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草业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4-20
    上一期   
    目录
    2022年4期目录
    2022, 31(4):  0. 
    摘要 ( 173 )   PDF (301KB) ( 1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论文
    退化高寒草甸狼毒群落分类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刘咏梅, 董幸枝, 龙永清, 朱志梅, 王雷, 盖星华, 赵樊, 李京忠
    2022, 31(4):  1-11.  DOI: 10.11686/cyxb2021310
    摘要 ( 590 )   HTML ( 60)   PDF (1700KB) ( 69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狼毒的入侵扩散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日益严重。基于祁连山中段典型样地的群落调查、土壤采样和高精度地形测量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冗余分析(RDA)在微观尺度上探讨了退化高寒草甸狼毒群落的分类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TWINSPAN分类将退化草甸狼毒群落划分为3种群丛类型,即Ⅰ)狼毒+紫花针茅+线叶嵩草+披针叶黄华群丛;Ⅱ)狼毒+紫花针茅+委陵菜+美丽风毛菊群丛;Ⅲ)紫花针茅+草玉梅+狼毒+早熟禾群丛。2)RDA分析显示土壤全磷、全钾含量是影响退化草甸狼毒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坡向。土壤养分对于狼毒群落空间格局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覆盖度高的狼毒群丛对低磷、低钾的土壤环境更敏感。3)随着入侵程度加重,狼毒群丛Ⅲ、Ⅱ、Ⅰ的物种优势度发生明显更替,禾本科植物(早熟禾、紫花针茅)重要值减小(4.10、3.12、2.10),豆科植物(异叶米口袋、花苜蓿)重要值先增后减(0.28、0.57、0.25),莎草科植物(线叶嵩草、矮生嵩草)重要值增加(0.23、1.18、2.19)、毒杂草(狼毒、草玉梅、披针叶黄华、乳白香青、青海刺参等)重要值明显上升(6.10、5.14、10.08),群落Ⅰ和Ⅱ中狼毒替代紫花针茅成为最重要的建群种,狼毒覆盖度呈规律地梯度增加(5.5%、11.0%、29.7%)。本研究反映了狼毒型退化草甸逆向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构成和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可为草地资源管理、退化草甸修复及狼毒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金玲, 陆颖, 马红彬, 谢应忠, 沈艳
    2022, 31(4):  12-21.  DOI: 10.11686/cyxb2021007
    摘要 ( 488 )   HTML ( 32)   PDF (2335KB) ( 29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了解草地群落类型、分布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对草地科学管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鄂托克前旗荒漠草原的100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区内100个样地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进行观测和分析,测定土壤理化因子,采用双向指示种法(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对植物群落数量进行分类,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1)研究区内荒漠草原分为黑沙蒿+短花针茅群落,短花针茅+芨芨草群落,冰草+芨芨草群落,黑沙蒿+苦豆子群落,中间锦鸡儿+牛枝子群落,短花针茅+猫头刺群落,苦豆子+短花针茅群落,大针茅+白刺群落8个类型。2)CCA排序结果表明,土壤主要理化因子与排序轴的相关性由大到小分别为碱解氮、速效钾、全磷、土壤容重、全氮、速效磷、有机质和总碳。碱解氮和速效钾对内蒙古鄂托克前旗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分布影响较大。3)TWINSPAN分类与CCA排序结合反映了群落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为内蒙古鄂托克前旗荒漠草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生物量对长期养分添加的响应
    卢俊艳, 红梅, 赵巴音那木拉null, 赵乌英嘎, 王文东, 马尚飞, 杨殿林
    2022, 31(4):  22-31.  DOI: 10.11686/cyxb2021272
    摘要 ( 370 )   HTML ( 23)   PDF (3788KB) ( 27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贝加尔针茅草原因常年放牧导致不同程度退化,主要体现为植物多样性下降和土壤养分流失等问题,而将流失养分归还后能否提高贝加尔针茅草原植被群落多样性及生产力尚不明确。故于2010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贝加尔针茅草原设置长期N、P、K添加(100 kg·hm-2?a-1)及其交互处理试验。连续3年(2017-2019年)试验结果表明:1)长期N、NK、NP和NPK添加显著提高草原禾本科相对重要值(P<0.05),降低杂类草相对重要值,使群落优势种由杂类草转变为禾本科;2)N、NK、NP和NPK添加显著增加群落和禾本科地上生物量(P<0.05),显著降低杂类草地上生物量(P<0.05),P添加显著增加豆科地上生物量(P<0.05),在降水量充足年份植物生物量对养分添加的响应更为敏感;3)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均在NK、NP和NPK添加下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N是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和功能群地上生物量以及物种多样性的主要限制因子,P的限制作用仅次于N,K的作用最弱。N与P、K的组合添加在降水量充足年份对贝加尔针茅草原植被群落的影响大于干旱年份。

