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草业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2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10-20
    论文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环境下植物的抗氧化特性
    胡澍,焦菊英,杜华栋,苗芳
    2014, 23(5):  1-12.  DOI: 10.11686/cyxb20140501
    摘要 ( 1494 )   HTML ( 2)   PDF (1564KB) ( 7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野外取样,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坡沟系统5种立地环境(阳坡沟谷地和沟间地、峁顶、阴坡沟间地和沟谷地)下19种主要物种叶片的膜脂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3种抗氧化酶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2种非酶抗氧化物质即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旨在探讨不同物种适应不同立地环境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各立地环境下物种间的MDA积累量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各立地环境的胁迫均导致供试物种遭受不同程度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其中互生叶醉鱼草的膜脂过氧化水平最高,猪毛蒿的最低;在不同立地环境间,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阿尔泰狗娃花和狼牙刺的各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华隐子草、糙隐子草、长芒草、草木樨状黄芪、糙叶黄芪、甘草、菊叶委陵菜、猪毛蒿、铁杆蒿、茭蒿、沙棘、杠柳和互生叶醉鱼草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说明在不同立地环境下,前者均采用多种抗氧化酶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协同抵御胁迫的策略,后者则调用不同抗氧化酶或非酶抗氧化物质发挥主要抵御作用;由于植物科属和碳同化途径的差异,其抗氧化特性也存在差异:菊科和豆科植物分别主要通过CAT和SOD减轻活性氧的伤害,禾本科植物则能以较高的SOD、POD活性和Car含量维持较低的膜脂过氧化水平,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高的GSH和Car含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中华隐子草的抗氧化能力最强,互生叶醉鱼草的最弱。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覆膜玉米农田氮变化动态研究
    漆婧华,张峰,王莺,孙国钧
    2014, 23(5):  13-23.  DOI: 10.11686/cyxb20140502
    摘要 ( 2176 )   HTML ( 1)   PDF (1627KB) ( 7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明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覆膜农田氮素循环变化动态及其机理,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覆膜管理对植株氮素(全氮)和土壤氮素(无机氮、全氮)变化动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覆膜和不覆膜处理土壤NO3--N含量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表现出近似斜“N”的变化规律。2)相对于不覆膜处理而言,覆膜处理地上部分氮素积累量表现出倒“V”型变化趋势。成熟期不覆膜处理茎叶中氮素残留较多,即将氮素更多地用于营养生长;而覆膜能使植株吸收的氮素更多地转移到籽粒中去,更多地用于生殖生长。3)对于不同土壤剖面不覆膜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而言,覆膜处理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表现出相似的“W”型变化规律。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变化规律有所延迟。三叶期至拔节期由于植物根系长度限制出现下降趋势;拔节期至籽粒形成期,由于覆膜能够改善土壤水热状况进而影响土壤中氮素分布,故出现上升趋势;籽粒形成期至成熟期变化规律与植物地上部分总氮含量恰好相反,说明该阶段土壤中全氮变化与玉米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根据本研究结果,覆膜对玉米生育前期土壤氮素变化影响较大,生育后期土壤氮素变化主要与玉米生长状况密切相关,且覆膜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营养品质。

    黄土高原农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李旭东,沈晓坤,张春平,傅华
    2014, 23(5):  24-30.  DOI: 10.11686/cyxb20140503
    摘要 ( 1943 )   HTML ( 17)   PDF (1342KB) ( 9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7年使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IRGA)对黄土高原地区豌豆农田土壤呼吸进行观测,综合分析了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日、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豌豆田土壤呼吸日、季节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曲线;夏季日变化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1:00-13:00和0:00-3:00,日平均值接近9:00和19:00的观测值;冬季日变化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3:00-15:00和21:00-0:00,日平均值接近于9:00和17:00的观测值;全年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豌豆开花结荚期),最小值出现在12月份。分析表明:温度是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日、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土壤水分变化与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相关性较差。该区土壤呼吸存在“负通量”现象。

    长期封育对内蒙古羊草草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王春燕,张晋京,吕瑜良,王莉,何念鹏
    2014, 23(5):  31-39.  DOI: 10.11686/cyxb20140504
    摘要 ( 2395 )   HTML ( 3)   PDF (1282KB) ( 10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封育是当前恢复和改良内蒙古草地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草地固碳效应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利用内蒙古封育32年和自由放牧的羊草草地,分析了其土壤有机碳组分、土壤团聚体和土壤腐殖质组分碳含量的变化,并运用13C核磁共振波普法对土壤腐殖质的有机碳组分进行波普分析,探讨了长期封育对羊草草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土壤有机质结构的影响,期望能为科学地评估长期封育状况下草地固碳效应及其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长期封育显著提高了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壤有机碳组分中,除土壤微生物碳(MBC)含量降低外,其碳组分含量都相应增加。其中,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增加最为明显,长期封育草地是自由放牧草地土壤的4.53倍;长期封育显著提高了草地土壤0.25~2 mm团聚体所占比例及其有机碳含量;长期封育提高了草地土壤腐殖质中的胡敏酸碳(HAC)、胡敏素碳(HUC)含量和胡敏酸/腐殖质碳,降低了富里酸碳(FAC)的含量,封育草地土壤的HAC/FAC是自由放牧草地土壤的5.66倍。此外,长期封育草地土壤的脂族碳含量显著增加,芳香度相应增加,疏水碳/亲水碳增大。总之,长期封育不仅提高了草地土壤有机碳贮量,还能改善草地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

    退化草地大针茅根系特征对氮素添加的响应
    秦洁,鲍雅静,李政海,胡志超,高伟
    2014, 23(5):  40-48.  DOI: 10.11686/cyxb20140505
    摘要 ( 2407 )   HTML ( 0)   PDF (1455KB) ( 8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大针茅为建群种的草原是蒙古高原典型草原地带广泛分布的地带性植物群落。近几十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大针茅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氮素是半干旱草原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氮素的添加有利于退化草原的恢复,但在氮素影响下草原植物根系特征变化的相关研究很少。本研究分别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的轻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进行氮素添加实验(0,30,50,80 g/m2),研究在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中大针茅根系特征对氮素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在重度退化草地中,氮素的添加显著促进了大针茅的根系生长和地上部分生长,根系长度、面积、体积、深度以及地上高度均随氮素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根系长度、面积、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系深度与地上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轻度退化草地中大针茅根系特征对氮素添加的响应不显著。比较2个样地,在无氮素添加的条件下,重度退化草地中大针茅的根系直径显著低于轻度退化草地;在高氮素(80 g/m2)添加条件下,重度退化草地中的大针茅根系长度、面积、体积、地上高度与根系深度显著高于轻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中土壤氮素的增加,促使大针茅根系主要通过增加根系长度扩大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

