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草业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20
    上一期   
    目录
    2024年1期目录
    2024, 33(1):  0. 
    摘要 ( 72 )   PDF (298KB) ( 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论文
    1980-2020年贵州省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余万洋, 陈怡帆, 方发永, 张金鑫, 李舟, 赵龙山
    2024, 33(1):  1-18.  DOI: 10.11686/cyxb2023185
    摘要 ( 267 )   HTML ( 51)   PDF (6441KB) ( 3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草地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畜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探明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对维护区域草地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集,分析贵州省1980-2020年草地空间转移特征,将景观格局与空间自相关相结合,深入识别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化规律及有效管理区域,并利用地理探测器量化草地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40年来,贵州省草地面积变化可划分为增长期(1980-2000年)、衰退期(2000-2015年)、恢复期(2015-2020年)3个阶段,草地面积总体上减少了176.88 km2。发生变化区域集中在西部与南部地区,以草地和林地、耕地之间的转移为主,草地总体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西部与南部高,东部与北部低”的特征;2)草地整体景观破碎程度增加,聚合度降低,形状趋于复杂,区县尺度的草地斑块更破碎和分散,但形状更规则;3)草地全局空间自相关程度减弱,局部自相关存在高-高聚集和低-高聚集的空间聚类现象,且集中分布在西部与南部地区;4)草地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海拔是主导因子,解释力最高,为42.9%。双因子的交互作用可增强对草地空间分布格局的解释力,海拔与牧业产值、年平均气温、人口密度、GDP均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在海拔主导的草地总体分布格局下,区域间社会经济因素的不同和变化显著影响草地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同时地区政策起重要导向作用。

    天山北坡典型草地施肥阈值及不确定性分析
    韩其飞, 尹龙, 李超凡, 张润钢, 王文彪, 崔正南
    2024, 33(1):  19-32.  DOI: 10.11686/cyxb2023097
    摘要 ( 184 )   HTML ( 20)   PDF (3820KB) ( 54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干旱半干旱区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且非常脆弱的组分之一,显现出一系列生态问题。探究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于该区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施肥作为促进作物生长的一种方式,合理施肥也可以提高退化草地的NPP。基于此,本研究拟以天山北坡沿海拔梯度分布的4种草地类型:高山草甸(AM)、中山森林草甸(MMFM)、低山干草原(LMDG)和平原荒漠草原(PDG)为研究对象,基于反硝化-分解模型(DNDC)分析该区典型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对施加不同氮肥的响应,并揭示施肥阈值及最优施肥方式。结果表明:1)适度氮肥添加促进了各个类型草地生态系统NPP的增长,但草地NPP对施肥量的响应存在阈值,且不存在适用于4种草地类型的统一最优施肥方式。LMDG草地生态系统对施氮肥的响应最敏感。2)PDG草地NPP达到最大的施肥方式为一年分两次施加100 kg·hm-2硝酸盐,NPP的最大值为68.72 g C·m-2·a-1。LMDG草地NPP最大的施肥方式为一年分两次施加尿素260 kg·hm-2,NPP的最大值为263.28 g C·m-2·a-1。MMFM草地生态系统达到NPP最大的施肥方式为一年一次施尿素80 kg·hm-2,NPP的最大值为171.22 g C·m-2·a-1。无水氨作为在AM草地中反应最好的氮肥,以最小的施肥量(60 kg·hm-2)达到了NPP的最大值(114.62 g C·m-2·a-1)。3)通过蒙特卡洛不确定分析的结果显示,施肥时间对PDG和LMDG的影响更为明显,施肥量波动对LMDG和MMFM的影响较其他两种草地更为明显。

    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区植被分布及其根系力学强度特征
    赵吉美, 胡夏嵩, 付江涛, 刘昌义, 邢光延, 杨馥铖, 张培豪, 周喆
    2024, 33(1):  33-49.  DOI: 10.11686/cyxb2023074
