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草业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1-11-20
    上一期   
    目录
    2021年11期目录
    2021, 30(11):  0. 
    摘要 ( 62 )   PDF (778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论文
    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的渭-库绿洲植被地上生物量估算
    张殿岱, 王雪梅, 昝梅
    2021, 30(11):  1-12.  DOI: 10.11686/cyxb2020569
    摘要 ( 595 )   HTML ( 86)   PDF (1620KB) ( 41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旱区绿洲植被地上生物量估算研究可为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与区域碳储量估算提供重要依据。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利用ENVI 5.3软件对Landsat 8 OLI 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反映植被地上生物量信息的植被指数和波段因子,并结合样地实测数据,采用常规统计模型、多元逐步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研究区植被地上生物量最优估测模型,从而揭示该绿洲植被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所选的20个遥感因子与实测植被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0.7(P<0.01)。2)乔木与灌木地上生物量最优估测模型均为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草本与农作物地上生物量的估测模型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为最优,模型验证决定系数均在0.6以上,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均较小。3)研究区植被地上生物量主要在280~1450 g·m-2 分布,面积约为6973.82 km2,低水平地上生物量(ABG<65 g·m-2)分布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5.02%。地上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作物>乔木>灌木>草本。根据不同的植被类型,基于地物光谱特征构建的遥感估测模型可准确估算干旱区绿洲植被地上生物量,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遥感定量反演。

    乌海周边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关系
    罗超, 郭小平, 冯昶栋, 叶金鹏, 薛东明
    2021, 30(11):  13-28.  DOI: 10.11686/cyxb2020410
    摘要 ( 371 )   HTML ( 17)   PDF (5045KB) ( 3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种子库是植被自然更新和恢复的物质基础,对干旱荒漠区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内蒙古乌海周边为研究区,选择典型生境和植被类型,通过样地植被调查、持久和短暂土壤种子库采样、萌发试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对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乌海及周边土壤种子库平均密度为217~1547粒·m-2,物种以多年生草本为主,种子库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持久土壤种子库占种子库总密度的17.34%~64.22%,且轻度和中度干扰样地的持久种子库占比达40%以上。2)不同生境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种子库差异较为显著,相近地理环境下的土壤种子库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中度干扰下的样地种子库密度和物种多样性要高于周边轻度干扰的样地。3)新星矿区周边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较高,其他区域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在组成和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4)土壤种子库物种在不同土壤环境中呈现不同的聚类,土壤因子只能部分(30%~40%)反映土壤种子库特征。影响0~5 cm和5~10 cm持久土壤种子库的最主要土壤因子分别为有机质、粉粒、黏粒含量和砾石含量,影响0~5 cm和5~10 cm短暂土壤种子库的最主要土壤因子分别为全磷、黏粒含量和容重、有机质。上述研究可为乌海周边表土种子库的植被恢复潜力及恢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风沙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孙娇, 梁锦秀, 孔德杰, 郭鑫年, 魏永东, 周涛
    2021, 30(11):  29-39.  DOI: 10.11686/cyxb2020407
    摘要 ( 335 )   HTML ( 14)   PDF (1816KB) ( 3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宁夏贺兰山东路风沙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等碳量秸秆、生物炭还田后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农田养分调控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秸秆和生物炭还田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C)、全磷(P)、速效氮(AN)、速效磷(AP)浓度显著增加,且生物炭还田优于等碳量秸秆处理。而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全氮(N)浓度影响不显著。土壤C/N、C/P、N/P、AN/AP变化范围在10.1~10.9、7.4~8.2、0.7、2.7~3.4。且N/P、AN/AP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显著增加,随生物炭还田量的增加显著降低。生物炭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显著高于等碳量秸秆还田。而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与胞外酶化学计量比均显著高于等碳量生物炭还田。相关性分析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AN与碱性磷酸酶(AKP)极显著负相关,与β-葡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MBC、(BG+CBH)/AKP、(NAG+LAP)/AKP、MBN/MBP极显著正相关。生物炭还田后土壤AP与BG、α-纤维素酶(CBH)、LAP、NAG、MBC、MBN、(BG+CBH)/AKP极显著正相关,与MNC/MBN极显著负相关。综上,生物炭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浓度和微生物量,而秸秆还田更有利于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北方蚁(Formica aquilonia)对山地草甸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车昭碧, 徐鹏飞, 郭亚亚, 曹佳敏, 黄星宇, 杨寒珺, 鲁为华
    2021, 30(11):  40-51.  DOI: 10.11686/cyxb2020401
    摘要 ( 278 )   HTML ( 4)   PDF (1445KB) ( 2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北方蚁影响下蚁巢及其周围土壤种子库变化特征,以山地草甸中广泛分布的北方蚁为研究对象,探究距蚁巢不同距离、不同深度下土壤种子库的特征,以及土壤环境对种子库物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蚁巢中心及周围土壤种子库中共出现28个物种,隶属12科28属,其中禾本科植物居多,蚁巢中心0~10 cm、10~20 cm深度下,土壤中平车前、北疆剪股颖、无芒雀麦、鸭茅、草地早熟禾萌发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样点(P<0.05);土壤种子库物种生活型组成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蚁巢中心0~10 cm、10~20 cm深度下多年生草本植物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样点(P<0.05);蚁巢中心0~10 cm、10~20 cm深度土壤种子库种子数量和物种数均显著高于蚁巢周围区域(P<0.05)。相同距离下,0~10 cm深度土壤种子库种子数量及物种数均高于10~20 cm深度;蚁巢大小与蚁巢中心土壤种子库种子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随着距离的增加,同深度下土壤种子库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大致呈现出“V”字型变化趋势,并在距蚁巢100 cm处物种多样性指数降至最低;RDA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是影响该区土壤种子库分布的主要因子。北方蚁能对周围环境中的种子进行收集与搬运,增加了蚁巢内种子的数量,影响了周围环境中土壤种子库的空间分布,在小尺度范围内进行了种子再分配,改变了土壤种子库内的物种分布。