    氮素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于雯超,宋晓龙,修伟明,张贵龙,赵建宁,杨殿林
    2014, 23(5):  49-60.  DOI: 10.11686/cyxb20140506
    摘要 ( 2540 )   HTML ( 1)   PDF (1476KB) ( 7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开展氮素添加实验,设置6个氮素添加水平,氮素类型为硝酸铵(NH4NO3):对照(N0),1.5 g N/m2(N15)、3.0 g N/m2(N30)、5.0 g N/m2(N50)、10.0 g N/m2(N100)和15.0 g N/m2(N150)。利用凋落物网袋分解法,研究贝加尔针茅、羊草和冷蒿3种植物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对氮素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1) 3种植物不同器官凋落物C残留率的季节变化与植物残留率的变化趋势相同,呈释放模式。2)贝加尔针茅各器官凋落物分解95%所需时间为3.79~5.75年。羊草各器官凋落物分解95%所需时间为3.12~6.34年。冷蒿各器官凋落物分解95%所需时间为2.69~6.82年。3)不同植物、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速率对氮素添加响应不同,初始化学组成不是控制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影响因子。4)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土壤含水量无显著相关性,冷蒿凋落物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显著相关。5)本试验进行期间,氮素添加对各器官凋落物分解无一致影响,仅个别施氮水平对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在氮素添加背景下,凋落物分解受到时间、分解底物类型及氮素输入水平的共同影响。

    近50年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的演替及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赵军,马小平,魏伟
    2014, 23(5):  61-68.  DOI: 10.11686/cyxb20140507
    摘要 ( 1479 )   HTML ( 2)   PDF (1495KB) ( 8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以综合顺序分类法(IOCSG)为基本理论方法,在GIS的支持下,利用黑河流域1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间50年的气候数据模拟出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的演替过程,在此基础上耦合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黑河流域潜在生态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类型在逐渐减少,到c时期(1991-2010)时仅有11种植被类型,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性很大,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植被类型非常单一。2)黑河中上游气候暖湿化,潜在植被向暖湿的植被类型发展,但变暖的速度大于变湿的速度,使植被类型不断退化;而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气候逐渐暖干化,潜在植被向暖干的植被类型发展,荒漠化较为严重。3)随着气候的变化,全流域植被类型逐渐减少,潜在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近年来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植被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是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中国草地样带植物根系N、P元素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
    樊江文,张良侠,张文彦,钟华平
    2014, 23(5):  69-76.  DOI: 10.11686/cyxb20140508
    摘要 ( 2949 )   HTML ( 3)   PDF (1436KB) ( 8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横穿内蒙古和青藏高原长达4000 km的中国草地样带中,设置了132个采样样地,采集到120个植物根系样品,对样品进行了化学元素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植物根系N、P元素的基本特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植物根系P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大于N元素,而青藏高原地区植物根系N、P含量的变异系数均高于内蒙古地区。植物根系N和P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同时,P与N/P的相关关系比N与N/P的相关关系更为明显。在草地类型上,高寒草甸类植物根系的N含量最低,而温性草原最高。在与生境因子的关系上,草地植物根系N含量具有随着海拔增加而降低,随年均温的增加而增加,随年均降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其相关程度都较弱,这说明植物根系的元素含量可能受到植被组成、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对草地植物根系元素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为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草地的C、N、P元素循环研究以及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相关生态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湖南省紫薇种质资源调查及应用前景分析
    王业社,侯伯鑫,杨强发,周海平,陈立军,杨贤均
    2014, 23(5):  77-91.  DOI: 10.11686/cyxb20140509
    摘要 ( 1424 )   HTML ( 2)   PDF (1375KB) ( 8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深入了解湖南地区紫薇种质资源的现状,在野外实地调查和馆藏标本、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对湖南省紫薇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共有紫薇、南紫薇、福建紫薇、尾叶紫薇、川黔紫薇、绒毛紫薇等6个紫薇种和111个紫薇品种,其中堇薇品种群36个、红薇品种群30个、银薇品种群14个、复色品种群23个、矮生品种群8个。在花色上,紫薇品种以红色和蓝紫色最多,分别为36和37个,而白色和复色较少,分别为14和24个;在品种演化上,紫薇花色的演化以蓝紫色和红色为基本原色,然后过渡到白色、复色,而株型演化则从乔灌木到矮生灌木。总体特征表现为株型单一,直枝型较多,垂枝型稀少;全部为落叶乔灌木,常绿紫薇尚无;彩叶稀少,尤其缺乏红叶和花叶性状;花色单调,多为紫色、红色,缺少大花、多花和香花品种。紫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综合效益显著,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山东省小麦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高兴祥,李美,房锋,张悦丽,孙作文,齐军山
    2014, 23(5):  92-98.  DOI: 10.11686/cyxb20140510
    摘要 ( 2316 )   HTML ( 8)   PDF (1301KB) ( 8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倒置“W”型九点取样法对山东省小麦田杂草进行了调查,明确了山东省小麦田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田杂草共有 69种,隶属于21科,54属,其中禾本科、菊科和十字花科杂草种类最多,禾本科杂草为15种,菊科杂草11种,十字花科杂草8种,优势杂草有播娘蒿、荠菜、猪殃殃、雀麦、麦瓶草、小花糖芥、麦家公、看麦娘、节节麦和打碗花等10种,这10种杂草是构成山东省各地区小麦田杂草群落的优势种,此外区域性优势杂草有15种,一般性杂草有44种。从杂草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7个区域中鲁西南平洼区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其次是鲁南山区和鲁中山区,而鲁西北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的辛普森指数最高。经聚类分析,山东省小麦田杂草群落分为4组:鲁西南平洼区和鲁南山区群落结构类似为一组,此组杂草种类和数量均多,发生重;胶东丘陵区、胶潍河谷平原区和鲁中山区群落结构类似为一组,此组杂草种类和数量介于中等,发生较重;鲁西北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与其他地区差异较大,单独划为两组,这两组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均少,跟其他组差异均较大。