    摘要 ( 149 )   HTML ( 10)   PDF (7326KB) ( 10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区植被分布类型及其根系力学强度特征,以位于黄河上游席芨滩巨型滑坡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植被样方调查、制取根系和土体试样以及室内开展单根拉伸试验等方法,探讨了区内3种优势草本植物醉马草、异针茅、冷地早熟禾的单根抗拉力学特征,以及植物生长区土体营养元素特征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席芨滩滑坡区以草本植物为主,灌木零星分布,物种数呈“驼峰状分布”;通过采用冗余分析得到,草本植物生长区土壤含水量(P<0.01,F=12.7)、pH值(P<0.05,F=8.0)和全氮(P<0.05,F=4.5)对植物群落生长和分布特征影响较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同种植物生长位置不同,则其单根抗拉力学强度亦不同,而相同位置处的不同种植物,相应地其单根力学强度亦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分布于滑坡中部的冷地早熟禾的平均单根抗拉力和平均抗拉强度均显著高于生长在滑坡前缘和后壁位置的;分布在滑坡中部位置处的3种优势草本植物,其平均单根抗拉力和平均单根抗拉强度由大至小依次为异针茅(9.10 N,80.29 MPa)、冷地早熟禾(7.51 N,49.78 MPa)、醉马草(6.69 N,34.82 MPa)。本研究结果可为科学防治席芨滩滑坡分布区边坡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坡面水土灾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叶面喷施硒肥对紫花苜蓿富硒降镉效果的影响
    白旭琴, 贾春云, 李文栓, 李亚敏, 刘长风, 韩秀云, 褚美函, 巩宗强, 李晓军
    2024, 33(1):  50-60.  DOI: 10.11686/cyxb2023070
    摘要 ( 241 )   HTML ( 16)   PDF (4266KB) ( 29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缓解紫花苜蓿的镉累积并实现富硒目的,探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叶面喷施硒肥对紫花苜蓿生长特征及富硒降镉特性的影响。以草原三号和中苜一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硒肥的方式,在初花期测量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并检测根茎叶部位的总硒、硒代蛋氨酸(SeMet)、镉等含量,分析叶面喷施硒肥对紫花苜蓿富硒降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外源硒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富硒量均有促进作用,表现为两个品种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总硒和SeMet含量均显著提高,镉含量、镉富集系数、镉转运系数均显著下降。相同喷施硒肥浓度下,低浓度镉污染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高浓度镉污染则抑制紫花苜蓿的生长。镉浓度为1 mg·kg-1、施硒量为100 mg·kg-1时,紫花苜蓿中硒含量最高、镉含量最低,各组织中总硒、SeMet含量:叶>茎>根,镉含量:茎<叶<根。相同条件下, 中苜一号的生物量、总硒、SeMet含量均高于草原三号,镉含量低于草原三号,且在镉浓度为1 mg·kg-1、施硒量为50 mg·kg-1的条件下富硒降镉效果最佳。

    盐生草根系基因HgAKR6C的克隆与初步功能分析
    胡尚钦, 汪军成, 姚立蓉, 司二静, 马小乐, 杨轲, 张宏, 孟亚雄, 王化俊, 李葆春
    2024, 33(1):  61-74.  DOI: 10.11686/cyxb2023076
    摘要 ( 163 )   HTML ( 11)   PDF (6850KB) ( 2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醛酮还原酶(AKR)是构成Shaker型K+通道蛋白的保守核心结构域,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时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西北旱区典型盐生植物盐生草作为研究材料,基于课题组前期盐生草根系盐胁迫转录组学数据分析结果,筛选并克隆得到耐盐基因HgAKR6CHgAKR6C基因蛋白质编码区(CDS)全长951 bp,共编码氨基酸317个。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HgAKR6C与拟南芥中AtAKR6C1基因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表明该基因可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qRT-PCR结果表明HgAKR6C在盐处理24 h时表达量达到峰值。构建酵母异源表达载体转化缺陷型菌株发现,HgAKR6C基因可能参与Na+的外排和介导K+的吸收。综上所述,HgAKR6C具有调节盐生草耐盐性的功能,而盐生草根系耐盐基因HgAKR6C的调控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猪毛菜响应干旱胁迫的叶片结构、生理及转录组分析
