较,0~30 cm土体内地下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围栏封育>围栏放牧>多年生人工草地>农田,分别为2 416.67,1 688.25,1 224.50和1 290.75 g/m
2
。0~10 cm土层土壤粘粒含量以多年生人工草地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
P
<0.05);10~20 cm土层土壤粘粒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多年生人工草地>农田>围栏封育草地>围栏放牧草地;20~30 cm土层的土壤粘粒含量无显著差异。同一土层各土地利用方式间粉粒含量均差异不显著(
P
>0.05)。
藏北高原人工垂穗披碱草种群生物量分配对施氮处理的响应
武建双,沈振西,张宪洲,付刚
2009, 18(6): 113-121.
摘要
(
864
)
PDF
(905KB) (
8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藏北高原研究高寒草甸退化区人工建植垂穗披碱草种群生物量分配及其对施氮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1) 2年龄的人工垂穗披碱草种群在最高施氮处理175 kg N/hm
2
下可提高群落盖度42.0%,增加牧草产量808 kg/hm
2
;2) 表施氮肥能够促进植株个体及各构件的生长,对生物量分配模式无明显改变;3) 表施氮肥处理可提高垂穗披碱草叶片生物量比重,在105 kg N/hm
2
处理下茎叶比最小(2.187);4) 施氮处理不能明显改变其繁殖分配模式,其繁殖分配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5) 建植早期施氮处理能促进人工草地群落植被对土壤氮、磷的吸收。
华北驼绒藜青贮贮藏过程中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
陶莲,玉柱
*
2009, 18(6): 122-127.
摘要
(
731
)
PDF
(780KB) (
6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探讨了华北驼绒藜青贮过程中发酵品质动态变化及添加剂对其影响。试验处理设对照组、乳酸菌处理组、纤维素酶处理组和乳酸菌+纤维素酶混合处理组,分别在贮藏后的1,3,5,10,30和45 d后开封,测定其pH值、乳酸、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发酵最初3~5 d内pH值迅速下降;发酵最初10 d内乳酸和乙酸含量迅速增加;而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氨态氮、丁酸含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酸菌制剂、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制剂+纤维素酶的3个处理组均可提高华北驼绒藜青贮料的乳酸含量,降低pH值、氨态氮、丁酸含量,改善华北驼绒藜青贮料的发酵品质;其中添加乳酸菌制剂+纤维素酶效果最明显。
硒钴在“土-草-饲-畜链”(SPFAC)传导中对草畜产品营养的调控
介晓磊,郭孝,刘世亮
2
,胡华锋,李建平,姚文超
3
,李秋玲
3
2009, 18(6): 128-136.
摘要
(
589
)
PDF
(447KB) (
3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过2006-2008年在黄河滩区2年生苜蓿草地上的田间试验,研究当Na
2
SeO
3
·5H
2
O的用量在570~765 g/hm
2
和CoSO
4
·7H
2
O用量在762~1 548 g/hm
2
的单施和混合基施情况下,硒钴通过“土-草-饲-畜链”(SPAFC)对草畜产品营养的调控。结果表明,1)苜蓿对硒具有很强的吸收率和很高的从无机硒到有机硒的转化率,硒钴配施能增强苜蓿对肥料中硒的吸收和转化能力,提高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硒钴配量分别在765和762 g/hm
2
情况下,对提高牧草营养价值有显著效果,干草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得到显著提高,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成分变化不显著;而其他单施和配施肥料则提高了牧草的粗纤维含量,降低了粗脂肪含量,对其他成分影响不显著。3)硒肥能显著提高青干草中Cu、Fe、Mn、Zn 4种元素的含量(
P
<0.05),钴与硒配施能显著增强牧草对微量元素的吸收。4)在动物日粮中添加5%的富硒和富硒钴苜蓿草粉,能显著地提高动物产品中硒的含量,其硒的含量与土壤中硒量以及牧草中硒的含量3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外源性金属硫蛋白对奶牛泌乳性能和抗氧化状况的影响
张彬,谭琼,肖兵南
3
,李丽立
2*
,陈宇光,肖定福,刘海林
3
,吴宗明,张复生
2
2009, 18(6): 137-143.