    黔西北岩溶区九种灌木综合营养价值评价
    孙红,于应文,马向丽,牟晓明,廖加法
    2014, 23(5):  99-106.  DOI: 10.11686/cyxb20140511
    摘要 ( 1595 )   HTML ( 1)   PDF (1286KB) ( 8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灌木作为山羊日粮主要成分,能为家畜补充能量、蛋白质、矿质和多种维生素等,明晰灌木营养价值对野生灌木资源开发具重要意义。本研究定量分析了黔西北9种野生饲用灌木的矿质成分和营养价值,用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法与聚类分析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9种灌木矿质含量为,Ca:0.56%~1.10%;P:0.08%~0.21%;Na:0.26%~0.36%;K:0.7%~1.8%;Mg:0.25%~1.00%;Fe:0.03%~0.06%;Cu:15.2~24.1 mg/kg;Mn:76.5~114.0 mg/kg;Zn:33.2~113.1 mg/kg。营养价值为,CP:7.5%~17.1%;WSC(除羊奶子):7.8%~13.6%;ADF:11.2%~26.5%;NDF:16.2%~45.1%;ME:5.9~7.9 MJ/kg;OMD:37.1%~49.4%。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法与聚类分析对9种灌木矿质成分、营养价值和综合营养价值评价结果类似;矿质成分为,悬钩子和平枝栒子>老母七和中华柳>羊奶子和红果蔷薇>黄花香、醉鱼草和救军粮;营养价值为,救军粮>羊奶子>老母七>黄花香、醉鱼草、中华柳、红果蔷薇、悬钩子和平枝栒子。综合营养价值评价和聚类结果为,悬钩子和平枝栒子属优等饲料,老母七、中华柳、羊奶子、红果蔷薇和救军粮属良等饲料,黄花香和醉鱼草属中等价值饲料。营养价值评价应考虑植物矿质成分、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物质及家畜采食特性。

    人工柠条灌丛密度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
    杨阳,刘秉儒,宋乃平,杨新国
    2014, 23(5):  107-115.  DOI: 10.11686/cyxb20140512
    摘要 ( 2032 )   HTML ( 1)   PDF (1298KB) ( 7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荒漠草原人工柠条灌丛按密度分为高密度(HD)、中密度(MD)和低密度(LD),水平方向分灌丛根围(RS)、冠缘(MS)和灌丛间(IS),垂直方向分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以同一区域的荒漠草原为对照(CK),系统展开柠条灌丛密度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柠条灌丛密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有效磷(AP)、碱解氮(AN)含量逐渐增加,表层(0~10 cm)增幅最大,底层(80~100 cm)增幅最小,其中AP对柠条灌丛密度的敏感性最高;无论水平还是垂直方向均以HD柠条灌丛增加荒漠草原土壤养分效应最为显著。垂直方向柠条灌丛对TN、TP、AP、AN增加效应集中于表层以下,对SOC增加效应集中于20 cm土层以下,且增加效应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弱;水平方向同层相比,以根围增加效应最为显著,灌缘、灌丛间次之,随土层深度该增加效应逐渐平稳或消失。综合表明:人工柠条灌丛能够增加荒漠草原土壤养分,以HD柠条灌丛根围表层(0~10 cm)增加效应最强,这种增加效应在垂直方向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弱,水平方向则朝着远离根的方向减弱,虽然柠条灌丛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有增加效应,但并未影响到荒漠草原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格局。

    生态工程前后三江源草地产草量与载畜压力的变化分析
    张良侠,樊江文,邵全琴,唐风沛,张海燕,李愈哲
    2014, 23(5):  116-123.  DOI: 10.11686/cyxb20140513
    摘要 ( 3738 )   HTML ( 24)   PDF (1492KB) ( 9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其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GLO-PEM模型和载畜压力指数,对比分析了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工程前后草地产草量和载畜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的2005-2012年8年的草地平均产草量为694 kg/hm2,比工程实施前1988-2004年17年的平均产草量(533 kg/hm2)提高了30.31%,减畜措施实施后的2003-2012年10年的平均载畜压力指数为1.46,比1988-2002年15年平均载畜压力指数(2.49)下降了36.1%。草地产草量的提高和载畜压力的减轻,主要归因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以及气候变化。其中,生态工程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已初见成效。

    北京鸿华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研究
    濮阳雪华,高晨浩,罗红松,韩烈保
    2014, 23(5):  124-132.  DOI: 10.11686/cyxb20140514
    摘要 ( 1573 )   HTML ( 1)   PDF (1518KB) ( 7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北京鸿华高尔夫球场内外的PM 2.5、PM 10、空气负离子、温湿度及噪音等生态效益因子连续14 d的实地监测,分析其日变化规律、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差异及各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球场内各生态效益因子的含量均优于球场外,并且乔灌草复合绿地对各因子的净化效率均高于乔草型和草坪型绿地。温湿度日变化曲线分别呈现单峰和单谷状,日平均气温降低2.1℃,增加相对湿度9.2%。PM 2.5与PM 10的日变化规律呈现出双峰趋势,早晚较高,午后较低,球场对两者的日均净化率分别为25.9% 和26.6%,并且两者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其含量与温湿度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和负相关性。球场内空气负离子早晚较高,午后较低,其含量是球场外的4.95倍,与温湿度分别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性和正相关性。球场内的噪声显著低于球场外,平均降噪率为11.8%,其日变化规律呈现出先上升,然后基本保持微小波动的趋势。

    紫花苜蓿组织解剖结构对NaHCO3盐碱胁迫的响应
    田晨霞,张咏梅,王凯,张万
    2014, 23(5):  133-142.  DOI: 10.11686/cyxb20140515
    摘要 ( 3622 )   HTML ( 6)   PDF (1677KB) ( 9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苜蓿组织结构对NaHCO3胁迫的响应,本实验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技术,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研究试材,比较研究了0,100和150 mmol/L的NaHCO3胁迫处理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根、茎和叶内部结构的影响。最显著的结果在于NaHCO3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植株维管系统影响较大,使贯通于根、茎、叶3个器官的维管组织变小,导致木质部和韧皮部输导能力锐减,极大地限制了由根系吸收的溶解有盐离子的水分向地上部分的运输。此外,在NaHCO3盐碱胁迫下,各营养器官的其他组织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盐碱胁迫使苜蓿叶片整体变薄,对海绵组织的影响强于栅栏组织,造成栅栏组织在叶片中所占比例相对增加;使茎的横切面变为不规则形,表皮细胞变小变薄,胞壁角质层加强,且使位于茎中央的髓薄壁组织细胞直径减小,数量增加,而髓细胞的内含物浓度增加;在盐碱胁迫下促进了根部的发育,根部直径显著变粗,木质导管直径显著变小但数量增多。