    土壤水分和植株密度互作对垂穗披碱草地下营养繁殖及生物量的影响
    王玲玲, 库努都孜阿依·吐鲁洪null, 孟广飞, 郭正刚
    2021, 30(11):  52-61.  DOI: 10.11686/cyxb2020424
    摘要 ( 289 )   HTML ( 6)   PDF (1566KB) ( 2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垂穗披碱草是高寒地区常见的优质牧草,主要以营养繁殖维持种群更新,然而植株密度和土壤水分互作是否影响其地下营养繁殖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和植株密度互作下垂穗披碱草地下营养繁殖(克隆小株数、传播距离和地下芽数量)和生物量的变化特征,其中土壤水分包括3个梯度,分别为土壤饱和含水量的30%(W1)、土壤饱和含水量的50%(W2)和土壤饱和含水量的80%(W3);植株密度包括3个梯度,分别为4株·盆-1(R1)、8株·盆-1(R2)和12株·盆-1(R3)。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增加,克隆小株数先增加后减小,但传播距离、地下芽数量、地下和地上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均呈增加趋势;随植株密度增加,克隆小株数、传播距离、地下芽数量、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均呈减小趋势。土壤水分和植株密度互作对克隆小株数、传播距离、地下芽数量、地上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理论上存在最佳的土壤水分和植株密度的组合模式,其中传播距离、地下芽数量、地上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的最佳组合方式为W3R1,而克隆小株数和地下生物量的最佳组合方式为W2R1。说明垂穗披碱草栽培草地的管理需要根据目标而确定其植株密度和土壤水分。

