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草业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1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6-20
    草业科学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框架刍议
    任继周
    2009, 18(3):  1-5. 
    摘要 ( 565 )   PDF (1029KB) ( 6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论述了草业职业教育的性质和重要性以及我国高等草业职业教育现状,论证了草业科学的3类因子群,3个主要界面和4个生产层的理论是构建草业科学专业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草业科学职业教育层次的框架系统及专业设置;以草业高等职业教育为例,尝试拟订其课程框架及其可开设的课程名称;目前我国的草业职业教育在大多数省区尚属空白,为此应尽早、大力弥补和改变这种情况,否则将严重制约我国草业发展。
    目次
    不同干扰对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呼格吉勒图,杨劼,宝音陶格涛,包青海
    2009, 18(3):  6-11. 
    摘要 ( 764 )   PDF (640KB) ( 4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样方法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围封27年(E27)、7年(E7)、1年割1次(M)和中度放牧(G)样地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高度、群落密度、地上生物量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研究不同干扰对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27年和中度放牧样地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仍显著高于围封7年和1年割1次样地,但围封27年样地与中度放牧样地之间无显著差异,围封27年和中度放牧相对于围封7年和1年割1次可以维持群落物种多样性;1年割1次和中度放牧样地退化指示植物糙隐子草重要值显著高于围封样地,草原群落呈退化趋势;围封7年样地的地上现存量为454.06 g/m2,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说明围封7年可显著提高草原生产力,但围封时间过长将不利于其维持较高的生产力。

    围栏封育措施对退化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影响研究
    左万庆,王玉辉,王风玉,师广旭
    2009, 18(3):  12-19. 
    摘要 ( 952 )   PDF (907KB) ( 8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围栏封育作为简便而有效的草原恢复措施,在我国草原恢复维护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有关围栏封育措施随着实施年限的增加,会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怎样的影响,仍然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退化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围栏封育样地和自由放牧样地连续5年的植被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围栏封育样地和自由放牧样地的植被组成和生产力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围栏封育措施使退化羊草草原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均匀度较自由放牧样地略有提高,群落生态优势度略有降低,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围栏封育措施改变了退化草原的优势物种组成。随着封育措施的实施,总体上草原群落优势种为羊草和大针茅,反映出典型草原特征;而自由放牧样地,羊草和大针茅在群落中的地位不恒定。 3)围栏封育措施显著提高了群落植被的平均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但随着围封时间的延长群落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凋落物量增高。4)围栏封育对退化草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存在不同步性。其中群落生物量受围封措施影响最为明显,2年围封已使其达到峰值;其次是群落的优势种,4年围封已使群落优势种恢复成典型草原群落代表种;反映最为缓慢的是群落多样性指标,7年围封措施并没有使群落的多样性指标与自由放牧样地形成显著差异。由此表明,采用围栏封育措施时需充分考虑恢复目的,制定恢复时间,从而提高草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降低恢复成本。

    疏勒河中游高盐生境长穗柽柳群落格局研究
    方敏彦,章明,丁品,张德罡
    2009, 18(3):  20-27. 
    摘要 ( 729 )   PDF (589KB) ( 5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生长于疏勒河中游重盐碱地和盐质沙丘2种高盐生境长穗柽柳群落进行调查,就该地区长穗柽柳群落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柽柳科植物相对其他科植物更适应这2种生境,长穗柽柳种群是该地区重盐碱地和盐质沙丘群落的优势种。2)重盐碱地分布长穗柽柳符合泊松分布;盐质沙丘分布长穗柽柳符合二项分布。3)重盐碱地群落优势种重要值依次为:长穗柽柳0.323、骆驼刺0.215、芦苇0.037、芨芨草0.029、西北天门冬0.018 4、大花罗布麻0.014;盐质沙丘群落优势种重要值依次为:长穗柽柳0.902、骆驼刺0.193、黑果枸杞0.081 4、芦苇0.020、花花柴0.006、红砂0.001。4)重盐碱地长穗柽柳与骆驼刺具有一定程度的生态负联结,而在盐质沙丘长穗柽柳与骆驼刺生态联结性不明显。
    补播禾草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郑华平,陈子萱, 牛俊义,高玉红
    2009, 18(3):  28-33. 