    四川白三叶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
    潘明洪,凌瑶,景文,马洪平,彭燕
    2014, 23(5):  143-152.  DOI: 10.11686/cyxb20140516
    摘要 ( 2624 )   HTML ( 1)   PDF (1511KB) ( 9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阐明四川部分地区野生白三叶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地位,对分离自四川雅安、康定、泸定、西昌、成都和乐山6个地区白三叶根瘤的69株菌进行系统研究。采用16S r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和16S rDNA基因、持家基因(recAatpDglnII)、结瘤基因(nodC)、固氮基因(nifH)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S rDNA PCR-RFLP中所有供试菌株产生了4种酶切图谱类型,表现出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持家基因与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基本一致,9株代表菌株主要分布在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的根瘤菌属(Rhizobium),并与豌豆根瘤菌三叶草生物型(R. leguminosarum bv. trifolii) ATCC 14480T的亲缘关系较近。PCR可扩增出nodCnifH基因片段,但从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的菌株LS1105中则扩增不出这两个基因。所有供试菌株被鉴定到了种的水平,证实了68株为白三叶根瘤菌,并通过不同采样地点菌株之间的比较,发现白三叶与根瘤菌的共生关系因地理分布不同而具有多样性,对于丰富白三叶根瘤菌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两种方法在二斑叶螨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杨顺义,岳秀利,王进军,沈慧敏,郭金梅,沈一凡,周兴隆
    2014, 23(5):  153-160.  DOI: 10.11686/cyxb20140517
    摘要 ( 1611 )   HTML ( 0)   PDF (1270KB) ( 8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靶标突变是二斑叶螨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产生高抗性的重要原因,而用于靶标突变检测的方法较多,有必要寻找一种经济、灵敏且有效的方法进行突变检测。本研究根据二斑叶螨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基因上已报道的3个点突变(L1022V、A1215D和F1538I),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二斑叶螨田间种群(WW-R和LZ-R)进行靶标VGSCs基因突变检测。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显示,与SS种群相比,WW-R和LZ-R种群VGSCs基因均存在两种氨基酸突变A1215D和F1538I,但没有发现存在F1022V突变,其中A1215D突变发生在结构域ⅡS6-ⅢS1连接处,F1538I突变发生在结构域ⅢS6螺旋处,而采用PCR-RFLP方法只检测出A1215D突变。两种不同的方法对田间采集的二斑叶螨种群VGSCs基因突变位点检测的比较,为抗菊酯类药剂二斑叶螨种群抗性分子监测技术的建立和抗性治理奠定了基础。

    Ta6-SFT基因对油菜的转化及抗旱性分析
    李淑洁,张正英
    2014, 23(5):  161-167.  DOI: 10.11686/cyxb20140518
    摘要 ( 1878 )   HTML ( 1)   PDF (1369KB) ( 7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Ta6-SFT对油菜抗旱的影响,进行了Ta6-SFT对油菜纯系材料的遗传转化,获得经PCR、Southern杂交和Northern 斑点杂交验证的转基因植株。对7株T1代转基因油菜进行了为期36 d的干旱胁迫,分析干旱胁迫36 d和复水后2 d各植株及野生型对照中的Ta6-SFT的转录水平表达和果聚糖含量,同时进行同时期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Ta6-SFT的转录水平表达与转基因植株体内的果聚糖含量、转基因植株的抗旱性呈正相关,表明Ta6-SFT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增强了转基因植株的抗旱性。

    海滨雀稗液泡膜H+-PPase(PvVP1)5'端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宋辉,南志标,蔡小宁,钟小仙,顾洪如
    2014, 23(5):  168-174.  DOI: 10.11686/cyxb20140519
    摘要 ( 1024 )   HTML ( 1)   PDF (1563KB) ( 6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已公布液泡膜H+-PPase基因家族同源序列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克隆出海滨雀稗中PvVP1基因的中间序列,然后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 RACE)方法, 从海滨雀稗中克隆到PvVP1 5'cDNA序列。该序列ORF长1605 bp,编码535个氨基酸,其编码序列、氨基酸序列与玉米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3%和99%。

    Na+对水分胁迫下白三叶抗氧化防御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李州,王晓娟,彭丹丹,彭燕
    2014, 23(5):  175-183.  DOI: 10.11686/cyxb20140520
    摘要 ( 1738 )   HTML ( 3)   PDF (1492KB) ( 6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拉丁诺”(Ladino)白三叶为供试材料,研究NaCl对PEG(聚乙二醇6000)水分胁迫下白三叶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活性氧成分、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防御及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外源NaCl能显著提高水分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有效降低叶绿素的分解;通过增强水分胁迫下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A-GSH cycle)关键酶活性,维持了细胞内显著较低的活性氧、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缓解了胁迫对细胞造成的氧化性伤害;50 mmol/L NaCl对正常水分条件下白三叶的生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外源NaCl预处理使水分胁迫下白三叶叶片内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说明NaCl显著提高白三叶的抗旱性与增强胁迫下白三叶抗氧化防御系统密切相关,并非促进了植物体内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而可能像其他旱生植物一样是通过富集Na+提高其渗透调节能力来发挥作用。

    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中潜在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邬彩霞,刘苏娇,赵国琦
    2014, 23(5):  184-192.  DOI: 10.11686/cyxb20140521
    摘要 ( 1989 )   HTML ( 4)   PDF (1380KB) ( 9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中的主要化感物质。采用色谱分离、薄层分析和生物活性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出了活性较强的化感物质组分,并通过气质联用(GC-MS)对潜在的化感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含有多种化感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为香豆素,相对含量较高的有6-(3-Hydroxy-but-1-enyl)-1,5,5-trimethyl-7-oxabicyclo[4,1,0]heptan-2-ol、二氢苯并吡喃酮、2,6-二叔丁基对甲酚、二溴三甲基环丙烷、磷酸三甲酯等物质;将乙酸乙酯相进一步分离得到3层混合物,上层混合物中含量相对最高的为香豆素;中层混合物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有二溴三甲基环丙烷、6-(3-Hydroxy-but-1-enyl)-1,5,5-trimethy-7-oxabicyclo[4,1,0]heptan-2-ol、2,6-二叔丁基对甲酚、甲基环戊醇等物质;下层混合物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有二溴三甲基环丙烷、甲基环戊醇、环己基溴化膦等物质。乙酸乙酯相及其分离后的各层混合物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相处理对多花黑麦草化感抑制作用最强,其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其分层后的各层混合物处理(P<0.05);其次是上层混合物处理,其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其他2层(P<0.05);下层混合物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则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以上结果提示,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中化感物质种类非常多,香豆素的含量最高,且香豆素含量高的组分处理对黑麦草的抑制作用就强,推测香豆素应为黄花草木樨水浸提液中的主要化感物质之一。