    冷季型绿肥对锥栗园土壤生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程分生, 尤龙辉, 余锦林, 徐惠昌, 游惠明, 聂森, 李建民, 叶功富
    2021, 30(11):  62-75.  DOI: 10.11686/cyxb2021177
    摘要 ( 277 )   HTML ( 13)   PDF (2096KB) ( 20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评价锥栗园生草法相比传统清耕法和施用化学除草剂法,果园土壤质量的绿肥恢复效益,本研究以福建典型的红壤丘陵山区锥栗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供试样地均分为面积0.3~0.5 hm2的若干试验小区,全园清除自然杂草后,设置撒播鼠茅草(Mode1)、黑麦草(Mode2)、光叶紫花苕(Mode3)3种生草处理,并以施用草甘膦(CK1)和清耕(CK2)处理为对照,每种处理3个重复,2年后,分析3种冷季型绿肥、清耕及施用草甘膦对锥栗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较于清耕处理和喷施草甘膦处理,3种生草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有明显提升,其中鼠茅草处理最高,分别为74.14、156.87和234.76 mg·kg-1;黑麦草处理土壤孔隙度最高,为56.03%;鼠茅草和黑麦草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提升明显,分别为32.29和26.87 U·g-1。2)5种处理土壤共有优势细菌类群主要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24.9%~28.9%、20.9%~28.8%、13.7%~18.6%和10.8%~12.9%,共有优势真菌类群主要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37.4%~73.7%和15.3%~54.4%。3)相较于清耕处理,3种生草处理细菌群落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有所提升,真菌群落有所下降。4)相较于清耕处理和喷施草甘膦处理,3种生草处理土壤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均有所下降,绿弯菌门和浮酶菌门细菌则有所增加,生草促使锥栗园土壤细菌群落由快速生长型向缓慢生长型转变。5)5种处理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非计量多维尺度转换排序(NMDS)表明,土壤真菌群落分异程度高于细菌群落。6)相关分析(CA)和冗余分析(RDA)表明,生草处理通过改变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喷施草甘膦处理通过改变土壤碳氮比,清耕处理通过限制土壤自然含水率改变真菌相关优势类群。综上,锥栗园短期人工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生草处理与清耕处理和喷施草甘膦处理均会形成特异土壤真菌群落。

    不同密度布氏田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
    刘荣荣, 王平, 代心灵, 陈科宇, 李国梁, 宛新荣, 纪宝明
    2021, 30(11):  76-86.  DOI: 10.11686/cyxb2021113
    摘要 ( 279 )   HTML ( 8)   PDF (1638KB) ( 16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布氏田鼠是内蒙古典型草原的主要啮齿类动物,其活动既可以改变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又可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进而潜在影响与绝大多数草原植物共生的重要土壤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AMF),但目前关于啮齿动物活动对AMF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依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的大型野外布氏田鼠围栏实验平台,选择其中3个田鼠密度处理(低、中、高密度,对应的初始投放布氏田鼠数量分别为12、24和48只·样地-1),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密度布氏田鼠处理对AMF群落的影响,采用标准网格交叉法测定根系侵染率和土壤菌丝密度,探究布氏田鼠活动对典型草原AMF群落的影响机制和作用途径。主要结果表明:1)在土壤样品中共鉴定到6科9属的AMF,其中优势属为球囊霉属(Glomus);2)高密度布氏田鼠处理显著降低了植物生物量、植被盖度、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土壤水分、pH,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AMF侵染率、菌丝密度、丰富度和多样性;3)相关性分析表明,菌丝密度与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土壤pH和含水量显著正相关,与硝态氮含量显著负相关;侵染率与植物多样性指数、土壤pH和含水量显著正相关;AMF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H和含水量显著正相关,不同操作分类单元(OTU)丰富度与植物多样性指数和pH显著正相关;4)NMDS 和 PerMANOVA 分析显示AMF群落结构在低密度和高密度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土壤NO3-和pH是影响AMF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因此,布氏田鼠密度过高会导致植物群落生物量、多样性以及土壤养分含量下降,同时两者的改变导致了AMF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可能会加速典型草原的退化。

    利用数字图像分析132份胡枝子种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
    杨正禹, 陆忠杰, 张茂, 董瑞
    2021, 30(11):  87-97.  DOI: 10.11686/cyxb2020413
    摘要 ( 238 )   HTML ( 11)   PDF (1494KB) ( 2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胡枝子属植物是重要的豆科牧草,为了解胡枝子属植物种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胡枝子属的Lespedeza junceaLespedeza cuneataLespedeza capitataLespedeza bicolor 等16个种132份种质的种子数字图像信息,包括种子长(SL)、种子宽(SW)、长宽比(SL/SW)、种子周长(Pe)、种子厚(ST)、种脐长(HL)、百粒重(SY)等7个种子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使用GenStat中的REML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模式分析方法。结果显示:132份胡枝子种质及L. juncea中所有种质间的种子性状都存在显著(P<0.05)差异。L. capitataL. bicolor中除性状SL/SW,L. cuneata中除性状SL/SW和Pe外,其余性状在种质间都存在显著(P<0.05)差异。测量的7个性状中,变异系数(CV)均大于5%,最高为61.95%,最小为5.42%。132份种质及4个种的SY、ST、Pe的R值均大于0.9,表明遗传稳定性强,可作为育种工作的参考指标。本研究可为胡枝子属植物分类、种质资源改良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