    黄土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初步研究
    孙洪仁, 王显国, 卜耀军, 乔楠, 任波
    2022, 31(4):  32-42.  DOI: 10.11686/cyxb2021077
    摘要 ( 412 )   HTML ( 13)   PDF (1132KB) ( 30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给黄土高原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搜集黄土高原紫花苜蓿施肥试验文献,提取土壤氮素含量、施氮处理和缺氮处理的产草量数据,采用零散试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该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生长第1年紫花苜蓿土壤碱解氮第1~6级丰缺指标为≥73、55~73、39~55、26~39、13~26和<13 mg·kg-1,土壤全氮第1~5级丰缺指标为≥1.5、1.1~1.5、0.7~1.1、0.4~0.7和<0.4 g·kg-1,土壤有机质第1~6级丰缺指标为≥19、13~19、9~13、5~9、2~5和<2 g·kg-1;生长第2年及以上紫花苜蓿土壤碱解氮第1~5级丰缺指标为≥79、51~79、30~51、13~30和<13 mg·kg-1;未区分生长年限紫花苜蓿土壤全氮第1~4级丰缺指标为≥1.9、1.2~1.9、0.5~1.2和<0.5 g·kg-1,土壤有机质第1~5级丰缺指标为≥24、13~24、6~13、2~6和<2 g·kg-1。当目标产量为9.0~22.5 t·hm-2、氮肥利用率为40%时,第1~6级土壤的推荐施氮量分别为0~0、68~169、135~338、203~506、270~675和338~844 kg·hm-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黄土高原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为该区域紫花苜蓿测土施氮提供了科学依据。

    氮磷肥对季节性栽培紫花苜蓿生长及再生的影响
    高丽敏, 陈春, 沈益新
    2022, 31(4):  43-52.  DOI: 10.11686/cyxb2021019
    摘要 ( 458 )   HTML ( 19)   PDF (910KB) ( 38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氮磷肥供应对干物质产量及再生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磷(P2O5)水平处理(0、50、100、150 kg·hm-2)及4个氮(N)水平处理(0、60、120、180 kg·hm-2),研究了干物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地上部氮磷含量及累积量、再生6和12 d的生长量等指标对氮磷肥投入的响应。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及磷肥均显著促进了紫花苜蓿的生长。在低磷供应条件下,干物质产量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磷条件下,适宜生长的最优施氮量为120 kg·hm-2。对不同施氮处理而言,饲草干物质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显著增加。2)干物质产量与地上部氮含量、地上部氮累积量、地上部磷累积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氮磷肥施用可以促进植株残茬再生,0、50、100、150 kg·hm-2磷处理下适宜残茬再生所需的施氮量分别为180、120、120、60 kg·hm-2。刈割6 d后残茬的再生芽芽长及叶面积、刈割12 d后叶面积均与再生生物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施用磷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氮肥的用量。当磷肥施用量分别为0、50、100、150 kg·hm-2时,适宜生长及再生的氮肥推荐用量分别为180、120、120、60 kg·hm-2。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推荐年施磷量及施氮量分别为100及120 kg·hm-2,研究结果可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技术中的肥料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化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肥料对垂穗披碱草生长的影响
    撖冬荣, 姚拓, 李海云, 陈敏豪, 高亚敏, 李昌宁, 白洁, 苏明
    2022, 31(4):  53-61.  DOI: 10.11686/cyxb2021036