摘要
(
836
)
PDF
(393KB) (
5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2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经产泌乳母牛,随机等分为A、B、C、D四组,分别每头静脉注射经生理盐水溶解的Zn-MT 0 (对照),4.0,8.0和12.0 mg,以探讨外源性金属硫蛋白(MT)对奶牛泌乳性能和血清抗氧化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C和D组的4%标准乳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但各组间的乳脂率无显著差异(
P
>0.05)。B、C和D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D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显著高于B组(
P
<0.05)和对照组(
P
<0.01);C组血清CAT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C和D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组(
P
<0.05)。B、C和 D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说明MT不失为一种能够有效调控奶牛泌乳量和抗氧化能力的生理活性物质和高效抗氧化剂。
科尔沁沙地灌丛内外草本植物狗尾草叶性状的比较研究
毛伟,李玉霖,赵学勇,黄迎新,王少昆
2009, 18(6): 144-150.
摘要
(
1026
)
PDF
(774KB) (
5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
Caragana microphylla
)灌丛内部和外部草本植物狗尾草(
Setarria viridis
)的主要叶性状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面积(AR)、叶干重(DM)、叶厚度(TH)、叶氮含量(LNC)以及叶磷含量(LPC)的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丛内外狗尾草叶性状各因子间差异较大,与灌丛外部相比,灌丛内部狗尾草的比叶面积、叶面积、叶干重和叶氮含量分别增加了47.9%,115.2%,56.3%和63.3%。而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和叶磷含量分别下降了22.1%,24.0%和34.6%,说明灌丛引起的微环境的改变影响了狗尾草的生长。所研究的叶性状因子中变异最大的是叶面积,说明狗尾草可能通过增加光合作用的叶面积以适应灌丛内部遮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叶氮含量和叶磷含量在灌丛内外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说明灌丛遮荫对狗尾草的养分吸收及分配产生影响,而叶氮含量在灌丛内部增加显著,可能是灌丛肥岛和遮荫的交互作用所导致。
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混作模式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王旭,曾昭海,朱波,胡跃高,林叶春,陈恭,芦金生
2
,袁喜兰
2
2009, 18(6): 151-157.
摘要
(
903
)
PDF
(571KB) (
8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以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种植模式的根际土壤为对象,对其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燕麦拔节孕穗期较低,开花期较高,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至成熟收获期数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在不同生育期,间混作处理比单作燕麦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数量(
P
<0.05)。收获期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大多数,其中间作混播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是单作燕麦的1.1倍左右,单作箭筈碗豆是单作燕麦根际土壤细菌数量的1.3倍;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以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1∶2)和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1∶2)处理较高,单作燕麦最少。说明间作混播种植方式能起到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作用。
玉米-紫花苜蓿间作模式与效应研究
刘忠宽,曹卫东
2
,秦文利,智健飞,刘振宇
2009, 18(6): 158-163.