    紫色土区草篱根系对其根-土复合体抗剪和抗冲性能的影响
    刘枭宏, 谌芸, 颜哲豪, 唐菡, 强娇娇, 齐越, 都艺芝
    2021, 30(11):  98-107.  DOI: 10.11686/cyxb2020420
    摘要 ( 203 )   HTML ( 2)   PDF (1319KB) ( 36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草篱在紫色土坡地的水土保持价值及其根系固土的力学性能特征,在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监测基地”种植了2种草篱(紫花苜蓿和拉巴豆),定量研究了草篱根系形态、纤维含量、抗拉特性以及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冲性能,明确了根系对其根-土复合体抗剪/冲性能的影响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紫花苜蓿和拉巴豆根-土复合体中有超过90%的根系直径小于1.0 mm,紫花苜蓿根系的纤维含量较高,拉巴豆根系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较优;2)同一径级下根系平均极限抗拉力和抗拉强度均表现为拉巴豆(19.76 N,32.70 MPa)>紫花苜蓿(14.32 N,26.66 MPa)。极限抗拉力与根系直径呈幂函数正相关,抗拉强度与根系直径呈幂函数负相关;3)2种草篱根系均能显著提高根-土复合体的粘聚力和抗冲指数(P<0.05),尤其是拉巴豆。拉巴豆根-土复合体平均粘聚力达22.88 kPa,较对照提高了71.06%,最大抗冲指数达19.00 L·g-1,是对照的2.60倍;4)主成分分析表明根系通过根长密度、半纤维素含量以及极限抗拉力来影响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冲性能,拉巴豆草篱根-土复合体抗剪/冲性能的综合得分均高于紫花苜蓿草篱。综上,紫色土坡地上拉巴豆草篱根-土复合体抗剪/冲性能显著优于紫花苜蓿草篱。

    15份燕麦材料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蔺豆豆, 赵桂琴, 琚泽亮, 宫文龙
    2021, 30(11):  108-121.  DOI: 10.11686/cyxb2021219
    摘要 ( 439 )   HTML ( 6)   PDF (7308KB) ( 4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燕麦材料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评价不同材料的抗旱性,采用营养液砂培法,于两叶一心期对15份燕麦材料施加15% PEG胁迫,分别于胁迫0、7和14 d测定供试材料的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率和相对电导率。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筛选燕麦抗旱性鉴定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15份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供试燕麦的抗氧化酶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水分利用率及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10个抗旱性指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最高达0.9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燕麦的质膜系统因子、光合因子、渗透调节因子可作为抗旱性评价的综合指标,通过第一主成分可将15份燕麦材料清晰地划分为抗旱性不同的两个独立类群;聚类分析进一步将供试材料划分为抗旱性不同的4个亚组,其中6份材料(蒙燕1号、青引1号、定燕2号、DA92-2F4、青燕1号、巴燕5号)属于抗旱种质。抗旱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D)显示,抗旱性较强的燕麦材料有青燕1号(0.829)、青引1号(0.744)和DA92-2F4(0.728),而陇燕3号(0.208)、坝燕6号(0.240)和张燕4号(0.241)抗旱性相对较弱。利用多方法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所得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性较高。研究结果为燕麦抗旱性评价及抗旱种质筛选提供了参考。

