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草业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5-20
    目录
    2021年5期目录
    2021, 30(5):  0. 
    摘要 ( 155 )   PDF (291KB)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论文
    基于牧户尺度的草原火灾风险评价——以东乌珠穆沁旗为例
    侯丽丽, 都瓦拉, 银山, 玉山
    2021, 30(5):  1-12.  DOI: 10.11686/cyxb2020200
    摘要 ( 390 )   HTML ( 41)   PDF (6378KB) ( 44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草原火灾频发给牧区生境带来严重威胁,牧户生产生活行为对判断草原火灾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从牧户微观尺度出发,以东乌珠穆沁旗57个嘎查牧户为研究对象,依据自然灾害指数法,牧户调研和GIS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对牧户尺度草原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获取东乌旗草原火灾风险等级分布图,并利用火点对风险区划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东乌旗草原火灾风险评价4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危险性25.85%、暴露性28.86%、脆弱性19.17%、防灾减灾能力26.12%。2)东乌旗草原火灾风险性整体呈由西到东逐渐递增的趋势,研究区绝大多数地区属于中高火险区,占比86.07%。3)研究区2001-2018年火点沿边境线分布,由南向北逐渐增多,火烧迹地面积2338.25 km2,国境线火烧频次集中在2~3次,中高火险区火点占比79.99%,风险区划精度较高。研究结果可对苏木政府制定草原火灾具体防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陕北黄土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植被与土壤耦合关系研究
    濮阳雪华, 王月玲, 赵志杰, 黄娟, 杨宇
    2021, 30(5):  13-24.  DOI: 10.11686/cyxb2020458
    摘要 ( 407 )   HTML ( 19)   PDF (1504KB) ( 5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被与土壤耦合协调关系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高效实施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通过对陕北黄土区针叶纯林、阔叶纯林、针阔混交林、乔灌复层林、灌木林和天然草地6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植被和土壤的全面调查与采样分析,建立植被与土壤耦合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各表征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植被与土壤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影响差异显著,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环境综合评价最好,乔灌复层林最差。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植被郁闭度、生物量、营养元素含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针阔混交林的植被群落综合评分最高,天然草地最低。土壤环境因子与植被生物量、营养元素及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耦合协调度依次为针阔混交林(0.767)>阔叶纯林(0.661)>天然草地(0.655)>灌木林(0.646)>针叶纯林(0.628)>乔灌复层林(0.234),其中针阔混交林为中级协调同步发展型,阔叶纯林属于初级协调同步发展型,天然草地属于初级协调植被滞后型,灌木林和针叶纯林均处于初级协调土壤滞后型,乔灌复层林则为中度失调土壤损益型。陕北黄土区植被恢复重建宜种植针阔混交林,还需加强植被抚育和土壤管理,避免配置乔灌复层林。

    绿肥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张学良, 张宇亭, 刘瑞, 谢军, 张建伟, 徐文静, 石孝均
    2021, 30(5):  25-33.  DOI: 10.11686/cyxb2020431
    摘要 ( 487 )   HTML ( 22)   PDF (1771KB) ( 59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不同绿肥在翻压和覆盖两种还田方式下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设置光叶苕子翻压(VB)、光叶苕子覆盖(VS)、黑麦草翻压(RB)、黑麦草覆盖(RS)和无绿肥(CK) 5个处理,测定土壤CO2、N2O、CH4浓度和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分析了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速率、累积排放量以及综合增温潜势。结果表明,绿肥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CO2、N2O的排放,不同还田方式(翻压与覆盖还田)及不同绿肥品种对CO2、N2O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覆盖还田较翻压还田显著降低了CO2、N2O排放。培养期内绿肥覆盖处理CO2的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比翻压处理降低17.07%~18.55%和8.15%~9.79%;N2O的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降低22.91%~38.35%和17.97%~34.39%。在相同还田方式下,不同绿肥品种显著影响了CO2、N2O排放,豆科绿肥还田引起的CO2、N2O累积排放量比禾本科绿肥高8.87%~10.85%和21.90%~52.42%。各处理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MBC、MB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绿肥翻压还田显著提升了MBC、MBN含量,比覆盖还田高21.42%~40.52%和28.22%~34.23%。综上,绿肥覆盖还田比翻压还田更能有效减少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人工成本,但是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有待田间试验验证。

