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草业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10-20
    研究论文
    马铃薯块茎GBSSⅠ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沈宝云,刘玉汇,张俊莲,王蒂
    2010, 19(5):  1-8. 
    摘要 ( 816 )   PDF (2494KB) ( 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马铃薯普通栽培种“甘农薯2号”块茎为材料,利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通过RT-PCR技术和DNA序列测定分析,证实获得了马铃薯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I)基因的cDNA序列。该cDNA全长1824bp,包括607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序列,且与原序列(accessionnumberX58453)同源性为99.78%,但与其他科植物GBSS基因的同源性较低,注册该基因到GenBank中,注册号为EU403426。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预测GBSSI基因cDNA序列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结果发现,该蛋白与其他15种植物GBSS蛋白一样,具有3个完全保守区域,并具许多重要功能位点,且与农杆菌淀粉合成酶具有相似三级结构模型,表明该蛋白具淀粉合成功能。
    二穗短柄草幼胚再生体系及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初步研究
    吴雪莉,刘金星,Klaus K Nielsen,杨志民,高彩霞
    2010, 19(5):  9-16. 
    摘要 ( 805 )   PDF (743KB) ( 14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二穗短柄草3个品系BDR018,BD21,BD21-3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幼胚大小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影响。采用携带gusbar基因双元表达载体(pDM805)的根癌农杆菌菌株AGL1对BDR018品系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了遗传转化。本实验探讨了影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再生及遗传转化的几个因素。结果发现,幼胚大小介于0.5~1.0mm之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随愈伤组织年龄的增加,BDR018,BD21,BD21-3愈伤组织的再生率下降,白化率上升。愈伤组织年龄在5~8周范围内转化效率较高,平均转化效率为38.5%。真空处理5min和0.01%的SilwetL-77处理均可提高转化效率。对转化植株进行GUS基因化学组织检测和PCR鉴定,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再生植株基因组中。
    西藏怒江流域高寒草甸气候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周刊社,杜军,袁雷,马鹏飞,刘依兰
    2010, 19(5):  17-24. 
    摘要 ( 632 )   PDF (852KB) ( 14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西藏怒江流域9个气象站1980-2008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采用Miami模型研究该流域高寒草甸气候生产潜力的地域分布以及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近29年西藏怒江流域气候生产潜力中上游主要受温度条件的制约,中下游主要受降水条件的制约,气候生产潜力与年降水量和主要生长季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总体上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下游地区明显高于上游地区。过去29年,由于温度的逐年升高,伴随降水的增加,气候生产潜力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增幅较明显。整个怒江流域未来90年(2011-2100年)有向“暖湿型”气候方向发展的趋势,降水将成为该流域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总体上气候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但增幅不大,未来气候对该流域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有利。
    γ射线对沟叶结缕草愈伤组织再生和耐盐性的影响
    贾玉芳,陈曙,柴明良
    2010, 19(5):  25-30. 
    摘要 ( 780 )   PDF (1193KB) ( 1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沟叶结缕草匍匐茎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分别进行0Gy(对照)和1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比较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以及再生植株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并对辐射材料进行不同浓度(0%,0.5%,1.0%,1.5%和2.0%)的NaCl筛选。结果表明,10Gy60Coγ射线处理对愈伤组织的再生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化形成3个以上小苗的外植体比率提高11.25%,但是愈伤组织再生率下降8.75%;再生植株的CAT活性提高16.02%,脯氨酸含量提高1.20倍;同对照相比,10Gyγ射线处理的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植株中SOD和POD活性没有显著变化。10Gy60Coγ射线辐射处理能显著提高愈伤组织对NaCl的抗性;外植体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而下降;愈伤组织经过10Gy60Coγ射线处理后,在含1.0%NaCl的再生培养基上获得最多的耐盐植株(成苗率为9.60%),这些植株转移到含1.0%NaCl的生根培养基上后保持旺盛生长。
    裹包TMR饲喂对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周振峰,王晶,王加启,国卫杰,宋增廷,张俊瑜,卜登攀
    2010, 19(5):  31-37. 
    摘要 ( 958 )   PDF (389KB) ( 5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裹包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方式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4头泌乳天数为(124±20)d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进行为期10周的饲养试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精粗分开饲喂方式,试验组采用裹包TMR饲喂方式,精粗分开饲喂组和裹包TMR饲喂组的日粮配方组成和比例均相同,日粮精料比例为50∶50,裹包TMR水分含量调整为50%。结果表明,1)饲喂裹包TMR,可以显著增加干物质采食量(P<0.05),提高产奶量7.69%并提高3.5%标准乳产量5.20%(P>0.05);2)裹包TMR饲喂方式与精粗分开饲喂方式对乳成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3)裹包TMR饲喂可以显著提高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05),干物质消化率有提高的趋势(P<0.1);4)裹包TMR饲喂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素氮的含量(P<0.05),但对其他血液指标影响2组间差异不显著。裹包TMR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全混合日粮供给方式,可在我国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和个体养殖户中推荐使用,以期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综合收益。
    不同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对绵羊瘤胃发酵和日粮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王聪,刘强,董宽虎,赵祥,刘生强,贺婷婷,刘壮宇
    2010, 19(5):  38-44. 