    摘要 ( 371 )   HTML ( 11)   PDF (2679KB) ( 18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微生物肥料(MF)与化肥(CF)对垂穗披碱草的促生最佳施用配比,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化肥减量20%和40%分别配施5种剂量(60、90、120、150、180 kg·hm-2)微生物肥料对垂穗披碱草农艺性状、根系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茬,80%CF (240 kg·hm-2)配施90 kg·hm-2MF,垂穗披碱草株高、茎粗、干草产量较对照(CK)分别提高34.86%、44.83%、3.08%;80%CF配施120 kg·hm-2MF,粗脂肪含量较CK提高22.97%,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较CK降低6.59%;80%CF配施150 kg·hm-2MF,粗蛋白含量较CK提高36.09%,80%CF配施90 kg·hm-2M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降低15.64%。第2茬,80%CF配施60 kg·hm-2MF,垂穗披碱草总根长较CK增加34.77%;80%CF配施90 kg·hm-2MF,株高、茎粗、干草产量和总根表面积较CK分别提高80.43%、66.34%、13.08%和8.66%;80%CF配施120 kg·hm-2MF,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总根体积、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分别较CK提高25.30%、14.61%、45.54%、19.39%和51.04%;80%CF配施180 kg·hm-2MF,ADF和NDF含量分别较CK降低8.13%和8.88%。通过主成分分析,化肥减量20%(240 kg·hm-2)与微生物肥料(90 kg·hm-2)配施对垂穗披碱草促生效果最好。

    宁夏干旱区滴灌条件下燕麦与光叶紫花苕不同混播模式的生产性能、品质及综合评价研究
    李满有, 杨彦军, 王斌, 沈笑天, 曹立娟, 李小云, 倪旺, 兰剑
    2022, 31(4):  62-71.  DOI: 10.11686/cyxb2021012
    摘要 ( 325 )   HTML ( 33)   PDF (913KB) ( 2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宁夏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按同行、间行、交叉和条撒4种混播模式对草地生产性能、种间关系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进行综合评价,探寻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最佳混播模式。结果表明,4种混播模式较单播均显著提高了牧草产量(P<0.05),其中,间行混播下鲜、干草产量最高,分别达36495和11906 kg·hm-2;混播草地较燕麦单播显著改善了牧草品质,其中间行混播牧草相对饲喂价值为115.89,仅低于光叶紫花苕单播;4种混播模式相对产量总和(RYT)均大于1,表现为种间竞争弱于种内竞争,燕麦和光叶紫花苕具有一定的生态位分化,其中间行混播尤为明显。经主成分分析(PCA),燕麦与光叶紫花苕间行混播模式综合性状表现最好。

    6个燕麦品种在昂仁县的生产性能及饲草品质比较
    吴海艳, 曲尼, 曲珍, 同桑措姆, 达娃卓嘎, 德央, 尼玛卓嘎, 刘昭明, 马玉寿
    2022, 31(4):  72-80.  DOI: 10.11686/cyxb2021318
    摘要 ( 465 )   HTML ( 23)   PDF (500KB) ( 40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6个燕麦品种为材料,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农艺性状、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共25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在日喀则昂仁县种植推广的兼具较高生产性能和品质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6个品种中除青海444能进入蜡熟期外,其余品种均处于乳熟期,且甜燕麦和青引1号株高达147 cm以上,显著高于其余品种(P<0.05);甜燕麦茎粗为6.39 mm,与青海444、加燕2号、青引1号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白燕2号和青引2号(P<0.05);6个品种鲜重和干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甜燕麦干草产量最高(18420.13 kg·hm-2),青引2号干草产量最低(13617.96 kg·hm-2);6个燕麦品种的粗蛋白含量为5.66%~11.59%,粗脂肪含量为2.94%~3.50%,相对牧草质量最高的是青引2号,为174.76。主成分分析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91.78%。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序,甜燕麦得分最高,为2.37。因此,最适宜在昂仁县推广种植的兼顾生产性能和饲草品质的燕麦品种为甜燕麦。

    老芒麦离区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差异研究
    吴瑞, 刘文辉, 张永超, 刘敏洁
    2022, 31(4):  81-92.  DOI: 10.11686/cyxb2021045
    摘要 ( 372 )   HTML ( 13)   PDF (4079KB) ( 12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老芒麦离区形态特征和影响落粒的关键因素,以1份高落粒种质和1份低落粒种质为研究对象,两份材料各自达到乳熟期开始分批采集样品,从离区形态特征、水解酶活性、动态落粒率及生理特性方面对两份种质及两种脱落类型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明确高落粒与低落粒材料在落粒性上的差异以及种柄离区和小穗柄离区的差异。结果表明:1)高落粒材料的离区发育较低落粒材料早,且离区内陷较明显。种柄离区发育较小穗柄离区早,且离区更明显。观察脱落后的离区断裂面发现,离区存在环状结构。2)水解酶活性在乳熟后各时期存在差异,种子成熟后期酶活性普遍较高。高落粒材料的酶活性高于低落粒材料,种柄酶活性高于小穗柄酶活性,表明种柄脱落在落粒过程中占主导位置。3)种子成熟过程中,落粒率逐渐增加,高落粒种质的落粒率始终高于低落粒种质,且高落粒种质乳熟后第16天开始落粒率迅速增加。4)种子成熟过程中,落粒率与含水量、电导率及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而与酶活性、发芽率及淀粉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生理物质对老芒麦落粒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因此,综合以上生理指标选择乳熟后第16天为老芒麦的最适收获期,该时期老芒麦种子已具有较高的活力,且能避免种子脱落的高峰期。