    不同生长年限黄芪田间杂草群落结构特征
    任艳, 刘莎, 刘付松, 王道清, 吴发明
    2021, 30(5):  34-41.  DOI: 10.11686/cyxb2020208
    摘要 ( 314 )   HTML ( 11)   PDF (925KB) ( 34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杂草是抑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生物因子。黄芪为多年生药用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田间杂草群落结构不断发生变化。通过田间调查统计发现整个黄芪田中杂草有66种,分属24科59属。其中以菊科和豆科杂草种类最多,分别有10种。优势种有冰草、狗尾草、虫实、田旋花、苦荬菜等。不同生长年限黄芪田中杂草群落结构不同,一年生黄芪田间杂草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最低(32、1.71、0.49),Simpson指数最高(0.372),杂草集中度高。十年生黄芪田间杂草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最高(3.14、0.82),Simpson指数最低(0.068),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生长年限相近的黄芪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相近,以三年生与五年生黄芪田最为相似,Sorenson指数最高(0.828)。伴随年限的增加,黄芪田中杂草群落优势种变化趋势为“一年生种子植物-多年生小草本-多年生大草本/小灌木”,建群植物变化趋势为“虫实-冰草-醉马草/冷蒿”。黄芪田中杂草主要有两大类传播方式:以种子传播的游击战模式和以根茎走窜传播的根据地模式,分别以虫实和冰草为代表植物。

    硼对根瘤菌胞外多糖和吲哚乙酸分泌的调控研究
    陈永岗, 康文娟, 吴芳, 阿芸, 师尚礼, 张翠梅, 李自立
    2021, 30(5):  42-51.  DOI: 10.11686/cyxb2020220
    摘要 ( 323 )   HTML ( 11)   PDF (2474KB) ( 25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硼促进根瘤菌gn5f产胞外多糖和吲哚乙酸的调控机制,采用Label free蛋白质定量技术,分析硼对根瘤菌gn5f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硼浓度为100 mg?L-1,该浓度可以显著促进根瘤菌gn5f胞外多糖和吲哚乙酸(IAA)的分泌,同时最适浓度处理根瘤菌gn5f共鉴定到54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7个上调蛋白,47个下调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蛋白与能量产生及转化,脂肪酸β氧化、糖异生、氨基酸代谢及各种代谢酶类等有关。100 mg?L-1硼促进根瘤菌gn5f产胞外多糖和IAA的机制为:硼通过促进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琥珀酸半醛脱氢酶、乙酰辅酶A合成酶、琥珀酸半醛脱氢酶(NADP+)等差异蛋白上调,继而促进丙酮酸代谢、γ-氨基丁酸(GABA)旁路代谢,谷氨酸代谢等与三羧酸循环有关的代谢通路,为胞外多糖合成提供能量及所需要的各种前体物质(D-半乳糖残基,D-葡萄糖残基以及D-葡萄糖醛酸等),进而促进胞外多糖的合成;硼促进色氨酸合成,色氨酸在相关酶的作用下经吲哚-3-乙酰胺(IAM)或吲哚-3-丙酮酸途径合成IAA,继而促进IAA的合成。

    氮磷添加对藏北人工牧草生产性能和品质的评价
    彭艳, 孙晶远, 马素洁, 王向涛, 孙磊, 魏学红
    2021, 30(5):  52-64.  DOI: 10.11686/cyxb2020202
    摘要 ( 334 )   HTML ( 10)   PDF (1003KB) ( 20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田间实验,随机区组设计,选用禾本科牧草绿麦、燕麦,豆科牧草箭筈豌豆、藏豌豆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尿素75 kg·hm-2(N)、磷酸二铵375 kg·hm-2(NP)、有机肥22500 kg·hm-2(OM),尿素75 kg·hm-2+磷酸二铵375 kg·hm-2+有机肥22500 kg·hm-2(NPOM)5种处理,应用相关分析和4种评价模型对藏北人工牧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关联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与未施肥(CK)相比,氮磷添加均提高了牧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使牧草的主要物候期提前1~12 d。2)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对藏北人工草地的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株高和出苗率,其次也应关注牧草的茎叶比、分蘖/枝数和盖度。3)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相似优先比法综合评价表明以NPOM处理的绿麦与藏豌豆,NP处理的燕麦、绿麦与藏豌豆,NP和NPOM处理的人工牧草综合评价最佳。因此,藏北人工草地建设过程中应适当地提高株高及出苗率,选用绿麦与藏豌豆混播进行NP、NPOM处理对提高草地生产性能,改善牧草品质效果最好,适宜在藏北地区大面积种植。