摘要
(
840
)
PDF
(388KB) (
7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玉米和紫花苜蓿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间作模式和不同减氮水平下的光照强度、透光率、土壤养分含量、玉米产量、苜蓿产量和单位面积纯收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玉米大行距的加大,玉米行间和苜蓿带与玉米带间隔中部、底部的光照强度和透光率均表现增大趋势,除T4处理外,其他处理的玉米行间中部、底部的光照强度和透光率均高于对照CK。间作处理的有机质、有机氮、速效氮较对照均成增加趋势,而且这种趋势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越发明显,土壤有机质、有机氮、速效氮含量随玉米大行距的加大均成增加趋势。在保持单位面积株数相同的情况下,3个试验年份玉米籽粒产量均以T2处理最高,除T4处理玉米籽粒产量低于对照外,其他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苜蓿产量随玉米大行距的加大均成增加趋势;3个试验年份单位面积纯收益均以T3处理最高,所有间作处理单位面积纯收益均高于对照。减氮均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玉米减产,但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减氮所造成的减产幅度逐渐降低,到试验第3年,R1和R2处理的玉米产量与CK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05);试验第3年R1和R2处理的单位面积纯收益均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
P
>0.05)。
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种子对龙牧803苜蓿M2代的抗寒性影响
尚晨,韩贵清
2*
,陈积山
2
,刘杰琳
2
,张月学
2
,
唐凤兰
2
,韩微波
2
,蒿若超
2
,刘凤歧
2
2009, 18(6): 164-168.
摘要
(
755
)
PDF
(395KB) (
4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高能粒子处理紫花苜蓿干种子,观测龙牧803苜蓿M2代在秋末冬初低温条件下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Pro)、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可溶性糖含量(LSSC)、叶绿素a含量(Chla)和叶绿素b含量(Chlb)。结果表明, 高能粒子处理在秋末冬初低温条件下M2代的抗寒性指标显著高于对照(
P
<0.05);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M2代叶片Pro含量、SOD酶活性、LSSC含量、Chl含量明显递减。低剂量辐照下M2代获得的抗寒性强于高剂量辐照,由此确定苜蓿的最佳高能粒子辐照剂量为145 Gy,其次是195 Gy。
无芒隐子草不同节间部位的种子休眠对高温处理的响应
魏学,王彦荣
*
,胡小文,武艳培
2009, 18(6): 169-173.
摘要
(
721
)
PDF
(805KB) (
4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无芒隐子草不同节间部位的种子休眠对高温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18 h高温(65,85和105℃)处理对不同部位种子的影响不同,105℃条件下全部死亡,85℃处理可显著破除各部位种子休眠并显著促进幼苗生长,65℃处理效果因部位而异,且85和65℃处理顶穗种子的发芽率和胚根、胚芽长均显著低于其他部位。不同节间部位的种子对不同时间85℃处理响应不同,3 h 处理即可显著破除各部位休眠,各时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结缕草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马春晖,韩建国
2
,孙洁峰
3
,王栋
2009, 18(6): 174-179.
摘要
(
733
)
PDF
(739KB) (
7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旨在探明结缕草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为种子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在山东胶州,结缕草盛花期后每隔3~5 d取1次种子样品,对其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缕草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是先升高,而后逐步降低,而种子干、鲜重则逐渐增加,最后略有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总趋势是降低(5.0%),而淀粉含量先升后降,再逐渐增加,最后保持在15.0%左右,种子酸性磷酸酯酶活性逐渐增强,且不同成熟度间的活性差异极显著(
P
<0.01)。种子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含量逐渐减少,而脱落酸含量是逐步增加,最后达72.7 μg/100 g鲜重。综合考虑,结缕草适宜的收获期应在盛花期后36 d左右,即6月15日左右,此时种子活力强,含水量为26%~28%,千粒重为0.89 g。
微囊藻毒素(MC-RR)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影响
薛延丰,李慧明,易能,李优琴,石志琦
2009, 18(6): 180-185.
摘要
(
618
)
PDF
(540KB) (
4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白三叶种子和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MC-RR对白三叶种子萌发、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以及MC-RR在白三叶体内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发芽率和发芽势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高浓度处理下,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株高随着MC-RR处理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根长和鲜重在低浓度处理下显著增加,在高浓度处理下显著降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不尽相同,SOD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呈先增加后降低而后又增加的趋势,POD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CAT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于SOD和POD;单位鲜重白三叶MC-RR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与0.05 mg/L处理下的MC-RR含量相比显著增加,而生物富集系数的变化趋势则与单位鲜重白三叶MC-RR含量相反,随着MC-RR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随着MC-RR处理浓度的增加,白三叶受到的伤害增大。
镉胁迫下蚕豆幼苗抗氧化能力对外源NO和H
2
O
2
的响应
李源,李金娟,魏小红
*
2009, 18(6): 186-191.