    摘要 ( 691 )   PDF (404KB) ( 1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不同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对绵羊瘤胃发酵、养分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试验选用12只5月龄、(34.6±0.57)kg体重的德国肉用美利奴杂交一代公绵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玉米青贮;处理Ⅰ、Ⅱ和Ⅲ组分别饲喂精料补充料+轻度、中度和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披碱草、碱茅和沙打旺),每只羊精料补充料平均日喂600g,粗饲料自由采食。结果表明,处理Ⅰ和Ⅱ组瘤胃pH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而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Ⅱ和Ⅲ组瘤胃液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和异戊酸摩尔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瘤胃乙酸摩尔比和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干物质和有机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处理Ⅲ组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处理Ⅲ组和Ⅱ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物质、有机物质、无氮浸出物和能量消化率变化规律一致,处理Ⅲ组显著低于处理Ⅰ和Ⅱ组,处理Ⅰ和Ⅱ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处理Ⅲ组、处理Ⅱ组、处理Ⅰ和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处理Ⅲ和Ⅱ组采食氮显著低于处理Ⅰ组,处理Ⅰ组采食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沉积氮和沉积氮/可消化氮均以处理Ⅱ组最低,依次为处理Ⅲ、处理Ⅰ和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果说明饲喂轻度和中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促进了绵羊瘤胃发酵,但降低了饲料消化率和氮的利用率,而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则降低了绵羊瘤胃发酵、饲料消化率和氮的利用率。
    沙地恢复草场放牧绵羊体增重及瘤胃发酵参数动态变化
    塔娜,桂荣,魏日华,赵山志
    2010, 19(5):  45-50. 
    摘要 ( 621 )   PDF (406KB) ( 10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选择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正在围封恢复中的沙地草场,进行毛肉兼用细毛羊暖季自由放牧和划区轮牧试验,结合放牧绵羊增重及瘤胃发酵参数动态变化指标评价恢复阶段沙地草场牧养能力。结果表明,暖季(6-10月)放牧绵羊增重明显,3个放牧区绵羊平均月增重分别为2.46,5.08,5.52和2.29kg,而不同放牧方式对绵羊增重效果没有显著影响;在7-8月放牧绵羊瘤胃发酵水平较好,空腹到采食后7h内发酵参数动态变化表现为:瘤胃pH7.01-6.38-6.47-6.77、NH3-N浓度6.02-9.26-10.75-10.82mg/100mL、总VFA浓度31.37-42.99-58.55-65.28mmol/L。因此在围封恢复5~6年的沙地退化草场上进行绵羊的暖季适度放牧,可以产生较好的增重及瘤胃发酵效果。
    利用生理生化参数评价水葫芦沼液浸种可行性初步研究
    薛延丰, 石志琦, 严少华, 郑建初, 常志州
    2010, 19(5):  51-56. 
    摘要 ( 604 )   PDF (615KB) ( 13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青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水葫芦沼液进行青菜种子浸种后对种子发芽、生长、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浸种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沼液处理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随着处理沼液施用浓度的增加,青菜的根长逐渐增加,Z1和Z4处理株高与对照相比,虽然有所增加,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株高、鲜重和干重的变化趋势相似,随着沼液处理浓度的增加,株高、鲜重和干重的增加幅度也随之增大,当使用全沼液进行处理后虽然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青菜体内的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当使用全沼液处理后,叶绿素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虽然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因此,生理生化参数可作为评判水葫芦沼液浸种可行性的指标之一。
    小根蒜对花生田3种主要杂草马唐、稗草和反枝苋的化感作用
    张悦丽,秦立琴,高兴祥,李美,李新国,孟静静,万书波
    2010, 19(5):  57-62. 
    摘要 ( 1411 )   PDF (670KB) ( 1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室内用离体生测方法测定了小根蒜水浸提液对花生田主要杂草马唐、稗草和反枝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根蒜水浸提液对3种杂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种受体杂草中,以反枝苋和马唐较为敏感,0.0500g/mL浓度处理下种子均受到完全抑制不能萌发,在0.0250g/mL处理下反枝苋、马唐和稗草种子的萌发率分别为38.46%,50.00%和85.71%。相同浓度处理时,小根蒜水提物对3种杂草根长的生长抑制作用均明显高于对苗高的抑制作用。
    籽粒苋幼苗对不同盐离子胁迫响应的比较研究
    李洪燕,郑青松,姜超强,刘兆普,刘国红,辛本荣
    2010, 19(5):  63-70. 