    水分胁迫对新疆准东地区钠猪毛菜的生活史对策的影响
    彭磊, 张力, 周小龙, 万彦博, 师庆东
    2021, 30(5):  65-74.  DOI: 10.11686/cyxb2020224
    摘要 ( 256 )   HTML ( 8)   PDF (3484KB) ( 37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是制约干旱区植物生长的关键性限制因子。选取新疆准东干旱荒漠地区优势物种钠猪毛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控制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不同水分梯度对钠猪毛菜生长策略的影响,为新疆准东地区大规模露天矿区植被重建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不同生长时期,水分胁迫对钠猪毛菜的生物量分配具有显著影响,根冠比随胁迫程度增加而增加,地上生物量较地下生物量减少程度较快;2)应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分析法,依此对钠猪毛菜生长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幼苗期、生长期、繁殖期生长情况最优分别为5、10 d及对照组;3)钠猪毛菜各个生长阶段含水率差异显著,表现为幼苗期>生长期>繁殖期,且都随胁迫增加而降低;4)钠猪毛菜C、N含量在幼苗期、营养生长期、繁殖期差异显著,P含量差异不显著,N∶P在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均小于14,繁殖期大于16;5)钠猪毛菜在幼苗期和营养生长期偏向于地下权衡,在繁殖期的低胁迫下偏向于地上权衡,高胁迫下偏向于地下权衡。钠猪毛菜在幼苗期和生长期对水分胁迫具有相似的生存对策,繁殖期在低胁迫时生存对策与幼苗期、生长期相一致,而在高胁迫时恰好相反。

    水分逆境对发草脯氨酸及其代谢途径的影响
    罗巧玉, 王彦龙, 陈志, 马永贵, 任启梅, 马玉寿
    2021, 30(5):  75-83.  DOI: 10.11686/cyxb2020505
    摘要 ( 315 )   HTML ( 8)   PDF (1549KB) ( 24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以发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模拟水分胁迫,研究干旱、水涝胁迫下发草地上部分及根系中脯氨酸(Pro)积累状况及其代谢途径中底物、中间产物和关键酶的变化。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和水涝胁迫均使发草Pro含量显著升高(P<0.05),相同的水分处理下发草地上部分及根系中Pro含量相差不大。2)干旱胁迫和水涝胁迫下,发草地上部分和根系中谷氨酸(Glu)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相同的水分处理下根系中Glu含量大于地上部分。水分胁迫使发草地上部分的鸟氨酸(Orn)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根系中Orn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同时,干旱胁迫和水涝胁迫下,发草地上部分和根系中Δ1-吡咯琳-5-羧酸合成酶、鸟氨酸转氨酶(δ-OAT)、Δ1-吡咯琳-5-羧酸还原酶的活性均显著增强(P<0.05),且地上部分δ-OAT活性强于根系。另外,Δ1-吡咯琳-5-羧酸脱氢酶和脯氨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发草通过积累Pro缓解干旱和水涝胁迫,地上部分Pro的积累是Glu途径和Orn途径协同作用的结果,但根系中Pro的积累以Glu途径为主。

    盐胁迫对湖南稷子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陆安桥, 张峰举, 许兴, 王学琴, 姚姗
    2021, 30(5):  84-93.  DOI: 10.11686/cyxb2020209
    摘要 ( 349 )   HTML ( 12)   PDF (1830KB) ( 3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湖南稷子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和Na2SO4盐胁迫对湖南稷子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别对两种盐胁迫下湖南稷子的生长发育指标(株高、根长、鲜干比等),叶绿体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0 mmol·L-1(NaCl和Na2SO4)的盐胁迫是限制湖南稷子苗期生长发育的阈值;50 mmol·L-1(NaCl)和75 mmol·L-1(Na2SO4)时叶绿体色素含量最高;脯氨酸含量在盐胁迫下显著高于对照(P<0.05),100 mmol·L-1(NaCl)和125 mmol·L-1(Na2SO4)是脯氨酸含量可上升的最大盐胁迫浓度;丙二醛含量在盐浓度为100 mmol·L-1(NaCl和Na2SO4)时达到最大值;75 mmol·L-1(NaCl)和100 mmol·L-1(Na2SO4)时可溶性糖含量、CAT活性达到峰值;SOD活性在盐浓度≥50 mmol·L-1(NaCl和Na2SO4)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湖南稷子对NaCl和Na2SO4盐胁迫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且NaCl的抑制作用强于Na2SO4