    摘要 ( 656 )   PDF (861KB) ( 5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补播对高寒沙化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于2006和2007年在甘肃玛曲开展了多种牧草的草地补播改良试验。结果表明,补播对物种丰富度影响不明显,但使草群密度明显增大,补播后各处理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均减小,其中单播中华羊茅、混播中华羊茅和垂穗披碱草多样性指数显著减小。补播后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增加,其中3种禾草混播后地上生物量增加了55.74%。补播使草地的经济价值得以提高,有利于高寒沙化草地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种及其分布情况
    孙娟,杨国锋,陈玉成,滕永青,颜俤,易思荣
    2009, 18(3):  34-42. 
    摘要 ( 632 )   PDF (463KB) ( 6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入侵对全球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威胁。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因此,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入侵现状如何备受关注。本研究以金佛山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样方法和野外踏勘法对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外来植物进行了调查,初步调查结果如下:1)在金佛山共发现56种外来植物种,主要是草本类植物,且多呈零星分布,绝大部分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一样仅仅作为一种可利用资源出现,而且没有出现明显的相互竞争,但五节芒具有突出的入侵分布特征;2)56种外来植物中有31种是有意引进的,占入侵种总数的55%;15种是自然入侵的,占27%;有9种是入侵来源不明的,占16%;1种是伴随其他物种无意引进的,占2%。而目前危害面积最大的五节芒就是入侵通道不明的外来植物种;3)调查的样方中外来植物的出现频度与干扰程度相关,干扰越严重的,出现外来植物种的几率越大,踏勘也呈现了同样的规律。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特征与季节动态
    王宁,贾燕锋,白文娟,张振国,焦菊英
    2009, 18(3):  43-52. 
    摘要 ( 645 )   PDF (1127KB) ( 6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野外样线取样与室内萌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种子库的组成、密度、分布特征、季节动态、种子库类型。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中共发现50种植物的种子,隶属15个科,39个属,主要物种组成与密度季节间差异不显著;在演替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的物种数量与密度随退耕年限的增加表现出: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同时阳坡种子库密度波动较阴坡剧烈;土壤种子库密度年内变化范围为1 067~14 717粒/m2,土壤种子库平均密度是夏季>秋季>春季;研究区域退耕地土壤种子库类型属于以猪毛蒿为优势种,并具有其他一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与灌丛种子的没有显著的季节动态的持久种子库,是物种适应黄土丘陵沟壑区特有生态环境条件的繁殖更新策略;从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类型来看,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具有一定的自然恢复潜力。
    结缕草属植物抗寒性的遗传分析
    郭海林, 高雅丹, 薛丹丹,陈宣,刘建秀
    2009, 18(3):  53-58. 
    摘要 ( 800 )   PDF (517KB) ( 5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结缕草属植物抗寒性两极端类型材料Z136(抗寒)和Z039(不抗寒)相互杂交,获得正反交F1分离群体,通过改良电导率外渗法对F1群体的抗寒性进行鉴定,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正反交后代的抗寒性变异范围均较大,正交的变异范围为-11.6~-0.3℃, 反交的变异范围为-10.9~-1.7℃,均远远超出了双亲的抗寒性(-9.1和-3.3℃),正反交后代的平均值相差不大,正交后代LT50的平均值为-6.0℃,反交后代LT50的平均值为-6.3℃,均间于双亲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母性遗传现象。2)次数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F1群体的抗寒性均呈混合正态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特征。3)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结缕草属植物的最适遗传模型为B-4,即结缕草属植物的抗寒性受2对等加性的主效基因控制,正反交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7.27%和79.60%。本研究目的在于明确结缕草属植物的抗寒性遗传规律,为结缕草属植物抗寒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以及标记辅助育种提供试验依据。
    老芒麦种质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
    马啸,陈仕勇,张新全,周永红,白史且,刘伟
    2009, 18(3):  59-66. 
    摘要 ( 651 )   PDF (1140KB) ( 5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A-PAGE的醇溶蛋白标记,对来自亚洲和北美的86份老芒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电泳共检测到52条醇溶蛋白条带,其中47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带百分比达90.4%。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幅为0.108~0.952,平均值为0.373。利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反映了类似的结果,即供试种质间的多样性指数达到0.460的较高水平。基于多样性指数计算了老芒麦种质地理类群遗传分化程度,地理类群内和类群间的遗传变异分别占总变异的55.8%和44.2%,这表明种质间存在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对供试种质和地理类群的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来源于青藏高原的种质与其他地理来源的种质具有较大的差异,可以分成明显的2支。这种聚类结果可能与老芒麦种质的地理来源和生态适应性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老芒麦种质的收集保护及核心种质构建提供有益信息。
    贵州野生匍匐剪股颖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尚以顺,杨春燕, 钟理
    2009, 18(3):  67-73. 