    盐胁迫下豌豆幼苗对内外源NO的生理生化响应
    时振振,李胜,杨柯,马绍英,刘会杰,张品南,杨晓明
    2014, 23(5):  193-200.  DOI: 10.11686/cyxb20140522
    摘要 ( 1357 )   HTML ( 1)   PDF (1353KB) ( 7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豌豆品种“陇豌一号”为材料,用NO供体硝普钠、NO清除剂c-PTIO及硝普钠类似物亚铁氰化钠处理豌豆幼苗,研究了内外源NO对盐胁迫下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NO能明显使盐胁迫下豌豆幼苗胚芽和胚根长、幼苗干重、根冠比及叶绿素含量增加(P<0.05),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豌豆幼苗叶片SOD、POD和CAT 活性增加(P<0.05),叶片质膜相对透性降低,还能减缓MDA含量的上升并提高脯氨酸含量。内源NO对盐胁迫下豌豆幼苗胚芽生长、幼苗干重、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以及SOD、CAT活性均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内外源NO均可缓解盐胁迫对豌豆幼苗的伤害。

    不同剂量苄·丁和二氯喹啉酸对紫云英生长环境及其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
    谢志坚,徐昌旭,刘光荣,曹卫东
    2014, 23(5):  201-207.  DOI: 10.11686/cyxb20140523
    摘要 ( 1363 )   HTML ( 0)   PDF (1207KB) ( 6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在水稻田中分别施用不同剂量的苄·丁和二氯喹啉酸对土壤环境以及后茬紫云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除草剂苄·丁和二氯喹啉酸均不利于后茬冬季绿肥作物紫云英植株干物质的累积,而且施用量越多,干物质累积越少,减幅达到13.1%~52.8%。低剂量的苄·丁显著降低了紫云英植株中N的累积量10.6%,而二氯喹啉酸降低紫云英植株中N和K的累积量分别为15.0%和15.2%;施用高剂量苄·丁和二氯喹啉酸分别降低紫云英植株中N、P和K的累积量32.7%~37.9%和49.6%~56.6%。施用苄·丁和二氯喹啉酸(低剂量或高剂量)降低土壤中有效N、K含量9.2%~28.7%和11.4%~29.6%;施用高剂量苄·丁和二氯喹啉酸降低土壤有效P含量5.4%和6.1%。另外,施用低剂量苄·丁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尿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而低剂量二氯喹啉酸则显著抑制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施用高剂量苄·丁和二氯喹啉酸对土壤中蔗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但均抑制了过氧化氢酶和尿酶活性。此外,施用低剂量和高剂量苄·丁增加了土壤中细菌数量,而二氯喹啉酸则正好相反。2种剂量的苄·丁和二氯喹啉酸均减少了土壤中放线菌数量,但对真菌数量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稻田施用低剂量(稻田推荐用量)苄·丁或二氯喹啉酸后应分别适当补充氮或氮、钾养分;而施用高剂量时则应适当补充氮、磷和钾营养,以满足后茬作物紫云英生长对养分的需要。

    龟裂碱土对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吉利,吴娜
    2014, 23(5):  208-213.  DOI: 10.11686/cyxb20140524
    摘要 ( 1659 )   HTML ( 1)   PDF (1298KB) ( 6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甜高粱幼苗对龟裂碱土胁迫的响应,通过盆栽试验,以5个不同基因型的甜高粱为材料,研究了龟裂碱土对甜高粱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龟裂碱土抑制了甜高粱幼苗的生长,显著降低了甜高粱幼苗株高、根长和植株干重。龟裂碱土胁迫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大幅度降低,而叶片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以及SOD、POD、CAT等保护性酶活性则显著升高。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对龟裂碱土胁迫的耐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品种ZNH05耐盐碱能力较差,ZNH07和ZNH18则表现出较强的耐盐碱性。

    高寒生态脆弱区“黑土滩”草地植被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研究
    卢虎,李显刚,姚拓,蒲小鹏
    2014, 23(5):  214-222.  DOI: 10.11686/cyxb20140525
    摘要 ( 2445 )   HTML ( 1)   PDF (1300KB) ( 7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从微观视野认识“黑土滩”草地退化机理及为该类型草地改良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本研究以甘肃省天祝县高寒草地为例,测定分析了草地植被、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和氮素生理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性和嫌气性固氮菌)在空间层次和不同季节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黑土滩”草地植被以微孔草和香薷为优势种,其盖度和植物量较低;微生物主要分布在0~20 cm,三大类微生物数量以细菌最多、真菌最少,分别占总数的84.60%和0.17%;氮素生理群数量以好气性固氮菌最多、嫌气性固氮菌最少,分别占总数的57.51%和0.05%。微生物数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8月份达到最大值,除土壤细菌(10月)之外,真菌、放线菌和各氮素生理群微生物最小值都出现在4月份。土壤氮素含量、草地植物量均与硝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反硝化细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并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

    菌肥与柠檬酸互作对石灰性土壤生物学特性及草坪质量的影响
    刘强,姚拓,马晖玲
    2014, 23(5):  223-230.  DOI: 10.11686/cyxb20140526
    摘要 ( 1922 )   HTML ( 3)   PDF (1355KB) ( 9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草坪的日常管理中,肥料施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通过常规的氮、磷肥施用促进草坪草的生长,达到提高和改善草坪质量的目的,而通过施用微生物肥料和柠檬酸等辅助性肥料来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从而促进草坪的生长方面研究较少。本文研究了柠檬酸和促生菌肥的互作处理对冷季型草坪质量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从而探讨柠檬酸和促生菌肥提高草坪草质量的机理,为草坪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1)一定量菌肥配合柠檬酸增加了石灰性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尤其是深层土壤放线菌数量,且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2)柠檬酸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效磷含量。3)在一定量的氮、磷肥施用水平下,柠檬酸和促生菌肥有效提高了草坪质量。

    岷山红三叶根际优良促生菌对其宿主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荣良燕,姚拓,马文彬,李德明,李儒仁,张洁,陆飒
    2014, 23(5):  231-240.  DOI: 10.11686/cyxb20140527
    摘要 ( 3560 )   HTML ( 4)   PDF (1316KB) ( 8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岷山红三叶根际分离出高效溶磷菌,并对其分泌生长激素、拮抗病原菌特性进行测定,筛选出优良促生菌6株,根瘤菌1株,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合菌肥,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复合菌肥对岷山红三叶产量、品质及异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优良促生菌和根瘤菌研制的复合微生物菌肥符合《微生物肥料》标准(NY227-94)。75%化肥+PGPR菌肥处理使岷山红三叶干草总产量较CK增加4.76%,同时,该处理可提高红三叶粗蛋白、粗灰分、钙、磷含量,降低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50%化肥+PGPR菌肥处理对岷山红三叶的总干草产量、营养品质以及4种异黄酮的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