    外源半胱氨酸缓解裸燕麦镧胁迫的生理机制
    刘建新, 刘瑞瑞, 贾海燕, 刘秀丽, 卜婷, 李娜
    2021, 30(11):  122-131.  DOI: 10.11686/cyxb2020428
    摘要 ( 305 )   HTML ( 4)   PDF (2838KB) ( 1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稀土元素镧(La)作为一种重金属在高浓度时对作物产生胁迫伤害。为探究外源半胱氨酸(Cys)对裸燕麦La胁迫的缓解作用及其生理机制,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抽穗期喷施Cys (0、0.5、1.0、2.5、5.0 mmol·L-1)对400 mg·kg-1 La胁迫下裸燕麦叶片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及农艺产量性状和La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喷施0.5~2.5 mmol·L-1 Cys显著缓解了La胁迫下裸燕麦叶片超氧阴离子含量的上升;喷施0.5~5.0 mmol·L-1 Cys降低了La胁迫下裸燕麦叶片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提高了裸燕麦地上部生物量、穗粒数、穗粒重和籽粒产量,对株高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2)喷施0.5~5.0 mmol·L-1 Cys显著降低La胁迫下裸燕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抗坏血酸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谷胱甘肽和植物络合素含量;喷施0.5和1.0 mmol·L-1 Cys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喷施2.5和5.0 mmol·L-1 Cys的CAT活性显著下降。3)喷施0.5~5.0 mmol·L-1 Cys可显著缓解La胁迫下裸燕麦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提高脯氨酸含量,以2.5 mmol·L-1 Cys为最好。4)随着Cys喷施浓度的增加,La胁迫下裸燕麦根、茎和叶对La的富集能力和La吸收积累量显著提高,分别提高4.5%~41.3%和4.4%~41.2%,但对La在裸燕麦不同部位的转运无显著影响。因此,外源Cys虽提高裸燕麦对La的吸收富集,但通过调控活性氧清除系统和促进渗透调节物质积累能够减轻La胁迫造成的氧化伤害和对农艺产量性状的抑制,从而增强裸燕麦耐受La胁迫的能力。

    自然青贮多花黑麦草优良乳酸菌的筛选及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袁洁, 马冉冉, 张文洁, 许能祥, 赵冉冉, 顾洪如, 丁成龙
    2021, 30(11):  132-143.  DOI: 10.11686/cyxb2021064
    摘要 ( 302 )   HTML ( 4)   PDF (2505KB) ( 9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筛选出适用于多花黑麦草青贮发酵的优良乳酸菌菌株,从自然青贮多花黑麦草中分离乳酸菌,筛选并鉴定生长快速且产酸效率高的菌株,分析其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品质的影响。利用传统的平板培养法,从自然青贮多花黑麦草中分离获得180株乳酸菌。其中,5株乳酸菌生长快速且产酸能力强,均能够在NaCl浓度为3.0%,温度为15~35 ℃,pH为3.5~7.0的MRS液体培养基中良好生长。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菌株PR_LAB_9、PR_LAB_34、PR_LAB_67和PR_LAB_86为植物乳杆菌,PR_LAB_76为戊糖片球菌。对菌株进行生长曲线和产酸性能测定,该5株乳酸菌均能够在12 h内快速繁殖和产酸,菌株PR_LAB_76在24 h内生长速率和产酸效率均优于其他4株乳酸菌。进一步分析添加该5株乳酸菌对多花黑麦草青贮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发现该5株乳酸菌均能提高多花黑麦草的青贮品质,包括显著降低青贮料pH和氨态氮含量,减少干物质损失,提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其中,菌株PR_LAB_76处理组多花黑麦草青贮品质最优,干物质含量、粗蛋白含量、乳酸含量、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4株乳酸菌处理组,且pH值、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4株乳酸菌处理组。综上,戊糖片球菌PR_LAB_76可作为多花黑麦草青贮的备选菌株。