    根瘤菌与固氮菌联合对毛叶苕子的促生效果
    魏志敏, 孙斌, 方成, 代子雯, 刘满强, 焦加国, 胡锋, 李辉信, 徐莉
    2021, 30(5):  94-102.  DOI: 10.11686/cyxb2020210
    摘要 ( 318 )   HTML ( 9)   PDF (1121KB) ( 38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前期筛选的具有优良固氮活性的巨大芽孢杆菌菌株N3和豌豆根瘤菌菌株Vic5,研究单一及复合接种对毛叶苕子的促生效果及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不接菌处理CK,单一接种N3能显著提高毛叶苕子根瘤固氮酶活性,单一接种Vic5能显著提高毛叶苕子地上部生物量、结瘤数和根瘤固氮酶活性,Vic5处理下毛叶苕子地上部生物量、结瘤数、根瘤固氮酶活性及根系形态学指标包括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尖数较N3处理分别增加了72.55%、121.20%、47.22%、21.46%、50.48%、53.85%和47.42%。相比CK,接种N3处理土壤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Vic5处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复合接菌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提高。接种N3能显著提高土壤固氮酶活性,接种Vic5能显著提高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土壤固氮酶活性,复合接种处理下土壤基础呼吸强度最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最高,土壤固氮酶活性最高,用乙炔还原法测得固氮酶活性为C2H4 53.77 nmol·g-1·h-1。综上所述,相比单一接种,复合接种自生固氮菌N3和豌豆根瘤菌Vic5表现出对毛叶苕子更优的促生作用和对土壤具有更好的改良作用,可为后期毛叶苕子专性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不同水分环境下玉米叶面积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赵小强, 钟源, 周文期
    2021, 30(5):  103-120.  DOI: 10.11686/cyxb2020295
    摘要 ( 384 )   HTML ( 4)   PDF (4327KB) ( 57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米叶面积的大小及分布特征不仅影响其光合效率、蒸腾速率,而且与其耐旱性、耐密性、抗倒伏性及产量形成紧密相关。深入剖析不同水旱环境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叶位叶面积的分子遗传机理对玉米耐旱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构建的2套F2∶3群体为试材,在8种水分环境下,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对玉米相应叶(V18时期第10片叶、R1时期穗三叶)叶面积进行单环境和多环境联合QTL分析;参考玉米基因组B73 RefGen_v3挖掘稳定表达的QTLs (sQTLs)区间内的候选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IM法,单环境下2个生育时期2套F2∶3群体间总共定位到了7个玉米相应叶叶面积QTLs,主要受显性(81.0%)、部分显性(14.3%)和超显性(4.7%)等遗传效应的调控,其中在干旱环境下定位到了5个QTLs。采用MCIM法,在2套F2∶3群体间总共检测到6个相应叶叶面积的联合QTLs,其中1个表现为显著的QTL与环境的互作(QTL×E, Bin 2.08~2.09),1对QTLs (Bin 1.08~1.10与 Bin 2.08~2.09)参与了显著的加性与加性(AA)上位性互作。结合CIM和MCIM法进一步分析在2套F2∶3群体间检测到了6个sQTLs,其分别位于Bin 1.08~1.10、Bin 2.08~2.09、Bin 4.08~4.09、Bin 6.05、Bin 8.03和Bin 10.03处,并在这些sQTLs区间内确定了12个玉米叶发育相关候选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总共收集了75个玉米叶发育相关候选基因,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这些候选基因划分为3大进化分支,且上述检测到的12个候选基因分布于这3大进化分支上。这些结果为系统地解析玉米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水旱环境下相应叶叶面积的分子遗传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检测到的sQTLs可作为叶面积改良的重要染色体区段,检测到的候选基因为其进一步克隆、功能分析及育种应用提供了信息参考。