摘要
(
844
)
PDF
(1080KB) (
7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蚕豆品种临蚕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法,研究了在镉胁迫期间蚕豆幼苗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脯氨酸、丙二醛和活性氧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以探讨外源NO和H
2
O
2
对镉毒害下蚕豆幼苗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0.1 mmol/L SNP(外源NO供体)和0.01 mmol/L H
2
O
2
单独处理均可缓解0.1 mmol/L镉对蚕豆幼苗的氧化损伤,而二者互作处理存在正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增强了蚕豆幼苗的保护酶活性,其中SOD在镉胁迫72 h后活性达到峰值,比对照提高57.89%,CAT和POD均在镉胁迫48 h后活性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提高69.60%和101.18%;镉胁迫120 h时,与单镉胁迫处理相比,互作处理的脯氨酸含量提高了134.88%,而MDA含量、内源H
2
O
2
含量和体内O
2
·-
的产生速率下降,有效地增强了蚕豆幼苗在镉胁迫期间的抗氧化能力。
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刈割后残茬的光合变化及其机制
何树斌,刘国利,杨惠敏
*
2009, 18(6): 192-197.
摘要
(
731
)
PDF
(611KB) (
6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水分处理下牧草刈割后残茬光合作用、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类物质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刈割后紫花苜蓿光合变化的机制。刈割后较短时间内紫花苜蓿光合速率(Pn)可恢复甚至上升,气孔导度(gs)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刈割后10 h,紫花苜蓿丙二醛(MDA)含量下降明显,而脯氨酸(proline)含量增加显著;抗氧化酶(SOD、POD和 CAT)活性在刈割后总体迅速上升。不同水分处理下有相同变化趋势,但不同水分处理间差异显著。刈割可能缓解了水分胁迫,减弱了膜脂过氧化程度;渗透调节物质增多,增强了抵抗“刈割”刺激/胁迫的能力;抗氧化酶活性的总体增高,提高了清除“刈割”产生的活性氧的能力,有助于维护光合细胞膜的完整性。总之,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减弱、活性氧清除的加强和抵抗胁迫能力的提高,保证了植物器官功能(如气孔运动)的正常甚至超常发挥,从而导致刈割后紫花苜蓿残茬迅速恢复甚至提高光合能力。
高原鼠兔的经济损害水平及防治指标研究
王兴堂,花立民,苏军虎,曹慧,祁晓梅,刘荣堂
*
2009, 18(6): 198-204.
摘要
(
815
)
PDF
(532KB) (
6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7-2008年在肃南县大河乡大岔村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对高原鼠兔的经济损害水平及防治指标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与其危害所造成草原牧草减产量(地上植物)及经济损失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
r
=0.976 5;高原鼠兔的有效洞口数(
X
)与牧草减产量(
M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M=-16.960 3+0.918 0X
;在1 330 hm
2
范围内用C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进行防治,核算单位面积防治成本为25.05元/hm
2
;试验期间,高原鼠兔的实际鼠密度高达510有效洞口/hm
2
,经济损害水平为130有效洞口/hm
2
;实际经济损失率高达32.9%,而经济允许损失率只有11.2%。根据经济允许损失率测算的有效防治指标为185有效洞口/hm
2
。
甘肃境内鼢鼠
Eospalax
亚属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杨红善,何小琴
2
,刘荣堂
3
,张三亮
3
,常根柱
2009, 18(6): 204-209.