    紫花苜蓿CCoAOMT基因家族的鉴定、进化及表达分析
    马倩, 闫启, 张正社, 吴凡, 张吉宇
    2021, 30(11):  144-156.  DOI: 10.11686/cyxb2020429
    摘要 ( 971 )   HTML ( 46)   PDF (3463KB) ( 16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紫花苜蓿是全世界广泛栽培的优质牧草。木质素与紫花苜蓿抗性密切相关,但木质素难以被牲畜消化,严重影响了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所以培育低木质素的紫花苜蓿具有重要意义。咖啡酰辅酶A氧甲基转移酶(CCoAOMT)是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紫花苜蓿基因组中的CCoAOMT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其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系统发育、基因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紫花苜蓿基因组中共鉴定到44个MsCCoAOMT基因,其中36个(82%)MsCCoAOMT基因都含有5个外显子,分布于16条染色体上,存在明显的串联重复现象;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MsCCoAOMT基因家族可分为5类;通过MEME软件对MsCCoAOMT蛋白motif进行预测发现了10个比较保守的motif。qRT-PCR表达分析表明部分MsCCoAOMT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研究结果对紫花苜蓿低木质素遗传改良具有潜在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紫花苜蓿MsWRKY11基因的克隆及其耐盐功能分析
    王如月, 文武武, 赵恩华, 周鹏, 安渊
    2021, 30(11):  157-169.  DOI: 10.11686/cyxb2020426
    摘要 ( 311 )   HTML ( 15)   PDF (8181KB) ( 2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从紫花苜蓿cDNA中克隆到一个MsWRKY11基因,进化分析表明MsWRKY11与蒺藜苜蓿WRKY11亲缘关系最近。MsWRKY11受NaCl、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的诱导表达。将PHB-MsWRKY11-Flag表达载体转入紫花苜蓿获得超表达紫花苜蓿。250 mmol·L-1 NaCl处理下,转基因株系的株高和地上生物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K+/Na+均明显高于野生型,而Na+含量、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进一步分析发现盐胁迫下耐盐性相关的关键基因MsNHX1MsSOS3MsAPXMsGRXMsNACMsP5CS的表达量受到强烈诱导,转基因紫花苜蓿叶片中6个基因的表达量高于野生型。上述结果表明,MsWRKY11通过调节细胞K+/Na+内稳态和保护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降低Na+对细胞膜结构的破坏,提高紫花苜蓿的耐盐能力。

    复合维生素B对生长期山羊后段肠道菌群组成及肠黏膜的影响
    吴晨, 姚志浩, 梅文晴, 冯宇妍, 陈渠, 倪迎冬
    2021, 30(11):  170-180.  DOI: 10.11686/cyxb2020562
    摘要 ( 376 )   HTML ( 5)   PDF (2620KB) ( 40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对生长期山羊消化道微生物组成和肠黏膜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10只4月龄波杂雌山羊(12.60±1.28) kg,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和复合维生素B处理组(vitamin B,VB),CON组饲喂基础日粮(n=5),VB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n=5),预饲期2周,试验期11周,试验期间自由饮水。试验结束后屠宰采样,16S rRNA测序分析盲肠和结肠内容物微生物组成,检测肠道上皮组织形态结构和相关基因与蛋白的表达。通过菌群分类学分析发现,与CON相比,VB组山羊盲肠和结肠内容物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在门水平上,盲肠和结肠内容物菌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门,VB组盲肠拟杆菌门丰度有升高趋势(0.05<P<0.1),而螺旋菌门(Spirochaetes)丰度有降低趋势(0.05<P<0.1);在目水平上,VB组盲肠Solirubrobacterales和Streptomycetales目菌群丰度显著下降(P<0.05);在科水平上,VB组盲肠Christensenellaceae、Streptomycetaceae、Solirubrobacteraceae及结肠Christensenellaceae科菌群丰度显著下降(P<0.05);在属水平上,VB组盲肠Lachnoclostridium属菌群丰度显著升高(P<0.05),盲肠BacillusNocardioides及结肠unidentified_Christensenellaceaeunidentified_Gammaproteobacteria属菌群丰度显著下降(P<0.05)。与CON相比,VB组山羊空肠绒毛高度(P<0.01)、隐窝深度(P<0.05)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P<0.05)均显著增加;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毛高度和V/C无显著变化(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CON相比,VB 组山羊盲肠上皮紧密连接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结肠黏膜上皮OccludinP<0.05)、EGFRP<0.01)、MIK67P<0.05)和CCNDP<0.05)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且VB组ZO-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综上表明,日粮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对生长期山羊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肠道中有益菌的丰度且降低有害菌的丰度,从而促进肠道绒毛的生长及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对山羊肠道健康和生长具有积极作用。