    抗坏血酸和水杨酸丸衣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欧成明, 赵美琦, 孙铭, 毛培胜
    2022, 31(4):  93-101.  DOI: 10.11686/cyxb2021018
    摘要 ( 385 )   HTML ( 24)   PDF (489KB) ( 28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抗坏血酸(AsA)和水杨酸(SA)丸衣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缓解效应,以紫花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AsA(1、2、4、8 mmol·L-1)和SA(1、5、10、20 mmol·L-1)对紫花苜蓿种子拌种后进行丸衣处理(未丸衣种子为CK1,不做拌种处理的丸衣种子记为CK2),分析丸衣种子在NaCl胁迫下发芽特性的变化,以期获得能有效缓解紫花苜蓿种子盐胁迫效应的种子丸衣配方。结果表明,1.25%和1.50%的NaCl胁迫显著(P<0.05)降低了紫花苜蓿未丸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种苗长和种苗重,延长了平均发芽时间。AsA在1.25%NaCl胁迫下缓解效果不明显,4 mmol·L-1AsA拌种后丸衣处理,能提高1.50%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种苗长。1 mmol·L-1SA拌种后丸衣处理,能提高1.50%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种苗长,而20 mmol·L-1SA拌种后丸衣处理降低了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说明AsA和SA丸衣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与其拌种浓度和NaCl胁迫浓度有关。本试验筛选出4 mmol·L-1AsA和1 mmol·L-1SA拌种丸衣配方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最优,该结果为AsA和SA丸衣应用于紫花苜蓿种子缓解NaCl胁迫提供依据。

    践踏胁迫下狗牙根草坪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
    卫宏健, 丁杰, 张巨明, 杨文, 王咏琪, 刘天增
    2022, 31(4):  102-112.  DOI: 10.11686/cyxb2021078
    摘要 ( 323 )   HTML ( 16)   PDF (3560KB) ( 29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践踏胁迫下草坪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对两种狗牙根品种,普通狗牙根和Tifgreen狗牙根草坪进行践踏处理,对环境因子指标(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综合质量、土壤pH和表面硬度)和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测定,并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践踏处理下,草坪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综合质量和土壤pH显著低于非践踏处理,而土壤表面硬度则显著高于非践踏处理(P<0.05)。多样性结果发现两种草坪草践踏处理与非践踏处理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存在差异。在门分类水平上,践踏处理提高了两种狗牙根草坪的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和降低了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践踏处理下两种狗牙根草坪的粗糙孔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非践踏处理,弯孢霉属在践踏条件下相对丰度较高。非度量多维尺度法(NMDS)分析发现,践踏胁迫以及品种差异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其中践踏因素的影响较大。线性判别分析(LEfSe)结果表明,践踏处理下两个狗牙根品种丰度具有显著差异的真菌类型排名前5的均为子囊菌门、座囊菌纲、格孢腔菌目、格孢腔菌科、弯孢霉属,而对于非践踏处理的则是担子菌门、伞菌纲、糙孢孔目、刺孢菌科、粗糙孔菌属。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狗牙根草坪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与环境因子间显著相关,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pH。践踏胁迫显著改变了草坪的环境因子,是影响草坪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草坪的环境因子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显著相关(P<0.05),草坪土壤中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在践踏胁迫下始终占主导地位,能够作为草坪耐践踏胁迫的真菌指示菌种之一,本研究可为我国南方地区草坪草的管理和养护提供理论依据。