    谭炯锐, 查同刚, 张泽宇, 张晓霞, 滕红梅, 王玲丽, 赵莉丽, 王奥, 王馨珧
    2024, 33(1):  75-88.  DOI: 10.11686/cyxb2023085
    摘要 ( 208 )   HTML ( 11)   PDF (4219KB) ( 3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猪毛菜在表型、生理及分子层面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采用控水法进行梯度干旱胁迫,对叶片进行解剖结构和生理指标测定及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栅栏组织从致密变稀疏,晶簇先消失后增多;贮水组织厚度先增大后降低(P<0.05),主维管束面积和表皮厚度在28 d时显著增大,分别为(3099.72±151.88) μm2和(23.73±0.68) μm(P<0.05),叶片厚度增大而叶面积减小(P<0.05);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在28 d显著增大(P<0.05),H2O2含量在14 d显著增大(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后降再增(P<0.05)。与0 d比较,干旱胁迫7、14和28 d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别有103、1560和270个;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表明各组合DEGs显著富集在蛋白质磷酸酶Ⅰ型复合体、膜的整体组件、氧化还原过程、氧化还原酶活性等条目中;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表明各组合DEGs同时显著富集在氧化磷酸化代谢、核糖体和光传导等通路中。非生物胁迫通路DEGs分析表明,热激蛋白基因、GPX2PODSODCPK19CIPK9、MAP激酶基因、蛋白质降解通路基因、UXS1F3H等参与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调节。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猪毛菜抗旱机制提供参考。

    神农香菊CibHLH1的鉴定及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韩金秀, 陈斌, 刘晏廷, 孟儒, 金利妍, 何淼
    2024, 33(1):  89-101.  DOI: 10.11686/cyxb2023087
    摘要 ( 171 )   HTML ( 3)   PDF (3986KB) ( 2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HLH家族是植物中第二大转录因子家族,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次生代谢和环境胁迫应答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神农香菊叶片cDNA为模板克隆了CibHLH1的全长序列,该基因全长738 bp,开放阅读框为630 bp。多序列比对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CibHLH1与菊花的CmbHLH1同源性最高。不同组织部位的荧光定量数据显示该基因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基因定位在细胞核中。为进一步研究CibHLH1的功能,通过叶盘法将其转化烟草,发现过表达CibHLH1烟草叶片黄化,测定叶绿素含量发现,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测定转基因烟草的光响应曲线及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过表达CibHLH1降低了烟草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和水分利用率,但其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光补偿点均增加。综上所述,CibHLH1能够通过降低光合色素的含量而影响植物的光合能力。

    空心莲子草SOD基因家族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
    韩硕, 韩晓文, 胡义锋, 陈中义, 朱永兴, 尹军良
    2024, 33(1):  102-116.  DOI: 10.11686/cyxb2023100
    摘要 ( 184 )   HTML ( 22)   PDF (6263KB) ( 33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类保守的抗氧化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尚缺乏对空心莲子草SOD家族成员的系统认识。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空心莲子草SOD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及分析,并对其理化性质、保守基序、基因结构、系统发育进化关系、miRNA靶向关系和表达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空心莲子草中共鉴定到43个ApSOD,其中22个属于Cu/ZnSOD亚家族,21个属于Fe/MnSOD亚家族;蛋白质特征分析表明,36个ApSOD蛋白为亲水蛋白,37个ApSOD蛋白为稳定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大部分Cu/ZnSOD定位在叶绿体或细胞质,大多数Fe/MnSOD定位在线粒体。