    无芒隐子草全基因组水平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鉴定及其中断基因分析
    王艺蒙, 马甜甜, 欧阳子凤, 张吉宇
    2021, 30(5):  121-133.  DOI: 10.11686/cyxb2020219
    摘要 ( 442 )   HTML ( 18)   PDF (3036KB) ( 5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TR反转录转座子是植物基因组内大量可移动的遗传因子,是基因组的重要成分之一。无芒隐子草基因组大小为543 M,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了299079个LTR反转录转座子,占全基因组的26.54%,但是缺少无芒隐子草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的研究。基于无芒隐子草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出具有潜在活性的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845个,其中有410个属于Gypsy超家族,435个属于Copia超家族。对这些序列进行了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和插入时间的分析,发现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的大量转座发生在4百万年内,插入时间较近,插入高峰期是1~1.5百万年间。筛选出被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中断的基因有183个,145个被中断的基因得到了GO功能注释,分析了被中断基因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对反转录转座子的鉴定有助于深入了解无芒隐子草的进化过程,为无芒隐子草全长LTR反转录转座子与中断基因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亚丁牦牛和拉日马牦牛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纪会, 官久强, 王会, 周建旭, 阿农呷, 何宗伟, 樊珍详, 邱龙康, 曹诗晓, 安添午, 柏琴, 钟金城, 罗晓林
    2021, 30(5):  134-145.  DOI: 10.11686/cyxb2020212
    摘要 ( 334 )   HTML ( 8)   PDF (5129KB) ( 25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亚丁牦牛和拉日马牦牛均为肉乳兼用型优良地方牦牛资源,本研究旨在探究亚丁牦牛和拉日马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各牦牛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对亚丁牦牛、拉日马牦牛以及其他7个地方牦牛群体(九龙牦牛、麦洼牦牛、金川牦牛、昌台牦牛、中甸牦牛、玉树牦牛、类乌齐牦牛)进行RAD简化基因组测序,基于检测到的SNP信息计算遗传统计量。结果表明,亚丁牦牛和拉日马牦牛的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2186、0.2233,亚丁牦牛遗传多样性较贫乏。亚丁牦牛的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st值最高为0.0653,与其他8个牦牛群体存在中度分化,Structure分析显示其血统构成纯正,可列为一个独立遗传资源。拉日马牦牛Fst值最低为0.0443,其群体遗传结构较复杂,与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存在基因交流,属麦洼牦牛的祖先群之一。亚丁牦牛和拉日马牦牛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保护,研究结果对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日粮添加花生秧和苜蓿草粉对波麻杂交羊增重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索效军, 张年, 杨前平, 陶虎, 熊琪, 李晓锋, 张凤, 陈明新
    2021, 30(5):  146-154.  DOI: 10.11686/cyxb2020217
    摘要 ( 388 )   HTML ( 18)   PDF (846KB) ( 3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日粮添加花生秧和苜蓿草粉对肉羊增重性能、器官发育及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4.5~5.0月龄、体重(21.40±1.15) kg的健康波麻杂交去势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饲喂花生秧、花生秧+苜蓿草粉、苜蓿草粉为粗饲料的日粮,采用全混合饲粮,各组日粮营养水平基本一致。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试验始末称重,进行屠宰试验,并采集血液。结果表明:花生秧+苜蓿草粉和苜蓿草粉组宰前活重和胴体重均显著高于花生秧组(P<0.05),日增重、屠宰率极显著高于花生秧组(P<0.01),而料重比极显著低于花生秧组(P<0.01);各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除花生秧+苜蓿草粉和苜蓿草粉组瘤胃重量显著高于花生秧组外,各组器官重量及占宰前活重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羊血液常规指标值均处于正常范围,花生秧+苜蓿草粉和苜蓿草粉组血清白蛋白、血糖显著高于花生秧组(P<0.05),尿素氮显著低于花生秧组(P<0.05);花生秧+苜蓿草粉组平均每kg增重成本最低。总而言之,花生秧和苜蓿草粉搭配使用较单一饲喂效果更好。