    蕨麻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李晨芹, 李军乔, 王鑫慈, 牛永昆, 曲俊儒
    2022, 31(4):  113-123.  DOI: 10.11686/cyxb2021323
    摘要 ( 401 )   HTML ( 6)   PDF (4859KB) ( 4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从青海省湟源县蕨麻人工种植基地的蕨麻块根部位分离得到的菌株D2进行了致病性检测、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同时开展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所得菌株D2为镰刀菌Fusarium perseae,是蕨麻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株D2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5 ℃,菌丝致死温度为64 ℃ (10 min),全光照条件不利于菌丝生长。pH值5.0~12.0菌丝均能较好生长,弱碱条件更利于其生长和产孢。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氮源,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部分碳、氮源可以促进菌株D2产生绿色色素。D2菌株对氮的有效利用表现为有机氮>硝态氮>铵态氮,而铵态氮更利于其产孢。因此,在蕨麻人工种植田间应当多注意田园卫生和水肥管理,防止蕨麻根腐病的发生与蔓延。该研究结果可为蕨麻根腐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较为可靠的基础理论依据。

    添加剂种类和组合对晾晒后全株油菜青贮效果的影响
    周迪, 杨帅, 张欣欣, 袁婧, 高艳霞, 李建国, 汪波, 周广生, 傅廷栋, 叶俊, 杨利国, 滑国华
    2022, 31(4):  124-135.  DOI: 10.11686/cyxb2021035
    摘要 ( 307 )   HTML ( 16)   PDF (2043KB) ( 20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高效全株油菜青贮的方法。油菜在终花期刈割,就地晾晒3~4 d,水分降至70%以下后,利用不同添加剂方案进行青贮,从感官指标、化学成分和动物瘤胃降解率3个方面,综合评估了7种青贮添加剂(对照组、固体菌剂S组、液体菌剂L组、固体菌剂+液体菌剂SL组、固体菌剂+液体菌剂+玉米粉SLC组、固体菌剂+液体菌剂+红糖SLB组和玉米粉C组)的青贮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和对照组青贮油菜感官评价指标均为优等,SLC和SLB组pH和水分在各青贮时期最稳定(P<0.05);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SLC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青贮料瘤胃降解(尼龙袋法)试验表明,各组干物质、粗蛋白、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随瘤胃消化时间的增加而提高(P<0.05),油菜青贮60 d时各组间瘤胃内干物质、粗蛋白、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SLC组在瘤胃(72 h)的降解率最高(P<0.05)。综上所述,全株油菜经刈割晾晒水分降至70%以下后,添加固体菌剂、液体菌剂和玉米粉进行青贮,能有效保存油菜营养价值并提高其瘤胃降解率。本研究为油菜青贮保存提供了技术支撑,对解决养牛业饲料资源短缺、促进“油改饲”工作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添加枸杞副产物对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张欢, 牟怡晓, 张桂杰
    2022, 31(4):  136-144.  DOI: 10.11686/cyxb2021053
    摘要 ( 335 )   HTML ( 13)   PDF (1038KB) ( 26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旨在研究宁夏地区枸杞副产物对苜蓿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提高苜蓿青贮品质和寻找优质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紫花苜蓿分别与0(CK)、40(T1)、60(T2)、80(T3) g·kg-1枸杞副产物混合青贮,发酵60 d后测定青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枸杞副产物处理组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1),显著提高了多糖含量(P<0.01);对照组pH值及氨态氮/总氮分别为4.91、8.58%,苜蓿青贮中pH、氨态氮及乙酸含量随枸杞副产物比例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乳酸含量及乳酸乙酸比显著增加(P<0.01);此外,枸杞副产物提高了青贮有氧稳定性,其中T1及T2处理组有氧稳定性较高。苜蓿青贮优势菌属主要为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和片球菌属,枸杞副产物降低了苜蓿青贮中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了魏斯氏菌属及片球菌属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枸杞副产物可改善苜蓿青贮发酵品质,提高有氧稳定性,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且枸杞副产物添加量为60 g·kg-1的处理组青贮发酵效果优于其他添加量。