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同亚家族中的成员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与基因结构。miRNA靶向关系预测发现,17个空心莲子草miRNA通过切割或翻译抑制作用靶向14个ApSODs。表达模式分析发现,ApSODs在不同环境条件和组织中表达水平相对稳定。利用RT-qPCR分析了6个ApSODs在除草剂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噁草酮和氯氟吡氧乙酸胁迫下,6个ApSODs在药后7 d内显著上调表达;在乙羧氟草醚胁迫下,4个ApSODs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的趋势;在草甘膦胁迫下,6个ApSODs在7 d时显著上调表达;在异丙隆胁迫下,4个ApSODs在1 d时均显著下调表达。说明在除草剂胁迫下ApSODs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本研究对空心莲子草ApSOD家族成员进行系统鉴定和特征分析,并初步揭示了6个基因在除草剂胁迫下的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ApSODs在响应除草剂胁迫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全株水稻表面优势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黄丽娟, 孙镕基, 高文婧, 张志飞, 陈桂华
    2024, 33(1):  117-125.  DOI: 10.11686/cyxb2023075
    摘要 ( 162 )   HTML ( 9)   PDF (1062KB) ( 14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旨在对全株水稻表面的优势乳酸菌进行分离、筛选与鉴定,以期挖掘出青贮优良菌种资源。利用平板涂布法对全株水稻上的乳酸菌进行分离,以生长速度和产酸能力进行初筛,以抗氧化能力(H2O2耐受能力、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进行复筛,对筛选出的优势乳酸菌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水稻植株表面共分离得到154株乳酸菌,培养48 h后,有16株OD600nm值>2且pH值<4的乳酸菌,其中有9株乳酸菌具有抗氧化能力,综合表现最好的菌株是YMA3,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2.23%、72.46%、86.33%。YMA3表现出较强的高温或酸性环境适应性,鉴定为粪肠球菌。

    不同症状类型苜蓿病毒病AMV病原检测及其寄主范围测定
    周建玲, 梁巧兰, 魏列新, 周其宇, 田龙, 陈应娥, 王存颖, 张国印
    2024, 33(1):  126-137.  DOI: 10.11686/cyxb2023092
    摘要 ( 174 )   HTML ( 10)   PDF (4232KB) ( 25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采自田间不同症状类型苜蓿病毒病病样中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的带毒情况、症状表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及AMV的寄主范围,本试验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症状归类、丙酮乙醇混合液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AS-ELISA)法对不同病样的叶绿素和AMV含量进行测定和检测,并对提纯至不同症状类型病样中AMV对9科32种植物的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田间苜蓿病毒病病样有轻花叶、重花叶、叶片边缘褪绿黄化型和叶片畸形皱缩花叶矮化型4种症状类型,均带有AMV,且叶绿素含量、AMV含量与症状表现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症状表现最严重的叶片畸形皱缩花叶矮化型病样的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低58.00%以上,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对照高134.06%,AMV含量最高,为252.96 pg·mL-1;寄主范围测定表明AMV可侵染7科27种植物,对西葫芦致病性最强,症状表现为局部枯斑,30 d时AMV浓度为316.19 pg·mL-1

    6个苇状羊茅(型)品种在成都平原区的生产性能评价
    张睿, 韩重阳, 蔡家邦, 汪阳, 黄琳凯, 张新全, 聂刚
    2024, 33(1):  138-148.  DOI: 10.11686/cyxb2023072