    摘要 ( 692 )   PDF (695KB) ( 5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匍匐剪股颖是我国重要的冷季型草坪草之一。为了研究贵州野生匍匐剪股颖居群遗传变异水平、遗传结构及亲缘关系,本试验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贵州的4个匍匐剪股颖居群共28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 9个引物共扩增出8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6条,无论是在居群水平还是在物种水平,均表明贵州野生匍匐剪股颖居群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3个野生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92 0,居群间基因流的估测值(Nm)为0.516 4,表明居群间存在较为严重的遗传分化;亚居群间的遗传距离(GD)为0.087 7~0.592 6,遗传距离(GD)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居群地理分布存在密切联系。利用SPSS 11.0软件对地理距离与亚居群间遗传距离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呈显著正相关(r=0.494);用POPGENE 1.31软件对居群间的遗传关系分析表明,各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比较高,分布为0.700 3~0.940 9,但栽培居群(KROMI)与其他3个野生居群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
    我国9种披碱草属植物的系统学关系
    严学兵,周禾,王堃,王成章,郭玉霞
    2009, 18(3):  74-85. 
    摘要 ( 799 )   PDF (1523KB) ( 4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单一遗传标记研究不同分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由此可产生不同系统发育关系,对正确解释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带来很多困难。本试验采用形态学、等位酶和微卫星3种遗传标记对我国9种披碱草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学标记把9种披碱草分为披碱草组(Sect.Turczaninovia(Nevski)Tzvel.)和老芒麦组(Sect.Elymus)两大类;等位酶标记虽然没有严格按照穗子的形状分为2组(披碱草组和老芒麦组),但同一组内或相同的基因组构成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微卫星标记没有把9种披碱草分成几个明显的组,且各种间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3种遗传标记之间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标记反映的亲缘关系与种本身之间,形态学标记的遗传关系支持基于形态特征分类系统而与种本身的亲缘关系更加相符(R=0.327 6,P<0.01),其次是等位酶标记(R=0.300 6,P<0.01),微卫星偏离相对较远(R=0.135 0,P<0.05)。因此认为形态学是最直接、最能反映披碱草属植物本身特点的标记方法,但要考虑指标之间的线性化,并非越多越好;等位酶分析是一种研究种群内部遗传结构和变异比较好的方法,也是种、种群间遗传关系有价值的预测者;尽管SSR在属或种间分析不是最适用的,但由于SSR是最多态的标记,对种内分析非常适合。
    拟鹅观草属与鹅观草属和披碱草属属间及种间杂种的细胞学研究
    张春,王晓丽,于海清,张海琴,周永红
    2009, 18(3):  86-93. 
    摘要 ( 748 )   PDF (669KB) ( 5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在二倍体拟鹅观草属物种中St基因组的分化及其系统关系,本试验通过对3个二倍体拟鹅观草的种间杂种及黎巴嫩拟鹅观草和托瑞拟鹅观草与4个四倍体鹅观草属物种(StY)和3个披碱草属(StH,StYW)物种的属间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行为及繁育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东的拟鹅观草二倍体物种(黎巴嫩拟鹅观草和托瑞拟鹅观草)中St染色体组与来自北美的物种(穗状拟鹅观草)可能存在差异;2)St染色体组在鹅观草属物种中(StY)和在披碱草属物种中(StH,StYW)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化;3)St染色体组与Y染色体组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亲缘关系较近,而与H染色体组的关系较远。
    基于数字影像处理技术的结缕草秋季枯黄动态分析研究
    贾蕴琪,曹致中,王赟文,孙洁峰,何勇
    2009, 18(3):  94-102. 
    摘要 ( 558 )   PDF (1786KB) ( 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通过数码相机获取结缕草单株在秋季的株丛颜色变化图像,采用Sigmascan Pro 5.0图像分析软件,对4个结缕草材料的枯黄动态进行量化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用Sigmascan Pro 5.0进行结缕草单株秋季枯黄动态分析时,提取绿色像素点和黄色像素点的色相(H)和色饱和度(S)参数设置分别为H 32~107、S 10~100和H 10~32、S 25~100。参试的4个结缕草材料秋季枯黄由早到晚的顺序是:辽东结缕草、H2品系、青岛结缕草和胶东青结缕草,枯黄期与起源地的地理纬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传统的目测评分法结果相比,数字影像处理测定结缕草枯黄率及动态变化为实测值,具有可重复性,结果更为准确。
    AtNHX1基因对菊苣的转化和耐盐性研究
    赵宇玮,王英娟,步怀宇,郝建国,贾敬芬
    2009, 18(3):  103-109. 