    摘要 ( 887 )   PDF (966KB) ( 7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比较研究了等渗(-0.096,-0.198,-0.437MPa)的NaCl、Cl盐和Na盐处理10d对籽粒苋幼苗干重、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特性及离子吸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0.096和-0.198MPaCl盐显著促进植株干重,-0.198和-0.437MPa盐胁迫下,对籽粒苋幼苗生长抑制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Na盐>NaCl>Cl盐处理。高盐(-0.437MPa)胁迫下,对籽粒苋幼苗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抑制幅度由大到小次序为Na盐>NaCl>Cl盐处理。NaCl和Na盐胁迫下,籽粒苋幼苗植株根和茎中Na+含量均高于叶中Na+含量,将Na+更多的截留在根、茎中。不同渗透势下的NaCl、Na盐处理均显著提高根、茎、叶的SK,Na,根的SK,Na随着盐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结果表明,NaCl对籽粒苋幼苗的钠胁迫作用显著大于氯胁迫的,NaCl和Na盐胁迫下植株根、茎、叶对K+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均显著增强,赋予籽粒苋幼苗对盐的一定程度上的适应性。
    NaCl胁迫对芨芨草苗期脯氨酸代谢的影响
    董秋丽,夏方山,董宽虎
    2010, 19(5):  71-76. 
    摘要 ( 710 )   PDF (682KB) ( 4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芨芨草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对芨芨草叶片与根系脯氨酸(proline,Pro)、鸟氨酸δ-氨基转移酶(ornithine-oxo-acidtransaminase,δ-OAT)、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yrroline-5-carboxylatesynthetase,P5CS)、脯氨酸脱氢酶(prolinedehydragenase,ProDH)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芨芨草Pro的积累主要以谷氨酸途径为主;随NaCl浓度的增加,芨芨草叶片和根系Pro含量逐渐增加,500mmol/LNaCl时达最大,分别为585.77和303.36μg/gFW;δ-OAT活性呈降低趋势,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在同一浓度胁迫下,芨芨草根系P5CS活性均显著高于叶片(P<0.05),300mmol/LNaCl时,芨芨草叶片与根系P5CS活性均达到最大,分别为7.44和20.81U/mg蛋白;叶片ProDH活性高于对照,最大为对照的1.7倍,根系ProDH活性变化不明显。
    复杂盐碱对黄顶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机理初探
    冯建永,庞民好,张金林,刘颖超
    2010, 19(5):  77-86. 
    摘要 ( 722 )   PDF (1288KB) ( 4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2种中性盐NaCl、Na2SO4及2种碱性盐Na2CO3、NaH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24种盐度和碱度各不相同的复杂盐碱条件,处理黄顶菊种子,测定其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黄顶菊幼苗的茎高和根长,旨在明确盐碱胁迫对黄顶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了盐碱胁迫下黄顶菊叶片叶绿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初步探讨了黄顶菊耐盐碱胁迫的机理。结果表明,盐浓度与A、B、C、D4组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以及茎高均表现为负效应,在相同盐浓度的处理下,随着盐溶液碱性的降低各处理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以及茎高均明显上升;对各胁迫因素与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以及茎高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在各胁迫因素中盐浓度是影响黄顶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主导因素,pH值对黄顶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没有决定性作用。盐碱胁迫处理后黄顶菊叶片叶绿素相对破坏率上升,细胞膜透性加大,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升高,盐碱胁迫初期黄顶菊叶片中SOD和POD的活性升高,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盐碱胁迫初期黄顶菊叶片中主要靠SOD和POD的活性来暂时维持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
    醉马草内生真菌对其伴生种硬质早熟禾和针茅生长的影响
    黄玺,李春杰,南志标,杨松,柴青
    2010, 19(5):  87-93. 
    摘要 ( 1091 )   PDF (732KB) ( 5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以我国西北部的天然草原广泛分布的烈性毒草醉马草和其主要伴生种针茅、硬质早熟禾为供试材料,研究内生真菌侵染的禾草与其他禾草的竞争作用。结果表明,带菌(E+)醉马草抑制了针茅、硬质早熟禾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发芽率分别下降了17.1%和13.6%,胚芽长分别降低了23.2%和16.3%;带菌(E+)醉马草对针茅、硬质早熟禾的株高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从发芽后第1周便显著抑制了2种供试禾草的生长;在与醉马草混种时,带菌(E+)醉马草对针茅和硬质早熟禾的分蘖数以及单株生物量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不带菌(E-)醉马草对2种供试禾草以上的各项指标均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且针茅、硬质早熟禾对醉马草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带菌(E+)醉马草对针茅和硬质早熟禾有强烈持续的竞争抑制作用,而不带菌(E-)醉马草则对2种禾草没有显著的影响。
    呼伦贝尔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文都日乐,李刚,张静妮,赖欣,易津,范国艳,杨殿林
    2010, 19(5):  94-102. 