    根际促生菌筛选及其接种剂对箭筈豌豆生长影响的研究
    马文彬,姚拓,王国基,张玉霞,荣良燕
    2014, 23(5):  241-248.  DOI: 10.11686/cyxb20140528
    摘要 ( 2156 )   HTML ( 6)   PDF (1349KB) ( 8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测定分离自箭筈豌豆和玉米根际4株细菌的固氮酶活性、溶磷量及分泌生长素能力,将其制成植物根际接种剂,并结合半固体培养试验测定接种剂对箭筈豌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J3-1、J1-15和Y16具备溶磷和分泌生长素能力,J1-15的溶磷能力最强,为548.9 mg/L,Y16分泌生长素能力最好,达17.8 μg/mL,且菌株Y16具较强固氮能力,J3固氮酶活性为366.51 C2H4 nmol/(mL·h)。与对照组相比,单一菌株制备的接种剂处理(Y16)可使箭筈豌豆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104.5%和254.1%(P<0.05),复合接种剂处理F(J3-1+J1-15+Y16+J3)使箭筈豌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增加76.1%和192.3%。综合各指标,复合接种剂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接种剂,处理F(J3-1+J1-15+Y16+J3)可使箭筈豌豆株高、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分别较对照增加29.4%,70.0%,174.0%,194.6%,38.3%。这主要是由于菌种间的互作效应造成的。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几株醉马草内生细菌的生物功能评价及鉴定
    杨成德,王颖,王玉琴,姚玉玲,薛莉,徐长林,陈秀蓉
    2014, 23(5):  249-255.  DOI: 10.11686/cyxb20140529
    摘要 ( 1390 )   HTML ( 10)   PDF (1387KB) ( 7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表面消毒划线法从醉马草分离获得6株内生细菌,分别命名为261MG1、261MG2、261MG3、261MG4、261MY5和261MY6,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功能测定和鉴定。结果表明,有5株内生细菌对马铃薯炭疽病菌和马铃薯坏疽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有4株对马铃薯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且261MG2、261MG3、261MG4和261MY6对3种病原菌均有较好拮抗作用;除261MG4外均有固氮和产吲哚乙酸能力;通过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结合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将261MG1、261MG2、261MG3、261MY6、261MG4和261MY5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axarquiensis、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耐盐短杆菌Brevibacterium halotolerans和棒形杆菌Clavibacter sp.。该研究结果为醉马草内生细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甘肃省紫花苜蓿种带促生多粘类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张振粉,南志标
    2014, 23(5):  256-262.  DOI: 10.11686/cyxb20140530
    摘要 ( 1845 )   HTML ( 7)   PDF (1334KB) ( 7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来自甘肃省13个紫花苜蓿种植区的39份种子样品进行种带细菌分离,经表型特征和Biolog鉴定,将HTBRC1、HTBRC2、HTBRC3、HTBRC4、HTBRC5、HTBRC6、HTBRC7和HTBRC8初步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通过菌种浸种发芽试验发现多粘类芽孢杆菌HTBRC1对紫花苜蓿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试验探明了多粘类芽孢杆菌在甘肃省不同紫花苜蓿种植区所收获种子上的分布;发现分离于紫花苜蓿种子表皮及内部的多粘类芽孢杆菌具有较高耐盐性;为苜蓿生产提供了优质菌种资源及其理论基础。

    分根装置中丛枝菌根真菌影响蚕豆秸秆降解作用研究
    郭涛,石孝均,朱敏,罗珍
    2014, 23(5):  263-270.  DOI: 10.11686/cyxb20140531
    摘要 ( 1826 )   HTML ( 4)   PDF (1315KB) ( 7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丛枝菌根对植物凋落物降解的作用,采用四室分根装置即土壤室、根室、菌根室和菌丝室,分室间用37.4 μm尼龙网和有机板分隔,尼龙网袋包埋蚕豆秸秆于不同分室内,以玉米为宿主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试验分别在移栽后第20、30、40、50、60 天时取样,通过比较不同分室内在降解过程中土壤中酸性磷酸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微生物量碳和氮及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60 d的培养后,与非根际土壤室(S)相比,根室(R)、菌根室(M)和菌丝室(H)蚕豆秸秆降解量分别提高了15.61%,20.54%和7.74%,降解系数分别提高了25.87%、35.00%和12.17%。M室中土壤酸性磷酸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其他三室都有显著提高,同时菌根室(M)和菌丝室的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呼吸作用也显著增加。因此,丛枝菌根真菌和宿主植物形成共生体系后,通过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微生物量的大小和活性来作用于蚕豆秸秆的降解过程,成为造成玉米秸秆降解加快的重要原因,这也表明了丛枝菌根真菌土壤碳氮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添加乙酸对西藏燕麦和紫花苜蓿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李君风,孙肖慧,原现军,郭刚,肖慎华,巴桑,余成群,邵涛
    2014, 23(5):  271-278.  DOI: 10.11686/cyxb20140532
    摘要 ( 4039 )   HTML ( 28)   PDF (1329KB) ( 8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不同水平乙酸对燕麦和紫花苜蓿(7∶3)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和3个乙酸添加组(0.3%,0.4%,0.5%),青贮后第30,45和60天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同时60 d后打开剩余的所有实验室青贮窖,将青贮饲料暴露于空气中,测定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添加乙酸显著(P<0.05)降低了混合青贮饲料的pH,其中0.4%与0.5%乙酸处理组pH显著(P<0.05)低于0.3%乙酸处理组。青贮60 d后乙酸添加组乳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但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乙酸显著(P<0.05)降低了青贮过程中氨态氮/总氮,且氨态氮/总氮随着乙酸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各乙酸添加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其中0.4%乙酸添加组最高。在有氧暴露前10 d,各组pH和氨态氮/总氮基本保持稳定,其中乙酸添加组低于对照组。暴露10 d后各组pH均有上升,其中对照组显著(P<0.05)上升。在整个有氧暴露阶段,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下降,但各乙酸添加组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其中0.4%乙酸添加组乳酸含量始终保持最高。综合考虑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0.4%乙酸添加量最适宜。