    摘要 ( 861 )   PDF (1073KB) ( 5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AtNHX1基因导入菊苣中,共获得42株卡那霉素(Kan)抗性再生植株。经过PCR检测、Southern杂交和RT-PCR检测表明,AtNHX1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菊苣基因组中,并且能够正常转录。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诱发的愈伤组织进行耐盐生长试验,结果显示,相同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野生型愈伤组织。施加梯度NaCl胁迫后,植株叶片K+和Na+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叶片比野生型积累更多的Na+和K+,维持较高的K+/Na+;叶片相对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野生型。上述结果表明,AtNHX1基因的导入和表达在提高菊苣耐盐性的同时减轻了盐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伤害。
    霸王的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王瑛华,陈刚,贾敬芬,郝建国
    2009, 18(3):  110-116. 
    摘要 ( 843 )   PDF (818KB) ( 5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建立了霸王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试验体系。以子叶切块诱导的松软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酶法分离出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持续分裂形成了愈伤组织,并分化出再生苗。比较了不同培养基和培养密度对原生质体分裂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生质体以2×105个/mL的植板密度,采用液体浅层法培养在附加1.0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0.2 mg/L 6-苄氨基嘌呤(6-BA)、0.2 mg/L激动素(KT)、500 mg/L水解酪蛋白(CH)、2%蔗糖和0.5 mol/L甘露醇的DPD培养基中,可获得最佳效果,其细胞分裂频率达28.4%左右。转移到附加1.0 mg/L 6-BA、0.5 mg/L萘乙酸(NAA)的MS分化培养基上,获得大量的再生苗。
    豌豆清蛋白1(PA1)基因的克隆及对苜蓿的转化
    张改娜,贾敬芬
    2009, 18(3):  117-125. 
    摘要 ( 1032 )   PDF (1091KB) ( 4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用PCR方法从豌豆(食荚大菜豌)克隆出富含硫氨基酸、同时具有抗虫作用的双功能的蛋白质基因-豌豆清蛋白1(PA1)基因,并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l301-PA1。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了紫花苜蓿,并对其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多个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PA1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已被整合到了宿主细胞。SDS-PAGE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再生植株中有一定表达。游离氨基酸分析表明,PA1基因的表达转基因苜蓿中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含量从0.1%提高到0.4%。
    玉米根围土壤中腐霉菌的分离鉴定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
    柴兆祥,李金花,楼兵干,李唯,甘辉林,郭成,赵玲,董迪
    2009, 18(3):  126-135. 
    摘要 ( 561 )   PDF (1918KB) ( 7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兰州地区的红古、七里河等地采集玉米根围土壤标样,诱饵法与组织分离法相结合分离纯化到23株腐霉菌株,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长速度和对温度适应范围的研究,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将分离到的腐霉菌株鉴定为硬腐霉、终极腐霉和一个腐霉待定种。这是首次报道在我国分离到硬腐霉,为我国新记录种;终极腐霉也系首次在甘肃从玉米根围土壤中分离到。统计表明,3种腐霉菌种在兰州地区玉米根围土壤中的分离频率不同,终极腐霉出现次数最多,为优势种群,分离频率为60.9%;其次为腐霉待定种,分离频率为26.1%;而硬腐霉分离频率最低,为13.0%。
    磷肥对紫花苜蓿再生过程中根茬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利用的影响
    姜慧新,沈益新,翟桂玉,刘信宝,原培勋
    2009, 18(3):  136-141. 
    摘要 ( 672 )   PDF (1105KB) ( 5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磷肥对紫花苜蓿再生过程中主根、根冠和残茬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贮存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NSC主要贮存在主根和根冠部,主根和根冠中的淀粉是再生过程中被利用最多的NSC。施磷肥显著提高了刈割时主根和根冠部淀粉的贮存量,270 kg P2O5/hm2 处理的植株主根和根冠部淀粉贮存量分别比0 kg P2O5/hm2 处理的植株高73.5% 和31.1% ;施磷肥处理提高了主根中α-淀粉酶的活性,加快了主根和根冠部贮存淀粉在再生早期的降解,提高了主根和根冠部淀粉转化为再生生物量的效率,促进了休眠芽的萌发和新生茎的生长。270 kg P2O5/hm2 处理的植株刈割后13 d的每株再生生物量极显著高于不施磷处理的植株(P<0.01)。结果说明,紫花苜蓿主根和根冠部贮存的NSC是再生的主要营养源;施磷肥通过提高紫花苜蓿根茬组织中NSC的贮存量和利用效率,为刈割后的早期再生提供充足的养分,从而加快紫花苜蓿的再生。
    长期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对双季稻田冬春季杂草群落的影响
    李昌新,赵锋,芮雯奕,黄欠如,余喜初,张卫建
    2009, 18(3):  142-147. 