    摘要 ( 166 )   HTML ( 14)   PDF (891KB) ( 2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筛选适宜成都平原推广利用的优异牧草品种,对6个苇状羊茅(型)品种进行了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鲜(干)草产量及牧草营养成分等指标的测定,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特沃’和‘科瑞’的生育期最长,均达275 d。各参试品种平均再生速度依次为‘马胡丽娜’>‘科瑞’>‘都脉’>‘特沃’>‘K31’>‘福泰’。品种‘马胡丽娜’年平均干草产量最高,可达12790.99 kg·hm-2,分别较国审品种‘特沃’和‘都脉’显著增加14.62%和4.28%(P<0.05),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科瑞’干草产量较‘特沃’显著增加6.59%(P<0.05),且植株自然高度可达100.15 cm,高于‘特沃’和‘都脉’(P<0.05)。‘都脉’的分蘖数最大,为47.33个·株-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其次是‘科瑞’和‘马胡丽娜’,分别达37.50和37.00个·株-1,较品种‘特沃’多6.25和5.75个·株-1。‘K31’茎叶比为0.96,高于其他参试品种。对6个参试品种的营养成分测定表明,‘特沃’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可达18.60%,‘科瑞’的粗脂肪含量最高,可达5.41%。通过灰色关联度法综合比较分析,‘科瑞’表现最优,‘特沃’和‘马胡丽娜’综合性状表现较优,适宜在成都平原地区推广种植利用。

    季节性氮磷配施提升环湖寒生羊茅生产性能
    石正海, 刘文辉, 张永超, 秦燕, 米文博, 罗峰, 刘曼, 起惠芳
    2024, 33(1):  149-158.  DOI: 10.11686/cyxb2023069
    摘要 ( 139 )   HTML ( 9)   PDF (3493KB) ( 11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秋收后施肥对翌年环湖寒生羊茅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于2018-2019年以5龄环湖寒生羊茅为试验材料,对比秋季施肥和春季施肥下环湖寒生羊茅的饲草和种子生产性能及肥料利用效率。试验设置0(N0)和60(N60) kg·hm-2 2个施氮水平,0(P0)、60(P60)、75(P75)和90(P90) kg·hm-2 4个施磷水平,共计8个处理组合。测定株高、茎粗、生殖枝数、地上生物量和种子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秋季和春季施氮肥均可提高环湖寒生羊茅地上生物量和种子产量,增幅分别在62.79%和12.58%以上。但秋季施肥具有刺激生殖枝数进而保持种子生产的优势,春季施肥有促进饲草生产的优势。秋季施氮较春季提升种子产量的增幅为37.38%~73.99%。春季施氮较秋季提升地上生物量的增幅为6.47%~51.19%。2)氮肥是促进5龄环湖寒生羊茅生产性能的主要肥料。施氮对株高、生殖枝数、地上生物量和种子产量的提升幅度分别为20.24%、19.10%、133.94%和89.66%。单施磷肥可降低株高和生殖枝数,降幅分别为3.12%和3.79%。由于氮肥和磷肥对种子生产的协同作用,种子产量较大值出现在N60P75水平,在秋季施肥时高达233.19 kg·hm-2。3)对地上生物量和种子产量的肥料利用效率分析发现,磷肥的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不存在施肥季节差异(P>0.05)。氮肥的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对种子产量的影响表现为秋季施肥分别是春季施肥的1.37和2.74倍以上。在施肥量方面发现无论春季还是秋季施肥,在仅施氮处理有最大的肥料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在同一施氮水平,随施磷量增加肥料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4)生殖枝数与种子产量间相关性系数均保持在0.809(P<0.01)以上,通过线性方程能较好拟合生殖枝数与种子产量、种子产量与地上生物量和株高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综合地上生物量和种子产量的生产性能及肥料利用效率的表现,应重视氮肥对于生长年限较长的环湖寒生羊茅的利用。

    鄂尔多斯高原北部一年两季燕麦种植模式生产性能评价
    李文龙, 李峰, 张仲鹃, 王殿清, 王欢, 靳慧卿, 特木热, 胡志玲, 陶雅
    2024, 33(1):  159-168.  DOI: 10.11686/cyxb2023071
    摘要 ( 161 )   HTML ( 9)   PDF (1929KB) ( 15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筛选出适宜鄂尔多斯高原北部一年两季种植的优良燕麦品种,优化种植模式,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本研究分别对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第一、二季种植的6个国内外燕麦品种的产量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了监测分析,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不同品种燕麦在该地区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第一、二季不同燕麦品种的株高、干草产量、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钾(K)以及相对饲草质量(RFQ)的变化范围分别是96.77~121.77 