    摘要 ( 950 )   PDF (814KB) ( 4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呼伦贝尔5种不同草地类型(线叶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各类菌群数量分布在5种草地中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但不同菌群数量及区系组成在各草地类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菌数量在5种草地中依次为:羊草>贝加尔针茅>克氏针茅>线叶菊>大针茅,真菌数量依次为:线叶菊>克氏针茅>羊草>贝加尔针茅>大针茅,放线菌数量依次为:克氏针茅>羊草>线叶菊>贝加尔针茅>大针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在不同草地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线叶菊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显著高于其他草地类型(P<0.05),其中大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较低。研究还表明,各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表层土壤(0~10cm)酶活性大于下层土壤(10~20cm)酶活性,不同草地类型间土壤酶活性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线叶菊草原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贝加尔针茅草原和大针茅草原;土壤脲酶活性以克氏针茅草原最高,且与线叶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和大针茅草原差异显著;而土壤磷酸酶活性则为羊草草原显著高于其他样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状之间均存在相关性,从回归分析得出的2个方程可知,土壤微生物量碳随着土壤含水量、细菌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则随着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容重的增加而降低。
    基于MODIS影像的藏北高寒草甸的蒸散模拟
    付刚,沈振西,张宪洲,武建双,石培礼
    2010, 19(5):  103-112. 
    摘要 ( 684 )   PDF (964KB) ( 4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是水循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模拟蒸散,本研究计算了生态系统尺度的水分利用效率(WUEEC)。相关分析和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WUEEC的主要因子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空气相对湿度(Ha)和显热通量(H)。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WUEEC与NDVI、Ha和H的线性回归方程(其中,H的模拟值WUEH和WUEEC差异显著),利用建立的WUEEC的回归方程和植被光合模型(VPM)估计的总初级生产力(GPPVPM)模拟了生态系统尺度的蒸散。模拟的蒸散(NDVI的模拟值ETNDVI,Ha的模拟值ETHa)和通量观测的蒸散(ETEC)的简单线性方程分别为ETNDVI=1.2985ETEC(R2=0.8029,n=46,P<0.0001)和ETHa=1.3118ETEC(R2=0.7487,n=46,P<0.0001),这表明ETNDVI和ETHa都能够比较准确地反应ETEC,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多重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定量分析了造成该差异的原因:ETEC和ETNDVI的差异(ETEC-ETNDVI)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PAR)和GPPVPM的影响;而ETEC和ETHa的差异(ETEC-ETHa)主要受PAR、GPPVPM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影响。
    四种禾本科牧草对官厅水库库滨荒地的培肥效应研究
    肖波,武菊英,王庆海,尧水红
    2010, 19(5):  113. 
    摘要 ( 658 )   PDF (737KB) ( 4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官厅水库库滨选择典型荒滩荒坡地,种植苇状羊茅、老芒麦、无芒雀麦和草地雀麦4种禾本科牧草,对比研究其生长特征及种植后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4种牧草表现较为近似,其在荒滩荒地上均可正常生长,且平均每年可提供10.99t/hm2的干饲料,同时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具有较好的培肥改土效应。4种牧草种植2年后,平均可使表层土壤粘粒含量显著增加14%,粉粒含量显著减少21%,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112%,土壤容重显著降低15%,同时还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227%,全氮含量显著增加76%,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66%,41%和4%。综合认为,官厅水库库滨种植的4种禾本科牧草可在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显著改善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兼具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荒地土壤的持续培育和科学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西藏主要作物与牧草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类型研究
    秦彧,李晓忠,姜文清,田发益,周志宇,王楠,王桃
    2010, 19(5):  122-121. 
    摘要 ( 1192 )   PDF (481KB) ( 5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日喀则和山南地区家畜主要粗饲料作物秸秆(青稞、油菜、土豆、小麦、玉米和燕麦)、精饲料作物籽粒,以及57种天然草地、栽培牧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作物秸秆营养类型均为粗蛋白、灰分含量低,而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高的碳型和碳氮型,营养价值较低。精饲料中,油菜饼和豌豆营养价值高于青稞。禾本科和豆科牧草营养类型以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氮型和氮碳型为主。禾本科牧草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有13个品种,耐酸草粗蛋白含量高达30.72%;豆科牧草9种,其中鹰嘴豆粗蛋白含量高达27.46%,粗纤维只有18.91%,灰分含量为9.30%;藜科1种,法国菠菜营养类型属于较少见的灰分氮型,粗蛋白含量为20.17%,灰分20.15%,而纤维只有12.67%。同时这22个牧草粗纤维含量低于30%,灰分含量在6.24%~10.43%。
    不同产地白三叶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张婧源,彭燕,罗燕,马啸
    2010, 19(5):  130-138. 
    摘要 ( 869 )   PDF (1161KB) ( 4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产地的41份白三叶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20对随机引物组合,获得以下结果:1)20对随机引物组合共扩增出479条清晰可辨的条带,每对引物组合PCR扩增出13~44条带纹,平均为23.95条,多态性条带411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占85.16%,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182~0.334,平均为0.268,表明供试白三叶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为0.5866~0.9896,平均GS值为0.7307;表明供试白三叶种质在分子水平具有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3)对所有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在GS=0.71的水平上,可将41份白三叶材料分成3大类,大部分来自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材料能聚为一类,呈现出一定的生态地理环境分布规律。
    菊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研究
    罗燕,白史且,彭燕,张玉,马啸
    2010, 19(5):  139-147. 