    摘要 ( 827 )   PDF (569KB) ( 6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助双季稻田长期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的定位试验,于2007年对稻田冬季、春季杂草群落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农田管理方式对双季稻田冬春季杂草群落影响显著,长期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显著降低杂草多样性。秸秆冬季覆盖还田显著降低稻田杂草密度和生物量,而长期施用猪粪则显著提高稻田冬春杂草密度和生物量。有机肥晚稻时期施用对杂草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早稻时期施用的,秸秆冬季覆盖还田对杂草的抑制效应显著高于夏季旋耕还田的。不同处理下冬春季稻田杂草均以日本看麦娘为优势种群,田间相对密度平均达90%以上,其次为稻槎菜和水竹叶等杂草。上述结果说明,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对冬闲田冬春季杂草群落的调控效应显著。
    不同施肥水平与组合对饲用黑麦经济效益的影响及施肥决策
    李志坚,祝廷成,秦明
    2009, 18(3):  148-153. 
    摘要 ( 633 )   PDF (380KB) ( 5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回归均匀设计构造试验方案,研究氮肥、磷肥、钾肥不同水平与组合对饲用黑麦经济效益的影响及优化施肥方案。结果表明,饲用黑麦干草价格较低时,应减少肥料投入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主,使所获利润最大;干草价格较高时,应适量增加肥料投入以提高产量,从而获得较高利润; 在饲用黑麦生产中,施肥量多少取决于所追求的目标。以产量为目标,就要投入较高的施肥量,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就要求适宜的施肥量,考虑到牧草品质,就要求较多的施氮水平。只有饲用黑麦产品实行优质优价,才能基本达到三者目标的统一。综合考虑,施肥量投入应为N:225 kg/hm2左右,不应低于150 kg/hm2,P2O5为75 kg/hm2,K2O为30 kg/hm2以下比较适宜。
    施用尿素当年对退化天然草地物种地上生物量和重要值的影响
    何丹,李向林,万里强,何峰,李春荣
    2009, 18(3):  154-158. 
    摘要 ( 956 )   PDF (559KB) ( 4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采取不同施肥梯度对内蒙古太仆寺旗地区的退化天然草地进行改良,经研究发现,不同物种对施肥梯度的反应不同。羊草在施尿素50 kg/hm2时地上生物量最大,在群落中重要值的上升也最明显;糙苏对施肥75 kg/hm2反应最为敏感,在群落中重要值基本呈直线上升;星毛委陵菜在施肥100 kg/hm2时地上生物量增产最大,在群落中的重要值下降也最慢。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梯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群落的物种结构。
    氮肥对苦参生长和生物总碱的效应
    纪瑛,张庆霞,蔺海明,蔡伟
    2009, 18(3):  159-164. 
    摘要 ( 665 )   PDF (354KB) ( 6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苦参进行驯化栽培是解决其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措施。本试验研究氮肥对苦参生长、生物总碱含量和生物总碱产量的效应。采用盆栽试验,施纯氮量设0,50,100,150和200 mg/kg五个水平,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苦参生长以及苦参总碱含量均有显著促进效应。各施氮处理根干重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当施纯氮150 mg/kg时根干重最高,比对照增加42%;根直径随施氮量提高呈增加趋势,当施纯氮150 mg/kg时根直径最大,比对照增加21.1%;叶绿素总含量在施纯氮100 mg/kg时最高,比对照增加33.8%;苦参总碱含量在施纯氮100 mg/kg时最高,比对照增加35.7%;单株苦参总碱产量在施纯氮150 mg/kg时最高,较对照增加90.5%。氮对根干重增加效应主要是由于根直径增加引起根体积增加所致,苦参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有利于苦参总碱含量提高。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施肥对饲草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李文西,鲁剑巍,杨娟
    2009, 18(3):  165-170. 