cm、8426.38~14287.07 kg·hm-2、8.19%~9.29% DM、51.47%~59.90% DM、30.00%~35.83% DM、1.23%~1.87%、117.88~161.41和68.73~97.20 cm、4927.07~7082.58 kg·hm-2、12.12%~16.34% DM、39.60%~46.61% DM、19.49%~24.26% DM、1.67%~1.94%、206.09~262.64;除第一季燕麦粗蛋白含量外,各评价指标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第一季中品种太阳神的株高、NDF及ADF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但其RFQ低于其他品种,而品种领袖的干草产量最大且K含量最低;第二季中品种青引1号的株高和干草产量均位列第一,其NDF、ADF含量居最高,贝勒的CP含量高于其他品种,青燕1号的K含量低于其他品种;株高及干、鲜草产量与CP、K、RFQ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或P<0.001)负相关,与NDF、ADF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中NDF和RFQ的权重系数位列前二位,为该地区燕麦生产性能评价的重要指标;最适宜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地区作为第一季春播生产和第二季复种的燕麦品种分别为领袖和青燕1号,第一季春播领袖+第二季复种青燕1号的种植模式可在该地区以及同类型区域作为主推模式推广种植。

    混播比例及乳酸菌剂对燕麦-饲用豌豆发酵TMR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张珈敏, 关皓, 李海萍, 贾志锋, 马祥, 刘文辉, 陈有军, 陈仕勇, 蒋永梅, 甘丽, 周青平, 杨丽雪
    2024, 33(1):  169-181.  DOI: 10.11686/cyxb2023144
    摘要 ( 166 )   HTML ( 11)   PDF (1140KB) ( 20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比例及乳酸菌剂对发酵全混合日粮(TMR)品质和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制作发酵TMR的燕麦饲用豌豆混播比例,本试验将青海甜燕麦和青建一号饲用豌豆进行混播种植,混播比例为(燕麦∶饲用豌豆)0∶10,5∶5,6∶4,7∶3,8∶2,10∶0。在燕麦乳熟期和豌豆结荚期刈割后调制袋装发酵TMR,共设计12个处理,其中6个不接种乳酸菌,按照6个不同混播比例分别为C1、C2、C3、C4、C5、C6;另外6个处理在各比例基础上均匀加入混合乳酸菌(植物乳杆菌160∶短乳杆菌248∶戊糖乳杆菌260,比例为1∶1∶1,菌活:106 cfu·mL-1左右),即分别为I1、I2、I3、I4、I5、I6。所有处理按照饲草和农副7∶3的比例加入农副产品(青稞秸秆∶油菜秸秆∶油菜粕=1∶1∶1),实验室温度(20±5) ℃下发酵60 d后对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瘤胃降解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原料中燕麦比例的增加,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粗蛋白呈下降趋势,产气量呈下降趋势;添加混合乳酸菌显著降低了干物质损失(P<0.05)、pH和NH3-N/TN(P<0.05),其中C3和I3的干物质损失为0.38%和0.15%,显著低于同组其他处理(P<0.05);各混合比例的燕麦-饲用豌豆发酵TMR的粗蛋白降解率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显著高于单一燕麦发酵TMR和单一豌豆发酵TMR(P<0.05),其中I2的瘤胃降解率最优。C3和I3的瘤胃NH3-N含量为29.65%和31.68%,显著高于同组其他处理(P<0.05)。通过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对发酵TMR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为I2(0.868),其次是I3(0.610)和C3(0.469)。因此当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比例为6∶4或5∶5时,可将其作为主要饲草来源生产高品质发酵TMR饲料。

    综合评述
    MAPK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张鑫苗, 伍国强, 魏明
    2024, 33(1):  182-197.  DOI: 10.11686/cyxb2023090
    摘要 ( 1316 )   HTML ( 84)   PDF (1316KB) ( 12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一类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Ser/Thr)蛋白激酶,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级联反应途径。植物MAPK具有相对保守的11个亚结构域,均为Ser/Thr蛋白激酶发挥其催化作用所必需的元件,其表达受活性氧、一氧化氮、激素等调控。MAPK可磷酸化多种底物,包括转录因子、蛋白激酶和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等,在调控植物响应逆境(盐分、干旱、极端温度、重金属等)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植物MAPK家族的发现、分类与结构、调控机制及其响应各种非生物胁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农作物抗逆性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资源。