    摘要 ( 1035 )   PDF (784KB) ( 4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5大地理类群的48份菊苣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筛选的28对引物对48份材料的DNA进行PCR扩增,获得以下结论:1)28个位点共检测到333个等位基因,平均为11.89个,多态性位点率(P)平均为95.0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23(me3+em3)~0.44(me1+em10),平均为0.33;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在0.55~0.89,平均GS值为0.69;地理类群间的GS值在0.63~0.96,其中荷兰(P,95.52%)和意大利(P,95.38%)类群遗传多样性丰富,表明供试菊苣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3)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48份菊苣材料分为五大类,来自相同地理类群的材料基本能聚为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西藏栽培牧草中氨基酸组成特点的研究
    姜文清,周志宇,秦彧,王楠,王桃,李晓忠,田发益
    2010, 19(5):  148-155. 
    摘要 ( 697 )   PDF (689KB)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对西藏57种栽培牧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硫氨基酸以及限制性氨基酸的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牧草中氨基酸总量为6.11%~23.71%,各科牧草氨基酸总量顺序是豆科>藜科>禾本科。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平均为6.42%,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比值最高的是豆科牧草,最低的则是禾本科牧草;含硫氨基酸含量为0.44%~1.63%,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牧草限制性氨基酸含量较高,为0.63%~2.25%。同时满足EAA/NEAA>60%,EAA/TAA>40%的牧草共有47种,占栽培牧草总数的82%。研究表明西藏栽培牧草氨基酸组成合理,营养价值较高,是当地家畜优质的饲草来源。
    施钾水平对甘肃烤烟钾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胡娟,邱慧珍,何秀成,张文明,李亚娟,张春红
    2010, 19(5):  156-160. 
    摘要 ( 639 )   PDF (422KB) ( 4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甘肃烤烟生产中存在的烟叶钾含量低和种植效益不高等问题,于2007年在庆阳市正宁县布置大田试验,在等氮磷用量基础上,研究了施钾水平(0,90,180,270K2Okg/hm2)对烤烟钾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钾含量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以施钾量为270K2Okg/hm2时最高,中部叶片钾含量可达2.11%,接近云南和贵州烟区的烟叶钾含量;不同叶位叶片钾含量对施钾水平的反应不同,以中部叶最为敏感;施用钾肥后,烟株上、中、下部叶片钾含量的高低顺序发生改变。烟叶产量、均价、中上等烟比例和产值等经济效益参数均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持续增加,说明增施钾肥可通过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提高烤烟种植的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施钾量可能在270K2Okg/hm2以上。
    黑河中游干旱荒漠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季节变异规律
    刘继亮, 李锋瑞,刘七军,牛瑞雪
    2010, 19(5):  161-169. 
    摘要 ( 715 )   PDF (932KB) ( 5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面节肢动物是荒漠地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至今尚缺乏对西北内陆干旱荒漠区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及关键功能群季节变异规律的研究。以黑河中游典型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通用的陷阱捕获法,在6月上旬和9月中旬2个典型时期对地面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利用NMDS排序法定量分析研究了节肢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异规律。主要结果为,1)研究发现,拟步甲科动物是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地面节肢动物群落最重要的组分之一。2)NMDS排序分析解析了荒漠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分布的季节变异特征,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春季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数量、生物量和类群丰富度显著高于秋季;二是腐屑食性的拟步甲科、植食性的长蝽科、蝗总科和捕食性的球蛛科动物的主要活动期在春季,而杂食性的蚁科、捕食性的蟹蛛科和步甲科及植食性的象甲科的主要活动期在秋季;三是春季捕食性类群与杂食性和腐屑食性类群的比值要比秋季高得多。
    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种群结构对火烧的响应
    林燕,白永飞
    2010, 19(5):  170-178. 
    摘要 ( 703 )   PDF (973KB) ( 5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全球范围内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群落灌丛化问题,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小叶锦鸡儿灌丛化的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2年的人为控制火烧实验,从株丛和群落2个组织水平研究了火烧对小叶锦鸡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退化恢复草原群落中,小叶锦鸡儿种群属于增长型的种群,中、小株丛所占的比例较大。实验区内所调查的6588个株丛中,冠幅为0~50cm的株丛占30%,50~150cm的株丛占49%,>150cm的株丛仅占21%;2)在群落水平上,一年火烧和连续2年火烧对小叶锦鸡儿株丛的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比火烧前分别减少了27%和66%;3)火烧显著地增加了小叶锦鸡儿的枝条密度和茎的生物量分配,减少了叶的生物量分配,使茎叶比由1∶4.4升高为1∶1.1;4)同50~150和>150cm2个冠幅组的大株丛相比,火烧对0~50cm小灌丛影响最为明显,一年火烧和连续2年火烧使其地上净生物量分别下降了57%和60%。实验结果表明,火烧显著地削弱了小叶锦鸡儿的生活力,有效地抑制了其小株丛的生长,对控制灌丛的进一步扩张具有明显的作用。
    嵩草草甸退化和恢复过程中主要牧草演替和地表特征变化
    李以康,林丽,张法伟,梁东营,王溪,曹广民
    2010, 19(5):  179-185. 