    摘要 ( 843 )   PDF (458KB) ( 6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续2个轮作周期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NPK)显著提高了苏丹草、黑麦草产量,2005/2006年度2季饲草鲜产总量为1 690.0 g/盆,分别比不施氮(PK)、不施磷(NK)、不施钾(NP)处理增产700.7%,426.4%和15.9%;2006/2007年度,2季饲草鲜产总量为2 091.3 g/盆,分别比不施氮、不施磷、不施钾处理增产1 256.9%,384.5%和4.4%。氮磷钾肥配施明显促进饲草的养分吸收,2005/2006年度与2006/2007年度饲草氮(N)、磷(P2O5)、钾(K2O)总吸收量分别为6.36,1.83,13.91 g/盆和4.91,2.31,7.64 g/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轮作体系中,NPK处理的氮、磷、钾肥利用率2个年度分别为59.4%,33.9%,96.0%和47.4%,39.8%,43.1%,肥料累积利用率分别达53.4%,36.8%和69.5%。
    三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水热响应
    黄文达,王彦荣,胡小文
    2009, 18(3):  171-177. 
    摘要 ( 750 )   PDF (844KB) ( 6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子萌发水热模型量化了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作用,是开展种子生理生态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测定了采自内蒙古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的无芒隐子草、多裂骆驼蓬和雾滨藜3种荒漠植物种子在15,20,25,30℃恒温、-2.1~0 MPa水势条件下种子的累计萌发率和萌发速率(1/t50),利用水热模型对萌发的水分时间累计值(θH)和温度时间累计值(θT)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3种供试植物种子的累计萌发率与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r2=0.54~0.93, P<0.01);除多裂骆驼蓬(发芽率未达到50%)外,其他2种植物种子的萌发速率也与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r2=0.66~0.95, P<0.01)。3种种子萌发的水分时间累计值的变化因温度而异,在15~25℃内都表现为多裂骆驼蓬<雾滨藜<无芒隐子草;萌发的温度时间累计值(θT)亦因渗透势的变化而变化,在0~-1.5 MPa水势间都表现为多裂骆驼蓬<雾滨藜<无芒隐子草。
    掌叶大黄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
    石有太,陈垣,郭凤霞,刘亚亚,屠彩芸
    2009, 18(3):  178-183. 
    摘要 ( 683 )   PDF (645KB) ( 6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甘肃礼县种植的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开花一致的植株,开花第 10天开始通过定期测定籽粒千粒重、含水量和发芽率,对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其种子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三年生掌叶大黄千粒鲜重在开花后36 d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相应干重的水平。干重变化的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花后13~36 d,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因降雨出现2次低谷。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花后36 d内随灌浆递进均显著提高,之后出现差异,其与籽粒干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掌叶大黄籽粒灌浆速率受天气的影响大,籽粒脱水加快是种子成熟的标志,成熟度对种子发芽具有显著影响,采收期应在花后46~52 d(7月上旬),种子含水率12%~16%,茎秆尚未枯萎时为最佳。
    陇东地区紫花苜蓿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曹宏,章会玲,马永祥,陈红,方刚,韩霁光,张富忠
    2009, 18(3):  184-191. 
    摘要 ( 676 )   PDF (440KB) ( 6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3-2006年,在庆阳市的环县、西峰和宁县等地对15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区域试验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甘农1号和苜蓿王是综合性状非常优良的品种,比对照陇东苜蓿丰产稳产、品质突出、适应性广,可在全市大面积推广;金皇后、三得利、巨人、新疆苜蓿、大富豪和皇冠,比对照速生性好、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较好,可在当地适宜区种植推广;引种时选用国外良种可迅速提高种草初期的经济效益,选用国内良种可增加苜蓿的抗逆性,延迟高产寿命,提高种草的生态效益。
    四种暖季型草坪植物的盐胁迫反应及其耐盐阈值
    刘一明,程凤枝,王齐,胡玉咏,王兆龙
    2009, 18(3):  192-199. 