    目次
    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对绿色型豌豆蚜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王小强,刘长仲,邢亚田,石周
    2014, 23(5):  279-286.  DOI: 10.11686/cyxb20140533
    摘要 ( 2413 )   HTML ( 4)   PDF (1331KB) ( 8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了解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不同亚致死剂量对绿色型豌豆蚜实验种群参数的影响,阐明绿色型豌豆蚜发育及繁殖与亚致死剂量的关系,并为豌豆蚜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22~24℃,光照周期L∶D=16 h∶8 h,相对湿度(RH)70%~80%条件下,采用带虫浸叶法确定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对绿色型豌豆蚜的亚致死剂量,通过叶碟饲养,记录其发育历期、产蚜量和寿命。结果表明,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LC20、LC10分别处理成蚜后,成蚜平均寿命和平均产蚜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中阿维菌素LC20处理平均寿命最短为3.34 d,高效氯氰菊酯LC20处理平均产蚜量最低为14.30头;F1代除3龄历期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龄期历期变化规律不明显,但成虫期、存活率、平均产蚜量、净增殖率及平均世代周期均表现为LC10大于LC20,在阿维菌素LC10下,F1代成蚜寿命、成蚜平均产蚜量、净增殖率及平均世代周期达到最大值且均大于对照,分别为9.76,77.76,65.32,12.41。表明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成蚜后,对其寿命和繁殖力均起到抑制作用,但对F1代影响表现为大部分生物学参数随亚致死剂量降低而升高。

    论文
    低蛋白质日粮补充赖氨酸、蛋氨酸对离乳期梅花鹿氮代谢的影响
    黄健,张铁涛,鲍坤,杨福合,李光玉,王凯英
    2014, 23(5):  287-294.  DOI: 10.11686/cyxb20140534
    摘要 ( 3160 )   HTML ( 4)   PDF (1228KB) ( 6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低蛋白质日粮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对仔鹿氮代谢的影响,采用4×4完全拉丁方试验,选取3月龄、健康、离乳梅花鹿仔鹿4只,体重为(30±0.12)kg(X?±SD),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对照组(Ⅰ组)饲喂16.28%粗蛋白质的高蛋白质日粮,试验组饲喂13.40%粗蛋白质,添加0.23%赖氨酸,并分别添加0(Ⅱ组)、0.06%(Ⅲ组)、0.12%(Ⅳ组)蛋氨酸的低蛋白质日粮。结果表明:1)对照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1)、Ⅲ组和Ⅳ组(P<0.05),脂肪消化率显著低于Ⅱ组(P<0.01),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2)对照组和Ⅳ组蛋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对照组其余氨基酸消化率(赖氨酸、胱氨酸除外)显著高于各试验组(P<0.05)。3)对照组吸收氮显著高于Ⅱ组(P<0.01)、Ⅲ组和Ⅳ组(P<0.05),尿氮排放量显著高于各试验组(P<0.05),氮利用率及氮生物学效价低于各试验组(P>0.05)。4)对照组尿嘌呤衍生物总排放量显著大于Ⅱ组(P<0.01)和Ⅲ组(P<0.05),尿囊素显著大于Ⅱ组(P<0.01)、Ⅲ组和Ⅳ组(P<0.05),对照组、Ⅲ组和Ⅳ组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显著高于Ⅱ组(P<0.01)。补充赖氨酸、蛋氨酸可改善低蛋白质日粮仔鹿营养物质消化率利用率,除粗蛋白外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与常规蛋白质水平相近,甚至更好,提高氮沉积、氮利用率和生物学效价,改善氮平衡,减少氮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对泌乳期山羊血液生化参数及组织中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董海波,王绍庆,贾媛媛,端木永前,陶诗煜,倪迎冬,张源淑,庄苏,沈向真,赵茹茜
    2014, 23(5):  295-302.  DOI: 10.11686/cyxb20140535
    摘要 ( 1759 )   HTML ( 11)   PDF (1361KB) ( 8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对泌乳期山羊血液生化指标和糖代谢的影响,选择8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经产泌乳中期山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 (low concentrate, LC,n=4) 和60∶40 (high concentrate, HC,n=4)的日粮。实验期共8周,实验期间采集瘤胃液,血液;实验结束时采集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置于液氮速冻后于-70℃保存待测。结果显示,饲喂高精料日粮2周后山羊瘤胃液pH显著降低,采食后瘤胃液pH持续低于5.8超过3 h,8周后瘤胃液pH升高维持在6.0以上,但仍低于LC组山羊。与LC组山羊相比较,HC组山羊血液中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含量均升高(P<0.05,P=0.071),谷草转氨酶含量有上升的趋势(0.05<P<0.1);HC组肝脏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 (Glut4) mRNA 表达有上升的趋势(P=0.06),脂肪和肌肉中丙酮酸羧化酶(PC)、线粒体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CK2)均呈上升趋势(P=0.066,P=0.069)。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引起泌乳山羊能量代谢异常,并伴随血液代谢异常及组织糖代谢基因表达的变化。

    近10年来我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控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进展
    洪军,杜桂林,贠旭疆,何新天,张焕强,林峻
    2014, 23(5):  303-311.  DOI: 10.11686/cyxb20140536
    摘要 ( 1154 )   HTML ( 11)   PDF (1419KB) ( 9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草原虫害防治是农业部较早大规模组织开展的防灾减灾工作之一。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草原虫害防治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逐步建立了“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技术路线。2002年起,全国畜牧总站在全国牧区组织开展了《草原虫害生物防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国的草原害虫防治,为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以该项目的进展为基础,简要总结介绍了草原害虫防治的实施背景、开展情况及建设成果,包括以生态系统平衡原理为指导,对虫害监测预警、生物防控和施药技术等进行集成创新与组装配套,使草原害虫密度长期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实现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等。

    植物抗病性及诱导抗性在匍匐翦股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马晖玲,房媛媛
    2014, 23(5):  312-320.  DOI: 10.11686/cyxb20140537
    摘要 ( 2200 )   HTML ( 2)   PDF (1241KB) ( 8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匍匐翦股颖草坪病害防治的弊端,引入诱导植物抗病性的概念,从信号传导、基因表达水平、细胞防御结构和生理响应等层面阐述了诱导抗病性后植株体所发生的变化规律;系统揭示了基于SAR和ISR方式的植物抗病性诱导机理。着意综述了诱导植物抗病性理论和研究成果在匍匐翦股颖病害控制中的应用状况,旨在为匍匐翦股颖新型、环保的草坪病害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草地载畜量研究进展:中国草畜平衡研究困境与展望
    徐敏云
    2014, 23(5):  321-329.  DOI: 10.11686/cyxb20140538
    摘要 ( 3213 )   HTML ( 32)   PDF (1231KB) ( 14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草畜平衡问题是中国草地畜牧业的核心问题,草畜平衡的理论依据、计算参数存在着争议和分歧。本文主要依据中国载畜量和草畜平衡研究成果,总结了中国草畜平衡研究和实践上的困境。指出以平衡理论为基础的草畜平衡,对主要由降水驱动的干旱、半干旱草地并不具有指导意义。草地生产力时空变异大,根据平均生产力和家畜平均采食量核算的草畜平衡无法做到动态平衡;“季节畜牧业”、“关键场”等理论在解决草畜时空相悖上也充满挑战。家畜单位、存栏数量、合适放牧率等主要估算参数的争议,还不能为草畜平衡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依据。探索草畜适应性动态管理,协调草地生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应是中国草畜平衡未来的研究重点。