    摘要 ( 743 )   PDF (349KB) ( 4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禾草、矮嵩草和小嵩草的重要值及斑块变化为对象,研究其在嵩草草甸退化和恢复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退化中的嵩草草甸小嵩草重要值显著高于矮嵩草和禾草,样带调查显示在小嵩草样带矮嵩草盖度急剧降低,黑斑盖度增加近一倍,小嵩草斑块分布普遍;重牧小嵩草草甸小嵩草成为优势种,重要值显著高于矮嵩草和禾草(P<0.05),黑斑面积增大,塌陷增多,矮嵩草斑块出现几率小;恢复中的小嵩草草甸禾草重要值增大,矮嵩草恢复慢,恢复斑块上禾草成为优势种,小嵩草斑块接近消失,黑斑和秃斑面积急剧缩小,植被盖度增加;恢复较好的草甸禾草成为样地的优势种,矮嵩草和小嵩草的重要值低(零星斑块分布),没有黑斑和秃斑出现。高寒草甸退化引起优势植物更替,地表黑斑和秃斑严重,封育和减牧措施能够有效恢复退化的草甸。
    干旱荒漠区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时空分布对地下水的响应
    李卫红,周洪华,杨晓明,丁辉
    2010, 19(5):  186-195. 
    摘要 ( 761 )   PDF (1555KB) ( 14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以芦苇为优势种群的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物种多样性和地下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2007年群落地上生物量最高,达741.75g/m2;在空间上,群落地上生物量随垂直河道距离的增加显著减少。2)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3)地上生物量在地下水埋深<3m时较高,且地上生物量对地下水中的Mg-Cl盐含量最为敏感,群落耐盐上限在5.0g/L左右。
    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黄彩霞, 柴守玺,赵德明,李志贤,常磊,王婷
    2010, 19(5):  196-203. 
    摘要 ( 568 )   PDF (723KB) ( 5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冬小麦临抗2号为试验材料,在冬灌水(180mm)相同的条件下,其他生育期以灌水量和灌水次数不等共设置5个处理。结果表明,返青期各层土壤有效含水量(AWC)均较低(2.37mm),至拔节期突增(9.88mm),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降低,成熟期降至2.54mm,特别是处理W1和W2在成熟期0~60cm层处于萎蔫点以下。处理间AWC的差异在灌浆期表现最为明显,尤其处理W1和W3,在0~60cm层AWC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差异。冬小麦日耗水强度最大的时期是抽穗~开花期,阶段耗水量最大的时期是播种~返青,冬灌水充足是保证出苗率和后期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基本条件。处理W3具有最高籽粒产量(6296.52kg/hm2)、千粒重(53.12g)和单位面积穗数(61.83万穗/hm2),但相对灌水较少的处理W4(籽粒产量6240.37kg/hm2)而言,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均较低。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千粒重(R=0.99**)、WUE(R=0.97**)、开花期~成熟期耗水量(CAm)(R=0.88*)、全生育期耗水量(CAt)(R=0.88*)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生育后期水分胁迫,加速了冬小麦的衰老进程,灌浆期缩短,千粒重下降,最终表现为产量下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处理W4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灌溉定额对夏播裸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吴娜,卜洪震,曾昭海,任长忠,胡跃高
    2010, 19(5):  204-209. 
    摘要 ( 1331 )   PDF (424KB) ( 5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对夏播裸燕麦白燕8号籽粒产量、籽粒品质、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和饲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播裸燕麦灌溉定额为150mm的滴灌处理(W4)时籽粒产量最高,其次为W5(180mm)、CK(200mm)、W3(120mm)、W2(90mm)、W1(60mm)。灌溉定额较小的W1、W2、W3三处理的产量构成三要素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穗粒数和公顷穗数显著减少,造成产量显著降低。灌溉定额为120mm的滴灌处理(W3)品质最好,粗蛋白、粗脂肪和β-葡聚糖含量分别比传统灌溉处理(CK)提高4.53%,8.58%和18.29%,差异显著(P<0.05)。W3处理籽粒中钾、锌、铁、铜、锰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灌溉,钙、镁含量差异不显著。W3处理有较高的可消化干物质和相对饲用价值,分别比传统灌溉处理提高3.37%和9.28%,差异显著(P<0.05)。
    华南地区野生狗牙根植物学形态特征变异研究
    黄春琼,周少云,刘国道,白昌军
    2010, 19(5):  210-217. 