    摘要 ( 1028 )   PDF (1277KB) ( 17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百慕大‘Tifdwarf’、假俭草、海滨雀稗‘Salam’和结缕草4种暖季型草坪植物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盐(NaCl)浓度处理对草坪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滨雀稗耐盐性最好,海滨雀稗的目测质量、相对生长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指数、光化学效率在600 mmol/L盐浓度处理36 d时分别下降了52.2%,76.2%,62.1%,59.4%和72.9%,相对电导率上升至71.5%,与其他3个草种相比,海滨雀稗各指标仍能维持较高的水平,膜伤害程度相对较小;结缕草耐盐性次之,600 mmol/L盐处理36 d时目测质量、相对生长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指数、光化学效率分别下降了85.2%,85.3%,70.5%,73.9%和49.3%,相对电导率上升至81.8%,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耐盐性表现很差的为百慕大和假俭草,在600 mmol/L盐浓度处理36 d时,2种草的各指标皆下降至0,膜伤害程度达到最大,草坪草已枯死。盐处理36 d时,将生长量与盐处理浓度建立回归方程,以生长量下降50%作为耐盐阈值的确定指标,求得4个草种的耐盐阈值分别为为:假俭草222.4 mmol/L,百慕大232.4 mmol/L,结缕草374.8 mmol/L和海滨雀稗474.0 mmol/L。
    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电解质外渗率与PSⅡ光能耗散的关系
    张军,王建波,陈刚,杜坤,刘娟,孙国荣
    2009, 18(3):  200-206. 
    摘要 ( 656 )   PDF (1086KB) ( 4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荧光动力学的方法探讨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电解质外渗率与PSⅡ光能耗散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星星草幼苗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大,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同时,当电解质外渗率小于0.2时,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化学速率(PR)、捕光色素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HD)、热耗散速率(HDR)都随着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当电解质外渗率超过0.2时,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化学速率(PR)却随着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大而减小。另一方面,电解质外渗率在小于0.15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一直在增加,但是当电解质外渗率超过0.15时,qNP却减少。本试验结果说明当电解质外渗率在一定范围内,星星草通过增加热耗散以及增加捕光色素吸收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HD)和热耗散速率(HDR)来改善PSⅡ的功能,由此引起的活性氧增加则由体内较高的保护酶来清除,若超过了一定阈值则抑制了PSⅡ的功能,或者说PSⅡ系统可能遭受了不可逆损伤。
    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及其机理
    刘国利,何树斌,杨惠敏
    2009, 18(3):  207-213. 
    摘要 ( 654 )   PDF (849KB) ( 6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3种紫花苜蓿品种的光合(Pn)、蒸腾(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密度和叶片碳同位素组成(δ13C)等,探讨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水分胁迫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结果显示,陇东苜蓿和新疆大叶苜蓿叶片WUE在50%田间持水量(FWC)水分胁迫下最高,在75%FWC下最低,而阿尔冈金苜蓿则相反;以日为尺度,各品种在25%FWC下WUE最高,在75%和50%FWC下WUE大小则因品种不同而表现不同;Pn/Ci随水分胁迫增加而下降,而气孔密度上升;δ13C值也随水分胁迫的增加而增加。上述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可提高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但品种间有差异;气孔因素和叶片羧化效率共同影响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
    金沙湾乡村俱乐部海滨雀稗草坪杂草及化学控制技术研究
    薛光,沈正高,杜金荣,高祥
    2009, 18(3):  214-223. 
    摘要 ( 626 )   PDF (637KB) ( 6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于2006-2008年在江苏金沙湾乡村俱乐部进行,明确该球场有草坪杂草29科95种,其中禾本科19种,莎草科3种,阔叶草27科73种。其中春季萌发的有50种,秋季萌发的36种,春、秋季都萌发的9种。建场初,杂草种类仍保留原生态系的痕迹,经过草坪管理特别是剪草及应用除草剂,杂草种类转为以草坪伴生杂草为优势种。田间杂草化学防除试验表明,砜嘧磺隆(Rimsulfuron,n-{](4,6-dimethoxy-2-pyrimidinyl)amino]carbonyl}-3-(ethylsulfonyl)-2-pyridinesulfonamide) 0.045~0.030 kg ai/hm2与嗪磺隆]Chlorsulfuron,1-2-chlorophenylsulfonyl-3-(4-methoxy-1,3,5-triazin-2-yl)urea] 0.020 0~0.022 8 kg ai/hm2混配秋季在海滨雀稗应用,药后61和115 d,对禾草和阔叶草防效为65.4%~94.8%。氯吡嘧磺隆(Halosulfuron-methyl, methyl 5-{](4,6-dimethoxy-2-pyrimidinyl)amino]carbonylaminosulfonyl}-3-chloro-1-methyl-1H-pyrazole-4-carboxylate) 0.037 5~0.052 5 kg ai/hm2与砜嘧磺隆0.045~0.030 kg ai/hm2混配秋季在海滨雀稗应用,药后49和103 d,对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早熟禾防效为69.4%~71.2%。砜嘧磺隆0.06 kg ai/hm2 、氯吡嘧磺隆0.067 5 kg ai/hm2及嗪磺隆0.022 8 kg ai/hm2 对建植1年的海滨雀稗(品种:Salam)生长无影响或甚微,砜嘧磺隆0.18 kg ai/hm2药后2~4周对海滨雀稗有可见影响,直到药后36周才恢复。
    日粮补充苹果酸对牛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
    王聪,刘强,董群,杨效民,贺东昌,董宽虎
    2009, 18(3):  224-231. 