摘要
(
700
)
PDF
(623KB) (
5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筛选评价甘肃境内鼢鼠凸颅亚属母性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研究该亚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测定了分布于甘肃11个不同地方31只属于鼢鼠中凸颅亚属的不同鼢鼠,其中包括:9只高原鼢鼠、9只甘肃鼢鼠、9只斯氏鼢鼠、4只秦岭鼢鼠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 140 bp。从GenBank获得包括平颅亚属在内的21个细胞色素b全序列总共52条全序列,用MEGA软件分别绘制出本研究的31条全序列和总共52条全序列的2个系统发育树。运用测定序列,结合相关软件分析31条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的变化特征;分析和探讨本试验的
Eospalax
亚属4个种的分类及系统发育。本研究为鼢鼠的系统发育提供了分子理论依据。
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侯扶江,徐磊
2009, 18(6): 210-225.
摘要
(
1285
)
PDF
(882KB) (
8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1个阶段,生态系统健康的思想萌芽;包括2个亚阶段:环境健康与生态系统的知识积累,生态系统健康的思想准备。第2个阶段,生态系统健康学的形成;包括基础理论构建与方法论构建2个亚阶段,分别以“生态系统健康”术语的出现与VOR评价方法的确立为标志。第3个阶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实践,以CVOR的理论与实践为代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发展,经历了单因子罗列法、单因子复合法、功能评价法和界面过程法4个阶段,体现关键生态过程是指标选择的重要标准,多指标的综合化是健康评价的发展趋势。生态系统健康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健康的评价体现了阈值的思想,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层次性。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筛选光合突变体中的应用
郭玉朋,郑霞
2
,王新宇,曹孜义
2009, 18(6): 226-234.
摘要
(
806
)
PDF
(715KB) (
5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叶绿素荧光技术作为光合作用研究的手段,在光合突变体筛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使用该技术,大量光合突变体得以分离,并且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突变基因也被陆续克隆,同时利用这一技术的筛选方法也随着人们对光合作用机制认识的深入,不断得到了改进,本研究就这方面进展做以综述。
草原景观下昆虫群落及种群对生境破碎化的反应
贺达汉, 赵紫华, 张大治
2009, 18(6): 235-241.
摘要
(
819
)
PDF
(366KB) (
7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境破碎化是制约生物多样性重要的“瓶颈”之一。本研究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影响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群动态过程的生境破碎化的生物反应特征,以及破碎化生境对生物多样性和种间关系的影响机理及基本理论假说,重点对草原景观下有关昆虫群落结构、丰富度、种群数量与动态、种间关系及群落次生演替等与生境破碎化关系的试验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提出了在草原环境下进行破碎化生境与昆虫群落和种群发生关系研究的问题及优势条件,指出了种间关系和次生演替与生境斑块格局的关系是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关键之一。
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小叶章湿地N
2
O通量特征及排放贡献
孙志高,刘景双
2
,杨继松
3
,牟晓杰,王玲玲
2009, 18(6): 242-247.
摘要
(
671
)
PDF
(773KB) (
4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3年5月-2004年4月,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生长季与非生长季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N
2
O通量特征及排放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N
2
O呈脉冲式排放,通量介于0.005~0.111 mg/(m
2
·h),5月较低通量与降水较多有关,6月通量骤然增加与冻层融通有关,7-8月与降水少及蒸发旺盛有关,9月与土壤中较多氮有关。N
2
O通量与5 cm地温呈显著正相关(
P
<0.01);非生长季N
2
O表现为“吸收-排放”,通量介于-0.001 5~0.049 7 mg/(m
2
·h)。N
2
O通量与气温、土壤融化时间均呈指数关系(
P
<0.01),说明在冻结期,温度仍是控制微生物活性的主要因素,而在融化期,温度和冻层融通是导致N
2
O通量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总之,生长季N
2
O排放量为205.54 mg N
2
O/m
2
,为N
2
O的“源”,非生长季N
2
O排放量为-26.97 mg N
2
O/m
2
,为N
2
O的“汇”,全年N
2
O排放量为178.57 mg N
2
O/m
2
,为N
2
O重要释放“源”。
民勤荒漠区优良苜蓿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李发明,刘世增,郭春秀
3
,朱淑娟,程秀英
3*
2009, 18(6): 248-253.