    饲用甜高粱和全株玉米青贮对肉羊前胃微生态的影响
    杨德智, 王晨, 侯明杰, 王虎成
    2022, 31(4):  145-154.  DOI: 10.11686/cyxb2021021
    摘要 ( 338 )   HTML ( 10)   PDF (533KB) ( 19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用甜高粱青贮(sweet sorghum silage, SS)和全株玉米青贮(whole-plant corn silage, CS)对肉羊前胃微生态的影响。选择健康的3~4月龄杜泊母羊[(33.40±1.68) kg]1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7只羊,每只羊为1个重复,分别喂甜高粱青贮(SS组)和玉米青贮(CS组),单栏饲喂并自由饮水。预饲期15 d,正试期90 d,在正试期测定并计算生长性能指标,正试期结束后,每组选取4只羊进行屠宰,采集前胃(瘤胃、网胃和瓣胃)食糜和组织样品,对前胃发酵参数、微生物表达量、上皮颜色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1)CS组肉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SS组(P<0.05)。2)甜高粱青贮和玉米青贮育肥肉羊90 d后,对前胃的pH值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网胃内容物中,SS组肉羊氨氮浓度显著高于CS组(P<0.05),CS组肉羊丁酸含量显著高于SS组(P<0.05);SS组肉羊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CS组(P<0.05)。3)SS组肉羊瘤胃内短普雷沃氏菌、栖普雷沃氏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黄色瘤胃球菌的表达量显著高于CS组(P<0.05)。4)饲粮处理显著影响前胃颜色,CS组肉羊的前胃上皮颜色比SS组深(P<0.05)。5)SS组肉羊瘤胃乳头宽度显著高于CS组(P<0.05),饲喂甜高粱青贮和玉米青贮对肉羊网胃黏膜厚度、黏膜下层厚度和肌层厚度并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CS组肉羊的瓣胃黏膜上皮厚度显著高于SS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和饲用玉米青贮相比,饲用甜高粱青贮肉羊的采食量较低,且这两种青贮料饲喂对肉羊的微生态有影响,甜高粱青贮组肉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前胃内纤维分解菌的表达量以及瘤胃乳头宽度等指标显著高于玉米青贮组,且甜高粱青贮组肉羊的前胃上皮颜色较浅,角质化程度低,有利于肉羊的胃肠道健康。

    外源性养分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李鑫, 魏雪, 王长庭, 任晓, 吴鹏飞
    2022, 31(4):  155-164.  DOI: 10.11686/cyxb2021331
    摘要 ( 313 )   HTML ( 4)   PDF (3670KB) ( 24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查明外源性养分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2012年5月在川西北的高寒草甸上用随机区组方式设置添加氮(N)、磷(P)和氮磷混加(NP)3种处理试验样地,每种添加处理均设置10、20和30 g·m-2三个处理梯度,以未添加养分的高寒草甸为对照样地(CK)。于2017和2020年的8月先后两次对各样地内的土壤节肢动物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N、P和NP添加均能增加高寒草甸土壤节肢动物的密度和多样性,以梯度为20 g·m-2和NP混加处理效果最明显;2)N、P添加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密度、类群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2020年显著高于2017年(P<0.05),而NP混加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密度和类群数则表现为2020年显著低于2017年(P<0.05),但Shannon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无显著差异(P>0.05);3)N、P添加显著提高长角?目密度(P<0.05),NP混加显著提高甲螨亚目和中气门亚目密度(P<0.05);4)多元回归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土壤全N、全P、土壤有机质、pH、地上生物量和植物群落盖度。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对添加不同的外源性养分及添加量处理存在差异;高寒草甸上连续8年添加外源性氮、磷养分能提高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而氮磷混加则起抑制作用。建议对高寒草甸进行外源性氮磷混加控制在每年20 g·m-2,且连续添加年限不宜超过8年。

    基于旋翼无人机低空遥感的高原鼠兔危害等级划分技术研究
    花蕊, 周睿, 包达尔罕, 董克池, 唐庄生, 花立民
    2022, 31(4):  165-176.  DOI: 10.11686/cyxb2021057