    华山新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文涛,杜久元,陈新宏,武军,赵继新,杜万里,张礼军
    2014, 23(5):  330-337.  DOI: 10.11686/cyxb20140539
    摘要 ( 2410 )   HTML ( 1)   PDF (1225KB) ( 8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山新麦草是仅分布于中国秦岭山脉华山段的特有农作物野生近缘物种,具有抗寒、耐旱、耐瘠薄、抗病、优质等优异性状特点。因此,华山新麦草可作为小麦抗病、抗逆等性状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对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创制新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华山新麦草种群生态保护研究及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华山新麦草分类及进化、种群生态和小麦遗传改良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华山新麦草的生态保护及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今后特异种质资源在小麦遗传育种实践中高效利用该种质资源有所启发。

    模拟酸雨对吊竹梅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张远兵,汪建飞,刘爱荣,夏海东
    2014, 23(5):  338-344.  DOI: 10.11686/cyxb20140540
    摘要 ( 3022 )   HTML ( 6)   PDF (1312KB) ( 8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方法,对吊竹梅用pH值为6.7(对照)、5.6、4.5、3.5、2.5、1.5的模拟酸雨进行喷雾处理,测定其生物量、花青素相对浓度、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nitrate reductase, NR)、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活性、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 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和质膜透性等指标。结果显示,吊竹梅单株干质量、叶绿素含量、NR活性、花青素相对浓度、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POD活性、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均呈上升趋势。综合分析表明,模拟酸雨pH值为5.6~3.5处理,吊竹梅生长和抗氧化能力受影响较小,而观赏性不受影响;模拟酸雨pH值为2.5处理,其生长受抑制程度和抗氧化能力下降幅度增大,对其观赏性几乎无影响;模拟酸雨pH值为1.5处理,其生长和抗氧化能力严重受抑制,有明显伤害症状,观赏性急剧下降。

    连续混合选择下多花黑麦草杂交群体的SSR多样性变化
    王绍飞,黄琳凯,张新全,马啸
    2014, 23(5):  345-351.  DOI: 10.11686/cyxb20140541
    摘要 ( 2752 )   HTML ( 1)   PDF (1233KB) ( 7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2个多花黑麦草杂交组合5轮改良群体进行遗传变异分析。20对SSR引物在12个育种群体中共扩增出217个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2.2%。2个杂交群体的不同选择世代中,分别有72.3%和75.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内,27.7%和24.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各群体间,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大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从带型分析来看,杂交改良群体中双亲共有的条带比例增多,同时缺失双亲特异性条带的比例减少。随着混合选择世代的增加,多态性条带百分率、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及Nei’s基因多态性都呈递减趋势,表明群体内的遗传差异随着选择世代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将为多花黑麦草杂交选择育种提供基本信息。

    多花黑麦草在生长肉兔上的营养价值评定
    宋中齐,干友民,田刚,金华,薄正熙,王秋爽,符佩斌,王永
    2014, 23(5):  352-358.  DOI: 10.11686/cyxb20140542
    摘要 ( 3658 )   HTML ( 5)   PDF (1207KB) ( 8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旨在评定初花期多花黑麦草在生长肉兔上的营养价值。试验选取60日龄平均体重(2.20±0.32)kg的健康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饲粮采用套算法进行配制,多花黑麦草的替代比例为20%;试验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预试期和正试期各7 d。结果表明:1)多花黑麦草中总能、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总磷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6.78 MJ/kg、92.24%、10.20%、1.64%、26.09%、51.80%、31.35%、7.72%、0.66%、0.28%和46.59%;2)多花黑麦草在生长肉兔中的表观消化能为7.21 MJ/kg,生长肉兔对多花黑麦草中总能、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总磷和无氮浸出物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33.45%、48.36%、44.18%、84.45%、25.91%、22.73%、22.25%、26.10%、62.87%、13.94%和61.42%。由结果可知:初花期多花黑麦草中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相对较高,总磷含量相对较低;生长肉兔对初花期多花黑麦草中不同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粗脂肪、粗纤维、钙、无氮浸出物的表观消化率较高,总磷的表观消化率较低。

    添加剂对西藏燕麦和箭筈豌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张洁,原现军,郭刚,闻爱友,王坚,肖慎华,巴桑,余成群,邵涛
    2014, 23(5):  359-364.  DOI: 10.11686/cyxb20140543
    摘要 ( 3557 )   HTML ( 4)   PDF (1268KB) ( 8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评价乳酸菌制剂、山梨酸钾和糖蜜对燕麦与箭筈豌豆(7∶3)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试验设对照组、乳酸菌制剂处理组(L)、0.15%山梨酸钾处理组(S)和3%糖蜜处理组(M),分别在青贮后第30,45,60天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 种添加剂均改善了混合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其中乳酸菌制剂和糖蜜添加组乳酸含量、乳酸/乙酸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和山梨酸钾添加组,而青贮饲料pH、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氨态氮/总氮显著(P<0.05)低于后两组。添加糖蜜对混和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略优于乳酸菌制剂。山梨酸钾添加组乳酸含量、乳酸/乙酸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乙酸、丁酸含量、氨态氮/总氮显著(P<0.05)低于后者,但对青贮饲料pH、丙酸含量无显著(P>0.05)影响。综上所述,3 种添加剂添加效果依次为:糖蜜>乳酸菌制剂>山梨酸钾。

    放线菌D01对马铃薯4种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
    陈淑琴,王生荣
    2014, 23(5):  365-369.  DOI: 10.11686/cyxb20140544
    摘要 ( 1662 )   HTML ( 1)   PDF (1287KB) ( 8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PDA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等方法,研究了放线菌D01对马铃薯干腐病菌、马铃薯黑痣病菌、马铃薯炭疽病菌和马铃薯早疫病菌4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放线菌D01对4种病原真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活性,发酵液抑菌率均在70%以上;经放线菌处理后,病原真菌的基内菌丝不同程度的发生了畸变;放线菌D01对供试靶标真菌均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其中对马铃薯干腐病菌和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持续抑菌作用最强。