    小叶锦鸡儿饲用营养价值及青贮加工
    胡鸿姣, 刘新平, 张铜会, 何玉惠, 王明明, 张腊梅, 孙姗姗, 程莉
    2021, 30(11):  181-190.  DOI: 10.11686/cyxb2020421
    摘要 ( 329 )   HTML ( 4)   PDF (1076KB) ( 25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叶锦鸡儿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开发利用的非竞争性饲料资源之一,目前其产业化利用仍处于瓶颈期,探寻其适宜饲用加工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区花期(A1)、果期(A2)和生长季末期(A3)小叶锦鸡儿为原材料,添加糖蜜[不添加 (C0)、10 g·kg-1 (C1)]和菌剂[不添加(B0)、0.02 g·kg-1 (B1)、0.04 g·kg-1 (B2)、0.06 g·kg-1 (B3)],分期进行青贮加工,以青贮前各生育期样品作为对照(CK1、CK2、CK3)。通过评价不同青贮小叶锦鸡儿营养价值的高低筛选出其最佳青贮加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除磷(P)含量外,小叶锦鸡儿青贮前的各营养成分含量均随生育期推移而变化显著;各生育期小叶锦鸡儿青贮前的营养价值大小排序为:生长季末期>花期>果期。菌剂在果期和生长季末期对青贮小叶锦鸡儿的营养成分影响较大,而糖蜜在花期影响较大,两者几乎不存在交互作用;小叶锦鸡儿青贮后的各营养成分含量在不同生育期之间无明显变化规律。最佳青贮加工技术为A2+B1+C0(果期、添加菌剂0.02 g·kg-1,但不添加糖蜜),各项营养成分指标的权重大小顺序为粗蛋白(CP)>粗纤维(CF)>粗灰分(Ash)>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磷(P)>无氮浸出物(NFE)>粗脂肪(EE)>钙(Ca);经A2+B1+C0处理后,小叶锦鸡儿CP、EE、NFE和Ash含量较3个对照均有提高,分别为15.70%、1.79%、28.16%和5.59%,CF和ADL含量均有下降,分别为40.65%和11.83%。本研究可为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锦鸡儿属非常规粗饲料的饲用青贮加工提供技术支持,对促进区域固沙植物资源化利用和养殖业的精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牛至精油与有机钴协同对青贮玉米秸秆降解及绵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李雄雄, 焦婷, 赵生国, 秦伟娜, 高雪梅, 王正文, 吴建平, 雷赵民
    2021, 30(11):  191-202.  DOI: 10.11686/cyxb2020414
    摘要 ( 251 )   HTML ( 17)   PDF (1614KB) ( 19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选用5只10月龄左右体重约(45±5) kg且安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健康公羊(小尾寒羊♂×本地绵羊♀的杂交2代)作为试验动物,通过瘤胃瘘管投饲4种添加剂:载体(Car)、载体+牛至精油(CarEO)、载体+有机钴(CarCo)和载体+精油+有机钴(CarEOC)于不同绵羊瘤胃中,同时以不加任何添加剂作为对照(CK),即5个处理,对应5只羊。采用拉丁方设计,进行5轮试验。采用尼龙袋法测定瘤胃内青贮玉米秸秆降解0、6、12、24及48 h营养品质动态变化,并探究不同添加剂对绵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青贮玉米秸秆干物质降解率(DMD)、粗蛋白降解率(CP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均随瘤胃降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在48 h时达到最大。48 h添加CarEOC青贮玉米秸秆NDFD和ADFD均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CK相比,添加CarEO、CarCo和CarEOC后青贮玉米秸秆DMD均有所提高,48 h时添加CarEOC后DMD和CPD分别较CK提高了3.33% 和3.89%,且24和48 h时CPD在CarEOC处理组与CK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添加剂处理对绵羊瘤胃液pH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CarEOC后瘤胃液pH和氨态氮(NH3-N)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添加CarEO后NH3-N变化不明显。添加CarEO与CarEOC后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尤其添加CarEOC后表现明显,说明添加CarEO与CarEOC有利于瘤胃微生物活动,促进了瘤胃发酵。本试验添加Car后瘤胃降解指标和发酵指标在各时间与CK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灰色关联综合分析,青贮玉米秸秆在瘤胃内的降解品质和发酵特性的关联值表现为CarEOC>CarCo>CarEO>Car>CK,说明CarEOC可促进绵羊瘤胃内纤维类化合物的降解,可作为促进绵羊高效利用粗饲料资源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使用。