    植物端粒DNA结合蛋白及端粒酶活性调控研究
    孙守江, 马馼, 毛培胜, 豆丽茹, 贾志程, 孙铭, 王娟
    2024, 33(1):  198-206.  DOI: 10.11686/cyxb2023089
    摘要 ( 303 )   HTML ( 20)   PDF (1803KB) ( 3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衰老和种子劣变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农业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植物衰老会对农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牧草提前衰老也会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限制草产业的发展。由于种子劣变,全球每年约有25%的种子失去活力,导致巨额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深入揭示植物衰老特性和调控机制,不仅对于阐明植物生态适应性及种群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延缓衰老技术和调控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中发现,染色体端粒与植物衰老以及种子活力密切相关。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序列,由端粒DNA和结合蛋白组成。端粒结合蛋白是一组与端粒DNA结合的蛋白质,主要是帮助稳定端粒结构并保护端粒免受DNA修复系统的干扰,其次还参与了基因表达、DNA复制和染色体结构调节等许多生物学过程。端粒酶由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和端粒酶RNA(TER)两个亚单位组成,端粒酶逆转录酶亚基参与线粒体功能以及相关基因表达调控,通过对端粒酶新功能的探索,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从而延缓植物的衰老进程,为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近年来在植物中研究发现,端粒的动态变化与植物衰老存在相关性,植物端粒内稳态的维持机制仍存在许多问题,端粒长度以及端粒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植物衰老以及种子老化的关系尚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综述了端粒和端粒结合蛋白在植物生物学中的作用,重点论述了端粒和端粒结合蛋白调控端粒长度以及端粒酶活性的模式,为后续解析植物衰老以及种子劣变机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研究简报
    夹金山3种同域分布绿绒蒿的传粉生态学研究
    丁仁翔, 刘浩, 朱科燃, 张雨, 王鑫, 杨蒙, 朱浩铖, 刘光立
    2024, 33(1):  207-216.  DOI: 10.11686/cyxb2023084
    摘要 ( 128 )   HTML ( 5)   PDF (1727KB) ( 30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揭示夹金山3种同域分布绿绒蒿的传粉生态学特点与繁育系统差异,以全缘叶绿绒蒿、川西绿绒蒿、红花绿绒蒿为研究对象,观测植株的花期物候与传粉媒介,并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分别检测柱头可授性与花粉活力。结果表明:1)全缘叶绿绒蒿的花期比川西绿绒蒿和红花绿绒蒿提前近1个月,后两者的花期接近,但三者花期均有重叠。2)3种绿绒蒿柱头可授性持续时间均达5 d以上,且第3至4天时可授性最强。3)在散粉后的8 h内,全缘叶绿绒蒿和川西绿绒蒿的花粉活力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红花绿绒蒿的花粉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全缘叶绿绒蒿花粉胚珠比为990±28,川西绿绒蒿为2050±596,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红花绿绒蒿为1380±202,与前两者无显著差异。且3种绿绒蒿均属于兼性异交。5)3种绿绒蒿有着相同的传粉者麻蝇;其中访问全缘叶绿绒蒿的昆虫种类最多;访问红花绿绒蒿的昆虫比较单一,但数量最多;访问川西绿绒蒿的昆虫数量最少。综上,3种绿绒蒿在繁育系统上表现出差异性:全缘叶绿绒蒿花期和柱头可授期最长,柱头可授性最强,授粉昆虫种类最多,弥补了花粉活力衰减快的缺陷;川西绿绒蒿的花粉能长时间维持高活力但传粉昆虫数量最少;红花绿绒蒿的传粉者有独特的寄生性传粉现象,它们在柱头内产卵,并帮助宿主进行种内传粉,确保了传粉的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