    摘要 ( 427 )   HTML ( 12)   PDF (3736KB) ( 40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啮齿动物,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种。科学合理防控高原鼠兔危害,对其危害程度开展监测和评价十分必要。通过无人机空中遥感平台并结合地面调查,以甘肃省玛曲县高原鼠兔危害草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危害程度的典型样地,采用自主设计的软件提取无人机影像中高原鼠兔洞口数、地上生物量、草地盖度等指标;构建了由洞口数、地上生物量、盖度和可食牧草比例组成的高原鼠兔危害等级综合指标体系,并对研究区样地进行危害等级划分。最终形成一套适用于高原鼠兔危害的低空遥感监测方法,可为后期高效、准确监测高原鼠兔危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结果如下:1)经实地人工调查结果验证,无人机影像洞口数量和植被盖度解译精度分别达到95%和93%。2)筛选了可见光波段差值植被指数VDVI作为估测地上生物量的最佳植被指数,并构建了估测模型。经实地调查验证平均精度为86.54%。3)构建了综合危害指数DRI,并提出了划分危害级别的各指标量化值。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鼠害地划分为5个等级,即I-无危害草地,Ⅱ-轻度危害草地,Ⅲ-中度危害草地,Ⅳ-重度危害草地,V-极度危害草地。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天祝藏族自治县草地地上生物量反演
    秦格霞, 吴静, 李纯斌, 吉珍霞, 邱政超, 李颖
    2022, 31(4):  177-188.  DOI: 10.11686/cyxb2021072
    摘要 ( 394 )   HTML ( 21)   PDF (6051KB) ( 3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快速、准确、大范围监测草地地上生物量(AGB)是目前研究热点,但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因训练样本、超参数设置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实测草地AGB和同期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地形数据,选择与草地AGB相关性较强的13个因子作为深度神经网络 (DNN)、随机森林算法(RF)、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支持向量机(SVR)、人工神经网络(ANN)和高斯过程回归(GPR)算法的输入变量,建立草地AGB预测模型并从模型预测精度、稳定性、样本敏感性等方面综合评价6种模型应用潜力,分析2020年天祝藏族自治县生长季(4-9月)内草地AGB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1)DNN估算草地AGB的综合性能最佳,但稳定性较差,对样本敏感性较高;GPR综合性能次于DNN,稳定性和精度均较好;GBRT、RF模拟精度较高,稳定性差;SVR和ANN精度相对其他模型较差,SVR稳定性较高,ANN稳定性较差。2)天祝藏族自治县草地AGB集中在50~250 g·m-2,不同月份草地AGB空间异质性较大,整体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呈下降趋势。3)山地草甸、高寒草甸和温性草原中的AGB变化与气温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降水量对高寒草甸、温性草原和山地草甸的影响不明显,但对温性荒漠草原类的影响较大,AGB随降水量减少呈现减少态势。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监测草地生物量的方法选择和参数设置提供一定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基于CiteSpace的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现状和趋势
    王晓佳, 邹瑾, 曹兵, 刘佳欣, 冯学瑞, 李运毛, 李尚玉
    2022, 31(4):  189-199.  DOI: 10.11686/cyxb2021071
    摘要 ( 594 )   HTML ( 37)   PDF (3990KB) ( 38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与土壤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为深入了解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采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98-2020年间有关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的相关文献4047篇,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1)有关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发文量、篇均被引次数呈典型线性增长;2)中国、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法国等是发文量居前的国家;3)中国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西澳大学等机构在发文总量、被引次数等方面优势明显。有关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研究涉及植物科学、土壤科学、农学、环境科学、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等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是荷兰期刊《Plant and Soil》,发表文章最多(256篇),h指数最高;4)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根际、植物、土壤、有机酸、化感作用等方面。根据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研究现状,提出深入系统地研究根系分泌物介导下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机理,揭示土壤微生态系统功能,定向调控植物根际生物学过程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