    摘要 ( 918 )   PDF (749KB) ( 6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96份华南地区野生狗牙根种源的11个植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狗牙根的植物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变异系数排序为:叶毛(129.78%)>草层高度(38.18%)>叶长(37.61%)>密度(32.41%)>节间长(21.80%)>花序长(18.44%)>小穗数(15.08%)>节间直径(14.49%)>叶宽(14.05%)>穗枝数(9.45%)>叶色(7.64%)。2)狗牙根植物形态学特征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营养器官表现为叶片宽大,茎杆粗壮高大,叶色浅且多毛的狗牙根,花序长、穗枝数及小穗数多;反之,草层低矮的狗牙根,质地(叶宽)好,密度大,叶色深。3)随着纬度的增加,华南地区狗牙根种源的叶色变深,节间变粗,而穗枝数及小穗数明显变少,随着经度的增加,节间明显变粗,草层变高,花序变长,而小穗数变少。4)聚类分析可将华南地区狗牙根分为3个形态类型。
    巴音布鲁克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土壤生物学特性研究
    尹伟,胡玉昆,柳妍妍,公延明,张伟,
    刘伟,阿德列提·艾列吾塔力甫
    2010, 19(5):  218-226. 
    摘要 ( 619 )   PDF (925KB) ( 1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研究站附近建植4,8,15和20a高寒人工草地及天然草原0a(CK)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因子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建植期的微生物类群总数表现出4a>8a>0a>15a>20a,微生物组成以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且上层(0~20cm)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于下层土壤的(20~40cm);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均在8月达到最大值,9月最小。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大小与微生物总数排列顺序一致,脲酶活性则为4a>8a>0a>20a>15a,同时,2种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上层大于下层的特点。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速效氮和脲酶活性是影响该地区土壤微生物总数的主要因子;全磷和有机质是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重要因子;全磷和pH值是影响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土壤因子。
    肃南、肃北草地类型及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赵忠,何毅,李青,杨鹏翼,金赐福,杨学兰,孙晓云,顾自林,
    张卫军,王军,屈勇,柴永青,泽德,那·巴特尔
    2010, 19(5):  227-238. 
    摘要 ( 1129 )   PDF (558KB) ( 15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草场类型和草地植物资源调查”于2007-2008年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实施。调查共测定草本植被样方226个,灌丛植被样方125个,草灌乔植被样方32个;现场标图约22500km2,调查路线长18500km。按照《中国草地类型的划分标准和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确定肃南县草地类型有9类、18个亚类、24组、29型;肃北县草地类型有9类、17个亚类、19组、29型;采集植物标本986份381种,分属53科,176属;其中牧草类植物300种。肃北、肃南草场的总体状况在退化,局部地方保护较好;除气候因素外,超载过牧是加速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其次为鼠害;蝗虫不是造成草场植被退化的原因。调查区草地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没有遭到大的破坏,但各种群的优势度变化较大,表明群落中种群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肃北地区稀有植物裸果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柴永青,曹致中,蔡卓山,万丽霞,李学玲
    2010, 19(5):  239-249. 
    摘要 ( 699 )   PDF (477KB) ( 5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索肃北荒漠地区裸果木种群分布格局、成因和维持机制,根据植被类型、地形地貌和海拔,选择了6个样地,共随机设置60个样方,应用方差/均值、负二项参数、扩散型指数、丛生指标、平均拥挤度指数和聚块性指数、Poisson分布等方法,采用Kolmogogorov-Smirnov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在不同样地、不同海拔下的裸果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在红柳峡干沟和一棵树干河床地带,裸果木种群呈集聚分布,集聚原因主要是由于与裸果木克隆生长特性及其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在芦草沟和干沟口子山前干河床地带,裸果木种群为随机分布,是由于裸果木自身有性繁殖力衰退,幼龄的植株少,中老龄植株多,各物种间和裸果木种内的竞争是主要原因,还受地形地貌、生境、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野马河种群是随机分布与集群分布的混合类型,各物种间和裸果木种内竞争造成其随机分布,而强烈的洪水和泥石流冲刷作用促成集群分布。马鬃山金庙井种群为集群分布,但集聚程度并不高,集聚原因跟其生境和土壤有关。由于这一地带地处洪积扇平原,地势平坦,上游裸果木的种子随着洪水的缓缓冲刷和泥沙的淤积,沉积在这一带,是造成这一地区裸果木集群分布的原因。依据海拔来看,在1500~1550m区段,为集群分布,但集聚程度并不高。海拔在2400~2450和2450~2500m区段,均为随机分布,是肃北裸果木的集中分布区。海拔在2700~2750m区段,属于集群与随机混合型分布格局。裸果木在肃北地区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由自身的繁殖特性和自然灾害两大主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与其他生物特性、环境因子和人为因素也密切相关。
    综合评述
    法律政策对生物多样性及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评估
    闫伟红,徐柱,王育青,柳剑丽,肖海峻,单贵莲
    2010, 19(5):  250-259. 
    摘要 ( 513 )   PDF (537KB) ( 8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针对国际国内关于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相关文件,分别进行了梳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进程及其存在问题,深入了解和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原则、发展方向和本质。揭示了中国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借鉴美国、欧盟和印度等国家经验,作为探寻中国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的思路和原则。基于此,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几点建议。
    碱茅耐盐碱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任伟,王志峰,徐安凯
    2010, 19(5):  260-266. 