摘要
(
553
)
PDF
(532KB) (
5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过3年对引进国外的4个紫花苜蓿优良品种,在民勤荒漠区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随春季播期提前,各个品种均有明显提前成熟的趋势。在夏季气温39℃以下和冬季最低气温-30.4℃以上,这些品种均可安全度夏和越冬。不同留茬高度处理下均表现出从留茬0,3,5到7 cm成活率显著提高的趋势,并以留茬高度7 cm最好。“Algonquin”和“Mathias”2个品种在种植第2年可刈割3茬,年度平均风干草产量分别可达到15.3 和16.2 t/hm
2
,比对照品种分别提高32.8%和40.6%;种子产量分别可达到750和765 kg/hm
2
,比对照品种分别提高150.0%和155.0%。同时,这2个品种均表现出明显的产草量、产种量高的优势,并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抗病虫能力,在民勤荒漠区及同类地区具有推广价值。“Beaver”和“Rangelander”2个品种的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没有太大推广价值。
黑籽雀稗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刘金祥,陈伟云,肖生鸿
2009, 18(6): 254-258.
摘要
(
584
)
PDF
(833KB) (
5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黑籽雀稗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黑籽雀稗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11:00左右出现第1个峰值(Pn为28.8 μmol/m
2
·s),15:00左右出现第2个峰值(Pn为21.59 μmol/m
2
·s),变化趋势与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因子相同。黑籽雀稗叶片的光饱和点(LSP)为1 700 μmol/(m
2
·s),光补偿点(LCP)20 μmol/(m
2
·s),表观光量子效率(AQY)0.073 9 mol/mol,CO
2
饱和点(CSP)600.01 μmol/mol,CO
2
补偿点(CCP)21.89 μmol/mol,羧化效率(CE)0.084 6 μmol/(m
2
·s)。
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刘江,陈兴福
*
,杨文钰,张树平,刘卫国,赵雪莉
2009, 18(6): 259-263.
摘要
(
546
)
PDF
(798KB) (
5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不同产地25份麦冬样品间的亲缘关系及与其外观性状的关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过氧化物(POD)同工酶分析,并使用SPSS软件对谱带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麦冬样品的POD同工酶有10种酶谱类型,每种POD酶谱类型具有6~11条酶带;不同株型麦冬的酶谱类型相同;来源相同,外观性状不同的麦冬样品,其POD同工酶酶谱类型不同。因此,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差异与地理分布联系并不紧密,而与形态特征联系较紧;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可以作为川产麦冬种质资源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可用于判断其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
假俭草杂交后代部分外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郑轶琦,符心童
3
,郭海林
2
,刘建秀
2*
2009, 18(6): 264-269.
摘要
(
780
)
PDF
(352KB) (
5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假俭草2份外部性状存在差异的种源材料E102和E092(1)进行杂交,获得F
1
分离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
1
群体的叶片长度与宽度、节间长度与直径及草层高度等外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以初步明确假俭草上述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1)在调查的杂交后代5个外部性状中,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叶片长度(23.39%)>节间长度(21.89%)>草层高度(15.32%)>节间直径(7.41%)>叶片宽度(6.77%),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叶片长度,最小的为叶片宽度。2)叶片长度的最佳遗传模型为A-1模型,即1对主基因模型,该主基因表现为加性和部分显性或超显性, 主基因遗传率为68.98%;节间长度的最佳遗传模型为A-4模型,1对主基因模型,该主基因表现为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遗传率为47.37%;草层高度的最佳遗传模型为B-6模型,即2对主基因模型,主基因表现为等显性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7.20%;叶片宽度和节间直径的最佳遗传模型均为A-0模型,即无主基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