    摘要 ( 907 )   PDF (402KB) ( 6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8头体重462 kg、年龄3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4重复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苹果酸70,140和210 g/d,研究苹果酸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尿嘌呤衍生物含量、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能量代谢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140和210 g/d组瘤胃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瘤胃乙酸摩尔比、乙酸/丙酸、氨态氮浓度和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70 g/d组(P<0.05),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丙酸和丁酸摩尔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 g/d组(P<0.05)。140 g/d组玉米秸秆干物质、有机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0 g/d组混合精料干物质、有机物质和粗蛋白质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0和140 g/d组(P<0.05)。140 g/d组尿囊素和尿嘌呤衍生物含量显著高于70和210 g/d组及对照组(P<0.05);140和210 g/d组有机物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40 g/d组消化能、代谢能、沉积能及沉积能/消化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40 g/d组沉积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苹果酸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40 g/d。
    能源作物柳枝稷研究进展
    刘吉利,朱万斌,谢光辉,林长松,程序
    2009, 18(3):  232-240. 
    摘要 ( 995 )   PDF (472KB) ( 12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可再生能源特别是能源作物成了能源研究的新热点。柳枝稷适应性强,产量潜力大,且对环境友好,是理想的能源作物。本研究从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柳枝稷能源生产管理措施等方面综述了能源作物柳枝稷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柳枝稷能源生产利用方式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柳枝稷在我国的发展潜力。认为现阶段我国柳枝稷能源利用应以固体成型燃料与小型生物质发电为主,将来最有发展潜力的利用方式之一为第二代燃料乙醇。
    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s)介导植物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
    王娇娇,韩胜芳,李小娟,谷俊涛,路文静,肖凯
    2009, 18(3):  241-250. 
    摘要 ( 821 )   PDF (566KB) ( 5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s)是生长发育信号和逆境信号诱发的钙信号的重要信号传递体,在调控植物信号转导途径中下游基因的表达、生化代谢、离子和水分跨膜运输等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植物种属CDPK的结构特点、CDPK在植株体内的分布特征、CDPK生理生化特性及生化反应调控特性、CDPK 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以及CDPK在植株体内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概述。旨在为今后牧草作物CDPK的鉴定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广布野豌豆裂荚影响因素与裂荚日动态研究
    刘玉英,王颖,穆春生,李晓宇,王俊锋,侯宇
    2009, 18(3):  251-254. 
    摘要 ( 501 )   PDF (462KB) ( 4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豆科牧草裂荚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每天的裂荚时间,以广布野豌豆为对象分别进行了晴天和阴天裂荚影响因素与裂荚日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晴天时,相对裂荚率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荚皮温度和荚皮含水量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阴天时,除裂荚率与荚皮含水量相关关系未达到显著外,其余也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水平(P<0.01或P<0.05),相对裂荚率与风速无关(P>0.05);晴天的裂荚率明显大于阴天,每天裂荚高峰期发生在12:00-14:00,而8:00前和18:00后不裂荚。上述结果得出,外界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与裂荚率密切相关,选择8:00前的清晨和18:00后的傍晚,是避免种子损失,收获种子的最佳时间。
    三峡库区野生红三叶苗期抗旱性灰色关联分析
    何玮,范彦,王琳,徐远东,秦晓鹏,彭燕
    2009, 18(3):  255-259. 
    摘要 ( 558 )   PDF (353KB) ( 5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三峡库区采集的9份野生红三叶和3份国内外品种为材料,在干旱胁迫下,测定其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脯氨酸含量等10项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地下生物量、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3项可对红三叶抗旱性进行评价的指标;根据红三叶抗旱性评估模型综合评估值(φK)得出材料的抗旱性排序为:瑞德(Red)>CQ5>CQ9>多丽(Dory)>CQ2>CQ4>CQ7>CQ3>CQ1>巫溪>CQ8>CQ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