    摘要 ( 717 )   PDF (436KB) ( 5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盐生植物里分离相关抗盐碱功能基因,是研究植物抗盐碱机理和选育耐盐碱植物新品种的关键。碱茅不仅是一种优良的牧草,还是一种宝贵的盐生种质资源,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耐盐碱基因。从碱茅中分离克隆这些基因,并分析其结构、功能及表达特性,不仅有助于培育耐盐碱转基因作物,而且可以为我国盐碱草地的改良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笔者综述了近年来碱茅耐盐碱基因的研究进展。
    研究简报
    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灌丛降雨截留特征研究
    李衍青,张铜会,赵学勇,刘新平,童勋章,云建英
    2010, 19(5):  267-272. 
    摘要 ( 738 )   PDF (1427KB) ( 5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于2009年6-9月,在科尔沁沙地选择主要固沙灌木——小叶锦鸡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灌丛的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的观测,确定了截留量、穿透雨量和茎流量在降雨分配中的比例,分析了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对该灌丛的降雨截留量、穿透量的影响。试验期间,完整观测了穿透雨和茎流量的降雨总共为103.1mm,其中的穿透雨量、茎流量和截留量分别为73.1,4.1和25.9mm,分别占降雨的百分比为70.9%,4.0%和25.1%。回归分析表明该灌丛的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截留量都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而穿透百分比和截留百分比则与降雨量的指数函数拟合较好;穿透百分比与1h最大降雨强度呈指数相关关系,而截留百分比和1h最大降雨强度与幂函数拟合较好。
    高粱棕色中脉基因bmr-6的遗传分析和SSR标记定位
    李杰勤,王丽华,詹秋文,范军成
    2010, 19(5):  273-277. 
    摘要 ( 534 )   PDF (483KB) ( 4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粱棕色突变体的叶片中脉是棕色的,此类突变体能使家畜难以消化的木质素含量降低40%~60%,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家畜对高粱秸秆的消化率。利用高粱棕色中脉材料N592(bmr-6类型)和白色中脉(Sa)进行杂交和自交,构建F2分离群体,F1表现为白色中脉,F2白棕分离比符合3∶1,说明棕色中脉基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表现为隐性遗传。用已知定位到连锁群上的微卫星标记对棕色中脉基因进行了连锁分析,发现1个与棕色中脉(bmr-6)基因连锁的微卫星标记,连锁距离为4.2cM,初步将该基因定位于第7连锁群。
    水分胁迫下扁穗牛鞭草根系保护酶活性变化
    桂世昌,杨峰,张宝艺,张新全,黄琳凯,马啸
    2010, 19(5):  278-282. 
    摘要 ( 715 )   PDF (612KB) ( 5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水分胁迫下,以国审扁穗牛鞭草品种广益和重高为材料,研究2种牧草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期间,广益和重高扁穗牛鞭草根系MDA含量和SOD、POD、CAT活性迅速升高,在14d时达到最大值,之后MDA含量和3种保护酶活性均出现大幅度下降。研究还表明,初期MDA含量上升主要是由水分胁迫引起的,而3种保护酶活性的上升则主要是MDA含量上升所致。14d后MDA含量和3种保护酶活性的下降可能是由于2种扁穗牛鞭草在渡过干旱阈值期后,表现出一定耐受性和适应性。在研究期间,重高扁穗牛鞭草根系MDA含量始终高于广益,综合2种扁穗牛鞭草萎蔫和枯萎状况,表明广益扁穗牛鞭草抗旱能力大于重高扁穗牛鞭草。
    肥料和除草剂混施对老芒麦生产性能的影响
    游明鸿,刘金平,白史且,张新全,卞志高
    2010, 19(5):  283-286. 
    摘要 ( 887 )   PDF (331KB) ( 5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不同浓度,组合“盖阔”或“速效”除草剂,对拔节末期老芒麦混施,结果表明,混施降低了杂草种类、单位面积杂草生物量,杂草占生物量比例;混施对老芒麦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2.42%(P=0.0006),29.98%(P<0.0001),25.93%(P<0.0001),“尿素7500g/hm2+磷酸二氢钾300g/hm2+盖阔27g/hm2”、“尿素7500g/hm2+盖阔27g/hm2”和“尿素15000g/hm2+磷酸二氢钾300g/hm2+速效75g/hm2”3个组合增产效果明显;混施对种子产量影响极显著(P=0.0009),“尿素7500g/hm2+磷酸二氢钾300g/hm2+盖阔27g/hm2”、“尿素7500g/hm2+速效75g/hm2”和“尿素15000g/hm2+磷酸二氢钾300g/hm2+速效75g/hm2”3个组合种子增产显著;处理组分与生产性能指标的相关系数较低,肥料与除草剂共同作用导致了生产性能的差异性;混施可减少田间作业次数、降低管理成本、达到增肥和除草的双重效果,值得在生产中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