    响应面法优化藜麦秸秆饲料发酵工艺的研究
    余肖飞, 郭晓农, 张妍, 刘子威, 张喜闻, 徐可新, 吴治勇
    2021, 30(5):  155-164.  DOI: 10.11686/cyxb2020203
    摘要 ( 432 )   HTML ( 8)   PDF (5458KB) ( 4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乳酸菌、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菌剂以及黑曲霉对藜麦秸秆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为藜麦秸秆在饲用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利用微生物发酵以期改善藜麦秸秆的营养价值。乳酸菌单一发酵时,设定发酵时间、含水量和菌剂添加量3个试验因子,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菌剂发酵藜麦秸秆试验中设定发酵时间、含水量和混合比例3个试验因子,均采用L9(34)正交原理设计试验,对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和可溶性糖4个营养指标做响应面法处理。同时做了黑曲霉对藜麦秸秆发酵饲料的对比试验。1)相同发酵条件下,混合制剂降解纤维素的作用比单一发酵剂明显;2)发酵处理后的藜麦秸秆饲料较未发酵的藜麦秸秆粗蛋白平均含量提高了约2.70%;3)发酵过程中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小,在0.24%~0.31%;4)发酵处理后,藜麦秸秆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约3%;5)黑曲霉具有明显的降解纤维素和提高可溶性糖含量的作用,但黑曲霉发酵的饲料感官品质较差。微生物发酵对藜麦秸秆饲料品质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一定条件下,混合菌协同发酵优于单一菌株发酵。

    乳酸菌或有机酸盐与尿素复配添加对紫花苜蓿混合青贮的影响
    谢展, 穆麟, 张志飞, 陈桂华, 刘洋, 高帅, 魏仲珊
    2021, 30(5):  165-173.  DOI: 10.11686/cyxb2020372
    摘要 ( 346 )   HTML ( 10)   PDF (812KB) ( 2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紫花苜蓿、稻秸和麦麸按质量比8∶1∶1为混合青贮原料,设计双因素试验,因素A:乳酸菌(LA)和有机酸盐(AS),因素B:尿素添加量分别为1.5(U1)、3.0(U2)和4.5(U3)g·kg-1FW和未添加组(U0)。青贮45 d后分析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乳酸菌处理组的pH值、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料价值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有机酸盐处理组(P<0.05),乳酸菌处理组的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有机酸盐处理组(P<0.05)。U3处理组的pH值、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显著高于其他3组;U0处理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其他3组,U0处理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添加乳酸菌的同时添加1.5或3.0 g·kg-1FW的尿素,混合青贮效果最佳。

    12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在成都平原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肖逸, 杨忠富, 聂刚, 韩佳婷, 帅杨, 张新全
    2021, 30(5):  174-185.  DOI: 10.11686/cyxb2020447
    摘要 ( 354 )   HTML ( 18)   PDF (2176KB) ( 29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筛选适宜在成都平原地区种植的多花黑麦草品种(系),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12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的生长速度、茎叶比、刈割高度、干草产量、鲜草产量等生产性能指标,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对不同刈割时期的4个营养成分动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多花黑麦草在3~4月生长速度最快,日均生长速度达2.05~2.18 cm,而此时茎所占比例较大,鲜草茎叶比为1.02~1.14,干草茎叶比为0.71~1.00。各参试多花黑麦草品种(系)鲜草产量达93444~109660 kg·hm-2,干草产量为13191~15099 kg·hm-2,其中新品系JG1和DC2两年平均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15099和14846 kg·hm-2,较对照杰威增产14.5%和12.5%。安第斯的粗蛋白含量达18.44%,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新品系JG1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为最低,分别为26.09%和53.43%;川农1号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达21.67%。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12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的产量和营养品质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新品系DC2、JG1、CA1和GB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可进一步试验以在成都平原推广利用。

    耐亚磷酸盐紫花苜蓿品种筛选及评价指标的鉴定
    王吉祥, 宫焕宇, 屠祥建, 郭侲洐, 赵嘉楠, 沈健, 栗振义, 孙娟
    2021, 30(5):  186-199.  DOI: 10.11686/cyxb2020453
    摘要 ( 321 )   HTML ( 9)   PDF (1457KB) ( 2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亚磷酸盐是正磷酸盐的一种还原形态,具有溶解度高、运输效率高、与土壤反应活性低等优势。通过探讨不同紫花苜蓿品种苗期对亚磷酸盐的耐逆能力,旨在为紫花苜蓿耐亚磷酸盐品种筛选和亚磷酸盐新型磷肥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37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正磷酸盐(0.5 mmol·L-1 KH2PO4)和亚磷酸盐(0.5 mmol·L-1 KH2PO3)两个处理,测定不同品种幼苗的株高(PH)、茎粗(SD)、茎叶磷含量(SPC)、茎叶干重(DWS)、根干重(DWR)、根冠比(RSR)、总根长(RL)、根表面积(RSA)、根磷含量(RPC)、叶绿素含量(Chl)、叶面积(LA)、净光合速率(Pn)12个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情况。以各单项指标的耐亚磷酸盐系数(PTC)作为衡量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耐亚磷酸盐的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数学模型。在亚磷酸盐胁迫下,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磷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余指标均显示下降。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12个单项指标转换成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根据耐亚磷酸盐综合评价值和聚类分析,可将37个品种划分为4个类别,其中,高度耐亚磷酸盐包括WL903和可汗2个,中度耐亚磷酸盐12个,低耐亚磷酸盐17个,亚磷酸盐敏感型6个。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耐亚磷酸盐特性的评价回归模型Y=-0.174+0.102PH+0.189DWR+0.168 RL+0.187RSA-0.061PnR2=0.9908),且各品种对回归方程的估计精度均大于93.22%。综合表明:高度耐亚磷酸盐的品种有可汗和WL903;在亚磷酸盐胁迫下,株高、根干重、总根长、根表面积和净光合速率等可作为紫花苜蓿品种耐亚磷酸盐特性强弱的快速鉴定和预测指标。