    刈割高度与施氮量对饲料桑全株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王红林, 左艳春, 严旭, 周晓康, 寇晶, 杨希智, 郭俊英, 蒲军, 张浩仁, 杜周和
    2021, 30(11):  203-211.  DOI: 10.11686/cyxb2020490
    摘要 ( 315 )   HTML ( 7)   PDF (517KB) ( 3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以饲料桑新品种‘川饲桑1号’(Morus alba cv. Chuansisang-1)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连续3年(2016-2018)对不同刈割高度(H1:70 cm,H2:90 cm,H3:110 cm)和施氮量(N1:138 kg N·hm-2,N2:207 kg N·hm-2,N3:276 kg N·hm-2)下的饲草产量、植物学特性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并对其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饲料桑的推广利用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随着年限的增加各处理下饲草产量逐年递增,且均以H2N3处理最高。刈割高度与施氮量对饲料桑产量、植物学特性和营养品质均有影响。其中,刈割高度是影响饲料桑植物学特性的主要因素,两者交互作用对饲草产量、单枝重及各营养指标影响显著(P<0.05)。在相同刈割高度下,鲜、干草产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均以N3处理最高,粗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相同氮肥用量下,H2处理下的大部分饲草产量、主枝叶片数、单株重最大,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整体随刈割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整体在H2高度下最高,粗脂肪含量随刈割高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隶属函数法对‘川饲桑1号’的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可知,在刈割高度为90 cm、施氮量为276 kg N·hm-2时其饲用价值最高。

    甘肃中部地区秋播小黑麦套作式复种甜高粱的效应及品质研究
    常丹丹, 王旭, 田新会, 杜文华
    2021, 30(11):  212-220.  DOI: 10.11686/cyxb2020417
    摘要 ( 312 )   HTML ( 5)   PDF (1063KB) ( 2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适宜于甘肃省中部地区的秋播小黑麦复种甜高粱技术,于2017-2018年在甘肃省兰州市开展了以前茬作物秋播小黑麦(甘农2号小黑麦)的种植方式为主区,小黑麦→甜高粱跨年复种方式为副区,甜高粱品种(大奖1000、大奖505)为副副区的3因素裂区试验。试验中测定秋播小黑麦株高、枝条数、草产量及营养指标,甜高粱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茎粗、草产量及营养等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中部地区小黑麦复种甜高粱最佳复种方式为秋季甘农2号小黑麦种植3行留30 cm,翌年夏季空行间套作式复种1行甜高粱大奖1000,小黑麦和甜高粱分别于开花期和抽穗期收获,全年总鲜、干草产量分别可达136.52、38.52 t·hm-2

    研究简报
    光叶紫花苕研究状况的文献分析——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
    古丽君, 段廷玉
    2021, 30(11):  221-228.  DOI: 10.11686/cyxb2020404
    摘要 ( 299 )   HTML ( 10)   PDF (922KB) ( 31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中国知网的文献资料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1972-2019年光叶紫花苕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从关键词、单位和区域贡献、载文期刊、作者群体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同时结合文献的阅读,系统的阐述了48年来光叶紫花苕的发展历程。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光叶紫花苕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绿肥”“产量”“多花黑麦草”“草粉”等;《四川畜牧兽医》为该领域研究论文载文量最多刊物,其次是《草业科学》《畜牧兽医》,分别为10,8,8篇。凌新康、徐载春、匡崇义等几位作者发文较多,但大多数作者群体分布较为分散。当前国内关于光叶紫花苕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饲用和肥田,同时光叶紫花苕对生态的修复作用也崭露头角,大有发展利用之势。

    相关信息
    2022年全国畜牧兽医期刊征订目录
    2021, 30(11):  229-230. 
    摘要 ( 0 )   PDF (266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