    综合评述
    先秦时期的牧草栽培利用考述
    陶雅, 孙启忠, 柳茜, 李峰, 徐丽君, 李达, 王笛
    2021, 30(5):  200-210.  DOI: 10.11686/cyxb2020216
    摘要 ( 300 )   HTML ( 10)   PDF (1132KB)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集、渔猎和畜牧是人类在原始社会中最主要的3种谋生方式,由渔猎和畜牧进化到植物栽培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转折。在原始社会,牧畜和农业的发明都是男子,男子由渔猎中发明了牧畜的事业,随着牧畜的发展,对草料的需求量也增加,就产生了刍秣的栽培。因牧畜时代所养牲畜渐多,刍秣之需要亦愈切,当先民们偶然发现积存牧草之处长出了新的牧草,无形中产生了种植的观念,并逐渐由观察尝试而获得了种植的知识,最初种植牧草是圈一定的地,以野生植物加以培植当做牧草,因而发现了适于人类食用的谷粟。由此可见,禾黍菽麦的种植是在牧畜刍秣种植中发现和发展起来的。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畜牧业比较发达,卜辞中出现了刍牧刍秣的记载。马在商周时代是一种重要的家畜,人们要用粮食谷子等来饲喂。郭沫若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指出,在中国的文字上最初的田字不是后来的禾黍粟麦的田,而是供刍秣狩猎的田,刍秣的田,也就是最早的种植是以牧畜为对象的刍秣。从《诗经》记载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刍秣种植利用的现状,如《诗经·小雅·鸳鸯》中的“乘马在厩,秣之摧之”。由此可知我国用谷物喂马起源甚古,另一方面也看出,我国进行牧草加工渊源甚是久远。在西周我国就将火引入了草地的生态管理中,《周礼·夏官·牧师》有记载“孟春焚牧”。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天志上》有“莫不犓牛羊”的记载,在鲁国设有主管主苑囿刍牧之吏为乘田。

    研究简报
    苗期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西藏野生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包赛很那, 王向涛, 武俊喜, 苗彦军, 贾祥, 田彦婷
    2021, 30(5):  211-220.  DOI: 10.11686/cyxb2020213
    摘要 ( 348 )   HTML ( 7)   PDF (1106KB) ( 17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苗期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西藏野生植物即天蓝苜蓿、垂穗披碱草、小叶棘豆、羊茅、紫花针茅、丝颖针茅、藏北嵩草和黑穗画眉草的化感作用规律,采用室内生物学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0.1、0.05、0.025、0.0125 g·mL-1)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阐明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植物的化感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根长、苗干重和根干重具有显著的化感作用(P<0.05),且8种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浸提液对天蓝苜蓿、小叶棘豆和羊茅种子萌发生长具有促进作用(SE>0),而对垂穗披碱草和紫花针茅种子萌发生长具有抑制作用(SE<0),对丝颖针茅和黑穗画眉草种子萌发生长的作用无明显规律。采用植物平均敏感指数分析劲直黄芪根浸提液对8种植物种子萌发生长的化感作用发现,其对劲直黄芪根浸提液的平均敏感性趋势总体为:垂穗披碱草>紫花针茅>丝颖针茅;促进作用大小顺序为:小叶棘豆>藏北嵩草>黑穗画眉草>羊茅>天蓝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